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8集
由正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上一集,我們討論了分別與無分別的真正道理。接著我們繼續看阿底峽在《菩提道燈論》怎麼說,他說:【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已,當得極喜等,佛菩提非遙。】意思是說,由前一段阿底峽所說,藉由將意識修成無分別,這樣就是在修真性,就可以漸漸地獲得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的功德,而證得初地極喜地,如此精進修道可以即身成佛,所以佛菩提道很快便能成就。
然而,意識永遠是有分別的體性,絕不可能經由修行而轉變為第八識真實心無分別的體性;像這樣子修行,只是妄想,不是佛法,也永遠不能成功。這個部分,上一集已經討論過了,這一集主要是要討論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加行的內涵,以及相關修道的位階及次第。
我們先來看 世尊及菩薩們在經論中怎麼說,再來比對密宗祖師們的說法,看看相差有多少。首先,加行的意思是指快要達成某個目標,而在那之前,再加快腳步往前邁進的意思。菩薩行者於佛菩提道上,在每個不同修行階段,各有其所需的資糧及加行,各不相同。就以一般學人來說,較為相關切身的加行,是第七住位開悟明心真見道前的加行,譬如《成唯識論》卷9所說的四加行;另一個常見的加行,則是入初地前的加行,譬如《楞嚴經》卷8所說的四加行。因為這兩個階位在修道來說,是兩個相當關鍵的階位,所以它們的加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七住位前的加行,《成唯識論》中說:這四加行是依四種尋思來修的,也就是名、義、自性、差別;是在蘊處界等法上起四尋思,來瞭解各種法的名、名義、名義自性、名義自性差別,可獲得四如實智,便可確定能取、所取等一切法都是假名施設,生滅變異,非真實有。而且了知這些法其實都是要依第八識才能有種種法的直接、間接及輾轉生起。
在煖位及頂位,主要是透過深入地尋思觀察,所以能確定所取的一切五根、六塵萬法都是因緣聚合而有,緣滅則壞,皆是假名施設,要依於空性如來藏才能建立,本身毫無真實體性,因此而心得決定、不再懷疑,確定所取諸法一切皆空性如來藏所生。之後,在忍位及世第一法中,更進一步尋思能取的七轉識也是虛妄不實、緣生緣滅,不是常住不壞的心,也是空性如來藏所生。也確實知道若是離開七轉識,就沒有所取之法可說,而能取之心也要依於所取之法才能生起,但兩者都須依附於如來藏;再配合未到地定,因此能心心無間而心得決定,雙印能取、所取都是空性如來藏,不外於空性。
以這樣的現觀智慧而斷了我見、三縛結,已有解脫道初果的實證,已經超越一切世間的凡夫眾生,將來也必入大乘見道位,或者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地等,因此說此位乃是世間第一之法。可是要能依這樣的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加行來斷我見,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先知道有個外於五陰十八界的真實法存在,否則就不能斷我見,一定會誤認五陰十八界中的某一法或某些法為真實不壞,也就是會誤認不是常住不壞的我為真實我,而這就是我見,因此當然我見就不能斷。以上是七住位前的加行。
接下來,《楞嚴經》卷8是如何說入地前的四加行呢?請看經文: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意思是說,菩薩完成了修習三種漸次的心,以及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共四十一心後,接著要修四種勝妙圓滿的加行。首先,要以同於諸佛本覺的如來藏真覺作為自己修行的心地,此時初地的聖性尚未完全發起,若出未出,就像鑽木取火,木頭已經發熱,但尚未冒煙燃燒,聖性還沒有真的發起,所以說為煖位。第二、又以自己同於諸佛的本覺,來履踐諸佛所行的一切事與業,如此好像已經依止於初地的聖性了,卻又還沒有真正的依止,因為初地的聖性仍未發起;譬如登高山,已經到山頂了,覺得似乎已經進入虛空了,但其實仍在山頂的土地站著,還是有輕微的阻礙,並非已經真的離開山頂而進入虛空了,所以叫作頂地。第三、要努力修行,使自己的覺知心能和諸佛的智慧與聖性一樣,不但能夠現觀諸佛與自己的第八識心都是同一種心,都是中道性,也能夠善於觀察一切生滅有為法也都是中道性,而能在這樣深妙的智慧中安忍;就譬如安忍於某一件起瞋的事情一樣,瞋心雖然沒有顯現出來,可是瞋念卻已經在心中生起;也就是安忍於即將發起初地的聖性與智慧,而仍未發起的那個心境,這就叫作忍地。第四、接著繼續深入現觀一真法界,而完全依止於一真法界的境界以後,有為法的數與量就跟著銷滅了,迷覺以及中道也都跟著銷滅而不存在了;這時,即將進入出世間聖位的初地,這就是世間法中的最高地位,所以叫作世第一地。
由於七住和初地這兩個階位差距很大,因此加行的內容與目的當然就有所不同。七住真見道位前的加行,主要是在斷除五陰中有真實常住不壞我的邪見上面來作加行,是要雙印能取、所取皆非真實法,都是空性如來藏所生,是要斷除我見、三縛結,要斷二乘解脫道所相應的異生性、不再墮入惡道,只是依解脫道聲聞菩提而說的;但因斷我見的智慧已是超過世間一切凡夫,所以說為世間法中的至高無上世第一法。
但是在十迴向位滿心,準備進入初地心時所作的加行,是出世間法的加行,是明心很多劫,而且斷盡我見、我執,已有慧解脫阿羅漢果的實證以後所該修的發起成佛聖性的加行,是要對本來無生諸法生起忍法的加行,因此能斷盡大乘佛菩提道所相應的異生性而發起聖性,是屬於出世間道中,即將成為佛菩提道中的聖位菩薩的出世間第一法。但因入地後仍然要住於世間自度度他永不入無餘涅槃,所以稱為世第一法。因此,這兩種加行的層次及所依的智慧、證境、果德並不相同。以上是佛菩薩在經論中所說的四加行。
那西藏密宗的四加行又是什麼呢?阿底峽在這一小段說得很簡略,但我們可以由其他藏密祖師的著作或講解來瞭解他們所說的內涵。藏密的四加行也有兩種:所謂的四共加行及四不共加行。四共加行的內容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和因果業力。說這是小乘、大乘、金剛乘三乘佛法共同的基礎,所以是共同的加行。有了四共加行之後才能修持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的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說法,大體上是:歸依發心、金剛薩埵百字明、供曼陀羅及上師瑜伽。譬如宗喀巴在《歸依發心儀觀行述記》中說:【瑜伽行人修習密宗大法,應先修學四種加行,清淨相續,積集資糧,獲得加持,而後始易相應。四加行者:一、歸依發心,二、金剛薩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懺,三、供曼陀羅,四、上師瑜伽。】修完這四加行之後,才能繼續修密宗大法的四種灌頂,這樣子很快就能夠「即身成佛」。對於藏密的修行人來說,這是實修一切金剛乘、密乘大法前必備的基礎,因此各教派從在家居士、出家眾、仁波切、法王等都必須要修。
由以上的名相,就已經可以看出藏密的四加行與佛菩薩所說的四加行內涵是完全不同的。其實,藏密一直以來都是以佛法的名相來包裝他們的修行內涵,骨子裡不但沒有一點三乘菩提的實質,反而都是污穢不堪的內涵。此處關於四共加行的表面字義雖不難懂,但藏密仍然無法真懂其中的道理。因為否定了第八識根本識,就不可能如實理解因果業力及輪迴的道理;因為各人的業種都是由其恆常存在的第八識所執藏,遇緣才能現起而如實酬償,也才能成就因果輪迴的現象,乃至成就解脫或成佛的道理,否定了第八識,這些現象、道理便都無法成就。
話說回來,藏密的四共加行,卻是在說要好好把握這一世難得的人身,修學藏密的雙身法來離苦得樂、即身成佛。譬如有一位所謂的法王就曾在這個主題上說:「生而為人就已經是在成佛之道上走了一半的路了。」因為他們認為按照藏密的修法可以當生成佛,因此只要獲得了人身,修學了金剛乘,很快就可以成就佛道;這也難怪阿底峽在這裡會說「佛菩提非遙」了!可是有一點佛法基本知見的學人都知道,能生而為人,只是持五戒的異熟果報而已,也還只是在三界六道中酬償業果,即使真能開始修學正法,完成了十信位,離成佛都還有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呢!縱使見道證悟入七住位了,也還在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之後還須經歷十住、十行、十迴向的修行後,進了初地極喜地,才算終於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才開始進入第二大阿僧祇劫;所以即使是初地,離成佛也還是很遙遠啊!怎麼會是阿底峽所說的「非遙」呢?生而為人又怎麼可能是已經走了一半的成佛之路呢?
再來看看藏密的四不共加行又是什麼內涵?第一個加行是歸依發心:是要觀想念歸依文及大禮拜各十萬遍,並唸誦發菩提心文;主要是為了歸依上師,堅固對上師的信心,並為將來的觀想及修密法作準備。
第二個是修金剛薩埵法:是要修持觀想金剛薩埵法,並唸誦百字明十萬遍,說是可以淨除罪障;目的除了進一步強化觀想的能力,也是為了之後的生起次第及密灌頂作準備。然而這個金剛薩埵咒百字明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講雙身法、鬼神法,像這樣如何能除罪障呢?
第三個是供曼陀羅或稱供曼達:要觀想並獻曼達十萬遍,為了是要積集資糧,因此須盡可能以最好的東西來供養等同於佛、等同於三寶的上師;目的除了加深對上師的敬信、加強觀想外,也為學人日後能夠願意將自己的配偶、姊妹等,供養給上師修雙身法而鋪路。
第四個是上師瑜伽:就是觀想上師相應法,並唸祈請文十萬遍,目的是為了獲得加持;要觀想上師是金剛持佛,坐在自己的頭頂上,化光融入自己體內加持自己,然後達到自己與上師無二無別,之後才能繼續修行四種灌頂。
由於藏密的修行核心是雙身法的樂空雙運、即身成佛,因此所有的相關修行方法及內容,都是為這樣的目的在鋪陳。這裡的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也是這樣,要學人思惟人生無常、輪迴的過患、因果業力的可怕,所以要好好把握難得的人身,勤修觀想、禮拜、誦咒,以為將來金剛乘的修行雙身法而作準備,認為這樣修行可以讓人獲得樂空雙運、即身成佛的境界;可是因為知見錯誤、方法錯誤,像這樣越加行,就只會離成佛的目標越來越遠。藏密不懂三乘菩提的道理,卻以佛法名相自行發明四加行的內容及修行方法,未來不但難以再得人身,還得面對因果業力的昭昭不爽,墮於惡道中受無量痛苦。所以,在此奉勸提醒正要或正在修學《廣論》的學人,要趕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我們再回到阿底峽的這一小段文來看,他所說的「修真性」,其實是暗喻修雙身修法中的六識知覺性;「漸得暖等已」,則是說拙火已經開始生起,生起次第即將圓滿;「當得極喜等」,是在暗指即將獲得雙身法中的淫樂喜悅。像這樣想要以外道雙身法的意識境界來修行成佛,佛菩提之路其實是非常遙遠的。
以上我們列舉了佛菩薩經論中所說的兩種四加行,也舉了藏密的兩種四加行,兩相比對之下,雖然表面上都叫四加行,但實質內涵卻天差地遠。像密宗這樣的法,本質就是外道法,如何可稱之為佛法?還自說可以即身成佛,超勝於顯教,真是荒謬!因此密宗喇嘛教絕非佛教,《廣論》也絕非佛法!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