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見危害甚深(三)

第51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再收看「常見外道法--廣論」這個單元。我們上次跟大家提到了《廣論》的這個錯誤的知見,我們有幫大家追溯了一些《廣論》錯誤知見的起源,我們當時引了空海弘法所寫的《辯顯密二教論》,在這個論裡面,空海弘法講了好幾點他認為密教之所以超勝於顯教的道理,上次我們所辨正的就是:他主張密教是所謂的法身佛所說,而顯教只是應化身或是報身佛所說,所以因此這個密教比較殊勝。我們上次已經跟大家說,這個道理是不對的!

這次我們繼續跟大家說,空海弘法在他的著述裡面也曾經講過說,密教之所以超勝於顯教,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密教有辦法去宣說所謂的這個修證的境界,而顯教是沒有辦法說出來的。他的意思就是說,他說顯教的教法,他覺得顯教的教法都是依據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就之前的種種狀況而說的;那麼對於開悟的境界,空海弘法認為顯教對於開悟的境界全不說出,所以他認為所謂的「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就是因為顯教的這些法師都不說出,或者都沒有辦法說出悟的境界,所以才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他說密教就不一樣了,密教的話,解說所謂悟的這個境界,是用特定的音聲、語言、文字、手印或是事相,這些將許多在顯教裡面沒辦法見聞思議的神祕體驗,直接的表現出來,讓密教的從學人能夠直接去領會開悟的果地風光,獲得自證的法樂。所以他主張密教的這個境界是高於顯教的,針對這一點,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辨正。

首先我們先看看,他說顯教的法師們對於悟後的這個風光全不說出,正是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可是我們需 要跟大家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並不是這個意思,怎麼說呢?我們再來給大家再看一次《大般若經》裡面,佛跟善現菩薩說:【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淨法。此依世俗說為清淨,……勝義諦中既無分別亦無戲論,一切名字言語道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78)最後一段講的是「勝義諦中既無分別亦無戲論,一切名字言語道斷」,這個很分明顯示的就是說,在勝義諦中的境界,確實就是沒有任何的分別戲論,而這個戲論指的是我們在世間三界法裡面,一切的見聞覺知都屬於戲論的範圍,所以這個告訴我們,自心如來的清淨的境界裡面,沒有三界法裡面的這些分別,也沒有三界法所牽涉到的見聞覺知的戲論。所以因此才說「一切名字,言語道斷」,這個描述的是自心如來的境界,這個並不是表示顯教法師不能夠描述悟後的境界;剛好相反,是顯教法師所描述出來的正確的境界就是「言語道斷」,因為在這部經裡面所講的種種,都是自心如來的種種的樣貌。

又譬如說下一部經叫《方廣大莊嚴經》裡面,佛有開示說:【彌勒!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寂靜,不生不滅,無有處所,非分別非不分別,……不壞不斷,……無所得,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喻,平等如空,不離斷常,不壞緣起,究竟寂滅,無有變易。】(《方廣大莊嚴經》卷11)這一段經文裡面,請大家想想看,剛才是不是也有提到過「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喻」?請大家要注意到,這一部經是 佛對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那在 佛開示的過程中,就已經講了「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喻」。請問大家:如果按照空海弘法的見解的話,那是不是表示說,佛也說不出開悟的境界呢?所以才會說「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呢?這個簡直就是在直接謗佛。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看,在《方廣大莊嚴經》裡面講到的義理,跟《大般若經》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所謂的「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的這些事情,講到的都是勝義諦的境界,講到的都是自心如來的自處境界。那麼這個境界,一方面讓我們認知到說,如果我們將來準備要參禪、要明心見性、要找到祂的話,那麼你就一定要離開世間見聞覺知的戲論;另外一方面也告訴我們說,一旦我們就證悟了之後,也可以用這些經文來自己檢驗我們所證悟的內涵,是不是符合「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等等。所以 佛講的這些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因為不說出,或者不能說出,反而告訴你:實相本來的一個樣貌就是如此。

所以各位請看看,空海弘法雖然是當時的一代大師,可是他對於顯教裡面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句話的誤解,是多麼多麼的深重。所以在他所有的著述裡面,可想而知,他對於顯教是完全摸不著邊的,那麼各位,請千萬不要因為他是一代大師,就對他所有的著述都奉之為聖典,這個就喪失了你的慧眼、你的法眼。

那接下來他講到密教的時候,他就說密教特別超勝的地方,就是密教可以用一些方法來表示出悟後的境界,什麼方法呢?他舉的例子,比方說:用音聲、語言──就是用咒語啊,或是用種子字(特別形狀的文字),或者是結手印,或者布一個特別的壇場,或者用什麼特別的法器、標誌、旗幟等等,來建一個壇場;用這種真言、種子字、手印、壇場這些東西來告訴學佛人說:「你悟後應該是怎麼樣的境界。」各位想想看,這有沒有道理呢?所有的這些音聲、語言、手印的這些事情,不是都在蘊處界嗎?我們想想看,音聲、語言這件事情,發出聲音的話,是不是就是有聲音,是不是就是聲塵呢?那如果有聲塵的話,是不是表示說我們就是有聽覺,用耳朵去聽呢?同樣的有文字出來的時候,既然有文字,那文字是不是就是會眼見呢?所以在運用文字的上面,是不是同時就是色塵跟我們的眼根,然後去識別它呢?那結手印呢?豈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都不能夠離開我們的身根、我們的這個眼根、跟我們的觸覺、跟我們的視覺。那事相呢?不管是你布建得如何殊勝的壇場,用了怎麼樣特殊的法器啊、旗幟的這些事情,這些全部的事相,請問有沒有離開我們的十八界法?答案是:一個都沒有離開!所以從音聲、語言、文字、結手印、布建壇場的這些事情,全部都在十八界裡面,然後空海弘法說,透過這些音聲、語言、文字、手印,壇場這些事情,可以向眾生顯現悟後的這個境界。

那我們就來看看,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經》是怎麼寫的。《心經》的經文是這樣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在請問大家,比方說,當我們嘴巴在口誦真言,或者是聽到真言的時候,請問大家,這裡面有沒有超出色受想行識的範圍?你只要能夠聽得到,就是有感受,就是有想蘊在運行,並且也有行蘊在運行,也有識蘊在運行啊!更別說這個裡面還牽涉到振動的音聲,所以裡面也有色蘊在運行。那請問你口誦真言的時候,有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範圍呢?還是有啊!有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的範圍呢?還是有啊!可是《心經》上面明明就告訴你,當我們證悟到諸法空的真正的樣貌的時候,那麼這個空裡面,應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呢?祂應該是沒有色受想行識,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請問大家,這一段《心經》的經文,是不是就跟空海弘法所講的,密宗用這些方式去呈現,是極大極大的不一樣?甚至我們可以說,完完全全背道而馳呢!

我們再看看《金剛經》,《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一句經文裡面,對於這個空海弘法的邪見,是一個直接的破斥。您看看,要見如來,《金剛經》裡面講到的如來,就是自心如來,那麼 佛告訴我們不可以用身相,身相是什麼呢?身相就是我們身體的相狀;不可以用這樣身體的相狀,想要去見到自心如來。後面 佛更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的經文裡面,佛可是斬釘截鐵地說「凡所有相」,請大家回去想想看,回去看看這個經文,再想想看,所有一切的咒語,請問當他在持咒唸咒的時候,有沒有相可言;那所有一切的種子字,請問在運行的時候,有沒有相可言?結手印有沒有一個手印的相呢?甚至於布建壇場的時候,法器用哪一種法器,怎麼擺,有沒有一定的相呢?可見所有一切空海弘法所講到的這些事情,全部都是落在世間的相裡面,全部都沒有超出蘊處界的範圍;然而空海弘法卻說,這樣子的方式是密教能夠顯現悟後的境界的一個方式,而顯教卻沒有辦法這樣作,這個過失其實非常明顯。

因為剛才我們還沒有引其他更大部頭、更深入的經典給大家看,我們目前只給大家說《心經》、《金剛經》這兩部經,是流傳最廣的經典,大家都是經常能夠接觸到的兩部經典。但是這兩部經典,您看看,從《心經》裡面的「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乃至於到《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您看看,在在處處都在告訴我們,自心如來的境界是離開了三界的一切蘊處界的諸相,所以才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他們都不是實相,實相的如來藏一定是離開了這些相的。所以 佛在宣說所謂真正的悟後的境界的時候,佛都反復地在講這一些事情,按照離開了蘊處界,離開了一切相的這些想法,才叫作真正的告訴學佛人悟後的境界是怎麼樣;反而是密宗用咒語、持咒、結印、布壇場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言不及義。

所以可想而知,空海弘法對於大乘佛教裡面這些開悟境界的誤解,有多麼多麼地深,所以在他的許多的文字裡面,談到顯教的種種呢,其實也就不足為信了。那麼各位千萬一定要注意,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誤會,我想倒並不是說空海弘法的本人有心想要怎麼樣去顛倒是非黑白,亂造這些經典,不是的;而是他當時到唐朝去學法的時候,他所學到的就是密教,而當時他的師父教導給他的,也就是密教的經典,其中一部影響他很深的經典,就是所謂的《金剛頂經》。他依據《金剛頂經》的說法,把《金剛頂經》的說法整理之後,然後變成了自己的心得,而這個心得,從此之後就住在他的心海裡面,牢不可破;以至於說,他對於整個佛法的誤會,變得非常深、非常的重!這個意思就是說,他之所以在見解方面有這麼大、這麼大的偏邪,其實就是因為所謂的《金剛頂經》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說,所有一切現在後世學密人會產生的這些邪見、誤會跟偏執,都是因為這些經典的影響。當然也有許多人極力在擁護這些經典,說這些經典都是大正藏,或是大藏經的一部分,怎麼可能列在大藏經裡面的,會有所謂的不正確的?不是 佛所講的這些書籍,把它列進去當成經典呢?

那我們應該回歸所謂的大藏經的這個形成的過程,其實歷代的這個大藏經的形成的過程,大多是由帝王主持來編輯,那麼這個編輯能不能把真正 佛所講的經典編輯進來以後,把一切其他的邪說把它剔除?這個部分很重要的就是要看,當時參與編譯這部經的人,對於佛法的知見是不是正確;如果不正確的話,編出來的大藏經當然就可能有虛偽作假的經典含混在裡面。各位可能會想說,如果這樣講的話,那麼當時參與編輯的一定是諸方的大師啊!諸方大師參與編輯的大藏經,難道還會有錯嗎?各位!我們今天乃至於前幾集節目裡面,我們不是都在講,空海弘法寫這部《辯顯密二教論》這部論的過失了嗎?那空海弘法可是當時的一代大師啊!現在在日本的佛教界裡面,他還是一等一的大師,可是我們再仔細看他的論著的時候,卻發現有許多的地方,都有許多的過失。既然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這位空海弘法大師,他都已經有這樣的過失了,您還能說古時候集結大藏經的大師們,就一定不會有什麼過失嗎?一定不會有什麼邪見嗎?這可難說得很!

所以我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說,佛在教導佛弟子們學習佛法的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應該要「依法不依人」!因為依人的結果,只要你完全聽上師所說,而沒有自己的智慧透過三乘經典來判斷的話,那麼上師怎麼說,你就一定怎麼聽的話,這個都會有一些偏差的狀況。假如說第一代的上師講錯了一分,到了第二代的時候,也許除了原來那一分之外,又再多錯一分,那就變成錯了兩分,到了第三代的時候再錯三分,你再錯下去的時候,經過十代,所有一切學佛的人學到的都是錯誤的知見。所以這個就是所謂的依人不依法很大的過失,這也是任何一個學習西藏密宗的人所必須要深思的,因為您的上師很有可能就跟空海弘法一樣、很有可能就跟宗喀巴一樣,自己已經墮入邪見的大坑裡面而自己不知道,繼續教其他的人。所以 佛才念茲在茲告訴大家說,學習佛法一定要依法不依人,並且要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去吸收判斷;善知識的話是要聽從,可是佛經卻不能夠偏廢,不能夠只讀上師的著作而不讀經,否則如果只依賴上師的著作而不去讀佛經的話,那請問大家:佛留下來的這麼多經典,有什麼意義在呢?對不對?當時就可以不必再集結經典了。所以話說從頭,就是說整個的這個過失,空海弘法的過失,可以說都從《金剛頂經》而出,那麼要預防這樣的過失,就需 要佛弟子不要有情執,要依法不依人,要依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三乘佛法。

今天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