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菩薩第七地之修道

第63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說」,今天我們要繼續來說:六地菩薩進入七地的修證。六地菩薩進入七地要修方便慧,我們繼續來講要修方便慧所依的部分。

上一次我們講到,依於這個法界——諸法界,要為利益有情而隨心作業,能有無量差別出來,是因為六地菩薩雖然已能證滅盡定,但是是不共聲聞、不共緣覺的,因為聲聞緣覺都是捨掉法界,不再讓五蘊出生於三界中;六地菩薩要修方便慧,他不能跟聲聞、緣覺一樣,所以依於諸法界,為利益有情而隨心作業,有無量差別來利樂有情。

接下來,他依於說,因為有情能有種種世界為他的依報土,所以,雖然知道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來莊嚴佛土;雖然知道說諸佛法身本性無生,而能以相好來莊嚴其身;雖然知道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生種種差別清淨音聲來利樂有情;他雖然說,隨於諸佛了知說三世唯是一念,修學十二因緣法有三世唯是一念,可是能夠隨眾生意解分別,來以種種相、種種的時間劫數,而來修種種的菩薩行。六地菩薩修這樣的方便慧以後,能從第六地而入第七地。

七地菩薩常常精勤修習這些方便慧。也就是六地滿心修方便慧入了七地以後,七地菩薩還是要常常精勤修習方便慧,而能夠生起殊勝的菩薩道,能夠進入滿足菩薩道的修學,他能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修習廢捨,在行住坐臥乃至睡夢中,七地菩薩未曾暫時與五蓋或者是煩惱障相應的;常常不捨於這樣的想念,在修習這些方便慧如何成就而來利樂有情;菩薩在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羅蜜。

七地菩薩能夠在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可是七地以下的菩薩就不是這樣了。是如何呢?初地菩薩他是緣一切佛法,他願求一切佛法的大願,為他的殊勝所緣,這是初地菩薩的情況。那二地菩薩呢,他最主要的是在除遣毀戒、犯戒的煩惱心垢,這是二地菩薩主修的所緣。那三地菩薩呢,他是正願增長,所以他修得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種神通,他內心清淨能夠得法的光明,那是為了要再能夠增長無生法忍,能夠再更利益更多有情。四地菩薩呢,他主修是三十七道品菩提分法,他所緣就是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的內容。五地菩薩本身他通達了諸聖諦,他能夠入一切世間事業明處,也就是五地菩薩本身,他在通達四聖諦等決定妙智之同時,他得要入於一切世間,來成就圓滿這些事業明處,來利樂有情。六地菩薩本身他是正修甚深緣起的生解脫門,這是他的所緣。到了七地菩薩,則是具足發起了一切佛法覺分而圓滿修證。

所以,菩薩從初地到七地,所修的都是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生法忍智慧,由於這種有加行有功用的這種智慧力的修學累積,所以才能夠說,從八地到十地會有無功用行這種智慧成就。也就是說,從初地到七地,他是轉依了如來藏真如無我的無相法性,來修除對治我執、遍計執的有相計著。因為,所謂的無相跟有相本身的這個部分的差別是在於說,我們在這個五蘊本身有我執還有法執;這個部分都是因為累劫以來顛倒想,所以於這個虛妄法以為、計為真實我,而去貪著貪愛,而產生了染著,這些都是在顛倒虛妄的有相上計著的,那麼需要去對治。菩薩法的對治呢,就是轉依如來藏真如無我的人無我、法無我的無相法性,從初地開始修到七地,都要起作意來對治以及現觀;經過對治而轉變的無相觀,都是對治的結果,這就是功用。譬如說,初地所現觀的猶如鏡像、二地所現觀的猶如光影、三地所完成的現觀猶如谷響、四地所完成的現觀如水中月、五地所完成的現觀是變化所成、六地所完成的現觀是非有似有,這個都是在經過對治而產生了無相法的無相觀。所以,經過對治而產生了無生法忍,這個就叫作功用,稱為有加行有功用。所以八地以前,所有的三界愛的遍計執習氣,都經過這樣的對治,就已經斷盡了。因此,入於八地以後能夠任運住於無相的智慧境界,住於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境界,不需要再加行,不需要再進行任何加行作意;所以,八地到九地、十地,稱為無加行無功用。

菩薩在五地所引發的世間工業明處,到了七地時更加圓滿,不需要再經過加行都能夠自然現行,而去與眾生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除了佛與八地以上的菩薩,七地菩薩能夠成為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明師。七地菩薩他的妙善修治所得到的無生法忍,他斷除了意根在三界愛遍計所執的最後一分習氣;那麼因為這樣子,所以七地菩薩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的阿賴耶性斷除無餘,不再有任何三界愛的習氣染污可稱為阿賴耶識了;此時的第八識如來藏,僅存無記的異熟性,因此轉稱為異熟識。

但是,為什麼說菩薩修道要到八地才能夠去除阿賴耶性?並不是說菩薩本身的智慧力不夠,而是因為菩薩主要在修學的內容是大菩提——佛菩提,這主要是在對治無始無明本身,等於說所知障的部分要去對治,同時還要能夠成就方便善巧,如何來利樂一切有情;當有情還在被愚癡無知所狂惑的時候,你如何去利樂他,與他共事,與他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所以,這個過程菩薩要修的法道,最主要是在求得佛菩提的福德與智慧。對於斷除三界習氣染污部分,在現行的時候,初地的時候已經能夠降伏了;一直到這個習氣的部分在七地,隨著佛菩提的修道斷除盡淨。

所以這個時候,從這個第八識本身的內容來看待,說阿賴耶識性,就是說祂本身有聚集這個分段生死的種子,而且能夠成就分段生死的五陰果報這個部分而言,第八地的時候已經完全斷盡了,所以僅存的只剩下無記的異熟性;所以第八識這個時候,祂的名稱就稱為異熟識。從第八地開始,八地菩薩開始,祂的這個第八識就稱為異熟識,由於想陰的習氣斷盡了,因此能夠念念入滅盡定。那對於剛剛講說,七地菩薩本身他斷除了意根在三界愛的習氣染污,所以他第七地的時候的第八識,祂的名稱稱為異熟識。前面我們剛剛講說是八地以後,其實是在七地的時候,他的這個第八識就已經沒有阿賴耶識性,所以,在七地的時候,他的第八識是轉稱為異熟識。

在七地的時候,由於他的想陰的習氣斷盡了——在六地的時候斷盡了受陰的習氣,在七地的時候斷盡了想陰的習氣;因此,七地菩薩他能夠念念入滅盡定。而不可思議的是,七地菩薩雖然能夠念念入滅盡定,而安住於涅槃本際——如來藏的真實寂滅境界,可是他卻能夠不證無餘涅槃。這個與二乘阿羅漢是不一樣的。二乘人他入滅盡定,他就是為了證無餘涅槃,他不起任何一念於三界中,對於三界、對於種種法道,都不起任何一念;可是七地菩薩本身,他念念入滅盡定,可是不證無餘涅槃,這個是最不一樣的地方。

菩薩修到七地為止,他的一切有加行有功用的部分,怎麼在無相中安住的加行,都已經圓滿了。也就是說從這個初地開始,開始真實的修道,一直到七地為止,為了要讓自己能夠斷除有相的計著,能夠轉依無相,能夠獲得無相的智慧,安住於無相法;從初地開始的對治,一直修到七地為止,這些加行所產生的功用,在七地的時候圓滿。同時,他斷除了兩種無始無明相應的愚癡。也就是在七地的時候,他斷的愚癡是什麼?

在六地的時候,六地菩薩他證了緣起生解脫門,當時雖然他能夠證得似有流轉、非有流轉,從如來藏真如的法性來看待,但是還存著一分流轉微細生相的這種遍計執;這一分愚癡無明,在七地永斷無餘;經過七地修的方便慧,經過七地在無相法上面的這個加行作意,所以能夠斷除這一分「流轉微細生相的遍計執」。同時,在六地的時候,還存著一分就是「還滅微細滅相」,也就是說,雖然能夠證得非有似有,可是對於說還滅的這個滅相很微細的那一分,還有一分因為愚癡還執取著;所以,在六地的時候就是不能常常住於無相觀中,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還需要起作意,才能來求無相觀。可是在七地滿心的時候,他能證得如揵闥婆城現觀這個無生法、無生法忍,所以斷除了意根最後一分生相、滅相的遍計執,也斷除了一向無相作意的愚癡與隨眠。

那麼這個部分呢,也要再跟大家說明一下,也就是說,從初地開始修道,對於說怎麼來對治我們這個有相計著的我執、法執的部分,是要來轉依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從三賢位開始,他是以證所謂的損利益能轉來對治,也就是三賢位本身他還不能真實轉依,但是他證得如來藏以後,能夠觀察如來藏的這個真如無我法性,他就來透過這種怎麼樣來損減這種染污的力量,然後來增強這個清淨法的力量。到了初地以後,他因為實證了無生法忍,所以從初地開始修道,來對治這種我執、法執,來破除無始無明這種愚癡;所以從初地開始,就是開始作意,作意怎麼樣來能夠讓無相的智慧能夠增長,有相的我執、法執能夠斷除,這些染污能夠斷除。

從初地開始,一直到二地、三地,乃至到七地,七地等於是一向無相作意的終點;等於說,從初地開始修道開始,那這種無相作意的作意,七地是他的終點。所以,七地菩薩他能夠圓滿這個部分的有功用有加行的部分;這樣的話,所以七地菩薩他又稱為「遠行地」。也就是說,對這種加行,能夠讓自己安住於無相法的功用的這個部分,在七地是從初地而往上修,七地是終點。同時,在七地菩薩這個時候,因為圓滿了有加行有功用的修道,所以他能夠從這個終點,等於說一向無相作意的終點,來證入無加行無功用的這種無相作意;等於說與這個完全清淨地的這個第八地,已經共相鄰接了,因此第七地也稱為遠行地。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說,對於七地菩薩這個部分,圓滿了一向就是要無相作意這個有加行有功用,而且斷除了這個愚癡,可以知道說,七住位的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要轉依以後,慢慢的讓自己能夠不會去回到五蘊的我見、五蘊的我執上面來。那麼這個時候的轉依,是屬於損利益能轉;也就是說因為親證了,所以能夠現觀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可是因為煩惱的我執習氣太重,這個智慧力還弱,所以要經常作意來現觀。

同時,一定要再親近善知識,被善知識來攝受。透過善知識的攝受以後,這種對於法的部分的瞭解,與對於自己所實證的這個部分,也能夠進一步瞭解說,未來的修道的內容是什麼,那麼也知道說,未來從初地開始真正修道,還是一樣要緣於這個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來修。那麼從七住位開始,如果說實證了如來藏,然後被善知識所攝受以後,就一定要不離開善知識,然後這樣子一邊來學習,一邊來學著說怎麼樣從七住位然後修到十住位。否則的話,如果沒有受到善知識的攝受,那是很容易退轉的;因為這個煩惱、執著、習氣還非常的重,這一分在七住位所證的智慧還算蠻弱的;所以,他要能夠去主導說讓他住於無相觀中,這是能力很弱,但是要靠的是善知識本身的攝受。所以在三賢位,從七住位開悟開始到三賢位,他一定不能遠離地上菩薩的攝受。從我們瞭解說從初地修到七地滿心,他在這種無相法上面的這個部分的修學方式呢,我們就要來瞭解說,這個部分的前提是三賢位中七住位實證如來藏本身的這個部分的情況是如何,那這個是一個基礎;實證了以後,那要如何能夠滿足三賢位,而進入地上來真實修道呢?所以,三賢位中是一定要依靠善知識的;縱然是地上菩薩,也要來依止上地菩薩的教導。

所以我們說,七地菩薩稱為遠行地,這個名稱就讓我們瞭解說,原來對要從這個有相的煩惱執著對治,而能夠真實能夠安住於無相法中的路,是要從初地修到七地滿心。初地修到七地滿心的過程,能夠每一地實證無生法忍的現觀,都是屬於對治,這個叫作有加行有功用;所以這種加行本身,不能限制於說它一定是在什麼階段,對於菩薩道而言,這個加行它是在七地為止,他之前隨時都需要的。所以,瞭解這個等於說地上菩薩的修道的內容、斷除的煩惱愚癡,也讓七住位以上的菩薩能夠知道,以及讓還沒有實證的菩薩能夠知道說,這個菩薩道的重點,以及菩薩道修證的內容的關鍵點;那這樣的話就能安住於這個應該修學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還要來說,七地菩薩滿心以後他要進入八地,他進入八地的修道,要怎麼樣來進行呢?也就是七地菩薩滿心的時候,是依止於真如而證入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有分別、一切法平等性的第一義智,成就是上品,而且極為圓滿,同時他斷除了遍計執性的雜染,與雜染相應的受陰、想陰習氣都斷盡了;所以能夠進入八地純清淨性,而且是證得菩薩第一最勝、極為清淨的無生法忍。

那八地入地所證得的無生法忍的智慧,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下一個階段再開始。今天就到這裏。

阿彌陀佛!


點擊數: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