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40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究竟行」,就是說佛的究竟行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這經文:「聲聞之人厭於多聞,緣覺之人厭於思惟;佛於是二,心無疲厭,故名為佛。」這一段是在簡單來說明:說聲聞人他們,並沒有想要繼續在這個究竟法中來努力,他們得少為足,緣覺人也是:他們一個靠聽聞,一個靠自我的思惟,最後把所有的世間一切我都想要滅除。然而佛並沒有在這樣的過程中,起了疲厭之心,反而想要知道這世間的一切法的道理、真正的道理;這些總相、別相,所容攝出來的世界,這真理到底是什麼?佛不斷地在菩薩因地中,一直往這樣的過程中來尋找,最後成就佛果。也就是說,永遠沒有自足的時候,沒有停止修學的時候,所以佛是究竟精進者;因為即使到了佛地,祂一樣攝受眾生永遠永無疲厭。
那我們再看到下一段經文:「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這段經文在說:聲聞緣覺人他雖然有解脫法,可是他的解脫法、他的智慧是屬於如來從別相智裡面,不同於二乘人的般若智慧中來分衍出來的。從三乘法中分衍出二乘 ,實際上三乘法只有唯一一乘之法,並沒有大小乘區別。但是二乘人並不清楚,所以他們得少為足,他們認為我的智慧已經足以解脫清淨,所以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可以趣向於菩提。可是如來世尊在這個過程中,卻讓我們知道這佛菩提才是真正的究竟菩提,二乘聲聞緣覺的菩提不是究竟處;因為這過程中他的行並不清淨,他還有習氣種種雜染,以及他還有異熟的種種的生死。雖然他最後透過將自己的蘊處界法來滅除,可是他的真如一樣還含藏有可以變易的種子;因此這些變易的種子在無量劫以後,將來會讓他繼續迴入這三界諸法。至於這怎麼運作,我們並不清楚,但是透過經典來說,如來告訴我們這事情還是會發生的。所以說智慧的清淨,應當追求究竟的清淨,不當得少為足,認為自己已經得到自己所有的智慧了,認為自己的智慧已經是一切究竟了。實際上二乘人並沒有辦法讓他真正的行清淨的狀況下,他也不知道這真如,不知道真如是如何出生萬法;他只忙著把自己滅盡,不知道蘊處界能夠存在、能夠展現它似乎有自性的背後,全部都是這如來藏、這真如心 、這第八識所成就的。乃至於這第八識從過去所有連結的業,祂形成這樣的種子的功能勢力,一直到今生乃至未來世,祂都是如是綿續。要等到果報現起的時候,這勢力方有斷盡之時,乃至於說這勢力的變化,也不是眾生所能明了的。
我們繼續來看到下一段經文:「如來世尊,能於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如來能夠真正地把智慧的障礙加以破除,也就是說如來對一切應當了知的究竟了知,所以對於所知障沒有任何一分沒有破除,所以如來所得到的智慧是圓滿究竟;乃至於對於真正的解脫,如來證得的是無縛無脫,根本沒有捆綁、根本不需要著力、根本不需要用力、根本不需要施力,就本來沒有任何一法能夠束縛祂的本自自在的真如。透過這樣的解脫力,所以說不至於說在生死的苦海中還受到纏縛。如來因為這樣的智慧解脫,才是真正的解脫。所以如來能夠於一念間,最後破壞這兩種障,然後成就菩提樹下的佛果,所以我們稱之為佛。然而二乘人卻沒有辦法真正究竟,因為對於這個真如的形體,祂整個形相、體性、相貌並沒有經過善知識的誘導,或是經過善知識的誘導,他心不樂於修學、厭於多聞,所以就遮障了他自己;他自身的遮障,所以使他的智的清淨只有少許,只能夠容受他將自己滅盡而不再出生於三界,然而他的諸行仍然不夠清淨。因為諸佛覺行圓滿,這樣的行才是真正的行。所以大乘法中說二乘人是愚人,他們愚於自己無法來徹悟、來了悟,所以一切阿羅漢都想要趕快地入滅,卻不知道入滅不是究竟處,因為入滅只是一個方便。
那我們來看到關於淨智的方面,這經典上怎麼說呢?《大寶積經》說:『聲聞獨覺所有淨智,於如來境及佛法身,所未曾見。或有眾生信如來故,於如來所,起於常想、樂想、我想及於淨想,非顛倒見即是正見,何以故?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若諸有情作如是見,是名正見。若正見者名真佛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這意思是說:對於佛的不可思議境界,是超過聲聞緣覺人所能領略的,所以說為不思議。如同禪宗祖師,他們用了各種方便,就是要讓大家於此不可思議處,就是不要攀緣用語言文字想,能夠契入這同一真實法身。當證悟的時候,你所證得的這個如來藏,就和佛是同樣一個法身的;不是說大家法身合併,是說同樣一個體性的法身,體性並沒有差別。佛的如來藏和眾生目前身上有的這個阿賴耶識是同的。只是說阿賴耶識是無形無相,這第八識就是真如,祂真如的體性並沒有改變,但是真如體性沒有改變情況下,為什麼我們會作出這麼多的染污呢?為什麼我們行沒辦法清淨呢?就是真如祂有含藏所有我們過去無始以來的染污的種子。但是這些不是二乘人他們所想要清淨的,因為他們只要伏住現行,就可以趕快把自己滅除而進入涅槃,所以他對於如來的信心只有這些了;他對於如來是不是會般涅槃,如來是不是會如何,他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那麼關心。他關心的是這樣的我、我的自身我,這樣我是不是應當予以滅除。所以他對如來的自受用境界、如來的法身到底是什麼?他沒有辦法親證。頂多他熏聞佛法,知道有這回事,可是他對於聽來說,它只是一個知識,它並沒有辦法變成他真正信仰的一部分。所以他對大乘法他還是抱有些許疑惑的,他頂多是沒有誹謗或是對大乘法也相信,可是他的疑惑還在;因為他還是覺得我能夠可以進入無餘涅槃,這就應該可以究竟了,最後佛是不是也要般涅槃呢?所以他把佛的般涅槃,想成是他自己同樣的涅槃,於大小乘涅槃不能知道其中的區野。
經文又說到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有的眾生他很相信如來,他在如來這道場中,他看見如來的時候,他會生起常樂我淨之想,他會有清淨想,這就是真正的正見;因為他相信法界身就是如來目前所證得的,這個就是法身;法界身不離開這個法身,這法身就是真如。所以阿羅漢的知如真,也是要知道這個如,只是這個如祂的功能性,以及祂的體性相用到底是如何?不清楚!但是如來既然已經成就這樣真如的覺地圓滿,就應當是真正的解脫。所以我們來看如來的法身,在經典就是說這叫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這樣才是真正的正見,才是真正的見解。因為如來常住,如來不受三界諸法,因為如來不在三界中,取種種的受用來作為樂。因為三界的受用都是以如來的色身作種種的想,都是眾生以如來色身來想,想說:如來受我供養,如來受用這食物種種。可是如來本自受用,祂不需要於三界法中來取任何一種樂;然後如來以這個真如、這佛地真如作為我,不是取三界中的一切法、一切的所有、一切的種種法來作為我,所以如來的我是真我。如來的淨是真淨,因為如來的淨是遠離了一切的世間法、一切世間的染污、一切世間的清淨,透過這樣對於如來法身的知見,所以這樣才是波羅蜜。
又此波羅蜜能夠出生世間一切諸法,所以對於生死界中,三界法中一切諸法,並沒有障礙可說,作這樣的見解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因為菩薩在這過程中就瞭解到:實際上生死和涅槃它是同一個法身所出生、所顯示。並不是說離開這三界之外還別有個涅槃,也不是說三界無常性之中,就不能夠體會體認衪的涅槃性。證悟的人當他心裡面起貪瞋癡的時候,他一樣可以現觀他另外一個真心,從來沒有生起過貪瞋癡,從來在這境界法中沒有任何的一點點動搖;乃至於他大瞋大貪大癡的時候,這也沒有一點點任何的動搖。所以世間法對於這樣不可思議法,是難以想像的。然而這世間還有一種外道,他對於貪瞋癡他是染著的,他在沒有得證這不可思議法的時候,卻說:我只要大貪大瞋大癡,我就可以證悟、我就可以成佛。如此的話就是泯滅自己的真如性,因為他還沒有知道真正的般若智慧,他沒有找到自己的真心,他連禪宗的公案都不能夠瞭解,他如何說他自己找到自己的真如?他對於真如是他自己施設的、是自己想像的。因為這真如心 佛說叫作不可思議,不是世人之所思議,也不是一般學佛的可思議法,祂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才稱為如此難證難能可貴,即使是菩薩以非常銳利的智慧,在證得這個法的時候,一樣會有很深的感觸。
我們來看到這部經典這麼說,《諸法無行經》:「貪欲是涅槃,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無量佛道。」這個法在說貪瞋癡裡面,是不可能自性安住的,它就是有一個涅槃性,可有涅槃自性的法——不生不滅的法,來讓這貪瞋癡能夠出生。所以貪瞋癡這三件事情,乃至於無量無邊一切諸事中,就是有這個涅槃心。這個涅槃心就是等於是無量的佛道,透過證悟、親證以及瞭解這涅槃心的所有的內涵,你就是證得真如的一切的種子,你就是成就佛果。佛道中就是需要從這些的貪瞋癡、不貪不瞋不癡,去瞭解所有境界法中的一切的緣起;緣起不是只有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是有真如現起的無量無邊的功德。真如衪是平等性的,你在貪瞋癡裡面可以看到真如的平等性嗎?那你要說真如心衪沒有看見、衪也看不見、衪聽不見、也不會覺、也不會知、不會嗅、不會嚐,真如衪本身不現起這樣的見聞覺知性。請問你所證的真如,你如果是想要附會佛法所說的真如,你如何知道衪是不見不聞的?即使把自己的勉強不見不聞拿過來用,你意識心還是不是真如,它們是兩個不同樣的心體,而意識心這心體隨時會滅除的。如果是說自己能夠出生的,這都是落於境界之中了,因為眾生所以為自己能夠出生、自己所得的、自已所想的、自己修行所成就的,往往就是意識心的境界,認為這樣的心自己有自性。實際上真如衪的自性衪是宛然的、法爾如是;真如的平等性是永遠平等無二的,不論這時候觀察、那時候觀察,乃至於觀察眾生心,這時候觀察、那時候觀察,這時候你所看到的真如並沒有差異,衪還是平等不二。如果不是如此,那你所看見的就不是真實法,而是自已所想像的因緣、時間彙集的,自己被真如所出生的法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這種甚深第一義諦、不可思議法,不是一般人可以隨意套用,也不是一般宗教可以假借這樣來說,他在貪瞋癡諸法之中來成就佛道。這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得證真如的時候,你就不可能成就諸法,你只有在自己的想像中去施設而已。實際上不管怎麼樣,你所施設的都是別人所告訴你的,那就有可能是錯誤的。透過親證這樣的諸法中,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即使是證悟的人,他一樣要面對境界,面對境界的時候,他一樣要削減自己的貪瞋癡;所以他更不可能離開菩薩戒,去做種種的違背菩薩戒精神的種種事情來。所以如果是有人主張貪瞋癡中可以成就佛道,他主張貪瞋癡是涅槃,卻違背了這樣的義理,他就是邪見。
對於二乘人來說,他們會想說我如何知道你所說的真如一定是真實的?,那我們可以回到《中阿含經》來說,這段說:「是故當知是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名色緣者,謂此識也。」也就是說這個識能夠入胎的、能夠住胎、能夠出胎,能夠陪著名色增長,讓名色能夠長大,乃至於一起老死;這個識就是名色的因緣、名色的根本,乃至於過去的名色的習氣,所有一切都有帶過來,產生今世的名色,這個就是佛法所要說的識。也就是說這個識是不同於六識的識,六識的識是不能到未來世,因為能到未來世的識,就是屬於第七識和第八識。意根衪可以繼續在這個法中繼續永現,唯有阿羅漢在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可以把祂滅除,滅除以後就說沒有意根。然而第八識衪是永遠存在的,任何一位有情都無法滅除這個真如。至於眾生所理解的六識就是含藏於名之中,就是名色這個名之中,祂就是識蘊;所以此識非彼識,祂不能自己作自己的因,因為諸法不自作,意識不能夠自己作自己出生自己的因,意識必須要別種因緣來出生。那有的人他會想:那很好我就是靠緣起法來出生。這樣我們來看到《雜阿含經》:「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佛說到名色的真正的源頭,到底是因為什麼樣才出生名色?結果是識。那識的源頭又是誰?誰出生這個識?這個識就不同於六識的識。佛說沒有源頭可說,這個識再過去沒有任何一個法可以出生衪。也就是說從本體來看,十因緣所說的本體不能再被其他諸法所出生──就是這真如體衪是永遠常住的。十二因緣就說衪所含藏的種子,可以由過去的無明、行所產生,所以我們應當繼續向佛法中究竟行來邁進,邁向佛果,成就佛菩提道。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