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31集
由正銘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將延續上一集的題目,有人問到:學佛貴在精進,精進的定義為何?
上一集我們有提到,其實真正的精進是心不放逸。上一集我們也介紹了,心不放逸事實上是不容易的,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我們也介紹了什麼是放逸。
上一集當中,首先我們提到,精進必須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來修,也引用了 佛在《百喻經》裡面,所提到的「六枚半餅」的一個比喻,以及 佛在《百喻經》裡面,也提到的「三重樓閣」的比喻,同時我們也強調了次法的重要。
上一集當中我們也說明了,什麼是邪精進、什麼是正精進。也強調了理論上來講,應該沒有所謂的邪精進,因為精進是善法,所以邪精進只是一種方便說。我們也提到 佛在《優婆塞戒經》裡面對正精進的定義,我們也約略了說明精進的法門。
上一集的最後,我們介紹了精進的法益,及精進的法益的第一個部分:可以令善法增長廣大。也提到只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如來藏這個根本因,才能夠執持這些業種及習氣,才能讓精進有其依據,也才能讓精進有它的果報。
接下來我們繼續這個題目,精進的法益第二個部分是:勝魔。精進為什麼可以勝魔呢?因為魔有五力,也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五個力。魔就是用色、聲、香、味、觸這五力,把欲界眾生綁住。一般欲界眾生要脫離魔的這五個力是很難的,因為他們對五欲貪的執著還是相當大的,所以脫離魔的五力控制是相當困難的。但是 佛在經文裡面有提到:「聖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勝魔五力。」這個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說聖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勝魔的五個力,那到底是哪一個力呢?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佛弟子只要成就不放逸力,就可以勝魔的五力。也就是說,佛弟子只要精勤、精進、不放逸;逐漸的對五欲貪的執著就會越來越淡薄,這時候天魔就無法以色、聲、香、味、觸這五力來控制我們。所以聖弟子只要成就不放逸力,就可以勝魔的五力。
第三個法益是:果報至疾。也就是說,當我們修行能夠非常精進的時候,這個果報是相當快的,不需要再經過太多的劫數的時間,就可以成就可愛的果報。所以如果我們很精進在修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年在過一劫,也可以用一天在過一劫,如果再精進的話,我們也可以用一秒在過一劫,甚至於用一剎那在過一劫,所以我們修行佛道很精進,果報就非常的快。
有關果報至疾方面,佛在《雜譬喻經》裡面有提到「伎兒乞牛」的一個比喻。佛說:「古代有一位伎兒,他能作種種的伎樂,有一天,他向一位長者乞討一頭牛。這位長者並沒有想要給他那一頭牛的那個心,所以就用很敷衍的話就跟他講:「如果你能夠很精勤地奏這個伎樂,而且晝夜都不休息,能夠這樣持續奏樂一年的話,我就給你一頭牛。」這個伎兒就跟這個長者說:「可以啊!但是主人,你能不能一直都聽?」這個長者說:「可以啊!反正你奏樂我就聽。」所以這個伎兒聽完以後,就很高興,就非常專注地一心去奏他的伎樂,三天三夜這個伎兒都沒有休息也沒有懈怠。但是這位長者在旁邊聽,聽到最後,他實在是非常的厭煩,所以只好就叫他的子弟,牽一頭牛給這位伎兒。」這個譬喻是在說:精勤修行的人,不會認為劫數很久遠,只要精勤、精進的在修行,果報是相當相當快的,所以不必要等到好幾劫。
第四個法益是說:諸天助益。也就是說,當我們修行能夠非常精進的時候,連諸天的天主、天人都會來護持我們,來幫助我們。
有關諸天助益的方面,佛在《雜寶藏經》裡面有提到「鸚鵡滅火」的比喻。佛說:【有個國家國名叫作南方山,佛想要到那個國家去,在路途中路過一個聚落,也在那個聚落裡面去住宿,那個聚落剛好在辦一些慶祝的活動,這個聚落人們也在飲酒作樂,突然間這個聚落發生了火災,這個火災很迅速地燒了這個聚落,所有聚落的人們都很害怕,不知道要往哪裡跑。這時候每一個人就在想說:「我們只能依靠 佛了,只有 佛可以滅掉這一次的火難。」所以就去稟告 佛說:「世尊!不知是不是願意救濟我們?」佛就回答說:「一切眾生有三種火:一種是貪欲、瞋恚跟愚癡,也就是貪、 瞋、癡這三把火。我用智慧的水,就可以滅掉這三種火,如果這些話屬實的話,這些火自己應當就會滅掉。」當 佛把這些話講完的時候,這些火也立即就滅掉了。所以所有的人,就非常非常的歡喜,也非常信受而尊重於 佛。然後 佛就對他們說法,佛講完法的時候,這些聚落的人們,也都獲得了須陀洹--也就是證得了初果。
因為非常的殊勝,所以諸比丘就問 佛說:「世尊出世真的是非常的奇異,也非常的獨特,世尊為這聚落作了很大很大的利益,這個聚落除了火滅掉以外,連他們心裡的污垢也滅掉了。」這時候 佛就跟這些比丘說:「不只今日我為他們作利益,其實在過去世的時候,我也曾經為這些人作過利益。」諸比丘又請示 佛說:「不知道世尊過去是如何來利益他們的呢?」
佛就跟比丘說:「在過去世,在雪山有一片竹林,有很多鳥獸,是依靠這個竹林而生活,竹林裡面有一隻鸚鵡,這個鸚鵡的名字叫作歡喜首。那時候在林中,剛好風吹動兩根竹子,這兩根竹子互相摩擦,最後就摩擦出火花來,也把整個竹林都燒起來。這時候竹林裡面的鳥獸都非常的恐怖,因為沒有依處了。這隻名叫歡喜首的鸚鵡,就發起了很深的一個悲心,悲憫這些鳥獸,所以就展翅飛到有水的地方,在翅膀裡面沾了水,然後再把那水灑在火上面。這隻鸚鵡發起了很大的悲心,而且非常的精勤,竟然令整個忉利天裡面的天宮,突然間發起了大震動。這時候,釋提桓因用天眼去觀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的宮殿會震動?原來是世間有一隻鸚鵡,心懷大悲心,想要救濟這竹林中的大火,但是盡其身力仍然不能滅火。
所以釋提桓因就到鸚鵡的地方,跟鸚鵡說:「這個竹林廣大數千萬里,你用翅膀裡面的所取的水,不過只有幾滴,你怎麼可以滅掉這麼大的火呢?」鸚鵡就跟他說:「我的心非常的宏大廣闊,我精勤不懈一定會滅掉這個火,如果盡這一生沒辦法滅掉,那我來生也一定要把它滅掉。」釋提桓因感受到這隻鸚鵡的堅定意志,就為牠降下大雨,那大火馬上就滅了。
佛就說:「那時候的鸚鵡,就是我 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當時林中的所有鳥獸,就是這些聚落的人們。我在那時候,為了滅除竹林中的大火,使他們得到安心,今天我也滅掉這聚落的大火,令他們能夠安住。」這些比丘又問:「那什麼因緣使他們能夠見道呢?」佛回答說:「這些人民在迦葉佛的時候,曾經受持五戒,因為受持五戒的關係,所以在今生就能夠斷掉我見,證得須陀洹果。」】
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知道,受持五戒也很重要,因為受持五戒,不僅來世保住人身,而且這些人民在 迦葉佛的時候,因為受持五戒的關係,所以在 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有因緣能夠斷掉我見,證得須陀洹果。而且 迦葉佛跟 釋迦牟尼佛,分別是賢劫的第三尊佛跟第四尊佛,僅隔一些時日就有見道的因緣,相當殊勝。所以這一生,如果大家能夠跟正法接觸,在正法道場修行,在正法的熏陶之下,就有機會明心,進而有機會見性,甚至於有機會證得更高的果位;只要我們持續地精進,在 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比現在有更高的證量。所以精進法益,除了善法增長廣大、勝魔、果報至疾以外,還有一個是諸天助益。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有關精進的幾個須留意的事相。首先精進要有節度的,我們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緩。我們舉一個《雜阿含經》「二十億耳彈琴」的故事,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怎麼會有二十億個耳朵呢?其實不是,二十億耳是一個人的人名。
《雜阿含經》卷9的經文裡面談到:【在那個時候,尊者二十億耳,二十億耳住在耆闍崛山裡面 (耆闍崛山就是靈鷲山),二十億耳尊者,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這時候,尊者二十億耳,獨自在靜靜的禪思,而起了一個念:「在所有世尊精勤聲聞弟子裡面,我算是其中的一位,但是我到現在都還沒盡諸漏(也就是還沒證得阿羅漢),我是名族姓子(也就是說,二十億耳出家前是一個貴族),家裡又有很多的錢,我乾脆寧可回去再受五欲樂,也可以藉由廣行布施來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就在這個時候,他動了這個念,當然 世尊就知道了。世尊就告訴一位比丘,你去到二十億耳的處所,跟他說:「世尊在叫你。」這個比丘接到 佛的指令,就往二十億耳尊者的地方,並告知「世尊在叫你」。二十億耳尊者一聽到 世尊在叫他,當然遵守 世尊的法令,直接就到 世尊的處所,禮拜 世尊後就退住一面,這時候 世尊就告訴他說:「你自己獨自在靜思的時候,是否起了這樣的一個念頭?在所有世尊的精勤聲聞弟子裡面,我算是其中一位,但是我到現在還沒盡諸漏,我是名族姓子,家裡又有很多的錢,我乾脆寧可回去再受五欲樂,也可藉由廣行布施來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二十億耳馬上起了念:「世尊已經知道我的心了!實在是太厲害了!令人驚怖毛豎。」所以就很老實地跟 佛稟告說:「實在是這樣子的,沒錯,世尊!」佛就告訴二十億耳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著我所問的問題來答,二十億耳你在還沒出家之前,你是不是很會彈琴?」二十億耳就回答說:「對啊!」世尊又問他說:「你意下如何,你彈琴的時候,如果把這個弦拉得很緊很緊,能夠彈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聲音出來嗎?」二十億耳說:「不可能,世尊!」佛又問他說:「如果你把那個琴弦,弄得很鬆很鬆,能夠發出很微妙和很和雅的聲音嗎?」二十億耳回答說:「也沒辦法,世尊!」世尊又問他:「如果我們把琴弦調得不緩也不急,是不是就能夠發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聲音?」二十億耳就說:「對啊!就是這樣。」所以佛就跟二十億耳說:「精進不能太急,太急反而會落入掉悔;但是精進也不能太緩,太緩又會令人懈怠。應該要平等修習攝受,不要太執著,也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取相。」所以尊者二十億耳聽到 佛所說的話,就歡喜隨喜作禮而去。】這個故事裡面,佛在教導我們,精進是要有節度的,我們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緩,太急會落入掉悔,太緩又會令人懈怠,所以需要適度。
另外,我們也要深觀眷屬跟環境的因緣,也就是說要注意到我們的眷屬的感受,及目前我們所處的環境的因緣。比如說,我們很精進的學佛,但是我們的同修或者是我們的長輩,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煩惱,甚至於有更大的反應,例如以離婚、自殺相逼等等,這時候我們還是要放慢腳步,不然的話,一定會造成對方更排斥佛法,不僅在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們要度他們也會很困難。何況這些眷屬,也是我們要廣結善緣的對象,所以必須要去善觀這些眷屬的因緣。同樣情形,也必須要善觀環境的因緣,比如說,有些人連三餐都不繼了,一心只想修行,硬是拋妻棄子,棄堂上二老及家庭於不顧,這個部分也是一樣會有過失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善觀這些環境的因緣。
此外我們也要提醒一個重點,還記得上一集,我們有提到什麼叫精進嗎?其實真正的精進就是「心不放逸」。所以雖然在眷屬跟環境的因緣之下,我們沒有辦法朝著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去精進,但是我們仍然是可以安住在心不放逸上,把這些不順的因緣,當作是我們這一生的功課之一,這樣依舊是在精進。我們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個人的福德是不一樣,不要跟別人比,即使我們的福德不夠,也不要去嫉妒別人。有些人的福報好,是因為他前世已經修了很多福德,所以他這一生就有很多很多的福報,即使他碰到一些問題或環節的時候,也會有貴人去幫他轉折。但是我們就不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會,這時候,我們就要安住,不要把自己拉得太緊,當然也不能放得太鬆,藉由正法的正知正見,來瞭解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應該自艾自憐,而應該把它化為動力,再持續精進。
另外菩薩雖然不會愛惜自己的身命,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這個色身是虛妄的、是無常的;但是我們為了護持正法的緣故,我們還是應當要愛惜自己的身命,何況它還是我們修行的道器。所以我們在精勤精進的時候,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最後,大家如果有因緣,能夠在正法道場修行,也有因緣開悟明心的話,提醒大家開悟明心以後,如果能夠「安忍」於如來藏的「本來無生」的體性,而仍然能夠持續修行不退轉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精進。很多人悟後,就會覺得已經明心了,如來藏之總相也已經瞭解了,這一生的目的也達到了,就滿足了,這是有過失的。因為明心僅僅是七住位而已,離成佛還很遠很遠,不能因此而得少為足,必須要繼續隨著善知識的教導,來修學如來藏的別相智跟一切種智等等,這樣才是真正的精進。
真正精進的人,時時刻刻不離開佛法,也隨時要有長遠心,修行越精進,智慧就越高,就越知道要感恩,也越知道要報恩。這是因為當我們智慧更高的時候,我們將會發覺,原來成佛之道,早在一至三轉法輪的經典裡面,佛已經全部都告訴我們了,不曾遺漏。佛是如此的慈悲,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報恩,既然應該要報恩,那就應該要更努力,把所有外道見及外道法從佛教中摒除,讓佛教的法義回復到純淨的狀況。
今天的題目「學佛貴在精進,精進的定義為何?」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
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