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經典是後人編造的嗎?(二)

第69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三)單元。「學佛釋疑」系列,內容主要是針對一般學佛人想要瞭解的佛教基本常識;以及在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挫折、困境、疑難雜症時,透過佛法的角度,應該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我們特別為您蒐集許多大眾亟欲瞭解和探究的題目,由本會多位親教師在節目中一一為您解答,並且為大家闡述這其中的真實道理,希望能為普羅大眾種下學習正法的因緣。歡迎您繼續收看!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繼續來探討佛教界兩千多年來的熱門話題:「大乘經典是後人編造的嗎?」

在上一集中,我們為大家提出這些主張大乘非佛說者的癥結所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辦法親證如來藏的緣故,因此完全不懂第三轉法輪的經義,所以只好將自己所無法親證的唯識增上慧學所說的本識如來藏,謗為外道神我思想。而事實上,這七、八二識,都是 世尊在四阿含諸經中,早已處處隱覆密意而說之法,但因為二乘聖人智慧不夠,所以無法領受;也因為初時不應馬上宣說甚深之般若以及一切種智妙法,所以 世尊一代時教,才有五時三教之施設和建立。

有了前面這一段引言,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大乘經典為何不是後人編造的其他的緣由所在。第四點:二乘聖人即使有心想要結集 佛所宣說的大乘法義,但因為自身在聽聞之後不解其義,念心所無法成就,當然也就不可能憑記憶來作結集了。雖然二乘聖人也曾在般若和方廣時期聽聞大乘經典,也有心想要結集,但終究還是作不到。而且第一次結集時的僧團,是以大迦葉等二乘聲聞僧為主,大乘法中的出家菩薩在僧團中只是少數,而在家菩薩們本來就不是佛教僧團中的上座、長老,又如何能夠率領僧團結集絕大多數僧眾所不能理解、也不願結集的大乘經典呢?所以想要求聲聞羅漢為主的出家僧團,來結集他們聽聞之後所不能理解,也不能記憶、受持的大乘法義經典,當然是絕無可能的事。

所以菩薩們一直等到與聲聞聖僧溝通無效之後,才由大乘行者之中,人數不多的出家菩薩眾,會合人數眾多的在家菩薩眾,另行倡議醞釀,才有後來共同誦出、鑑定之後結集而成的大乘經典。由於大乘法義經典的結集,是如此的曲折複雜,在時間上必然會產生延宕,主要是因為佛教向來是以出家僧團為主,而出家僧團則多數是聲聞僧而少菩薩僧,所以大乘經典的結集及出現於人間,必然會在四阿含諸經結集之後,這是一切有智慧的人,都可以理解的道理。

這就像二十多年來,平實導師所寫諸多甚深法義的著作,絕對不可能先於諸方質疑之前寫出。譬如:最早期的《正法眼藏-護法集》,是對香港月溪法師對於真如與佛性的淆訛所作的辨正;而《平實書箋》則是藉著回答元覽居士對眼見佛性的質疑,而以深重的悲心所作的答覆;乃至2003年第三次法難之後,為了救護這些退轉的同修,平實導師不眠不休,以極短的時間書寫《燈影》、《真假開悟》、《識蘊真義》等書。這都是在眾生提出質疑,而且勸說無效之後,才有這些鉅作之問世,以救護今世乃至未來際生的有緣眾生。因此,如果不是眼見諸多率領當代佛教之出家大師,處處說法錯誤,而又無根毀謗正覺所弘揚的如來藏妙法,平實導師絕無可能預先寫作種種顯示大乘深妙法義的書籍,當然也不可能去作種種破邪顯正的事業,而這些深妙法義的辨正書籍,也就不可能會出版問世,來利樂眾生了。

從以上所說,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平實導師這些深妙法義辨正書籍出版的時間,必定是在諸方大師錯誤書籍之後,不可能同時或預先出版;一定是要等到大師們嚴重誤導眾生,而又不肯改正之後,不得已才會書寫這些法義辨正的書籍。這就像《阿含正義》的出版,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等到這些出家大法師們嚴重抵制如來藏妙法之後,而出現破法行為時,方才有舉證唯識學內容早已隱說於四阿含諸經中的事實之因緣。

第五個原因:在僧團中為數最多的是聲聞僧中的凡夫,到了第二次七百結集時,已經絕大多數都是凡夫僧了,因為聲聞聖僧大多已經入滅。而聲聞法中的凡夫僧,多數人既不信佛菩提道,也不信佛地的不可思議智慧境界,只相信 世尊所說之解脫道,但卻又都誤會了解脫道。佛世尊開演《法華經》等佛菩提道時,他們尚且不肯聽聞,何況能結集而廣為流傳呢?由於這些聲聞僧反對大乘法,所以對於經部師等聲聞出家僧團,會與大眾部等菩薩僧團在法義的弘傳上產生對立,這是可以理解的事,而且也是勢所必然啊!

然而這種對立的現象,其實只是表相,看起來似乎有二部對立的意思,但其實不然,這都只是上座部聲聞僧團,向大眾部等菩薩僧團對立;而大眾部等僧團諸菩薩僧則不與上座部諸聲聞僧對立。也許您心裡想問,這是什麼道理呢?意思是說:上座部等雖曾親聞 世尊宣說大乘法義諸經,但因為大多數人在聽聞之後是不瞭解的,所以才會將 佛第二、第三轉法輪,本屬於大乘法的經旨,結集成小乘解脫道的阿含諸經。就像《央掘魔羅經》四卷本以外的另外兩個譯本一樣,都是極為簡略而不涉及大乘妙義的,這樣的結集本來就不是忠實於佛意的結集。而後來大乘經典的結集,才是忠於佛意的結集,能受當時及今世、後世一切已經證悟菩薩,乃至證得道種智之初地至等覺地菩薩之檢驗,而當時及其後數百年的阿羅漢也不能斥為偽經。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證明,大乘經典是真實無偽的。但這卻都是一切大阿羅漢所無法理解,何況能稍加評論呢?因此二乘聲聞僧由於自身之法義未能具足完備的緣故,才會與大眾部等菩薩僧產生諍辯的現象;而大乘諸菩薩僧則因自身法義真實無偽、圓滿具足,又都已經實證二乘菩提解脫果,為了利樂有情的緣故,出世來指正聲聞僧對大乘法義之誤解和偏頗,這就不能叫作諍論。因為事實上,大乘菩薩僧是在護持真正的佛教,也是在護持二乘聲聞僧的法義,使二乘菩提不會墮入斷滅空之中。所以菩薩僧之說法,是在指導他人改正錯誤之法義,也是在顯示佛法之真正本質,更是為了使佛法能夠回復原來具足三乘圓滿的妙義,因此這都不能叫作諍論。換句話說,大乘經典的結集,指正聲聞人法義嚴重不足之處,這絕非諍論,乃是指正、提攜與護持之舉;但是如果諸聲聞僧中不肯相信、不肯接受者,出面而作辯解時,則就都屬於諍論之說了。

以上所說之各種現象,就如同今時的某某法師及諸方大師之否定如來藏,或誤會如來藏,都同樣是以意識心作為修證之標的。而 平實導師為了救護他們免於誤導眾生,早期都是隱其名而說,希望他們能修正這種錯誤的邪見。但是,在期待多年而仍然落空之後,才不得不指名道姓而說,目的是為了救護被他們所誤導的廣大眾生。平實導師如此救護眾生之義行,由於法義正真的緣故,也是在護持佛教正法的緣故,更是在救護這些誤會佛法的大師們,當然這都不是諍論之說了。也就是說:法義正真者所說之法,都不是諍論之說;只有法義錯誤者強行狡辯之言,才是諍論之說。因此諸聲聞僧才是與人諍論者,而大乘諸菩薩僧則非是與人諍論者。

這種聲聞僧與大乘菩薩僧諍論的現象,就如同當年外道與 佛之諍論是一樣的。佛雖廣為破斥外道邪說,讓外道們心生不悅,所以招來外道與 佛的諍論;但事實上 佛不與外道諍,因為 佛所說法理正真的緣故,也是想藉著摧邪顯正,來救護外道能得解脫,所以也就沒有 佛與外道諍論的事實存在。相信有智慧的您,一定能夠同意我們的說法。

各位菩薩,我們繼續說明第六個原因:那是因為解脫道乃是世俗諦所攝,專在世俗法的蘊處界上觀行它的虛妄,而蘊處界都是現成可觀之世俗法,也因為它易於修證的緣故,所以聲聞聖僧必然會成為佛教中的多數。但法界實相的如來藏心則不一樣,不屬於蘊處界世俗法,祂是蘊處界的根源,所以是實相法界,而且極難親證。因此能夠證悟的菩薩永遠是僧團中的少數,特別是在出家僧團之中,證悟之菩薩更是極少數;所以剛開始結集經典時,已經證悟之出家與在家菩薩僧更是僧團中的極少數,數量遠遠不如聲聞聖僧。

因此在第一次結集時,不免就以聲聞人所共同信受的二乘菩提解脫道為主,這樣大眾就不會有異議,也不會有諍論,當然也就容易結集了;因此在初次的五百結集時,都只是結集成小乘解脫道的法義,這也是勢所必然。而菩薩們當然不會滿意這樣的結果,自然會當場表示要另外結集。所以說,四阿含諸經中,本來就有許多是大乘法義的經典,而大乘法義則因廣被省略而隱晦不明,但是當中卻也隱含著極多大乘法義的總相,這不是二乘聲聞人所能棄捨的;因為如果棄捨這些大乘法義的總相,那麼二乘聖僧所證的解脫道,就會墮入斷滅見之中。所以二乘聖人在結集時,才不得不將 佛所曾說大乘法的部分法義加以攝入,藉著這些大乘法的真實義理,才能護持二乘聖者所修證、所弘傳之解脫道,也才能護持他們所結集的四阿含二乘菩提正理,讓常見及斷見外道都無法來破壞它。

第七個原因:既然人間之佛教是以出家僧眾為主,出家僧眾既然是以上座部等出家聖僧為代表,而上座部等僧眾,則多屬於聲聞僧少菩薩僧;大乘僧眾則都是菩薩僧,而菩薩僧中之在家人其數遠多於出家人。然而佛教在人間之表相住持者,必定是出家僧寶,而大眾部之出家菩薩僧乃是少數,所以當時佛教自當以出家僧極多的上座部為首,而不是以出家菩薩僧較少的大乘菩薩為代表。當時佛教僧團之聲聞僧人數之所以極多,而出家菩薩僧極少,這都是因為大乘妙法本來就是極難修證的緣故啊!

另外一個原因是:在家賢位及聖位菩薩僧,又都謹遵 世尊之教誨,一向以護持僧團之外護地位自處;雖然是證量較為高深之人,但都謹遵 佛命而居於陪襯、護持之地位,而不是以人間佛教住持之地位自居。所以在上座部聲聞僧結集經典時,這些菩薩必然是難以出面來主張結集的方向,才會導致初次結集偏於小乘所修之解脫道法義;因為聲聞僧不願,也沒有能力結集大乘菩薩僧所修證的佛菩提道法義,這也是必然的事。

由於第一次結集之四阿含諸經,都是以上座部之聲聞僧為主,因此將 世尊在般若和方廣時期所說之部分大乘法義,結集成《增一阿含》、《雜阿含》等二乘解脫道的經典,這也是理所當然啊!大乘法中的修學親證者,一直等到聲聞聖僧所結集的內容偏在解脫道,而沒有成佛之道時,才出面陳述他們親從 佛所聽聞的大乘法義妙理,希望聲聞聖僧能加以結集。但經過長時溝通無效之後,菩薩們不得已才將親從 佛所聽聞的大乘法義,另外結集成經而予以弘傳。但由於聽聞者的根器不同,所以雖然聽聞同一部經典,卻結集成完全不同的經義,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啊!

各位菩薩,從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應該是以法義是否符契 佛意,是否正真與勝妙為準,而不應該以結集之先後來作為判斷經典真偽之標準。由於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