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攝受眾生

第119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講《大乘起信論》,這個子題是談到「平等攝持眾生」的後半部。這個地方是談到諸佛菩薩除了差別緣以外,也有平等緣。

諸佛菩薩有其智慧,以其志願來攝持一切眾生,以不可思議的這樣的熏習,來令眾生能夠得到佛法的智慧。這個平等緣,與一切眾生平等平等,並沒有說哪一個眾生特別喜歡,哪一個眾生特別討厭,而會在度化上有所差別。以四宏誓願來說,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我們要攝受的。學佛人能夠成就如來的果位,乃至修行到大菩薩的階位,一樣對這個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都已經能夠履行,這就是因為能夠親證到這平等心,能夠發覺出眾生平等的智慧,所以可以一切平等平等。

由於法界本是平等,沒有高下的分別,可是沒有高下的分別以外,卻讓眾生感覺到就是有許多的種種不平等。其實從因緣果報來看,這一切都是平等心所流注出來的一切業緣果報,實際上還是平等,是依平等心來說平等,而不是根據這個事相上來說有種種平等。然而事相卻是由此平等心所流注的,不能有一個法,它離開這平等心之外;所以也可以說,既然法性體性都是來自於這個平等心所現起的,那當然諸法還是以平等心上所現,以平等心上的表面來讓眾生所看見。所以基於此,一樣可以說眾生所見的一切諸法都是平等的,並沒有一法是獨自於法性之外的。

我們來看到這一段經文:【入淨三昧、隨所斷障得無礙眼,於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現見無量諸佛及諸菩薩。】(~《大乘起信論》卷1)這一段提到說,眾生透過修行可以斷除二障,來得到一切無礙的智慧之眼、法眼,乃至最後得到佛眼,於念念中都可以現見,一切諸佛菩薩可以平等平等。因為一切眾生本自有如來藏,一切眾生以這個如來藏作為真心,但是卻不明白這真心在何處?

眾生所喜歡的一切體性,實際上都是來自這個真如心,在佛經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名字,實際上都是在說這個真心;依祂的體性來說無量無邊,因為無量無邊的緣故,所以有無量無邊的名號、有無量無邊的稱呼、無量無邊的名字,這就說明,這個平等心祂不可思議。因為一般人我們要稱誦一個法、稱念一個法,誦完這個法以後,就沒有辦法再繼續說下去,但是這真如心因為有無量名稱,就是因為祂有無量的體性,所以祂有非常多的難以令人思議的法性,來滿足一切眾生於這三界中的種種緣起,所以說這個不可思議。從學佛人來說,可以觀察到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是一開始先假定就是有個真如,依照這真如來作思惟,作這思惟並不是說沒有這真如的種種意念、沒有這真如的種種意思,而是根據真性、如如性,這樣來作思惟。作思惟以後再想,為什麼一定會有一個真如性?真就是真實,如就是如如不動。如果說沒有這一個真心的存在,眾生所作所為的依憑在何處呢?

所以根據這個真如性,而最後在修行位的時候,可以達到這現觀、可以進入清淨的解脫三昧。所謂清淨解脫三昧,實際上是從開悟的那個時候可以得證的,得證的話,你可以觀察這個真如心,祂是否真正的是屬於空性、是不是祂沒有形體、是不是祂無相,沒有一個相貌可以來描述祂?是不是祂是無願,祂本身是不是有欲求呢?有願求呢?實際上都沒有。是不是祂會根據自己的欲求,來造作種種一切法呢?而我們發現,真正證悟者所見是滿足於這樣的三三昧。這三種三昧的定中,不是像禪定中的定,而是透過他親證這個真如心,而觀察到真如——這個如來藏,祂本自就是這樣的體性。原來從以前還沒有開悟的時候,祂就是這樣的空性,從來沒有執取自己自身是我,從來沒有自我作各種的返觀,可是祂卻是在這個法界中真實地存在著;而且祂沒有真正的一個形體可說,祂雖然能於三界中諸法現出各種的相貌,可是祂自身卻從來沒有祂的相貌來顯示出來,所以祂是無相。

有智慧的人透過親證這個法性,可以知道原來祂無相中是萬法中的實相;透過這體性中可以知道祂還是有相,只不過是不為沒有證悟者所能瞭解的。而且如果說祂沒有願,也可以說祂有願,為什麼呢?因為祂滿足眾生的一切諸法、祂圓成實一切的世間法,世間法不能夠離開這個真如心而能夠有所成就;如果能夠有所成就的話,就是妄中出妄,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佛法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法它是沒有辦法出生自己,也不會出生其他的法;同樣再說回來,任何一個法也不是自己所出生的,也不是他法所出生的;也就是說,他法就代表了其他的一切諸法。如果這樣的話,那到底我們現在所看到一切世界的法,又是怎麼出生的?實際上,證悟者可以現觀自身的時候,就知道原來我得到這個無生法,祂是可以出生諸法的;只是證悟的時候,只證到一部分祂的法性而已,對於祂整體的法性,是還沒有辦法完全透徹瞭解的。其他的一些法性,必須要等到入地的時候,可以親證無生法忍,這樣才能夠知道更多。

在證悟的時候,雖然得到這個三昧的體性,對於空、無相、無願,空、無相、無作,空、無願、無作等等,就是這四個法來說,這個三三昧是瞭解的;但是他對於所有法性一切平等,並沒有那麼深刻,沒有辦法現觀諸法真的是他這個如來藏所出生的,他只能現觀一些其他的因緣而得知,這就是禪門中的密意。那等到入地以後,他有因緣可以親證,親證了這個無生法忍,就會得佛所授記了,因為人我空、法我空,在那時候就會具足少分;接下來入地以後步步往前進,就可以斷除二障,將煩惱障以及所知障不斷地斷除了。

所謂的所知障,就是對無始無明有所不知;所謂的無始無明,就是從沒有開始的時候就有這個無明了。這無明形成一個障礙,這個障礙本身不是種子,它是一個隨眠,就是潛伏在眾生的真如心裡面,真如心祂的心體雖然清淨,但是卻不妨礙種子與隨眠能夠含藏。所以因為含藏這些種子的緣故種種,乃至煩惱障種種,所以有許多的名稱,像阿賴耶識。阿賴耶就是有含藏性,所以透過這含藏性的話,我們才可以瞭解一切諸法它是有因的;因就是有原因,它不是憑空生起的,它不是沒有因而可以成就的。這因它所儲藏的地方,就是這如來藏,依照如來藏所含藏的這些種子,而最後現起它的功能性,所以種子本身就是功能差別;種子又稱為界,界就是法界的這個界,一切法界就是以這樣的功能性而能出現於世間。所以依這樣的心來說,一切世間種種法,它都是無相、它都是空、它都是無作、它都是無願;一切諸法依如來藏,而能夠顯示的緣故。

所以佛經不容易懂,就是少了一些能夠詮釋的地方,就不能夠理解,而真正能夠詮釋這諸法的就是親證這如來藏,所以這樣的人,就是人間的善知識。甚至他能夠證得無生法忍,於禪門三關齊破,能夠明心、能夠見性、能夠破牢關,他對於涅槃的最後法性,他能夠理解親證。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說的入地的菩薩,他已經得到諸佛的授記,所以在人間說法,他可以出入諸經而一切無礙,就是因為他對於諸法是他的心所平等流注,這點是親證的,所以這又比一般我們所謂的開悟要超出甚多。原來法界中就是有這樣的體性,等待一切眾生在未來可以平等地親證。

所以這樣的三昧,不同於二乘人所謂的三昧。二乘人所看到的是諸法它沒有一個實際的本質,這是從諸法所現出來的;就諸法的體性來說,因為它的體性不能讓這個法繼續安住存在,所以我們說諸法沒有自體性。所以因為沒有自體性的緣故,將來它必定會壞滅;所以一切有為法皆會壞滅的緣故,所以我們說,最終會走到無相,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行者你就不會想要作種種的願求。從他的角度上來看,二乘人只發覺了世俗諦的一部分,世俗確實是如此,但是世俗諸法,卻是從這第一義諦所流出的,二乘人只能聽聞佛說,而知道少分。所以清淨的三昧,如果嚴格來說,二乘人並沒有真正的證得,因為一切的三昧,乃至於有二乘人的存在,以及他所親證以及所熏聞法,以及他七轉識的能夠存在,全部都是因為這個真如心而有的;不是因為二乘人他離開了真如心,而能夠起一切的作用、起一切的智慧、起一切的志願,而能夠成就阿羅漢位,乃至於說是不是可以成就初果這樣而已;然後可以安住於佛門,可以向著初果前進。這些修行人,他們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就這些諸法,全部都是因為有這真如心,所以諸佛菩薩證得這真如,並且發起了種種法性的智慧德能,就能夠來攝持攝受諸等的菩薩、一切學人來普熏這個佛法。

在《華嚴經》也說到,沒有一個眾生他是沒有具備如來的智慧,但是因為妄想顛倒執著,所以就沒有辦法現起這如來的智慧;只要能夠將這妄想顛倒執著去除以後,就能夠讓這個平等心不會受到任何的遮障,因此在有的因緣底下,就有人親證這真正的面貌。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從另外角度講,也可以說這個法是有,是有相,也可以說這個法是有作;所以祂也可以說是,並不是像字面上所解釋的落於字面的意思。學佛人對於言詮——言語來詮釋佛法是有欠缺的,就是往往會落於一邊,而不能瞭解空,祂有空性、空相,乃至即使是空,一樣是代表祂存在,因為這空性是用言語所說的。親證者可以證明到祂的空並不是空無,不會落於斷滅;即使是二乘人,他所見最後還是有個涅槃界,所以他要走向這涅槃界,往這涅槃界繼續來完成他最後的旅途。然而這涅槃界祂是存在的,並不是空無;並不是涅槃是空無,如果這樣的話,那就不用學佛啦!所有的人都應該從這地方來思惟。

今天有的人他閱讀了《中論》,或是以為他可以撥遣諸法,所謂撥遣諸法,就是說一切法都是空無、空啊。那為什麼你們要執著有一個如來藏呢?這如來藏就應該把祂丟棄啊!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一切諸法既然不會自生的緣故,那請問:那到底是哪一個法可以出生這些諸法呢?如果這諸法出生都沒有真正的原因,那應該任何的物種都不會遵守其本性次序,都可以互相出生;乃至於說,一個人本來明明站在你前面,但是他也可以無因滅啊,然後他憑空就消失了;乃至於他也可以無因生啊,你前面看到一個人,那等一下突然一下變成百千萬個。而且更不一定要說,是異種不同樣的才會出生,同種也可以出生,同樣這個人可能瞬間他就複製了百千萬個跟他一樣的人,所以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然後我們可以知道,種種不如理作意的這種想法,是沒有辦法可以親入這法性而住的。

真實的法性祂不可思議,所以要透過這樣的熏習不斷地改變,改變自己的種子,然後從煩惱障來作心性的調整;然後從諸法熏習中,慢慢能夠得到可以發起智慧眼的條件。所以要不斷地累積福德資糧,透過這福德資糧,讓自己能夠在平等心、相似的平等心能夠安住。因為在還沒有親證的時候,要一直相信佛菩薩有這平等心,祂們現在平等地攝持眾生。那我現在也可以假設,我有一個平等心,雖然我還沒有證得祂,但祂必定存在,依照這樣平等心,我就可以現起我學佛人所應有的行儀,最後我就可以發起般若智慧,發起般若智慧的話,就可以來攝受更多無量無邊的眾生。

所以學佛的話,還是要親證這個真如心。親證到這個真如心,你開啟了慧眼,然後不斷地熏習佛法,知道佛法的種種差別,這樣慢慢就能出生法眼,所謂的法眼就可以來鑑別,鑑別什麼呢?鑑別許許多多的人,他們說的法是不是如理,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求名求利,乃至於說種種妄說,而讓佛法紊亂。透過慧眼和法眼的抉擇,可以使我們道業增上,並能夠讓一切眾生安住於佛道。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