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的節目,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的著作《起信論講記》的導讀課程。
我們將一般初機的學佛大眾,在進入大乘法門,研讀《大乘起信論》這一本論典,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透過口頭的演講把它們分門別類,用簡單易懂的說法,將其一項一項地演述出來,讓觀眾朋友們可以迅速地瞭解什麼是佛法中的大乘法門,直接開示佛菩提道中的第一義諦。藉由解說 馬鳴菩薩所著的《大乘起信論》,將佛菩提道中的資糧位、通達位、見道位、修道位以及圓滿位之間的分際差別,由淺入深、化繁為簡的為各位詳細地介紹出來。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這一本《大乘起信論》自從公元六世紀譯成漢文後,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本,全書只有一卷,一萬多個字;但是它不僅僅在中國佛教的內部生起了極大的影響,幾乎成為漢傳佛教絕大部分的宗派的根本論典之一;不論是禪宗、法相唯識宗、華嚴宗、地論宗、淨土宗等等,都對它有著極高的尊崇。它還有更大的影響層面,那就是在對於整體的中華文化建立了一種質變,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我們中華民族成為唯心、唯正、唯理的民族,使得所有的大漢子民,從根本上都流著心性本淨的血液,這是與世界的其他民族所截然不同的地方,更是中華文化中最珍貴的傳統文化;不論我們每個人知道與否,這一種如來藏本淨、本有的想法,都存在您我的內心深處。所以研讀本《大乘起信論》,也正是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根本工作。
今天是本系列節目《起信論講記》的第一集,在進入正式的章節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大乘起信論》這本書。公元六世紀多,《起信論》第一次在中國被譯成華文;很快的,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文字卻簡潔洗鍊,它成為了中國佛教界中最有名、最多人深讀的經論之一。在隋唐時代,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受它的影響很大;即使是到了宋元明清,《起信論》仍然被教界廣泛地演說與注釋。因為《起信論》講的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是進入大乘佛法的地圖藍本,歷朝歷代中國的佛弟子們都用盡心力來研讀這一本論典。在大藏經中,各家對於它的解說、注釋,竟高達一百多種,顯示了《大乘起信論》是各個宗派所必須讀的根本論典。在它傳到韓國、日本之後,也同樣地引起非常大的風潮。
這一本論典叫作《大乘起信論》,就字面上來看,是對大乘佛法生起信解的意思,那麼是什麼要對它生起信受跟明解呢?那當然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起信論》中所說到的真如、如來藏。
整個《起信論》的內容架構,以一心有二門為中心來論述。一心就是真如妙心,從這個真如妙心,會出生兩個門、兩個部分,來構成佛道的次第,也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而且這兩個門是同時存在、並時運作,所以叫作二門。就好像一個房子有前後兩個門,這兩個門都是這個房子不可分割的部分,這就是大乘佛菩提道與二乘解脫道根本差異之處。
我們先來說一心,早從《阿含經》中二乘佛法時,佛就已經多處的在說一心。傳到中國後,所有的佛法宗派主要都是修習佛菩提道的大乘佛法,也都是以此一心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比方說《華嚴經》上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華嚴宗說「三界一心」以及「一心三觀」等等,都是在這個一心上面來說的。中國佛教弘傳最廣的念佛法門也是建立在一心的基礎上,念佛修行最究竟的層次,就是修唯心淨土、證自性彌陀,如此才能於西方淨土上品上生。可以這麼說:離開了這個一心——真如心、如來藏,二乘佛法的涅槃就成為外道所說的斷滅論。因為五蘊,也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都是虛妄不實的,阿羅漢與獨覺成就無餘涅槃時,壞盡五蘊無餘,如果沒有離五蘊的這一個真如妙心,那麼阿羅漢入涅就成為斷滅了。所以南傳佛教中,巴利文《阿含經》〈增支部〉的經文也這麼說:「比丘們啊!此心是淨潔的,而彼心被外來諸隨煩惱所染污。」所以即使是號稱原始佛法南傳佛教,他們也必須要在有生有滅的意識心以外,立有分心結生相續識,以免自己落入斷見之中。
至於實證這個真如心最直接的法門,就是獨盛於中國的禪宗了,禪宗的所證,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涅槃妙心。在禪宗根本的經典《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說到:
世尊快入滅之前,有一次大梵天王走向 世尊的面前,奉獻上金色妙波羅花,然後不發一言退坐到一旁。此時 世尊就拈起了其中的一朵花,瞬目揚眉向大眾顯示,這個時候大眾都沉默無語,只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就說:「有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于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卷1)也就是 世尊說:「我有正法之眼、正法之藏,也就是真如涅槃妙心,現在就交付給你了,你要護持這個真如妙法,讓正法相續不斷地傳承下去。」
在這個記錄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了 世尊真的有一個真如心,不是用想像的虛妄心。這個涅槃妙心可以交付給弟子去代代相承,這個心是真如妙心,這個心可以被交付,所以已經顯示了這個一心是實有的,並且這個一心是真如性。但因為祂可以被交付,所以祂雙具足了真如性與生滅性。因此《起信論》中所說的種種法,也就是禪宗所證、所修的內容。
在《起信論》中立一心二門,一個是心真如門,另一個是心生滅門。心真如門是真如、如來藏的基本含義,從祂本體的體性上來說,祂超越染淨、生滅,如同《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無生無滅,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另一方面,心生滅門是真如、如來藏的第二重含義,是從法相妙用上來說的。如來藏表現為隨熏習而轉變,形變出一切的染法與淨法,也就是「三界唯心造」。在《大乘阿毘達磨經》中的偈也提到了:此界是無始時來,一切諸法的依止,當有此界之時,則有一切諸趣以及涅槃的證得。但是這個真如心、如來藏,此界或者說實相,雖然成就了染、淨二法,可是真如心的本身的自性,卻是恆常不動的。如同一面鏡子一樣,鏡子叫作「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胡人來到鏡子的前面,鏡子就映現出胡人的影像;漢人來到鏡子的前面,鏡子就映現出漢人的影像。但是鏡子本身卻不會去抉擇或者說去喜歡,它喜歡胡人還是漢人,它只是隨緣而映現出它該映現的,無妨胡人之像會變動,漢人之像會變動,但是鏡子本身它卻從來沒有變過。
雖說如此,這其中的深意,觀眾朋友也可別誤會了。這一面鏡子,它雖然是人人本具的自心真如實相,但是眾生就是弄不清楚,或者是錯將馮京作馬涼。比如說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公元486年十二月,河南嵩山大雪紛紛,神光和尚為了求法,冒著大風雪,終於來到了嵩山,到了 達摩祖師的面前。達摩見神光靜立雪中良久,開口問:「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麼心願呢?」神光回答:「願師父開甘露法門拯救我吧!」達摩祖師說:「三世諸佛為求真如的無上妙道,不惜花費千萬劫的時間才能得到證悟,憑你這樣子就想得到大法,恐怕是很難如願的。」於是神光就拿起刀來斬掉了自己的左臂,以證明自己求道的決心;達摩祖師也知道因緣到了。於是神光就問:「弟子心中不安,請師父為弟子安心。」達摩回答:「你把心拿來,把心拿來我就與你安心。」神光回答:「弟子已經找了好久了,但是就是找不到這個真如妙心。」達摩祖師微微一笑說:「我已經給你安好心了!」
各位觀眾朋友們!請問您的心安好了嗎?這裡面有一心,有心真如門,也有心生滅門,可不要含含糊糊、自以為是的就說:「我安好了」哦!也就是說,鏡子本身是清淨的,本來就具足了一切的功德。那麼佛法修證的目的,就是要把被熏習染污的如來藏裡面的種子,轉變成為清淨的如來藏裡面的種子。這些過程不就是法相唯識宗所說、所修、所證的內容嗎?所以《大乘起信論》所說的內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薩由凡夫地的這個資糧位,進入真見道的見道位,也就是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證,還包括了由真見道證悟本心,到相見道見道位的滿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證;還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種智,也就是諸地菩薩修道成佛的過程。所以說《起信論》是大乘佛教中的一本奇書,這樣講並不為過。
《大乘起信論》是如此的重要,所以當 玄奘法師去印度求學的時候,他發現在印度《起信論》的原文已經佚失了,所以 玄奘法師特別將《起信論》再由中文翻回去梵文,把這一本論典重新地廣傳於古天竺。甚至還有一個記錄:唐朝的時候,于闐國的沙門實叉難陀來到了中國,重新翻譯《大乘起信論》的時候,據說也參考了 玄奘法師的文稿;而 平實導師(蕭平實導師)所說的《起信論講記》,就是根據實叉難陀的翻譯本。也因為成佛之道的歷程甚多、甚為複雜,所以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祂採用漸進式的說法,由淺入深順序地引導弟子,漸漸地修證、增上,所以施設了三轉法輪的五時三教弘法方式。也就是 世尊成佛之後,祂先在天界一一地說圓滿的成佛之道,一天一天的講下來,主要是以《華嚴經》為主,在這一段時期就叫作華嚴時。當佛回到人間之後,在鹿野苑找回了曾經跟隨祂的五比丘,開始為他們說法,也建立了最早的僧團,然後僧團就越來越壯大。在十二年間,這一段時間 佛陀為僧團說《阿含經》、《法句經》,主要說的就是二乘的教法,說四聖諦、說十二因緣,這叫作藏教,也就是初轉法輪。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其他的內容,我們就下一次再為各位講解。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