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6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單元。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題目是:應該如何修除煩惱呢?
各位菩薩!請問您有煩惱嗎?您的煩惱是什麼呢?您希望能夠降伏您的煩惱嗎?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才能斷除煩惱?在說明應該如何修除煩惱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有情一生的歷程,有情從處胎出生之後,歷經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等八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幾乎都有說不完的苦和煩惱存在。幼年時雖然不知天高地厚,卻有著對世間一無所知的苦;進了學校,有課業和同儕壓力的苦;出了校門到社會上找工作,也有種種的苦。譬如近年來大學畢業生所謂22K的苦,對於社會不景氣,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乃至看不到未來的苦。
結了婚有了家庭和小孩,開始有身心壓力、情感壓力,以及身心勞累的種種痛苦;尤其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本身沒有成熟的心智,和正確教養子女的方法,往往會因教養的不當,引生孩子叛逆不容易管教的痛苦,乃至有的人還得忍受,孩子闖禍之後,收拾殘局的苦;當孩子漸漸長大,自己的色身卻逐漸衰敗,各種疾病悄然來臨,又要開始面對身不由己、作不得主的苦;乃至耄熟之際,常得面對老友凋零以及自身老邁,一生渺渺茫茫的苦。怪不得 世尊常告誡我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到底這些苦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應該如何才能離苦得樂,找到究竟安歇之處呢?
佛法中 世尊說人有三苦八苦,乃至《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說有一百一十種苦,苦的種類林林總總數之不盡,總而言之,有情一出生就開始了苦的歷程。所謂三苦是指:壞苦、行苦和苦苦;而八苦則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總而言之就是五陰熾盛苦。苦是後果不是原因,苦的原因是四聖諦中的第二聖諦:苦集聖諦。簡單的說,苦是人們招集而來的。
譬如《增壹阿含經》卷17中, 世尊告諸比丘:「彼云何為苦集諦?所謂集諦者,愛與欲相應,心恆染著,是謂名為苦集諦。」意思是說:由於愛與欲,導致眾生心恆染著,而不斷造作諸業,招集未來的苦果。這裡所謂的愛,就是指十二有支中的第八支,也就是「受緣愛,愛緣取」。貪愛是世間眾生最大的敵人,眾生由於不明白五陰的虛妄,在六根接觸六塵的境界中,產生了種種的貪著,執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諸境為實有,因而造作身、口、意三業,蒐集未來世受苦的種子。
欲則是屬於五別境心所法,意思是希求欲望。欲望通於善、惡、無記三性。善法欲能使眾生生起精進向善之心,而惡法欲則會導致眾生產生貪著,因此貪、愛、欲這三個字,名稱雖然有所不同,意思卻是相通的。各種欲望都包括在愛欲之中,歸納來說,包含了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以及修行人的五欲:色、聲、香、味、觸。愛與欲相應,就產生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渴求、欲望、貪婪與愛著,這就是一切痛苦生起的根源,也是使得眾生生死相續的根本。各位菩薩!以上略說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人心無盡的貪著,而這些渴求、欲望、貪婪和執著就是煩惱。
然而為什麼會有這些煩惱的存在和生起呢?則都是因為無明的緣故,因為對生命實相無所了知,對煩惱本質無所了知,所以才會不斷在苦海中輪轉而無法止息。所謂對生命實相無所了知,就是指無始無明,對煩惱本質無所了知,則叫作一念無明。
我們先來說明:什麼叫作一念無明?一念無明是從哪裡來的呢?一念無明的意思是說:在無妄想之中,突然會有一念煩惱產生,由於這一念心動,就導致眾生繼續受生而輪迴生死,所以就稱為一念無明。一念無明之所從來,乃是由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煩惱種子而生。在二乘法中,一念無明包括了我見和我執,而我見就是一念無明的根本。在大乘法中,一念無明又稱為四住地煩惱,也就是見一處住地、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和無色界愛住地。其中見一處住地屬於見所斷煩惱,後面三者則屬於修所斷煩惱,這四種住地煩惱,合稱為一念無明,無始劫來與世世的見聞覺知心剎那剎那不斷相應,能夠出生一切世間法中的煩惱。
見一處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蘊空的實相,墮於顛倒見,而產生執著離念靈知的意識心,將五蘊的全部或局部誤認為是常住不壞法。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間的顛倒知見來看待世間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測涅槃實相,而產生的錯誤見解,誤認意識心的種種變相境界作為如來藏,也都攝屬於見一處住地所含攝,這都是由於錯誤的見解所產生的煩惱。
所謂欲界愛住地,是指對於欲界六天和物質世間的色聲香味觸,以及由這五塵所引生對於各種法的貪著,而其中以貪著男女欲為最主要。色界愛住地,則是指修學禪定或修道的人,對於色界天的境界產生貪著,也就是貪著初禪到四禪的境界,就叫作色界愛住地。
而所謂無色界愛住地,又叫作有愛住地,則是說還有一個三界有的心存在而執著不捨,所以不能取證無餘涅槃。也就是說修學禪定的人,斷除了對色界的貪愛,超過欲界、色界到達無色界,進入無色界時沒有色陰,但還有四空定中的離念靈知心存在,住於四空定中而無五塵的覺知,所以還有受想行識存在;這受想行識,就是未悟者所說的心,能知定境的離念靈知心,以及能作主的意根心,還有這兩個心存在,就是仍然保有三界有,所以無法解脫生死,因此叫作有愛住地煩惱。
假使沒有斷盡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就算是修得非想非非想定,捨報後生非想非非想天,經過八萬大劫突然又生一念,仍然還是要下墮而繼續輪迴。一念無明是無始有終的,辟支佛和阿羅漢都已經斷盡一念無明,因此一切三界執著的妄想煩惱永不復起。各位菩薩!以上所介紹的是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也就是二乘法中,所應斷的我見與我執煩惱。
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說明無始無明。什麼是無始無明呢?所謂無始無明就是指:眾生不瞭解法界的真實相,不瞭解法界中一切萬法的根源,不瞭解法界萬法根源的體性;也就是說,他沒有法界體性智。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聖六凡法界,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法界,它的根源都是第八識如來藏,都是從第八識而出生了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實體性,就是第八識心的體性,因此說一切法的根源就是眾生的第八識心。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實體性,那就是住在無始無明境界中的人。阿羅漢不明白法界的真實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不明白無餘涅槃的實際,所以是還沒有打破無始無明的聖人。所以在大乘法中,雖然說阿羅漢是聖人,然而卻也是大乘別教法門中的愚人,在大乘別教中,還是排不到賢位的第七住位。
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都不曾相應到這個無始無明,眾生心所想到的就是:我怎麼樣可以不再輪迴生死?要如何才能免受世間的生死苦呢?從來沒有想到過法界的真實相是什麼,因此說眾生的心,從來不跟無始無明相應過,所以稱為無始無明。也就是說,眾生從來不曾去探討:我們的五陰十八界是從哪裡來的?心裡想的都是:我怎麼樣可以離開生死輪迴的痛苦。
然而要到什麼時候,眾生才會相應到無始無明呢?要到他心中起疑,想要探究法界萬法的真實相,想要瞭解萬法是從哪裡來的,這時候才算是第一次與無始無明相應。這也就是眾生進入大乘法中開始修學,想要證知般若實相的時候,這時才正式與無始無明相應。
經過一番勤苦的修行,終於證悟之後,雖然還沒有證得有餘依涅槃,但是就先把無餘依涅槃的本際——第八識給找了出來;體驗整理以後,他就知道把我滅盡之後就是無餘依涅槃,滅盡自己的十八界以後,剩下的第八識是什麼,他都知道了。由於證悟第八識,而體證第八識的清淨體性,所以開始轉依真如清淨體性,而不斷修正自身五蘊七識之身口意行,在歷緣對境中漸漸斷除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由於這樣的緣故,使得阿賴耶識漸漸斷除了執藏三界煩惱的功能,最後三界九地隨業受生之業種斷除淨盡,斷盡分段生死,解脫果圓滿,名為菩薩阿羅漢。
菩薩在證得解脫果之後,尚未一時具證大菩提果,必須以破參證真之見地,漸次修入初地無生法忍,地地分破無始無明,分分斷除異熟識中所執藏之變易生死,以及異熟果之體性,藉著第八識異熟果之體性,而以無相悲願,繼續在三界中受生,地地增上乃至到達究竟佛地。
各位菩薩!以上為大家說明的是大乘法中,從親證實相打破無始無明開始,漸次斷除煩惱,乃至次第進修到達佛地的修行方法。然而不管是一念無明的斷除,或是無始無明的打破,都必須先取證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脫,而欲取證初果解脫,則必須先求斷我見、斷三縛結為最首要。若能在證得初果之後,漸次入於大乘究竟了義正法中修集福徳,久後緣熟時亦可悟入實相,而發起般若智慧入菩薩數中。
所謂我見:就是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法,若將意識覺知心,認定為常住不壞法時,就是墮於識陰我之中,以如是見解,而堅執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者,這樣的見解就叫作我見。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隨境而轉,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境界,就是意識境界;面對意識所喜歡的境界,就不斷起貪追求,對於不順己意的違心境界,則心生瞋恚,愚癡的為自己的貪愛與瞋恚,造作種種不如理作意的業行,也常因所求不遂而煩惱不斷。生活就在這種喜樂憂悲苦惱不斷的意識境界中,不斷重複循環著,殊不知這些境界,都是墮在我與我所——虛妄生滅的意識境界中。
人們往往不知道,他們所認為真實存在而不斷追求的意識境界,其實是虛妄不實生滅變易的境界,必須是眾緣和合才有的境界,是無常、苦、空、無我不可久住的。菩薩們如果能夠真實斷了我見,不再認意識境界為真實常住不壞法,對於我與我所的追求和執著,就可以逐漸淡薄。
各位菩薩!如果您想要斷除我見,首先必須先親近真善知識,聽聞熏習正確的佛法知見,對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能如實了知,並且能夠如實觀行蘊處界我生起之次第,在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對識陰的如實了知,能否如實了知識陰的虛妄性正是修行的關鍵;離開識陰,特別是意識覺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見與我執的斷與不斷,關鍵也是意識。
人們如果有世間智慧,而能分辨是非,不想和諸方邪見者一樣,就請您千萬不要貪愛意識心自己,千萬要詳盡的了知識陰的內容,一定得詳盡的了知意識心的種種變相,才能真的斷除我見,然後再於歷緣對境中來斷除我執,如此阿含解脫道的親證才會有希望。如果繼續堅持先入為主的錯誤知見,不肯切實聞熏正理與觀行,就只能口說想要斷煩惱、想要解脫,但是苦修的結果,卻仍然無法獲得解脫的實證。所以必須要先建立起一個知見:識陰——特別是意識覺知心自己,正是修行的關鍵。但是修行的結果,卻是要滅除意識覺知心自己,因為意識覺知心,永遠是導致眾生不斷生死輪迴的主因。
各位菩薩!聽完以上我們所說的正理,您如果願意詳細思惟及觀行,並且從深心中接受這樣的事實,然後毅然斷除我見,發起見地而取證初果,那麼您對於解脫道的實修一定會有成績的,這一世必定可以證果,從此就可以卸下肩頭的千斤重擔,從此不再受世間煩惱法的羈絆,得以解脫於種種煩惱的繫縛。
各位菩薩!這個單元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