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02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節目。
今天我們將繼續討論,一般學佛人他在學佛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問題或疑問,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將提出來討論。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題目是:有人他會有這樣的疑問,他會說:古人的語錄、著作那麼多,其內容是否正確?如果菩薩針對當中錯誤說法提出來說明,這是慈悲的法義辨正還是誹謗、貶抑呢?正信的佛弟子面對這樣的情形,該有什麼樣的心態?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針對這一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正信的佛弟子他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應當要以智慧為先導來行他的菩薩道,以智慧為先導來作抉擇,應該要用智慧來作抉擇、判斷很多事情的標準,而不是只看表面上的樣貌;並且也要依據 佛陀所開示的「四依法」來行他的菩薩道。因為現在時值末法時期的今天,現代的佛教界以及社會上充斥著很多很多的錯誤見解以及邪見、邪教導;因此,一個菩薩當他在行菩薩道救護眾生的時候,他必須是要讓眾生能夠了知一個很重要的理念,這個理念就是說:在佛法之中,是不應該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邪見存在,在佛法之中是不應該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邪見存在!這也就是說,在佛法之中,正見以及邪見它是無法並存的,也就是正確的知見以及錯誤的知見是不能互相混濫而和稀泥的。菩薩是不能鄉愿地讓正見與邪見存在,菩薩其實是不鄉愿的——一個真正具信的佛弟子他是不鄉愿,他知道自己是不能在接受正確佛法的同時,卻又接受邪見的相似佛法,這是不會在正見佛弟子身上發生的。
其實佛菩薩在經典、論典之中就有說過:到了像法以及末法的時期,佛教界將會有許許多多的相似像法、像似正法出現;但是大部分的眾生往往只有計著於表相佛教的樣子,可是忽略了真正佛法應該實證的真實義的內涵以及究竟義。如果不具足慧眼以及法眼的人,他就會很難簡別出到底哪些正確、哪些錯誤,很難簡別、抉擇出來這些相似像法的錯誤所在;因為,相似正法從表面以及事相上來看,是與正法很相似、很相像的,因此大部分眾生他是沒有辦法辨別出來,也不容易辨別出來。所以相似像法與真正正法是不能相容的,如果不針對相似像法當中的邪見加以說明釐清的話,那佛教正法以及正教將會被這些相似像法的氾濫而快速的滅沒,這不是一個正信佛弟子所樂見的情形發生。其實佛菩薩在經論之中已經開示過了,例如:我們看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就曾經在《瑜伽師地論》卷50〈建立品第5〉的聖教當中有如下的開示,彌勒菩薩是這樣開示:「於爾所時,像似正法不得興盛,正法不滅;若於爾時,像似正法當得興盛,即於爾時,能引實義所有正法當速滅沒。」(《瑜伽師地論》卷50)從這一段聖教的開示就知道,正見與邪見是不能兩立的,因為相似佛法的邪見存在,乃是破壞正法的重要因緣之一。在末法時期行菩薩道的行者,遲早都得要面對相似佛法的這個問題來處理它。而相似佛法的核心問題,就是錯誤的說法以及邪見、邪教導;也就是說,邪見、邪教導這些是誤導眾生的,如果一個學佛人他接受了正確的佛法,也同時接受了相似佛法,如果是這樣的情形,那這個學佛人他在法上的實證將永遠無法獲得進展。因此,已經看清楚真實正法以及相似像法的分際以及差別的佛弟子,如果是不認真的將這些邪見提出來辨正,可以讓眾生辨正淆訛處而使得眾生能夠遠離邪見的侵害,如果不讓眾生遠離這些侵害,這樣就是有虧於正信佛弟子該有的職責。所以實證而且具有智慧的善知識,就會針對古時候或者現代誤導眾生的這些種種錯誤說法提出來作法義辨正,目的就是要把大家對於古時候錯悟者的迷信打破,才能遠離錯悟古人的錯誤說法,這樣才能幫助大家在道業上可以獲得正確而且快速的進展。
就如同黑暗以及光明是無法並存在一起的,同樣的道理,正信佛弟子已經歸依三寶了以後,因為歸依三寶,就知道:歸依於佛,是不歸依外道天神的;歸依於正法,是不歸依於外道邪見的說法;歸依於大乘賢聖僧寶,是不歸依於佛門內外的外道邪師及邪弟子們。就連同 佛陀也不是認同邪見與邪說法可以跟正法並存的,因為這些邪見與邪教導乃是違背事實的緣故,同時也違背了現象界以及實相界的正理。因此,邪見與正見是不能兩立,邪見與正見是不能兩立!我們於經典之中,處處可以見到 佛陀與眾弟子們他們之間的談話,或者菩薩聖弟子們彼此之間的對話,如果有一方說出來的法要說出來以後,另外一方如果認為這個法要當中有一些問題,則這一方就會說:「某某某!是義不然;某某某!是義不然。」等等的這些提出來辨正。我們看大藏經之中,有許多的經典都有這樣的示現以及開示,這樣的示現與開示的目的,除了能夠彰顯法義的內涵之外,提出來讓大家瞭解;同時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道理,這個道理也就是說:佛法之中,任何人都應該依於法理的事實正確性而說,而不是依於那個人是誰而說,就是要「依法不依人」。如果所說、所開示的太為簡略或者不周全的話,或者是說這個開示只是屬於方便開示;有的時候善知識必須要針對這些方便開示,在合適的時機而隨緣說明當中的淆訛處以及差異。不管是 佛陀自己的開示,或者 佛陀示意菩薩聖弟子的回答,就會藉這些種種的因緣提出來當中的淆訛處,讓眾生明白當中的道理。這些示現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讓許多無明眾生能夠了知諸佛菩薩真正慈悲所要表達的真實義,而且乃至能夠了知祂的究竟義;這些的作法都是為了攝受、護持當時以及未來的眾生,以及能夠未來有緣修學佛法的眾生,讓這些眾生的我們能夠遠離邪見而趣向於正道。
這些法義辨正都是純從法理以及事實上來作說明以及界定,這樣的說明以及界定清楚了以後,就可以免得後來有人就繼續誤會,將沒有證悟人所說的或者他悟錯所說的內容,誤認為這些錯誤的內容是高於證悟者正確說法的內容。如果我們不釐清這些錯誤的說法,於是大部分無明眾生就會信受錯悟者、未悟者所說的種種邪見,因此他們的道業就被誤導了,所以也耽誤了他們的法身慧命。所以,一個具有正見的善知識,當他發現這些邪見誤導眾生太多的時候,因此他會觀察因緣時節,針對許多沒有悟的古人的語錄或者著作而作說明事實與正理的內容。這樣的說明以及法義辨正,並沒有貶抑這些古德的意思,有的時候,有些證悟的祖師的語錄以及開示,也是需要釐清的,因為在他們的開示當中,有些是屬於方便說法的——有些是因為針對當時的因緣而方便說;而因緣具足的時候,某些善知識就會指出來其中方便攝眾的真義以及定位;這樣的指出並沒有一絲一毫貶抑的意思,只是在定位其所說法義的正真,令大眾知道所說法義是屬於方便說。如果有的法義與事實或者聖教相違的時候,那大家究竟應該以誰為準來信受呢?當然不會信受錯誤的,一定信受正確的;因為信受正確而說明清楚,就不會產生錯誤的依止。因此這些善知識的法義辨正等種種的作略,全部都是為了要哀愍現在或未來的眾生的緣故;如果是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讀者,當他瞭解到這個道理的時候,他就知道當中佛菩薩慈悲處,來認清這個法義辨正的定位。因此,善知識純從法理以及事實來說明辨正當中的法義,並沒有以貶抑他人來高拔自己的這種事情發生;如果,所說的是符合法理事實,並不是貢高我慢或者毀謗的情形,如果還有讀者又繼續誤會善知識法義辨正以及描述事實的正真與定位的話,通常是這個讀者自己的認知錯誤而不瞭解,因此產生誤會善知識這些情形。今天我們透過這個節目的因緣,讓大家瞭解,有正確知見,不會再誤會善知識的開示。
不過,誤會善知識開示的現象,從古到今一向存在,乃至未來也必定會發生,甚至會發生更多更多的情形;這些誤會善知識作法的情形,其實都屬於修學正法過程當中會發生的現象,這是在見道位之前都常常發生的現象,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情形。因此,我們佛弟子看到這樣的情形,也應該悲憫這些有情,能夠告訴他們改正,知道這個背景以及內涵以後,應當用智慧來檢查,檢查自己的認知與聖教量、現量、比量是否能夠符合?如果發現是自己弄錯善知識的意思,或誤會善知識的開示,那知道以後就努力改過而不再犯。因此,正信的佛弟子在不清楚真正法理正真的情形下,就不會隨意的評論,而是用智慧來作再三、再四的檢查,這樣才是有智慧的作法。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其實在 佛陀住世的時候或者正法時期,就有許多外道乃至佛門弟子誤會 佛陀的開示;例如六師外道、六群比丘以及善星比丘等等,他們都是常常誤會 佛陀的開示,乃至錯解 佛陀的開示,這是在經典上面可以常常看到的記載。更何況現在是末法時期,眾生的善根更是普遍不具足,可以預計誤會善知識的事情將會發生更多次!也就是說,善知識如果引用古德的某些說法來說明的話,並不表示那一個所引用的古德他有開悟的實證,只是因為這段引用的文字依文解義的說法,在這個因緣時節下舉出來,是對眾生最有利益的;是有利益眾生的,善知識就會方便引用而說明之。因此,大家要有一個認知就是:要清楚我們當菩薩的不要因為被引用者他是沒有悟,就全面排斥其所說的法義的存在價值;必須用智慧來作簡擇,必須要針對法的內容正確與否來判斷。例如:有些謗法、壞法的比丘,他對於那些邪教雙身法的錯誤部分,在他的書中是有如實的說明他當中的錯誤地方在哪裡,並且能夠條分縷析的加以破斥當中這些錯誤的邪教雙身法。這些符合事實以及正理的說法,雖然是一個破法者、壞法者所說,善知識有的時候也會拿來引用當作證據,並不會因為他是壞法者或者謗法者,善知識就不用;因為如果有因緣可以利益眾生的話,還是會方便拿來引用,因為他所說的這些法是對眾生是有利益的,他舉出的這些事實是對眾生有利益的,善知識就採用拿來說明法理。
但是,眾生常常因為自己的無明愚癡很嚴重,因此被自己的無明籠罩的情形是非常多的,所以常常會以為善知識所引用的作者就必然都有開悟;乃至現代人都喜好鑽研文字扯葛藤,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人,因為有的時候這些喜歡扯葛藤的人,他們反而會拿曾經被善知識引用的某些沒有證悟古德的錯誤開示,當作真正的正法,以此來誹謗正法。因此,有的時候證悟的善知識在引用某些沒有證悟古德的著作時,大多都會儘量避免造成這些誤會的情形發生;但是,有的時候不得不引用某些沒有證悟古德的這些依文解義的正確說法的時候,為了防微杜漸的功效,為了避免眾生因為愚癡而誤會,進而產生誹謗佛、誹謗法乃至誹謗賢聖的情形發生,因此善知識就不得不在這個引用的文附近加上一個註腳來說明;說明這樣的提示,來讓眾生—教導眾生,來迴避其錯說佛法的歧路;如此,可以使得這一個雖然沒有證悟的古德一樣可以隨同善知識成就一分弘法的功德。那這個古德他雖然沒有證悟,但是他的說法之中是有一些利益眾生說法的功德,這樣也可以透過善知識的摘錄引用,可以繼續產生利益眾生的這些功德利益而不偏廢;但是,又為了要避免有些具有邪見的謗法者誤會,所以常常就在這文章的當中加上註腳來說明這一個古德其實是未悟的事實,或者當中也有可能會誤會的哪些地方;因此這些作法乃是不得不為的行為和作法,其目的都是為了要慈悲眾生不被誤導。但是,眾生大多有崇古賤今、迷信大師乃至有錯誤的僧衣崇拜心態,因此而迷信古人的情結非常嚴重!於是,有的時候善知識就必須說明這個古德是否有證悟的事實;但是眾生往往基於自己帶有愚癡無明的見解,因此對於某些有名氣的古德產生了情執乃至迷信崇拜,所以增生了許多誤會善知識的事情發生。而這就表示,這一類的眾生他雖然有善根,而且也具有一些菩薩種性,只是可惜他們對於事情的瞭解並不周全,所看的眼界不夠深廣,所看的內涵也不夠細緻,因此在看到善知識說明古德未悟的事實,或者看到法義辨正的時候,就容易因此表相的情形而產生心中不悅——不喜悅的覺受;進而受到自己情感覺受的情緒影響,因此耽誤了自己學習正法的因緣。
所以,誤會善知識破邪顯正、法義辨正的情形,其實從古到今是很常見的,這是在娑婆世界的人間來行菩薩道的菩薩們必須要接受的而且要面臨的情境之一。而且菩薩也以此因緣來觀察、來悲憫這些有情,因為這個世界乃是五濁惡世,尤其以見濁更為深重,因此對於正確的知見其實是不易瞭解,反倒是邪見充斥,所以說,這個五濁當中有一個見濁,這在五濁惡世是很正常的情形。雖然眾生是那麼容易的去誤會正法,那麼容易的去誤會善知識,誤會法義辨正的這種種的善淨行,但是正信的菩薩還是得這樣去利益眾生,來作這些利益眾生的事;因為這樣法義辨正行為的本質,它的本質是利益眾生,雖然這些法義辨正的行為吃力不討好,而且沒有人願意這樣去作,但是菩薩明明知道吃力不討好的情形發生,卻因為悲憫眾生的緣故,所以還是如理如法的去作;目的就是為了救護眾生遠離邪見,以及要幫助眾生認清楚正理和事實。
以這樣的難行、難忍的菩薩行來利益眾生,這樣的菩薩行其實是自利以及利他的,菩薩就是希望一切正信的佛弟子能夠回歸正道,而希望一切正信佛弟子應該是以佛菩薩開示的「四依」道理而行。我們舉一段聖教來說,譬如《大寶積經》卷52〈般若波羅蜜多品〉當中,有這樣開示:「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四依趣善能具足。何等為四?所謂依趣於義,不依趣文;依趣於智,不依趣識;依趣於了義經,不依趣不了義經;依趣於法,不依趣數取趣者。」(《大寶積經》卷52)也就是說,正信佛弟子在學法修行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態與知見、作法的標準,要依於法理的本身實證內涵,而不是依於語言文字的表相;同時要依於如理如法實證的智慧,而不是依於世間聰明的知識;同時要依於究竟了義的正說法教,而不是依於權巧攝眾的方便不了義說法;還要依於對真實法理的信受,而不是依於對古今有情乃至名望地位很大的善知識或者古德的信受。所以,佛弟子是應該要以這「四依」的正理來行;也就是說,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法不依人。以這樣 佛陀的四依聖教來行自己的菩薩道,來面對一切古德的開示語錄,乃至來作為自己增上簡擇智慧的基礎。
所以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說到這裡。謝謝大家的觀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