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祕密句的辨正(三)

第124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這是 平實導師《起信論講記》的導讀。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對某位導師級法師的《般若經講記》中,對大乘祕密句的錯誤說法來作辨正。我們在上一集的最後是談到了有餘依涅槃,以及無餘依涅槃中正確的境界。說到在有餘涅槃位中,覺知心還在的時候,物我、自他、身心的滯礙覺受還沒有被滅失掉,只有入了無餘涅槃位時,才是真的不會再有這些身苦等的拘礙。所以這位法師講:不再有物我、自他、身心滯礙的覺受存在;這句話倒有一半是正確的,可是如果從如來藏的本體來說,他這句話其實也是多餘的,只是為凡夫人說的。而《金剛經》所說的都是從如來藏—無住心、不念心、非心心、無心相心—本體來說的。但是本體自住境界中,根本就沒有這些法性可說,所以捨身入涅槃時,絕對不會有這位法師所說的,不再有物我、自他、身心滯礙的覺受存在;所以禪宗祖師們看到涅槃本際的境界時,才會說這些言語開示都是戲論。當我們還沒有證得涅槃實際的如來藏心,不能實證無餘涅槃中的實際時,只能純粹依著意識覺知心的思惟所得而說法,但是這在了義佛法中,全部都叫作戲論。因為這時候對於涅槃,都只能用意識思惟想像的,這樣子一定會錯會,絕不可能矇到正確的義理,所以一定會有許多地方說錯了;但是自己不會知道,等到親證如來藏,轉依如來藏本心來看時,則又會發現,其實沒有一法可說,所有的言說無非只是戲論罷了!

這位法師接著說:「菩薩發願度生,願使每一眾生都得此究竟解脫,所以說: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他接著又說:「無餘涅槃,為三乘聖者所共入。」(《般若經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6。)這個說法又有很大的問題,菩薩們會入無餘涅槃嗎?個個都不入啊!都是能入無餘涅槃而不入,才會是菩薩啊!大菩薩們都有解脫知見,而不取無餘涅槃,能夠取無餘涅槃而不取,如果菩薩也和聲聞阿羅漢一樣,都入無餘涅槃的話,那世間就應該永遠都不會有菩薩住世了。菩薩們修到初地滿心以後,都能斷盡思惑,所以都有能力入涅槃;到了初地滿心捨壽時,就可以成為慧解脫而入涅槃。依照這位法師他的說法,菩薩捨壽時都入涅槃去了,那麼世間哪來的菩薩可以成佛呢?又如何能有人成佛而度聲聞人成為羅漢呢?所以無餘涅槃不是三乘所共入的,只能說是所共證而不共入的。初地滿心以上,都能夠取證慧解脫果;三地滿心以上,都能取證俱解脫果,但是都不去取證;乃至六地滿心時,不得不取證滅盡定,不得不成為俱解脫的聖者時,也還是不會去取證無餘涅槃的;七地念念入滅盡定,在每一剎那間,都可以進入無餘涅槃,但是一切七地滿心菩薩,也都是不入無餘涅槃的;八地以上的大菩薩,更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入無餘涅槃,但他們還是不入無餘涅槃。所以大乘法中的菩薩,都只有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如來藏,地上菩薩能夠證得有餘涅槃,但是只有 佛陀證得無住處涅槃,以及無餘涅槃。可是佛陀的親證無餘涅槃,也不是像阿羅漢們一樣,滅盡十八界法而入無餘涅槃;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是身心永滅,只餘第八識獨存——灰身泯智,從此以後誰都找不到他。就算 佛陀要找某一位阿羅漢再來人間度化眾生,也找不到他,必須是在他入涅槃以前,先咐囑他,交待清楚;因為阿羅漢一旦入了涅槃之後,無論是誰都找不到他了!那為什麼說佛也入無餘涅槃呢?諸佛不是以莊嚴報身長住世間,利樂有情永無窮盡嗎?怎麼會入無餘涅槃呢?這意思是說:佛陀把證得無餘涅槃所應證的果德——也就是煩惱障見、思二惑的現行,都斷除淨盡了,跟阿羅漢完全一樣;可是 佛陀又繼續進修,而把煩惱障的一切習氣種子隨眠全部斷盡。這部分阿羅漢都作不到,阿羅漢只斷見、思惑的現行,而不斷見惑和思惑所攝的習氣種子隨眠;佛陀卻已經全部斷盡了,遠遠超過阿羅漢的涅槃境界,所以叫作大般涅槃。佛陀既然具足阿羅漢的有餘涅槃以及無餘涅槃的證量,又進斷他們所不能斷的習氣種子隨眠,更勝於阿羅漢的無餘涅槃,所以 佛陀可以入涅槃,而又不入涅槃,所證得的涅槃境界遠遠超過諸阿羅漢。雖然無餘涅槃的境界,都一樣離見聞覺知,也沒有恆審思量,然而佛陀是可以入而不入,卻比阿羅漢更具足入無餘涅槃的證量。所以說,諸佛也是親證無餘涅槃的,既然在實際上與理證上來看,諸佛都沒有進入無餘涅槃,諸大菩薩也都如此。這位法師怎麼可以說無餘涅槃是三乘所共入,而說菩薩也會歸於此呢?如果菩薩也會歸於此,則初地滿心捨身時,可以成為慧解脫而入無餘涅槃,三地捨身時可以成為俱解脫而入無餘涅槃,那麼都到不了等覺、妙覺位,哪裡還會有菩薩能成佛呢?所以他這句話,是有很大的錯誤的。因此說,如果是已經具有道種智的菩薩,他要從凡夫所說的法中,挑問題的話,真是到處可以挑的,但是如果還沒有道種智,想要挑出那些凡夫的錯誤來,還真的是不容易的。

這位法師接著又說:「菩薩安住無住大涅槃。」這個說法又是一個極大的錯誤,所謂大涅槃就是無住處涅槃,那是諸佛才有的境界,即使是等覺菩薩,也都還沒有能力證得無住處涅槃。哪裡能夠安住在無住大涅槃中呢?所以這一句話,也是個很大的錯誤。

他接下來說:「即此無餘涅槃的無方大用,能悲願無盡。」這話倒是沒說錯,實義菩薩們都已經親證了涅槃實際的境界了,但是不會因此而進入無餘涅槃的境界中。因為無餘涅槃裡面,就是第八識本自離見聞覺知,而又不作主、不思量的無境界的境界,所以菩薩們在明心時,其實都已經是證得了涅槃的實際,但是並沒有完成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的修證;因為當時只有斷了見惑,而思惑還沒有經過修道位來斷盡,但是卻已經證得阿羅漢捨壽後所將進入的如來藏自住的涅槃境界了。所以,菩薩反而是證得了涅槃實際,而不入無餘涅槃的。絕不是這位法師他所講的「菩薩也入無餘涅槃」啊!,所以一切證悟的實義菩薩,都已經親證了無餘涅槃的實際,但是卻都不進入涅槃實際的境界中安住。這個事實剛好與他所說的顛倒。

這位菩薩被尊稱為當代佛教的導師,但是他所說的法,究竟要帶領佛子到哪裡去呢?眼前所見的是:他把佛弟子們帶領到想像的涅槃、想像的中觀去了,帶領佛子落入密宗應成派中觀的惡取空裡面去了。這真是個大問題,假使我們不把他的嚴重錯誤舉證出來讓大家瞭解的話,不但會貽害現代的佛子們,也會遺害後世的無量佛子啊!因此我們正覺寧可被罵,也要繼續作摧邪顯正救護眾生回歸正道的工作。如果說,所作的法義辨正以及評論是針對誤導眾生的邪師,這樣能讓眾生從辨正法義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知見、遠離邪見而改走正確的路,修正過來以後就漸漸地會引生見道的功德。所以這樣的法義辨正,是有功德的啊!可是如果說,明明知道自己的法錯了,辨正法義的人是正確的,因為影響到自己名聞與利養的緣故,心中氣不過,就上網去亂罵一通,這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會使功德大大地缺損,因為這都是在造惡業。有些人因為算總帳的時間還沒有到,就以為沒有帳可算,其實不是沒有,而且這個業果很重;最好趕快去努力補救,如果不補救,或是補救的事做得不夠,以後的果報絕對是難以承擔的。可是眾生往往不信因果,因為現在還沒看見果報現行啊!也因為沒有能力看見過去世經歷過的慘痛果報的事證,所以總是對因果懷疑,心中半信半疑的。但是實際上,只要能夠救助一個人遠離邪見而回到真正的佛道上,這功德就已經無量無邊地廣大了,何況是救護更多的人,回歸正道呢!所以救護眾生回歸正道的大事,是大家都應該努力去做才是。

這位法師接著又說:「本經以無餘涅槃度脫一切眾生,即本於三乘同入一法性。」他這個說法又是說錯了。因為三乘人並不是同入一法性的,因為二乘人修的是解脫道,是專注在蘊處界世俗法上面,修證無我法;而大乘人所修的,不但同樣要修解脫道的蘊處界無我法,還得加修無我性的法界實相真實我。因為第八識實相心,是常住法的緣故,所以把祂說為是「我」,而無常會壞滅的蘊處界我,當然只能說是無我。二乘法所修的完全是無我法,這個無我法,都是世俗諦所攝的小法。為什麼二乘菩提解脫道,是世俗諦小法呢?因為它講的是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空相,是觀察蘊處界都屬於緣起法,都是藉緣而生起的,所以其性是空,叫作緣起性空。緣起性空的法,才可以定位為性空唯名,因為緣起性空,都是依世俗法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作為觀行的對象與內容,不離三界世俗有為法,所以是世俗法中的真諦。諦就是真實的道理,而蘊處界是因緣所起,所以其性是空,這是世間道理的極成,世間道理不能超過於此,所以稱為世俗諦。但是大乘般若,除了講世俗諦的蘊處界空相以外,也說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才是般若,為什麼般若叫作第一義的真實理呢?因為世間與出世間法中,沒有一法可以超過這個法,所以叫作第一義。第一義是十方一切法界的究竟真實理,所以稱為第一義諦;第一義講的就是真實我,五陰、十二入、十八界都不是真實不壞的我。因為都是緣起法,緣起的關係,終必有壞滅的時候,所以其性是空,所以緣起性空,所以蘊處界無我;但是無我、無常而空掉以後,那就跟斷見外道無差別了。佛法既然不是斷見法,那就一定有和外道不同的地方,否則 佛陀又何必來人間辛苦説法四十九年呢?正因為二乘聖人證得真實的無我,入了涅槃以後並不是斷滅空,因此 佛陀才要來人間辛苦地說法四十九年。所以二乘聖者入涅槃以後,蘊處界完全滅掉而空無以後,一定有一個不空的心繼續常住,所以才說涅槃不是斷滅,是真實、清涼,這個不空的心,就方便假名說我;在四阿含中 佛說為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實際,這就是大乘法所證的法性,二乘所證的是世俗諦的蘊處界無我的法性。大乘法的菩薩們也證得這種法性,但是菩薩另外又親證不空的第八識心的無我法性——必須親證常住而無我性的第八識真我,這也是法性;但是卻迥異二乘法的無我法。那怎麼可以說是同一法性呢?所以三乘雖然同得解脱,但是在同得解脱之中,卻是有極大差異的,其中的不同處,是因為大乘修證到成佛時,佛地的解脫比二乘聖人更進了好多步;除了煩惱的現行之外,還把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全部斷盡。菩薩是從初地,就開始斷除習氣種子隨眠了,但是阿羅漢們只有斷現行,沒有能力斷除習氣種子;所以說煩惱障現行的修斷是三乘同一法性的,但是斷習氣種子隨眠,卻是絕對不共二乘的。親證無餘涅槃中的實際,也是不共二乘聖人的。所以不能夠說三乘同入一法性。無餘涅槃中的境界,固然是三乘都一樣,但是雖然同樣能入無餘涅槃,三乘聖者斷除煩惱的深淺,卻是有所不同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說完的部分,我們就只能到下一集節目中再來說明了,歡迎您繼續收看。敬祝您:身心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點擊數: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