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五戒始修學(二)

第70集
由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我們上一次講到了:【從地獄出受畜生身,身常勞苦,水草不足,經多時中酬損他財,如是眾苦,名為第二正感之果。】(《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六)講到了《優婆塞戒經》裡面所說到的報果,由此可見,不只是地獄當中受的果報我們叫作是報果;從地獄出來以後,再繼續受畜生身,然後經常受勞役的這樣的痛苦,飲食水草不夠,這些都只是為了要酬還當時過去世所造作的虧損眾生的,乃至別人有錢財,你是陰謀詭計讓他虧損、讓他破產,類似這樣子的一個惡心行,在您出了地獄之後,還要在那一個畜生道裡面,來償還虧損他人財物這樣子的一個過失——用一個非常極惡的心行,而且不是一次、兩次,是三番兩次習以為常;這個在畜生道當中所受的這些眾苦,就稱為第二正感之果,一樣是屬於報果,而不是餘果。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經文繼續又講到:「受是罪已,又生到餓鬼當中。」餓鬼當中一樣,他沒有辦法像福德正神、像城隍爺他們雖然也是鬼神道,可不是鬼神道當中的餓鬼!經文裡面,我們經常聽到餓鬼道、餓鬼道,這是因為 佛要叮嚀我們、囑咐我們不要造作了相應於餓鬼道的惡業,所以餓鬼道嚴格來講,其實要講成鬼神道會比較符合事實狀況;這當然不是說 佛在經文裡面所說的有所偏頗,因為這是主要要提醒我們不要落到三惡道當中;三惡道,特別是指鬼神道當中的餓鬼,所以我們不講鬼神道,而直接講餓鬼道。在從地獄出來以後又到畜生道,從畜生道受完該償還的一個果報之後,又往生到餓鬼道;在餓鬼道中困渴飢乏,百般的飲食都沒有辦法享用,這樣的痛苦!乃至於無量千劫連漿水、飲食這樣子的一個名字,這樣子的一個聲音、名稱、文字、聲音都沒有辦法去聽聞得到。而如果是之前造作的惡業是非常違犯了很深、很重,而且去樂於犯、而且習於犯,心性已經非常堅固的,造作的業很多的話,他這樣子的一個第一、第二正感之果,淪落到餓鬼道要受這第三正感之果的時候,他可能會成餓鬼道當中的某一種餓鬼。

所謂的「其咽如針」,他的咽喉好像針那麼細,他的腹—他的肚子—卻跟山那麼大;換句話說,他要能夠進食的這個咽喉非常狹小,他需要填飽的肚子卻如山谷一樣的寬廣。他即使能夠得到飲食,餓鬼道的飲食經常是膿血,乃至人間的這些糞便、大小便溺,是非常、非常極為下劣的!可是這極為下劣的飲食,對他這樣子餓鬼來講,有時候都還是求不得;即使他有福德因緣,搶得了一分一口了乃至一滴了,他要把它塞到、放到他如針一樣細的咽喉裡面,他就所謂的餓火中燒,馬上就變回一個火,連這樣子的下爛的飲食,他都沒有辦法去享用,永遠這樣子的困苦飢乏,永遠沒辦法進食,能夠得到進食的話又化為火,只是更是讓自己產生痛苦而已!像這樣子在餓鬼道當中的話,這樣子的果報,經文稱它這還是第三正感之果,是正,不是餘,不是別。

那我們再看下去:等在這個三惡道受過這樣子的過去的很深重的惡業、習犯的惡業該要償還的正感之果之後,「畢是罪已」,那樣子的三惡道的惡業已經完畢了,終於能夠來還生人間了,可是生而為人,卻是貧窮、卻是下賤;在人間的話,是一個可能是當人家的僕役,可能是一個勞工,他只是都是為別人所驅喚、所役使,雖然不是過去在畜生道當中的一個牛、馬、驢,可是呢地位的話就相近於這樣子的一個畜生,是非常可憐的!乃至於這樣子的境遇,當然對他來說的話,人間的財寶想要稍微去求取、去謀取,都非常非常的困難,於是於一切時都不自在:飲食不自在、衣服不自在,乃至生病了,身心都不自在,因為連醫藥都很缺乏。像人間的這些果報,叫作餘報;相應於之前在三惡道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稱它為餘報,而這些餘報有時候又叫作相似果報。

那我們在引用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6的經文來解說,這五戒有五種果的作一個負面的表列之後,我們報果、餘果的解釋,應該大概都知道。雖然剛剛是以慳貪而來解說,不過菩薩們應該很容易把它反過來,慳貪的對面就是布施,您要廣行布施的話,來世絕對不只是不會往生到三惡道,您在人間可能是大富長者;乃至於您對五戒、對於十善所修又比人所具足所需要的還多,那您可能就往生到欲界天去享天福了;當然這樣子的天福,是指那一些不以「菩薩的正修行」為他修習福德所迴向的這一些一般的凡夫,或是說雖然受了三歸五戒,可是不是依於要斷我見、要證三乘菩提而正修行的這一些菩薩。當然福德的差別跟功德的差別,菩薩們應該都已經有熏習過,我們這裡姑且就暫時這樣子跳過。

前面講完無作果、講完報果、講完餘果,我們再來講第四個作果跟解脫果。所謂的作果,一樣是以作為果;換句話說,您有「無作果」,您自然會有「作果」,這個作果就是不需要別人來提醒您,該作的您還是會作。剛剛說的無作果比較偏於說惡習慣、惡心行,譬如說您因為過去世的熏習、實修這樣子一個好習慣,到這一世以後,您自然就不會去邪淫,自然就不會去大妄語,不會不與取,不會有偷盜,您自然就無作,您這樣的心性是偏向於無作果的,自然就有無作。那這個作果,一樣是依於您過去世的熏習,您自然會不斷地勤於去作;乃至於如果過去並不是有那樣子深厚的因緣,這一世您再重新受了三歸五戒之後,您也會很容易的又恢復過往—往世—的那樣子的一個作,就是精進,精進地不斷在佛法當中去造作相應於功德福德的這一些善的身口意業。那您既然如實不斷地有這樣子的一世又一世的有無作果、有報果、有餘果、又有作果,這樣的無作、有報、有餘果、有作果,您當然一世一世的不只在世間的福德,乃至在出世間的功德都會日益的增長,最後的話,當然是能夠從人乘、天乘,乃至進而能夠超越聲聞乘、緣覺乘,而依於菩薩乘而來成就佛乘,因為菩薩乘就是佛乘。

所以我們才說在《優婆塞戒經講記》就說了,依於這樣子的三歸五戒,乃至於如實的這樣子一個四種修行:就是所謂的修學知見、修習定力、修集福德、修除性障;依於這樣的三歸五戒,那四種修終於導致的五種果,前面的四種果,慢慢地會讓我們逐分地、少分地能夠產生的一個解脫果,終究於至少是證得聲聞解脫果,從初果、二果、三果,乃至於阿羅漢無學果;乃至於慢慢地從聲聞解脫走向緣覺解脫,因為智慧越來越增長,定力、慧力、神通威德變化;熏習的知見越多,乃至修習的越多,乃至終究能夠完全如實證得了究竟解脫,也就是佛地果位。因為菩薩們都知道,只有大乘解脫才是真實的究竟解脫;聲聞的解脫、緣覺的解脫,其實是斷滅了自己的五蘊身心,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清淨的五蘊在人間能夠成為究竟解脫,他只是滅掉自己,他不是真實的常樂我淨。我們第一個單元,關於《菩薩優婆塞戒經》所說的:初始修行,當先立制,要自誓作戒如實的四種修,而最後導致的五果。這一段的經文我們就先解說到這裡。

底下我們再引用一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4來說明報果跟餘果,乃至邪惡願。報果、餘果,這裡是要來補充我們剛剛所說的這個報果、餘果,乃至於有一個邪惡願的這樣子一個勢力。讓我們來看看自誓作約,就是自己設定下一個發下誓願:「如果不做善事,那我一定要懲罰自己。」反過來講,您如果因為發下了惡誓願,迎向了惡誓願的話,剛好是跟剛剛所說的自誓作約要來如實四種修,產生了一個相反的果報。我們就來引用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4有記載到:有一個阿羅漢名為實力子,他出家之後,他負責在僧團當中分發這個飲食,因為這樣子的一個過程當中,得罪了兩位的比丘,就是友地比丘跟大地比丘。這個友地比丘、大地比丘其實在過去世就已經跟實力子阿羅漢結下了惡緣;他們因為本身一個心性的問題,對於實力子阿羅漢的如實地分配這一些僧團的供養,沒有辦法服氣,他認為實力子阿羅漢是故意來糟蹋他們兩位,來給予他們比較差的一個供養,於是他們就慫恿了他們在俗家的一個姊妹(已經出家了,稱為友女比丘尼)來誣謗實力子阿羅漢跟她有邪淫的行為。最後的結果,當然是 佛世尊要求這個實力子阿羅漢跟友地二比丘當場來對證,當然他在 佛前都沒有辦法隱瞞他們的惡心行,也終於還了實力子阿羅漢一個公道。佛又趁這個因緣來講說這一些報果、餘果,乃至邪惡願的一個道理。

實力子阿羅漢這一世之所以會受到這樣子的一個誣謗的果報,就是他在過去世的時候,他有一世,他那一世的母親跟他那一世的父親結婚很久了,家產也都很壯盛,可是膝下無子;最後,那一世的母親——生母。出生他的母親,於是就建議他的父親,容許他的父親納妾。娶了一個妾來之後,父親總是會——我們這叫作喜新厭舊,所以對於他的生母就有一點點沒有那樣子的疼愛了。這個生母於是就造作了一些誹謗的話,這父親因為疼愛這一個新妾,當然就不理會她,反而指責她說:「妳是不是在誹謗她?」過了沒有很長的時間,反而不是這個娶來的妾懷孕了,而是實力子那一世的母親,這個大老婆她先懷孕了!懷孕了以後,生下了那一世的實力子,他的名稱取名叫作實語,就是真實言語的實語,不要妄語的實語。這一個生母生下了實語之後,實語之所以會被稱為實語,據說是因為他出生之後,他的口氣就芬芳,口氣芬芳,他所說之語也就都是如實;從小不經人教就不講一些綺語、一些妄語、一些不真實語,所以父親有這樣子的把他命名。

他稍微長大之後,他的母親因為對於這個新妾的怨恨、嫉妒,還是不斷地造作誹謗,那她就心生一個惡計,她說:「既然你是我的兒子,那你要幫我,把你父親對我的寵愛奪走的這個多年的這一個新妾,你要幫我來報這一個仇。」她就要求她這個兒子實語,也要跟她一起用不實的語言來誹謗、來栽贓。因為實語原先是不願答應的,因為他心性不是如此,可是母親指著他說:「你是我的兒子,那你這樣子怎麼是孝順呢?」他終究拗不過母親,而去跟隨著母親一樣造作了惡言語來誹謗了那一世的異母,也就是他父親的妾。那一世的異母,其實就是這一世誹謗他跟她行淫的友女比丘尼。這個被誹謗的妾,因為父親相信:「我的兒子是實語啊!他說的話應該是真實。」雖然一直以來都不相信他的母親,可是因為是兒子說的,相信了,而把這一個妾把她趕出去了。趕出去以後,這一個妾去找她兩個兄長,她兩個兄長就很生氣了,就是百般地在那一世,就跟這一世的實力子阿羅漢就已經結下了惡緣。

實力子在那一世因為無端誹謗自己的異母,雖然不是生母,可是這樣子一個惡業,在他那一世之後多千歲——就是好幾千年,都在地獄裡面受到燒煮之苦;這就是《優婆塞戒經》所說的報果。「彼餘殘業」就是殘餘剩下了,這當然是餘果;彼餘殘業在五百生當中,生於人間了,卻經常還遭受別人的無端誹謗,穿鑿附會、無中生有的誹謗,這是他的餘果;這個餘果,不是直接從那一世他誹謗的異母,也就是不是從這一世的友女比丘尼而來。乃至那一世的實語——這一世的實力子阿羅漢,都已經證得小乘的無學果位了,仍然還要被友女比丘尼,乃至友地比丘繼續來誹謗他,這都是因為過去世結下的惡緣。而這一世的友女比丘尼,原先是不想要跟隨她——同樣都是出家的友地比丘,這些兄長來無端生謗,來誹謗實力子阿羅漢跟她有邪淫的行為;因為她都三歸五戒,乃至受了比丘尼戒了,她深深的應該瞭解:何況是實力子阿羅漢身為阿羅漢,還去誹謗他,誹謗這一個大功德田,過失是很大的!她之所以最後還是做了,是因為她在那一世還是實語的一個異母,也就是他父親的妾的時候,她被趕出去之後,她的兄長來養活她。這樣的怨恨,有一次在她兄長那一邊的時候,她因為有在布施,有一次有一個緣覺—有神通的一個獨覺—辟支佛來到她門口受她供養,他們也都知道供養辟支佛的話,福德是很大的,辟支佛也會祝願您,您也可以一一自己來發願迴向說:「我這樣子供養的福德,希望能夠迴向怎樣的果報。」很不幸的!她在那一世,她發下了邪惡願,她說:「既然我有這樣的福德果報,我就要依於這樣的福德果報,未來世如果又遇到了實語的話,我也要報仇,要報復回去。」就因為過去世這樣子一個邪惡願。這一世的友女比丘尼在被 世尊揭發了她對於實力子阿羅漢的一個無端的、無中生有的、穿鑿的誹謗說他跟她行淫,因為這是一個極大的惡業,她就被驅逐出僧團。這樣誹謗阿羅漢的惡業,即使她這一世懺悔了,後世一定還有非常難以忍受的地獄果報需要去償還。

這個道理,我們可以依於《優婆塞戒經》卷5有提到的,來作一個反向的一個思考:如果我們是布施,布施是善事;我們如果以畜生為福田,以破戒者、以持戒者為福田,乃至以阿羅漢、以佛為福田,同樣一個布施,因為心勝、田勝、財物勝,因為根本、方便、成已有不同的果報差別。所以《優婆塞戒經》卷5有說到:「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施外道離欲者得百萬報,施向道者得千億報,施須陀洹—也就是初果人—得無量報,向斯陀含者——就是向二果人,您去布施於他,一樣也是無量報,乃至成佛那更是不可思議無量報了。」果位越高所證功德越大,我們同樣一個布施,所得果報就越大。反過來講,當我們去誹謗、我們去辱罵、誹謗畜生,我們去誹謗破戒者乃至持戒者,乃至誹謗外道離欲者─—也就是外道至少證得初禪以上的修行者,這些果報也都是反過來會越來越難以讓眾生忍受。

所以基於這樣的道理,我們就要如實的在面對一個境界法現前的時候,是要選擇向善、向惡呢?一定要如實作下正確的決定。《優婆塞戒經》講得很清楚:【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優婆塞戒經》卷一)在我們身為優婆塞已經三歸五戒,深信輪迴因果、深信三寶、深信佛所設下的一個聖戒是我們解脫之因之後,我們對於何謂生死過咎?何謂趣向涅槃安樂?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與遵守與修行。

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段落就先講到這裡。

祝願各位菩薩福德智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