- 詳細內容
第53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跟大家介紹:《廣論》對正統佛教之傷害(一)。
現代華人地區的佛教,在 平實導師所率領的正覺教團,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弘揚如來藏正法,而出現了復興的氣象;但要全面復興中國佛教乃至全球佛教,仍有一些困難,原因主要是西藏密宗的假佛法,與應成中觀的相似佛法所導致。而顯教法師們不知密宗外道的本質,引進密宗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極力推廣台灣一位法師所寫的《成佛之道》、《妙雲集》的六識論,那就更加鞏固了這些假佛法與相似佛法。很多佛弟子沒有擇法的慧眼,盲目地追隨這些假名善知識,這都是佛教復興的阻礙,這樣的情形如果不加以阻止,就會有很多佛弟子會被誤導,進而修學或是護持這些密宗的假佛法與應成中觀的相似佛法。那麼,輕的話會成就各種邪知邪見,道業終其一生都無法成就;重的話會使人誤謗如來藏正法,誤謗賢聖下墮三塗,發善心卻是得苦果,實在令人不忍心。因此,必須跟大家講一講什麼是《廣論》?
宗喀巴寫了兩本《廣論》,一本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本是《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這一本書,是宗喀巴抄錄了正統佛教的經律論而成的。正統佛教指的就是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三乘菩提,也就是 平實導師所弘揚的如來藏正法。宗喀巴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它只是一個幌子,目的是為了誘騙佛弟子進入密宗修學密教的前方便,也是宗喀巴為了弘傳他另外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的法門的橋梁,而這一個密宗道才是宗喀巴的主修。
《密宗道次第廣論》主要講的是印度教怛特羅,又稱為譚崔的修行,也就是雙身法的修行。因為宗喀巴認為正統佛教不究竟,不能快速成佛,不能即身成佛;就算依正統佛教,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了,像 釋迦牟尼佛一樣,密宗也認為這樣的佛層次不如修《密宗道次第廣論》所成就的報身佛。意思就是說,密宗的佛比正統佛教所說的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地位都還要高,這違背了 世尊所說:十方諸佛都是平等圓滿的聖教。因此宗喀巴認為一定要進入密宗修行才究竟,而密宗的本質是無上瑜伽的男女雙身修法,是世間最粗俗低下的法,若想要眾生直接聽聞、直接信受、直接來修學是不容易的,因此先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抄錄了正統佛教的經律論,表現出想要學密宗即身成佛的人,要先學正統佛教的清淨戒、清淨行;等善良無知的佛弟子學過《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後,對密宗的上師信任不疑後,密宗上師再告訴弟子們,若要快速成佛,就要轉入密宗修《密宗道次第廣論》,很多佛弟子因此就走入了外道的不歸路,破戒、破法乃至下墮三塗。想要詳細瞭解的人,可以閱讀宗喀巴寫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就知道他以種種印度教怛特羅的修行法,詳細解說男女雙身修法,而《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半部所說的止觀,也都是跟男女雙身修法有關。
此外,宗喀巴也否定了正統佛教中 世尊所說的萬法根本——如來藏,否定眾生的根本心——第八阿賴耶識,否定眾生本有的真如佛性,不知道如來藏(也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是真實存在的、是真實可證的。因為宗喀巴自己沒辦法證悟這個如來藏心——第八阿賴耶識,所以宗喀巴就把阿賴耶識說成是接引外道以及初機學人的方便說。台灣有法師寫了《成佛之道》、《妙雲集》,就是承襲了宗喀巴的邪見,他們卻都不知道阿賴耶識心體是整個佛法的中心、法界實相智慧的根源。因此勸請各位菩薩,有空應該多閱讀 平實導師所寫的三乘菩提系列的書籍,這裡面有很多佛法的正知正見。
宗喀巴又把 世尊第三轉法輪所說最勝妙的唯識種智法貶低為不了義法,而把他所看不懂、無法證悟的第二轉法輪所說的般若經,說為是究竟了義的法,這也違背《解深密經》中 佛陀的意旨。佛在《解深密經》中曾經說過,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才是無上無容的究竟了義正法。宗喀巴又不懂般若經的真正意旨,他以為般若經只是說一切法空,以意識心觀察一切法都是緣起、都無自性,就是證得空性;而這樣的一切法空,卻是斷滅見的空,不是般若經所說的中道空。所以他又違背聖教,主張意識不空,這樣的主張又落入常見中。
宗喀巴確實不知道般若經除了講說蘊處界一切法空以外,還說有一個真實不空的實相心。所謂證空性,就是要證悟這個實相心,才叫作證空性,並且要能夠觀察意識心也是無常生滅的無常空。宗喀巴也不懂《解深密經》中所說:【我依三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解深密經》卷2)就斷章取義說無自性能生一切萬法,無自性生就是無生等等的邪知邪見。宗喀巴又不具有禪定的證量,《廣論》所說的禪定修證過程,都是抄自《瑜伽師地論》,然後加以扭曲的解釋。因為自己沒有真實的證量,所以他不瞭解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的意涵,以致於說法錯誤百出。宗喀巴又把依於五蘊十八界才能存在的緣起性空當作是真實法,他不瞭解五蘊十八界法是因緣所生,是會壞滅的,不是真實法,認為修雙身法時,受淫樂的意識心是常住法。他因為沒有證得實相心第八識,而誤認為緣起性空的意識心就是法界實相,不知緣起性空只是解釋蘊處界及世間諸法的緣生緣滅現象而已。所以緣起性空是蘊處界等現象界相應的法,與超越現象界的法界實相並不全然相等。
此外,兩本《廣論》中所說的止觀,也都與印度教性力派的男女雙身修法有關,是假借佛法名相的外道法。又當他們否定了如來藏心(第八阿賴耶識),卻不知道兩本《廣論》所說雙身法的樂空雙運與四喜境界,都是要從阿賴耶識(如來藏)才能出生的。當宗喀巴否定了阿賴耶識心體的時候,他的《廣論》所說的全部內容與境界,都將會成為空花般的戲論。宗喀巴因為沒有辦法實證七、八兩個識,又不知道意根就是末那識,《成佛之道》、《妙雲集》也承襲了他的錯誤思想,所以堅持將古天竺假冒大乘菩薩身分的安慧論師所提出的六識論邪見,認作是正法,又把末那識排除在十八界外,使圓滿的十八界法變成殘缺的十七界法。宗喀巴又把第六意識當作是生死流轉的主體識,認為意識可以去到未來世,堅持意識是常住不滅的,因此成為 世尊所說常見外道,乃是未斷我見的凡夫。他不知道意識覺知心在晚上睡著無夢的時候、昏迷悶絕的時候、正死位的時候、無想定以及滅盡定中,都是會消失、會斷滅的,斷滅以後,必須依阿賴耶識為因及等待其他助緣才能再次生起。宗喀巴因為沒有證得實相心第八識,他就把意識覺知心不起一念時認作是空性心如來藏,明文主張意識能生一切法,認為意識就是一切法的根源。但意識其實是生滅法,世尊說意根、法塵為緣,才能出生意識,因此宗喀巴兩本《廣論》在末法時代誤導眾生是很嚴重的,希望各位菩薩能夠瞭解這種現象。真正的佛法只有兩種道:一條是解脫道,也就是阿羅漢與辟支佛的修行法門;一條是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薩成佛的修行法門,而佛菩提道又含攝解脫道,除此以外沒有其他佛法。至於密宗的道,完全是外道淫樂法門,純屬世間淫欲的享樂法,與真實的佛法完全無關,密宗的道只會使人下墮三惡道,不會使人獲得一絲一毫的佛法功德。
佛法中的解脫道,是要斷煩惱求解脫,是三乘都必須修的共道,佛弟子修學解脫道的次第:第一、要以現觀蘊處界虛妄的世間智慧來斷除我見,也就是薩迦耶見、疑見、戒禁取見等三縛結,證得初果解脫;第二、要把貪瞋癡煩惱淡薄,證得二果解脫;第三、要再斷更深細的欲界貪、瞋,和我見、疑見、戒禁取見等五下分結,來取證初禪或更高的禪定證量,而證得三果的解脫;最後再斷色愛、無色愛、掉、慢以及無明等五上分結,證四果阿羅漢。此時三界愛的煩惱不再現起,才能夠稱為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聖人。
佛菩提道的修學,不是專在解脫道上面用心斷除我執,主要是斷我見及證得一切有情本來就有的實相心,這個心就是空性如來藏,或稱為第八阿賴耶識。佛弟子在沒有證得空性如來藏以前,因為沒有擇法眼,只能隨順各人善根福德來學佛,這個階段容易被有名聲、被假名善知識所誤導,就如同很多人容易被宗喀巴所寫的《廣論》所誤導一樣。這個階段,只能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當佛弟子修集福德智慧資糧圓滿以後,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如同 平實導師與正覺教團,就會有因緣證得空性如來藏;證悟後若能不退失,這時就是菩薩道的第七住位,此時稱為開悟明心,或說為證空性、證真如,是真見道位的賢聖,我見自然可以斷除,其解脫功德,相當於解脫道中的初果聖人。但二乘初果人卻不懂這位開悟明心的菩薩他的實相般若智慧,這時才是真正地踏入大乘佛門,般若總相智可以從這裡慢慢發起,然後開始進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
菩薩開悟明心以後,有了般若總相智,再於悟後起修般若別相智,經歷菩薩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圓滿般若別相智,及具足應有的現觀與福德,發起進入初地應有的道種智,才能成為入地心的初地菩薩。入地後進入修道位,開始修學初地菩薩應修的福德與智慧,滿足初地心,轉入二地而次第修學,直到成佛時才算佛法修學圓滿。這兩個主要的佛法修行——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是一切菩薩必修之道,佛法中沒有其他的道路可行。學佛的人,一開始兩個道都要同時修,一方面斷除我見煩惱,同時也要求證悟空性心如來藏阿賴耶識,要能現觀祂的真實性與如如性,名為證真如,這兩條道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一切眾生若想要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遲早都要修學這兩條道,這是無法躲避的事,現在不學,將來也必定要學,今生不學,未來也必定要學,只是早學早成佛、晚學晚成佛的問題。因為只有佛菩提道是三界中最究竟的法,而佛菩提道卻是函蓋解脫道的,這兩條道都是在三界中修學的,三界外無法可學。既然必定要學,不如現在就學,因此審慎選擇善知識,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善知識必定是自己已經親證解脫道及般若實相,並且能教導眾生實證解脫果與般若實相的人。又宗喀巴的《廣論》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彌勒菩薩也早就已經破斥說之為外道妄計清淨論者,在《瑜伽師地論》卷7說出了樂空雙運的外道涅槃過失:【妄計清淨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我解脫,心得自在,觀得自在;謂於諸天微妙五欲,堅著攝受,嬉戲娛樂隨意受用,是則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因此,彌勒菩薩在論中又以反問的方式來破斥說:【今應問彼:「汝何所欲?若有於妙五欲嬉戲受樂者,為離欲貪?為未離耶?」若已離者,於世五欲嬉戲受樂,不應道理;若未離者,計為解脫清淨,不應道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先介紹到這裡。
祝福各位菩薩:身心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