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受優婆塞戒的條件 (八)

第118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首先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系列,也就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的導讀。我們將一般初機的學佛大眾,在持守戒律方面常會感到的疑問,把它們分門別類,用簡單易懂的說法,將其一項一項地演述出來。

前面一集的節目中,與各位談到了在本經中 佛所說,要求受菩薩優婆塞戒之前,應該要具備的條件。然後為人授戒的菩薩法師,已經為戒子演說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與飲酒的諸般過失,這是一切佛所制定最主要的重戒。然後繼續問難,終於把該遮難的全部問題都給遮難完了。如果前面這一些條件,戒子都能符合,也能遵守,接下來才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付之於實行;就好像是要成為正式的成員之前,有一段試用期,又好像是要成為正式的老師之前,必須要先有一段實習老師的生活。所以接下來,就是要讓這一位求戒的戒子進入僧團來實習,也就是以實際上的行動來實習。

我們可以翻到書本的第197頁,前面都只是口頭的問難,而接下來的這一個階段,才是真正考驗這一位戒子是否真的行如其言,能夠真實地做到前面所問難的各項戒律。也因為菩薩優婆塞戒是一種為了出家加入僧團而準備的戒律,所以要看這個弟子,他是否真的能夠適應這僧團的生活,所以要讓戒子在接下來整整的六個月當中,每天都來僧團中親近出家的傳戒師,為法師、為僧團作事、服務,培植福德;而戒師也在這一段時間,仔細地觀察他是否真的確實的奉行,到底這一個人適不適合出家,這樣子檢驗過六個月以後,才可以把戒傳給他。

此時傳戒師,要聚集和合二十位的出家僧眾共同作羯摩。這也是再次地告訴我們,這個菩薩優婆塞戒只有出家的法師僧團才能傳授,在家的菩薩法師是不可以傳授的。這個規定與其他的菩薩戒,像是梵網菩薩戒、地持菩薩戒、瑜伽戒本的規定是不同的。召集了二十位以上的僧眾以後,傳戒師要向僧眾聲明種種的緣由,要請所有的僧眾共同來觀察,是否要傳授這個人菩薩優婆塞戒;如果僧團之中有人不表贊同,那就不許傳戒,僧團內部必須要再羯摩,再加以討論。

這個時候戒師要公開的聲明:諸位出家的大德僧!請您們大家聽這兒,這個人名叫某某某,在眾僧之中祈求傳受菩薩優婆塞戒,到今天已經滿足六個月了。在這六個月當中,他真的能夠清淨四威儀,以至心、至誠心承事戒師,並且受持這個戒法沒有違犯,如此已經莊嚴了他的心地;這個人有丈夫的心性,而且是男子身,不是女人身。眾位大德啊!如果你們聽許這個人受持優婆塞戒,就不必表示意見,可以默然允許。如果不允許他受戒,對他有意見,那現在就請您當場說出來。

好,這個地方經上特別講到此人是男子不是女人,也顯示出菩薩優婆塞戒只傳授給男子。那可能有人會問:那這一個戒與我們女眾有什麼相干呢?這一部戒經雖然是為了準備出家的男眾菩薩所預作的準備,不過裡面所說的布施的因果、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真理,以及實相中所說的異作異受、自作自受,這一些道理是相通無異的,這正是第一義諦的實相正理,是所有學習大乘法佛弟子們都應該深入理解的,能夠通達這一些道理,我們就可以因此斷除了心中許多的疑惑,未來才有那個因緣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因此就能發起般若實相智慧。也就是說,這一部經典看起來雖然只是戒經,但對於參禪人來說,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更是正覺講堂學員的基本必研習的經典之一。從另一方面來說,還得要藉著理解菩薩戒的道理,以及持受菩薩戒的功德,這一些都具足了之後,才能夠使得參禪人漸漸地具有證悟的因緣,所以它是參禪的人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之一。

接下來,在傳戒之前,當然這一位戒子必須已經是一位歸依三寶的弟子,所以要先為他再次地傳授三歸依。傳戒的法師要對他開示說:善男子!請仔細聽我說,如今二十位的出家眾已經和合了同見,聽許你受持菩薩優婆塞戒。這個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你能受持這個戒,將來受比丘戒及菩薩戒時,都不會有所遮障;此戒也能作為未來修學一切善法時候的助緣,不會再產生種種的障礙。如果有人能夠成就這個戒的戒行,這個人將來就會有證得聲聞初果--也就是須陀洹的果報,他能夠預入聖流,乃至他可以證得二果的薄貪瞋癡的境界,甚至能以在家身證得三果離地--離開了貪瞋癡的境界。相反地如果破戒,命終之後,就將會墮落到三惡道之中。在佛法中有一個法則,就是利益越大的戒法,犯了這個戒它的弊害也會越大,利與弊是一體的二種面向。譬如說讚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若是反過來,謗佛的惡果也會無量無邊。因此受持菩薩優婆塞戒的功德甚為殊勝,未來能夠讓我們證得初果乃至三果,所以破了此戒,則未來當下要墮到三惡道,因此法師要讚揚持戒的殊勝性,當然也要提示戒子破戒的惡果報。

我們已經說了好幾個因為破戒而得到的惡果,現在來說一個正面的,因為受戒而此世得到大善果的記錄。在《賢愚經》裡面說到:舍衛國有一位豪富大長者,財富無量,遺憾的是他卻沒有子嗣,所以他為了這一件事情,心中常常懷著遺憾難過,所以就向四方的神明祈求,非常精進、非常誠心地祈求神明能夠賜給他孩子,後來終於他的同修生了一位男孩子。這個小男孩天生端正稀有難得,所以父母就召集了宗親大眾,舉行了一次大大的盛會,共同聚集在一起,在大河的旁邊,辦了各種美妙的飲食,大家很快樂地來參加盛會。

父母將這個小孩帶到了會所,因為太疼愛這個小孩,所以就把這個小孩坐在自己的肩膀上面,一邊讓他坐在自己肩膀上,一邊帶著這個小孩唱歌跳舞歡樂,爸爸帶著小孩跳完之後,然後再把小孩交給媽媽,媽媽也把這個小孩擔在自己的肩上,然後帶著他唱歌跳舞歡樂,沒想到跳著跳著,忽然一不小心,這個小孩就掉到河裡面去了!當然父母與宗親們,大家很努力地在河裡面在水裡面,想盡一切辦法去撈去救,竟然小孩不見了。他的父母因為愛著這個小孩,痛苦傷懷悲不可抑!

可是這個小孩,卻因為有大福德的原因,雖然掉入水中卻沒有死。他在水中,被一條大魚給吞下去了,進入了魚的肚子裡面之後,還是沒有死。為什麼呢?在河的下流村子裡面,也有一位長者、一位富豪,他也因為沒有兒子,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四方求索,但是始終不能獲得一個子嗣。這一位富豪人家有一個僕人在河邊捕魚,結果就剛好捕到了這一隻大魚,把這個大魚的肚子剖開來,看到裡面竟然有一個小嬰兒,所以趕快拿出來給這個富豪來看,大家都來看,然後富豪就說:唉呀!我們家裡啊一直都沒有這個子嗣,到處去祈求各方的神明,現在終於神明賜給我們了這個小孩。所以就把這個小孩擦乾淨,用最好的供養來扶養這個小孩。

小孩在上游原來的父母,聽到了這一件事情,就趕快趕往下游,然後向這一位長者求,請他把他的孩子還給他。可是下游的長者說:不不不,這個小孩是我的小孩啊!他的父母說:不對不對,這個小孩是我在河邊掉下去的,現在剛好被你得到,希望你能還給我。可是下游的長者說:不行不行,我們家裡一直向神明祈求,現在終於神明用這種方式,把小孩子放在魚的肚子裡面賜給了我,你所謂你的孩子不在這個地方。所以兩家人家紛紛擾擾爭執不斷,最後只好去求國王。

兩家在國王面前各自說出了他們的道理,親生的父母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於某年某月某時,遺失在某一個地方。而另外一位長者說:我一直向神虔誠的祈求,神明現在終於放在魚的肚子裡面給了我,所以這個小孩是我的,不是他的小孩。雙方各執一詞。如果您是那一位國王,您會怎麼判決呢?當時國王聽到兩邊說得都很有道理,又沒有辦法知道他過去的緣由,所以就決定這個小孩由兩家平分。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讓兩邊的長者各自為這個小孩取名字,互相輪流來教養這個小孩,等到小孩長大以後,雙方的家庭各自為他娶妻生子,各自安置其家業。這一個小孩就在雙方的家庭輪流居住,哪一邊的婦女生下的小孩,那就算那個家庭;如果是另外一邊,為他準備的這個妻子生下的小孩,那當然就算另外一邊。這樣子兩邊的家業都可以得到有人在繼持。

兩位長者就聽從了國王的教導,就這樣子來養大了這個小孩,小孩漸漸地長大,兩邊的家庭也都各自為了他娶媳婦。後來這個小孩開始對佛法有興趣,於是他就向兩邊的父母同時稟告:我一出生就已經遭遇了如此艱難之苦,掉到水中被魚吞掉,幾乎要死掉,卻又得到了您的救濟,現在我心裡想要去出家,希望父母親能夠聽許,我這個小小的願望。結果兩邊的父母,因為都太疼愛了這個孩子,所以沒有辦法拒絕他,因此都答應了。

這個孩子就走到 佛所居住的地方,求 佛希望能夠加入僧團,佛就說:善來。於是這一個小孩,成為出家的沙門僧人了。那因為他有兩邊的俗家,有兩個俗名、兩個家庭,所以 佛就為他取法名叫作重姓,佛在度他出家之後,然後為他說法,這個年輕人很快的就得盡諸苦,成就了阿羅漢。然後 佛就告訴他,這一位重姓過去生的因緣:在過去久遠之前有佛世尊叫作毘婆尸佛,當時祂召集了大眾,來為大眾演說勝妙的佛法,剛好有一位長者來到了法會當中,聽聞了毘婆尸佛所說的妙法,心中知道了布施與持戒的福德,對佛法生起了信心,所以就決定自己受了三歸依,以及受持不殺戒,然後掏出一個錢來布施毘婆尸佛。就因為這個緣故,這一位長者之後,生生世世受福報無量,財寶無虞匱乏,就是這一位長者的兒子,就是這一位重姓比丘啊!因為過去他供佛一錢,後來在九十一劫當中,他永遠都是財富富饒者,乃至於到了今生,他竟然同時得到兩家父母的供養與養育;又由於他過去持受了三歸依,持受了不殺戒,所以即使他墮入水中,被魚吞掉了也不能讓他喪命;因為他受持三歸依,然後受持了這一條佛戒,所以今生能夠迅速的證得阿羅漢。

所以受持三歸與佛戒,它並不只是現世能夠得免於災禍,更是後世出生大福德之因緣,最重要的是它是未來世當中,我們能夠成就解脫果,能夠成就佛菩提果的因緣,也就是要成就果位所應該具備的福德次法。所以在這一邊,傳戒法師要格外慎重地交代戒子:受持這個菩薩優婆塞戒,未來就有因緣可以斷結而證果,可以證得聲聞初果乃至於三果;反過來說,如果不受持佛戒,未來有因緣要修行,要求證悟的時候,就會出生種種的障礙阻止我們去證果,甚至還得墮落三惡道,去受長時劫的不可愛異熟果的苦痛。所以持戒它不只是今生的利益,它更是未來生世間與出世間果報的這一個福德次法的正行。

可能有人會想:那是不是受了優婆塞戒,回家以後,我就再也不能受用五欲,我就再也不能這個像在家人一樣歡樂享受,而得要像出家人一樣清淨度日呢?不是這樣的。所以戒和尚在這個時候,就要另外要再交代一番話,什麼話呢?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賣個關子,下一次再為各位解說。我們今天為各位宣說了持戒它不只是今生修行清淨,它更是關係到未來世世間的福德、出世間的解脫,都要靠過去生持戒所累積的善因緣。

好,今天就先講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