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須大拏本生(四)

第112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們將一些簡單的佛典故事,順序地介紹給大家,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佛菩提道的實踐。

前面的節目當中,我們講到了籌秋婆羅門從太子須大拏那邊要到了男孩與女孩,在南傳的《大藏經》裡面,寫到男孩與女孩因為不願意離開父母,所以不斷地逃跑;而每一次都被籌秋抓回去,每抓一次籌秋就對他們施以嚴刑,打到兩個孩子身上遍身是傷、遍身膿血。

籌秋婆羅門帶著這一對男孩、女孩回家了,家中的妻子卻反而罵他說:「你怎麼忍心帶著這兩個男、女孩回來呢?這一對孩兒可是國王家的血脈,結果你竟然這麼沒有仁慈之心,把他們打到全身都長滿了爛瘡,整個身上都流著膿血。你趕快去街上把他們兩個賣掉,另外再買奴僕來侍奉我吧!」於是籌秋就聽老婆的話,到市場要賣掉這兩個小孩。

此時,帝釋天已經先到市場上去散布說:「這兩個孩子出身高貴,平民老百姓當中沒有人有能力,買下他們會有麻煩的。」所以市場上就沒有人想買。孩子們肚子餓了、口渴了,帝釋天就使用神通讓兩個孩子都能夠吃飽喝足。接下來,天王再使用神通跑去葉波國,讓國中的諸大臣、人民都知道太子的子女—國王的孫子、孫女—現在正在鄰國的市場上販賣;使得葉波國全國人民為之悲傷。所以,諸大臣、民眾就去到該處問籌秋說:「你從哪兒得到這一對童男、童女的?」籌秋說:「這是我自己去乞討得到的,你問我幹嘛!」大臣說:「因為你之前跑到我們葉波國來,所以我有義務要問清楚。」於是大臣們想要奪回這一對孩童。

其中有年長大臣就阻止說:「這對小孩是太子布施的大心,如果我們就這樣子搶回來,不正是違背了太子的本意嗎?不如我們去報告國王,國王一定會派人贖回他們的。」於是,諸大臣、人民就回去報告國王:「大王啊!您的兩位王孫現在正在被婆羅門帶在街上販賣。」國王聽到後大為驚訝!立刻就叫人讓籌秋婆羅門帶著孩童入宮晉見。

國王與夫人以及後宮的女侍、大臣們,遠遠地看到這一對孩子來了,忍不住都哽咽了起來。國王就問籌秋:「你怎麼得到這一對孩童的?」婆羅門說:「這是我向太子乞討得到的。」國王呼喚孫子、孫女,要抱抱他們;兩個孩子哭了起來,不肯給爺爺抱。國王問籌秋:「這兩個孩子,你要賣多少錢。」籌秋還沒有講話,孩子們就搶著說:「男孩價值銀錢一千,外加公牛一百頭;女孩價值金錢兩千,外加母牛兩百頭。」國王就覺得奇怪問:「一般人都對男孩特別地珍重,為什麼現在男孩的價錢低,反而女孩的價錢高呢?」小孫子就回答:「爺爺!你看你的後宮有許多的侍女,她們和你沒有親戚關係,但是雖然她們出身卑微,因為擔任您的侍女,得到您的喜歡,就可以得到尊貴的待遇,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百味美食;可是爺爺你只有一個兒子,卻把他放逐到深山之中,自己卻每天和綵女們共相娛樂,一點都沒有思念兒子的心,所以可以知道啦!男孩卑賤、女孩值錢。」

國王聽完了孫子說的話,心中又感慨、又悲傷,流下了眼淚說:「是爺爺對不起你們!你們為什麼不讓我抱抱你們呢?是因為怕我嗎?還是害怕籌秋婆羅門呢?」孩子說:「我們不敢埋怨爺爺,我們也不怕籌秋。過去我們是您的孫子,現在卻是人家的奴婢,哪有別人的奴婢卻讓國王抱的道理呢?因此我們不敢讓您抱。」國王聽了之後,更加地悲傷,立刻就給予籌秋要求的價格;然後呼喚孫子、孫女,這個時候小孩子才肯讓爺爺抱。

國王高興地抱著孫子、孫女,用手輕輕地撫摸小孩,問孩子說:「你們的爸爸在山中平常吃些什麼飲食呢?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呢?」孩子說:「我們吃瓜果野菜,穿著粗布的衣服,與百鳥野獸共娛樂,心中沒有什麼憂愁。」此時國王揮揮手要籌秋離開。孩子卻說:「爺爺!這位籌秋婆羅門遠路而來,又餓、又渴很痛苦,您就請他好好地吃一頓吧!」國王就問:「他這樣子虐待你們,難道你們不生氣嗎?為什麼還要為這種人索求飲食呢?」孩子們說:「我們的爸爸性好修道,沒有財物可以布施,所以就把我們布施出去。籌秋婆羅門是我們的主人,我們還沒有為他作奴僕以完成父親的心意,現在我們不忍心、沒有慈悲仁愛心而看到他在飢餓。我們的爸爸都不惜把我們布施出去,爺爺難道您捨不得一頓飯嗎?」於是國王就下令給籌秋飲食;籌秋吃完了,歡天喜地的離開了。在南傳藏經的記載則是:籌秋歡歡喜喜地吃了這一頓,結果吃太多了,因此當場肚子爆開撐死了。

國王就派了使者去迎回太子,使者進入檀特山邊被河流阻擋過不去,於是心中就憶念著太子才能夠渡河。使者向太子稟告:「請太子儘快歸國,國王想念著太子啊!」太子回答:「父親要我在山中十二年,現在還差一年;等到期滿後,我就會回去。」使者回去如此稟告國王,國王就親手寫了一封信告訴太子:「你是有智慧的人,離開的時候能夠安忍;同樣的,現在也要能夠安忍回來才是啊!難道是你的心中生起了瞋恚,而不願意回來嗎?你快回來吧!我需要你侍奉飲食起居。」於是使者趕快又帶著信去到山中。

太子接到信後,先是向著地面行頭面接足之禮,再右繞七匝才敢打開信閱讀。山中的飛禽走獸聽說太子要回家了,心中捨不得而蹦跳亂撞,發出了悲鳴不捨的聲音;此時泉水也為之枯竭,禽獸們悲傷地忘了去飼育自己的幼兒,鳥兒嗚嗚地哀鳴,因為牠們失去了太子啊!最後太子與曼坻穿戴整齊後,就跟著使者一起回家了。

敵國聽說太子要回國了,派出大臣使者在路上迎接太子,將須檀延大白象送還給太子,將大白象用七寶裝飾上金鞍還給太子,希望太子能夠原諒他們;還用金盂盛著銀子,銀盂盛著金子,在路上等著太子,悔過道歉說:「過去因為愚癡的原因向您乞討了須檀延,因為我們的緣故,太子您被流放到深山中;現在聽到您回來了,我的心中甚為歡喜,現在特將大白象歸還給您,並奉上少少的金銀供養,希望您能收下,原諒我們,滅除我們的罪過啊!」太子回答:「就譬如有人準備了百味甘美的飲食供養別人;別人吃完後,又嘔吐在地上,我們可以再去吃嗎?我的布施也跟這個比喻一樣,終究是不能再接受的。請您乘著白象趕快返回貴國吧!替我致謝貴國的國王,也麻煩您辛苦劬勞這麼遠還來慰問我。」於是使者只好返回敵國,把太子的心意告訴敵國的國王;也因為這樣子,從此以後敵國怨家化敵為友。國王及全國的臣民都被太子感動了,於是發起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薩大願,都願意仿效太子廣行布施波羅蜜。

太子回到了家鄉,父王乘著大象出來迎接太子,太子向父親頭面頂禮,跟著父親回到國中。國中人民莫不生起大歡喜,大家撒著花瓣、燒起好香,懸掛起寶幢、幡蓋,用香水灑在地上,歡迎太子回國。太子入宮後,先到母親的面前頂禮問候起居。國王決定取出了寶藏庫藏交付給太子,於是太子更能恣意布施猶勝從前,也因為這樣子布施不休而終於得成佛道。

最後佛告訴阿難:「就像這樣子,我回憶起宿命本生所行的這一段布施。太子須大拏就是我釋迦牟尼,當時的父王就是此世的父親淨飯王,當時的母親就是此世的母親摩耶夫人,當時的妃子曼坻就是現在的太子妃;至於檀特山中的那一位阿州陀仙人,就是現在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當時幫助我的帝釋天王,就是舍利弗;當時把籌秋狠打一頓的那個獵人則是阿難;當時太子的兒子耶利,也就是我現在的兒子羅候羅;當時的女兒罽拏延,是現在的阿羅漢蓮華色比丘尼;當時的籌秋婆羅門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當時籌秋的妻子,就是現在那位肚子裡裝著木盆誣陷於我的戰遮女。我如此地勤苦修行無量無數劫,也如此地造作了無量無數劫的善業,所以今日得以成佛。你們應當拿著我的這一段故事,去向佛弟子解說,菩薩的布施波羅蜜就是如此地修行而圓滿的。」

以上我們將北傳經典的記錄簡單的為各位報告了。在南傳的《大藏經》當中,有關這一段的本生,則是在小部的佛本生故事裡面的最後一則,也就是菩薩以凡夫身修行的最後一世。釋迦世尊用己身的實例,來教導我們菩薩在成佛前所歷經的五十二個階位——從初發心學佛,歷經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然後成為等覺菩薩;在等覺菩薩當中,百劫修相好直到最後一世;此世結束後,菩薩便上升兜率陀天,成為一生補處的妙覺菩薩了。妙覺菩薩就像是現在的彌勒菩薩住於兜率天宮,化身無量,度化無量的有緣弟子;祂觀察眾弟子的因緣成熟的時候,祂便會下降人間受生,示現八相成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就圓滿的佛陀,十號功德具足的大雄世尊,也就是佛、世尊、薄伽梵。

在這一段須大拏的本生中,我們可以看到釋迦世尊在因地示現凡夫外相修行的最後一世,也就是等覺大士的六度菩薩大行圓滿之時,是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中五十一個階位的完成,所以可說非同小可。也因此南傳的《大藏經》佛陀本生傳記中,須大拏的本生不但列於最後一篇,同時也是篇幅最大的一篇,光是中文的譯文就有四萬多個字;這一段故事更是南傳佛教地區,自古以來文學、戲劇等等所最常採用的題材,是當地人民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故事。用佛過去本生故事曲折離奇,來教導眾生瞭解一位菩薩所應行、難行卻又能行的菩薩大行。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菩薩道無量世修行中,吾人與善知識,吾人與善眷屬,甚至是吾人與惡友、惡眷屬之間的深厚關係。菩薩道的成就是在眾生的身上成就的,而不是說自己一個人躲到深山中就可以成就的;我們行道所依止的善知識,所相伴的伴侶們,甚至是扮演反派的怨敵們,這些種種都是在佛菩提道中,一世又一世,甚至是生生世世所永伴隨著,就這樣子在夢幻世間行幻夢的佛事。

這一段須大拏本生故事,文字的本身有盡有量,但背後代表的是無量無盡的。世尊無量功德的修習,是無盡智慧的實踐,以我們無智無慧實在很難思議於一分!

今天時間的關係,就為大家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