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發心(三)

第47集
由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內容以 平實導師所宣講的《起信論講記》為主,來為大家解說,希望與您結下良善殊勝的法緣。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菩薩的發心」。

上一集我們講到 馬鳴菩薩開示:【此證發心中有三種心:一、真心,無有分別故。二、方便心,任運利他故。三、業識心,微細起滅故。】(《大乘起信論》卷2)這個證發心的第一種心:真心,是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始終、本來就是不分別的心,才叫作真實無分別心;不是把有分別的覺知心去修定,然後變成有時分別、有時不分別而稱為真心。這是最重要的基本觀念,如果這個觀念不建立起來,想要和佛菩提道相應證悟真心,那就沒有可能啦!

這個重要的基本觀念,平實導師已經講了很多年、很多次了,台灣佛教界普遍因此而知見提升,改正過去以定為禪的錯誤見解,但是今天還是得為大家複習說明一遍,好加深大家的印象。因為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些法師仍舊不改嚴重邪見,繼續在誤導大眾。譬如有位法師說:「菩提心不能不發,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著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麼是妄心?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是妄心。換句話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別執著,就是用真心,執著就用妄心。不要分別,分別是妄心,不分別是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跟佛一樣,你完全用真心,一點妄心都沒有。」(《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九五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這是完全違背 世尊法教的錯誤說法。

菩薩要發起真菩提心,是以證悟第八識如來藏乃至究竟成佛為目標,而不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別執著,就是用真心,執著就用妄心。」實際上,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不執著時,就是意識覺知心不離六塵的分別作用了;因為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也自以為不執著,當然就是分別了啊!以五蘊識陰中的意識覺知心不執著六塵境界就是用真心,其實還是未斷五蘊我見、我執、我所執。這其中誤認了意識覺知心為真心,因此我見未斷;以意識覺知心的分別性以及清楚六塵境界為我所,因此我所執未斷;而我見未斷、我所執未斷,我執則更不可能斷了,所以具足了五蘊我見、我執、我所執,怎麼會沒有執著呢?所以這個根本不是真心啊!

《維摩詰所說經》提到:「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維摩詰所說經》卷2)真心如來藏從來不見聞覺知,如果是能在六塵境界當中見聞覺知的,那就是落於見聞覺知的意識妄心中,就不是求證真實法的人。真心如來藏從來不了知六塵,也從來不了知自己,本來無人、我、眾生、壽者相,這才是真正無分別心、無執著的心。如果沒有證得這個無分別心,那你所發的菩提心,其實只是跟凡夫發菩提心一樣,沒有差別;那是屬於外門六度萬行的事相上發的菩提心,不是 馬鳴菩薩這裡所說的證發心。

證發心為什麼說有三種心?因為這三種心絕對不是同一個心在不同的時空換來換去、變來變去的,而是本來就有這三種心同時存在、並行運作的。從古到今,學禪的人或者說修學佛法的人,一向都有一個盲點,就是知見不具足,總是想要將意識妄心變成真心。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心只有一個覺知心,然後又因為誤解《楞嚴經》中的佛意,所以就主張說:「心本來只有一個,再把祂分成六個而成為六識,而有六識的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了知性。」所以他們認為實際上只有一個心,那就是意識覺知心。但是《楞嚴經》明明說有第八識如來藏,明明說六識的自性都是如來藏所含藏的本有自性,是從如來藏中藉緣而自然出生的。祖師們也常說「一心說,唯通八識」,也就是說:如果要講眾生只有一個心的話,那就一定是指阿賴耶識這個心;如果細分而說這個一心的話,那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意根、如來藏;如果合為一心而說的話,那個眾生唯一的心一定只能說是阿賴耶識。

但是有許多人被大法師錯誤的邪見誤導以後,認定心只有六識,如果要說眾生都只有一個心的話,那就一定是指意識心。當我們告訴他有八個心時,他們反而不信,都是相信只有六個識,他們都只想要把這個意識心修行無念而轉變成真心,或是以為意識心面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就是真心了。但其實在三乘經典裡面都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眾生唯有一心的心,就是指阿賴耶識;如果將一心細分而說的話,那就一定有八個識。這個無分別真心又叫作真相識,佛曾以很多的名詞來說這一個心。這個心雖然一直都存在,但是眾生從無始劫以來,都不知道祂的存在;乃至聞熏佛法已經好多好多劫以後,還是找不到祂。後來慢慢信了:「確實有這個心!」因為如果沒有這個心,就一定不會有五蘊我、六入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的存在。

從 佛所說的經典理論上來求證,確實是這樣,可是凡夫們就是找不到啊!因為找不到,所以就進不了見道位,就是沒有理證的人;必須證得這個心才能讀懂 平實導師的書,或是般若經、禪宗悟道的公案等,在佛法的般若大海裡面才可以七通八達、觸類旁通,妙就是妙在這個地方。但是這個心,不能稱祂為有情,因為祂跟眾生的心不一樣,所以叫作非有情,也叫作非心之心,小品般若經裡面說祂叫作「非心心、無心相心」;在三轉法輪祂又叫作第八識——阿賴耶識。

而一聽到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有人毀謗阿賴耶識是生滅識,不是真心了。譬如這位法師又說:「如果是阿賴耶裡面流出來的,阿賴耶是生滅心,有生有滅,我們講妄想、念頭、分別、執著,這都是妄心。你來問問題,我想想,我再給你解答,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人家一問隨口都答出來,他不必思索,不必去想像,他沒有想法,這真心。」(《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九五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這樣的說法是謗菩薩藏,成為斷一切善根者,因為菩薩藏是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根本心的緣故。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含藏七識心的種子,而有生滅流注現象的顯現,但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常恆不變、清涼、寂滅、涅槃,不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心—是生滅心,這正是 馬鳴菩薩所說「一心二門」的道理。至於一心二門的道理,前面親教師們已經解說很多了,這裡就不贅言。而這位法師所謂經過思考再解答,或是不必思索隨口回答,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分別功能,因為如果沒有分別,又如何聽懂問題並回答問題呢?而第八識—阿賴耶識—「諸入不會」,既聾、又盲又啞,既聽不懂問題、又不回答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無分別心!

這位法師又說:「譬如說現在我們家家有電視,你要是會的話,看電視能不能成佛?能。怎麼能?我看得清清楚楚,心裡如如不動,看一個鐘點沒有起心動念,這裡面所演的我完全明瞭,這是佛,不起心不動念。」(《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九五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既然看電視看得清清楚楚,上演的劇情完全明白,就已是意識心在六塵境界上分別了;只要意識觸及六塵萬法,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這個覺知心就已經分別完成了;所以不必用語言文字來作種種分別,只要一見就已經分別完成了,所以才會完全明白上演的劇情,這就是意識心善於了別六塵的作用,就算成佛了,還是永遠不會改變祂分別六塵的體性。

這位法師又說看一個鐘點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佛;那麼一個鐘點過後起心動念,豈不是就不是佛了嗎?這樣一下是佛,一下不是佛,諸佛不就變來變去而成為有生有滅變異之法了!然而,無論意識覺知心長時間離念境界,或是短時間離念境界,或是前念與後念中間的剎那離念境界,這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六塵中的境界,不能超脫於六塵之外。因為不能超脫於六塵之外,所以常常會被六塵所轉啊,常常會被諸法所轉。離念靈知心住於寂靜無聲、無念境界時,正是被一念不生的寂靜境界所拘;不能像真心如來藏在吵雜叢鬧的環境當中仍然寂滅。離念靈知心永遠都不離六塵或定境中的法塵境界,而且眠熟就暫時斷滅了;然而真心如來藏每一剎那都是如如而不曾間斷過,祂不是想像之法,祂具有六塵以外的了別自性,但是祂不在三界中的六塵諸法上面分別,所以祂陪著眾生在三界中時,祂自己不會落入三界六塵中,所以就沒有善惡分別,也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不會被諸法所轉而動心;等到祂出了三界時,在無餘涅槃那邊時,卻又不會被涅槃中的絕對寂靜境界所拘束,祂自己無所謂寂滅或叢鬧可說,因為祂從來不在六塵中,也不住在寂滅的境界中,所以是真正無分別心,這才是法身佛。只有會與六塵相應的離念靈知心,才會有所謂的有念喧鬧或是離念寂靜可說,所以真心如來藏是永遠都不會落入寂滅或喧鬧二邊的,但是離念靈知心卻完全無法住於這種二邊都不到的境界。

因此,真心是眾生從來都不知道的心,也是眾生很容易毀謗誤解的心,而眾生所知道的心就是這第二個心,是在唯識一切種智裡面所說的第三能變識意識覺知心;祂和別境五個心所有法相應,所以祂善能觀察六塵萬法,也善能觀察眾生的因緣,也就是 馬鳴菩薩所說的方便心。方便心就是能夠在三界六道、種種六塵萬法當中很伶俐運作的心,因為對六塵萬法很伶俐,所以能夠在六塵萬法中作各種方便,可以造作惡業傷害眾生;也可以造作世間以及出世間法上的善淨業來利益眾生。而對於剛悟的人來講,他以這個方便心能夠利他,但不能任運地利他;只有到了證發心以後,才能夠任運地利益眾生。馬鳴菩薩所說的證發心,是指已經通達般若而至少已經進入了初地。到了這個地步的人,隨便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成為助人的機鋒;隨便一句話,都可以成為一個機鋒,這樣才能夠任運地利益他人。可是也得要參禪者本身的見道因緣和正知正見具足。

為什麼第二種心又叫作方便心呢?因為祂有深利智慧而且善於觀察而作施設,能隨順不同的因緣,所以才叫作任運利他。但是能不能任運地利益眾生,那就得看你的修證層次高低了;到了證發心以後,就開始可以任運利益眾生了。如果你想要迅速地在悟後到達任運利他的證發心境界,也就是進入初地心中,最好就是自己一步一腳印,辛苦一點去參禪,不要去求答案、求人明說,也不要希望人家以太淺白的機鋒,很容易地把證悟的境界送給你。參禪時多辛苦一分鐘,悟後起修就可以快一百倍,否則你在般若智慧上面將不會容易通透,證道菩薩講得很細膩的地方你往往會聽不懂。所以大家都應該記住:如果人家準備要跟你明講密意的時候,就要趕快把耳朵塞起來,絕對不要聽,立刻轉頭就走!明心這一關應該如此哦,第二關的眼見佛性更是這樣,見性這一關特別是這樣,解悟後是很難補救成功的。大家都得記住,免得被人害了。

接下來,我們來談證發心的第三種心——業識心。業識心就是唯識增上慧學所說的第二能變識第七識,又叫作末那識。末那是梵語,翻譯為「意」,是恆審思量的意思,所以第七識又稱為意,又稱為末那。但通常稱「意」容易與「意識」相混淆,所以一般稱末那識;又叫作意根,是意識出生的俱有依根,所以稱為意根;又叫作我執識,因為意根普遍計度、執著一切法為我、我所,所以稱為我執識。馬鳴菩薩在前面又說祂是現識,這裡說祂才是真正的業識心。我們這裡主要就意根是業識心的部分來作說明。

意根是很難觀察體驗到的心,因為祂的心行法相非常地細膩,可是祂卻是成凡成聖的樞紐所在,無論從凡夫地修行而究竟成佛,這時候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或是修行退轉甚而造下惡業下墮三途,其中第七識之轉淨、轉染,都攸關眾生的上升與沉淪,因為祂是造業的根本,也是受業者,所以 馬鳴菩薩說祂是業識心。但是一般眾生都不知道祂的存在,更別說知道有真心的存在了,甚至有法師說:「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頁109。)也往往否定第七識與真心第八識的存在,把第七識與真心第八識全部歸於第六識所有,並另立細意識為諸法根本,反墮入 佛所破斥的以意識心為涅槃心的常見外道論。一般眾生不知離念靈知心、意識覺知心,其實正是依附於這個意根現識才能運作的,是依賴意根接觸法塵才能出生,都以為能夠分別思惟的這個覺知心就是造業心,其實都錯了;能分別、能思惟應該如何造善惡業的心,祂的功能只是了知分別六塵與思惟萬法,但是祂自己作不了主的,都得要由意根末那識來作主,甚至意識覺知心所要了知分別與思惟六塵的範圍,都由意根作主掌控,而意根是隨時遍緣默容一切法的,如果意根對於意識覺知心所緣的六塵不感興趣,意識覺知心馬上就被意根轉到另一個六塵法上去分別、思惟以及觀察了。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菩薩的發心,第三單元今天為大家說明到這裡。敬祝大家:身心康泰,學法無礙。阿彌陀佛!


點擊數: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