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什麼要持戒?(下)

第29集
由正銘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將延續上一集的題目:學佛為什麼要持戒呢?

上一集我們有提到:為什麼有人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呢?因為有些人,他們認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惡事,或許就沒有罪,也可能就沒有報應。這樣對嗎?很明顯的這是不對的!因為不受戒的人,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惡事,雖然沒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為還有因果律存在,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比如說,我們上一集有一些比喻:一個人沒有駕照,不清楚交通法規的人,絕對不會因為他不懂交通法規,犯了法規,闖了紅燈或跑上快速車道,被車子撞到就不會受傷的。只要被車子撞到,就一定會受傷,不會因為他不懂交通規矩,就不會受傷或受傷比較輕。這個受傷的輕重,是依被車子撞到的力度及撞擊的地方來決定的,並不是依懂不懂交通規矩來決定的。有駕照清楚交通法規而違規,違反了交通規矩的人,只是多了一條罰款而已;而且瞭解交通法規,還有另一個優點,也就是可以因為瞭解相關交通法規,而避免不必要的車禍或傷亡。同樣的,一個沒有受戒的人,也絕對不會因為他沒有受戒,犯了戒或造了惡事就沒有惡報。只要造了惡事,就一定有不好的果報,不會因為他沒有受戒,就不會有惡報或比較輕報。這個因緣果報的輕重,是依造業的輕重而定,並不是依有沒有受戒來決定,受戒的人造了惡事,只是多一條戒罪而已;而且有受戒的人,還有另外一個優點,也就是可以因為瞭解戒的相關戒相及戒的精神,而避免不必要的惡報。

上一集我們也介紹了:戒是怎麼去形成的,以及制戒的原理,也說明了為什麼有而犯者勝無不犯,為什麼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的道理。接下來我們繼續這個問題,在《別譯雜阿含經》卷7的經文裡面有提到:「造論姓聚落主問佛,佛以爪上土、大地土的比喻,犯戒而行殺、盜、淫、妄。罪如爪上土,雖犯而不捨戒,心慈、悲、喜、捨,德如大地土。」經文裡面有提到:就是說,造論姓聚落主問 佛,佛就以這個爪上土跟大地土來作比喻。大家知道什麼是爪上土嗎?也就是說,沾在這個指甲縫裡面的泥土。佛提到說:我們受了菩薩戒以後,即使不小心犯了戒,去作殺、盜、淫、妄等等的罪,我們當然有罪,但是 佛說我們的罪,僅如爪上土一樣。但是當我們雖然已經犯了這些罪了,但是我們仍然不去捨戒,我們依著 佛的教導,懺悔所犯罪過,依然堅守著這些戒律,心裡仍然保持著慈、悲、喜、捨這樣的心,佛說我們的功德,就如大地土一樣。大家想想看,大地土的土比較多,還是爪上土的土比較多呢?當然是大地土,而且多很多。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受了菩薩戒,我們即使不小心犯了一些輕垢罪,我們也不要把這個戒捨掉,而且仍然要保持著慈、悲、喜、捨的這樣的心量,我們依然有很大很大的功德。有些人害怕犯戒,而不敢受菩薩戒,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因為所有輕垢罪都是通懺悔,通懺悔的意思就是可以懺悔。當我們受了菩薩戒,會不會犯了一些輕垢罪呢?當然還是會啊!只要在二地之前的菩薩,仍然都可能會去犯到,在信位及住位的菩薩,仍然會常常犯。剛開始會常常犯,只要通懺悔,我們都可以將這個戒罪,把它懺悔掉。當我們在 佛前懺悔,懺幾次以後,我們就越懺越會不好意思。漸漸地,那條戒罪,我們就不會再去犯了,然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戒行越來越清淨。

我們受完菩薩戒,在學戒的時候,只要掌握一個重點,就是十重戒不能去犯,其他的輕垢罪就不用擔心了,即使偶爾不小心犯一下,也是可以通懺悔的,因為所有輕垢罪都是通懺悔。其實真正在學戒的人,要犯到十重戒也是不容易的,因為十重戒,要真正犯到這個重罪,一定要根本、方便、成已同時具足,這個重罪才成立。既然十重戒要犯到,實在不容易,所以一些輕垢罪那就沒什麼,反正都是通懺悔的。而且我們還是在修啊!還在因地裡面,還沒成佛。所以這些輕垢罪,在二地之前,我們會犯到一些戒罪,是稀鬆平常的,所以不要因為害怕犯戒,而不敢受菩薩戒。

接下來我們來看,佛說:「佛滅度後以什麼為師?」是以戒為師,如暗遇明。所以說 佛滅度後,要以什麼為師呢?是要以戒為師,只要以戒為師,就如同暗遇到明。大家想想看:如果這個地方全部都是暗,有人叫我們怎麼走,或怎麼往前去衝,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走啊?怎麼往前衝?因為我們根本看不到要怎麼走,怎麼往前衝。但是如果這時候,突然間一盞燈光亮起來,那我們就知道要怎麼走了。以戒為師就是像這樣子,佛滅度以後,佛弟子不知道要聽什麼老師,來教導怎麼走的時候,就是以這個戒燈來當老師。也就是說戒如同明燈一樣的,指引我們朝這個方向去修行。

所以菩薩戒是一切佛的本源、菩薩的根本。菩薩戒同時具有消極面跟積極面的作用,從消極面來看,它是防非止過。什麼叫防非止過呢?意思就是說,我們有可能會作錯的事情,它就把我們先預防了,讓我們不要去作,這些我們有可能會犯到的過失,它也遮止我們不要去作。菩薩戒裡面,它並不是單單是防非止過,仍有積極面,但是聲聞戒純粹是防非止過。菩薩戒裡面,如果以《梵網經》來講,就只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所以菩薩戒它頂多只有幾十條;但是如果以聲聞戒來看的話,它就有幾百條,聲聞戒立戒的精神,是只有防非止過,所以它戒相規定得非常清楚,就是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是防非止過;但是菩薩戒除了消極面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那就是積極面。什麼樣的積極面呢?就是遮止我們不得不去做,也就是說只要是善事,我們沒有做的話,那我們也是犯戒。我們比如來說,如果有一個人,在偏遠的小路邊受了重傷。受聲聞戒的人,因為他現在趕時間直接走過去,他不理會這位受傷的人,他是沒有犯聲聞戒的;但是如果以菩薩戒的角度來看,有人在偏遠的小路邊受重傷,這條路沒有其他人,我們如果沒有停下來救他,我們是犯了菩薩戒的。所以菩薩戒會遮止我們,讓我們不得不去做,所以菩薩戒比較殊勝呢?還是聲聞戒比較殊勝呢?當然是菩薩戒!也就是說,菩薩戒主要是戒這個心;而聲聞戒只要戒身行跟口行。菩薩是戒這個心,我們這個心很重要,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心的起心動念都是善的、都是清淨的。所以我們學戒的目的、概念跟過程,是要先從外到內、從身到心,然後從除三毒,三毒就是貪瞋癡,去掉一些攀緣心,然後我們遠離一些的過失,讓身跟心能夠安定,然後就慢慢地,從過程就引發出一些智慧,最後就圓成佛道。

所以在《華嚴經》裡面說,戒是無上菩提本,也就是說戒是無上菩提的根本。所以經文也提到:「入佛法海,信為根本,度生死河,戒為船筏。」入佛法這個大海,是要以信為根本的,如果我們沒有信心,是進不了佛法這個大海;但是我們要度我們過生死河,是要以戒為船筏的。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生死河那麼的長,我們必須以戒來當作我們的船筏,才能夠到達彼岸。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菩薩戒跟聲聞戒的基本差異在哪裡?我們在上一集有介紹到出家戒,出家戒中的沙彌跟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跟比丘尼戒,還有比丘戒是屬於聲聞戒。這些聲聞戒是從生活上去制定的,他們不是為了心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受聲聞戒的人,整個起居都要照聲聞戒裡面的規定、方式去做,整個行為、舉止,也要依照聲聞戒去做。所以諸佛所制定的聲聞戒,各個都不相同,也就是說,每一尊佛成佛的時候,祂所制定的聲聞戒是不一樣的,因為每一個佛世界裡面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而且這些出家眾,事實上他們的心性也是不一樣的,連帶的他們的一些行為,可能也會不太一樣。所以對聲聞人,佛所制定的聲聞戒的內容,每一尊佛都有不一樣的內容。會因為地方、因為所有人的心性,去制定所有的聲聞戒,所以聲聞戒是因地制宜的,並不是通行一切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佛世界裡面,它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所以所制定的戒律也是不同。因為聲聞戒是從生活上去制定的,不是從心理上去制定的。

那菩薩戒呢?菩薩戒它是通三世的。因為菩薩戒不管你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所有諸佛,所制定的戒是相通用的。為什麼會相通呢?因為所有的菩薩戒,是以什麼為戒呢?它是以攝心為戒,也就是在戒我們這個心,不是戒我們的身行跟口行;戒身行跟口行,這是聲聞戒的主要內容。所以聲聞戒跟菩薩戒的主要不同,一個是在戒身行跟口行,一個是以戒心行為主。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很漂亮的女生坐在那裡,如果有一位受聲聞戒的男眾,他坐在另外一邊,在想這位女生,甚至於在想跟她有一些比較親密的行為的時候,其實這些想是不如理的。但是這對受聲聞戒的這位男眾而言,他依舊沒有犯聲聞戒;但是對菩薩戒來講的話,那這就犯了。所以菩薩戒,即使沒有去做那件事,只要這樣坐在那邊想而已,菩薩依舊犯了菩薩戒。所以菩薩戒在戒什麼呢?就是戒我們的心,我們為什麼要受菩薩戒呢?為什麼要持這個戒呢?因為我們要成佛嘛!因為我們要成佛的緣故,所以就要受菩薩戒,因為不受菩薩戒者不能成佛。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受菩薩戒,那我們就沒有辦法成佛。所以菩薩戒又稱為千佛大戒,因為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都會有千佛,因受菩薩戒而成佛。所以前後三際一切佛,皆須持此戒,也就是說不管過去世、現在世或未來世的一切諸佛,在因地的時候均須受菩薩戒,而且持菩薩戒一直到成佛;很明顯的,這是因為菩薩戒能夠莊嚴菩提的緣故。

最後我們作一個簡單的結論,我們學佛為什麼要持戒呢?我們在三界裡面的生活,誘惑是很多的,煩惱也是很多的。雖然我們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但是往佛菩提道邁進的當下,就如同在一個兩側都是斷崖,也就是說右邊是斷崖,左邊也是斷崖,我們在兩邊都是斷崖的中間裡面,開著我們的車子,這些誘惑跟煩惱的果報,就如同兩側的斷崖,會斷送我們的生命,甚至於法身慧命。我們再進一步假想一下:我們在兩邊都是斷崖的中間道路上開著車子,這時候我們可能一不小心,因為疏忽而掉到右邊,或者掉到左邊的斷崖。這個情形,就像我們在三界裡面,有可能會因為我們的貪欲、瞋恚、愚癡等等,或者是我們不小心有個疏忽,就犯了一些不可挽救的錯誤而下墮三惡道,要回來人間,就需要非常久遠的時間了。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因為貪、瞋、癡、慢、疑,或者一些疏忽,就讓我們下墮三惡道,要再回來人間的過程,需要久遠的時間。

比如說,有些人誹謗了佛、法、僧三寶,下墮三惡道。果報受盡以後,好不容易從地獄往生到餓鬼道;這個果報受盡以後,又往生到畜生道;果報受盡後,才往生回到人間的邊地;再過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但是因為往昔不好的這些習氣又起來,又開始去誹謗佛、法、僧三寶,往生後又下墮地獄,所以就一直在那邊輪迴,而無法出離。很明顯的這是因為我們的一些貪、瞋、癡、慢、疑,以及一些不好的習氣,就會讓我們一直在那邊輪迴。所以 佛很慈悲地為我們制定這個菩薩戒,也教導我們學佛人要去持戒。這樣就如同在兩側的斷崖的道路旁邊,各加高了一個很高很高的圍牆,而且這個圍牆又具有彈性。所以我們的車子,不小心撞到它以後,不會掉到懸崖,而且還可以把我們的車子彈回來原來的路面,這樣我們又可以在原方向,很快速地往前邁進。

所以菩薩戒,就如同這兩側的斷崖旁邊的很高很高的圍牆一樣的,保護著我們。我們不小心犯了錯,就如同不小心撞到這些圍牆,我們懺悔除掉這個戒罪,就如同我們的車子,彈回來原來的路面。所以就是說,即使因為我們的貪欲、瞋恚、愚癡等等而不小心犯了錯,我們只要懺悔就可以了,那我們就在佛菩提道裡面,就可以很快速很快速地邁進。只要我們不犯到十重戒,我們就可以在這一條 佛所制定的菩薩戒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只要循著這條路走,即使不小心撞到了,只要懺悔,我們還是會彈回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快速地在佛菩提道裡面邁進,成佛才會快,所以學佛一定是要持戒的。

學佛為什麼要持戒這個題目,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