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之階段差別(三)

第53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說」。內容主要是細說三乘菩提的內涵與三乘菩提之差異,以提供初機學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見。

在前面一集中我們談到,成佛之道大略可以分為「遠波羅蜜多」、「近波羅蜜多」和「大波羅蜜多」等三個階段。遠波羅蜜多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迴向位等三賢位的修行;由於這個階段距離佛地仍然十分遙遠,所以稱為遠波羅蜜多。雖然說距離佛地仍然十分遙遠,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世出世間任何偉大的功業,都起始於當前腳踏實地的每一步;因此,三賢位的修證方法和實證內涵,更是菩薩們所必須要加以詳細瞭解和親證的。這也是我們對於三賢位的修證多所著墨的原因所在。

今天我們就要接續上一集,繼續來說明十行位中第三行位的修道,歡迎您繼續收看。

《楞嚴經》卷八云:「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這段經文意思是說:菩薩要能實證「無瞋恨行」,就必須要自覺覺他,然後才能對任何一個前來求法的人,都是「得無違拒」;也就是說自己必須要覺悟在先,然後也要幫助別人,使別人也同樣可以覺悟。

話雖如此,但是在這樣的年代裡,想要讓別人覺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眾生不僅普遍缺乏正確知見,也都或多或少存有名師崇拜症。如果他的師父或者老師都是這樣教導他說:「你要明明白白,心無雜念的活在當下。能夠這樣長時間安住,你就是開悟,就是證得初果了!」而我們卻說那是常見外道見,永遠無法證果!由於我們所說和他的師父講的不一樣,所以他的心裡就會難過,不會輕易相信。

各位菩薩!請問您:活在當下,是誰活在當下呢?正是意識覺知心啊!只管打坐,是誰在打坐呢?如來藏會不會打坐呢?不會啊!所以,學佛一定要有正知見。菩薩既然悟了,當然得要幫忙眾生,使他們在因緣成熟時也能覺悟;可是,在幫他們覺悟之前,必須先要讓他們瞭解「自己以前悟錯了」!錯在哪裡,也要詳細地為他們說明。這是幫助眾生證悟佛菩提的第一步,也是菩薩自覺覺他時應該特別注意的事情;因為,如果不告訴他那是錯誤的知見,那他就永遠無法走回正確的修道之路,當然也就不可能有證悟的因緣了。

經中說「自覺覺他」時「得無違拒」,才是真正的無瞋恨行。譬如有人過去如果一直是在毀謗你,後來他來向你懺悔,你就應該告訴他說:「我接受你的懺悔,懺悔過後罪業就清淨了,從此就把它丟掉吧,不要老記掛這件事,只要專心學法就好。」菩薩如果能夠如是原諒眾生、教化眾生,就不會記恨,而一樣會幫助眾生悟入佛菩提道,此時就知道自己的道業又往前邁進了一步。所以到了第三行位時,必須要作到無瞋恨行,對所有前來求法的人都是心無違拒、慈心以待,這就是第三行位的無瞋恨行。相反的,如果你出來弘法時,有人無根毀謗你,你心中生起了瞋恨心,不想要幫助他,那你的道業就是往後倒退一步了!如果能夠詳細思惟這「一進一出」的後果,菩薩就能安忍於眾生的毀辱,對一切有情都能生起慈憫心,為救拔眾生遠離邪道、開顯正法而努力;當然也就不會因為瞋、因為恨而造作不當的弘法事業,而自障障他了。

以上所介紹的是三行位菩薩的「無瞋恨行」,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第四行位的修道內涵。

《楞嚴經》卷八云:「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為什麼叫作「種類」呢?這主要是指兩種法道的不同,也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這兩種法道並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譬如有人說「我見斷了就是開悟明心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我見斷除只是把五陰給否定掉,把意識覺知心給否定掉,並不是證得如來藏啊!怎麼會是開悟明心呢?又譬如有人主張說,「應該要活在當下」。然而,活在當下的仍是意識覺知心,並不是第八識如來藏啊!顯然的,這都是由於知見上的顛倒而產生誤導眾生的行為;連我見都還沒有斷除,更遑論要開悟明心實證如來藏了!像這樣子連解脫道都弄不清楚,更何況要懂得佛菩提道呢?然而菩薩則不然,菩薩對於種類出生的不同諸法,都能了知而且通達。

「窮未來際」則是說,從不同法道中出生的不同法義,都是窮盡未來際而永遠不會改變的。從過去無量世以來乃至到未來無量世,有關解脫道的法義或是佛菩提道的法義,都是可以窮盡未來際的;那是因為窮盡未來際之後,無非都是同一個如來藏所變生的不同種類的有情世界。菩薩對這兩種不同種類的法義已經清楚了知了,知道它們是三世都不會改變,而且可以平等適用於一切有情的。菩薩因此才能夠窮盡未來際,不斷地為人說法,永不疲累,如此自度度他直到成佛,這就是「無盡行」的菩薩。所以說,只有能夠通達「種類出生,窮未來際」的人,才能通達佛菩提;能夠通達佛菩提的人,當然就能現觀「三世平等」;能夠現觀三世平等時,自然可以「十方通達」而無所障礙。

意思是說,四行位的菩薩能夠了知,十方世界及一切有情都是從如來藏心中出生以及存在,現在世如此,過去以及未來世也都如此。所謂三世平等與十方通達,三世是縱觀,十方是橫觀,也就是不管是縱向的或是橫向的,都同樣能夠平等現觀:十方三世無非都是這個如來藏。菩薩自從進入第四行位開始,就不會再計較弘法環境的好壞了,不論生到哪裡都可以廣行菩薩道,當然對於十方虛空就不必再多加簡擇了。假使娑婆世界沒有人能住持正法,那菩薩再辛苦也會繼續留下來行菩薩道、救護眾生;現在如是,未來亦復如是。這樣才是能真正行於「無盡行」的菩薩。

以上所介紹的是第四行位修道的內涵,接下來繼續說明第五行位「離癡亂行」的修行。

《楞嚴經》卷八云:「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

菩薩為什麼能夠離於癡亂呢?為什麼能夠不會被他人所籠罩呢?那是因為他已經能夠現見一切法和合不異,本來都是同樣屬於如來藏一法,都是因為業種與無明的差異,而產生了種種不同的三界法,所以才會有三界中各種不同狀態的「一合相」;這就表示,一切合同種種法門這位菩薩已經通達,不會再有任何差誤了,那他就是已經遠離癡亂行的菩薩了。也就是說,對一切法的合同法相都有正確的觀察才能離癡亂行,這都是因為修學般若差別智而獲得的實相智慧。從此就可以現見:某一法本來就是屬於如來藏的自性,某一法是直接從如來藏中所出生,某些法是從如來藏中間接或輾轉出生,但是全都和合為一個有情,而無非都是自己的如來藏。這時就能以如來藏來貫串一切法,全部都能一以貫之,這才是真正的「一貫道」呢!

菩薩們在明心破參以後,一定要繼續進修,而把諸法給貫通起來,也就是以一個如來藏法來貫通一切法,這樣才能離開別人的籠罩;否則一旦遇到一個大名聲的惡知識來籠罩你時,可能就會退轉,那就很可惜了!因此,我們在悟後一定要好好的修行,要在諸法中能夠以如來藏一以貫之,把一切合同種種法門整個貫串起來,才能成為「離癡亂行」的第五行位菩薩。

譬如說解脫道是從如來藏而來;雖然二乘人修出離觀的時候,都不能如實了知解脫道為什麼是從如來藏中來,但因唯信佛語故,所以就能依之修行而取證解脫果;因為佛說涅槃不是斷滅,而是有本際存在。又譬如,佛菩提道也是從如來藏而來;因為佛菩提道本身,就是以如來藏作為見道所證的根本法,悟後進修也都是依如來藏的自性以及種子而修,因此,怎麼可能離開如來藏而有佛菩提可修可證呢?從另一方面來說,世間法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因為一切有情的五陰十八界全都是從如來藏而來,所以由五陰十八界而輾轉出生的世間種種法,當然也都是從如來藏而來囉!乃至十方世界國土,也都是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所共同成就。這就是一切合同種種法門的道理所在。

當菩薩在證悟如來藏以後,能夠繼續進修而作深入的觀行,就可以以如來藏一法來貫穿世間法,貫穿解脫道,貫穿佛菩提道,那麼「一切合同種種法門」也就「得無差誤」了;能夠修行到達這個地步,就是說已經離開了癡亂行,成為第五行位的菩薩。

接下來繼續說明第六行位「善現行」。

《楞嚴經》卷八云:「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在前面五行位中,我們說應該把所有的法都貫串到如來藏中,以如來藏一法合同而貫串起一切法來。貫串起來以後,同樣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法,所以是同;但是卻「於同中顯現群異」,意思是說,雖然同屬於如來藏所生的法,卻顯示出無量無數的差異相。譬如人們所常說的「一切法」,大概可以歸納為世間法、出世間法,染污法、清淨法、勝妙法等等;但是在這些不同法相的「一一異相」中,不論怎麼觀察與推斷,全都同樣是從如來藏中出生,而都附屬於如來藏,所以「各各見同」,從來不能外於如來藏而有。

當菩薩能夠現前觀察時,隨便你怎麼說法都可以會通;當假名善知識說法時,講得天花亂墜七顛八倒,你卻可以把他們七顛八倒的錯誤說法,全都再轉為正確的知見。這就是祖師大德常說的「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成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夠這樣作,就是「善現行」的菩薩摩訶薩了!也就是說,你已經善於把佛菩提道和解脫道,用種種方便善巧顯現出來讓眾生瞭解;而且全都可以互相貫通,不會自相矛盾、自相衝突。如是可以將三乘菩提正理,以各種善巧方便,如實顯現給眾生理解,因此就可以成為善現行的菩薩,這時就完成六行位的功德了。

菩薩在完成六行位的功德以後,繼續努力往七行位進修。

《楞嚴經》卷八云:「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境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經文意思是說:像這樣一個又一個次第進修以後,乃至十方虛空所有微塵,觀察在一一塵中顯現十方界,這時所顯現的無量微塵、所顯現的十方界,都不會互相滯留與障礙,就名為「無著行」的菩薩摩訶薩。

各位菩薩,這段經文的真正意思您想通了嗎?是不是好像很不可思議呢?其實說穿了也就變得可思議了。我們請問大家,十方界是不是都是相分呢?而我們所見的每一個微塵,全都是同一個相分;而這相分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都是從各各有情的如來藏中出生的呀!既然如此又怎麼會有差別呢?這時我們所見的十方界也就是一界,所見的一界就是十方界。所以有時經中會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為同樣都是這個如來藏心。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塵時,所見的這一塵也是如來藏法,無一法而非如來藏。當我們在這裡看到的這一塵顯現的是如來藏,去到十方界時所看到的每一塵豈不同樣都是如來藏嗎?這時就可以以比量來推見,當然全部都一樣,於是「現塵境界」當然就「不相留礙」了。

「塵」與「界」本來都是從如來藏中所出生,難道還能離開十八界而有塵與界嗎?當我們這樣現觀的時候,就不會說「某某佛世界我覺得比較熟悉,其他的佛世界我不太熟悉,我不想去」這樣的話了。這時我們只要下個決定,「我如果往生去某一個佛世界,道業進展會比較快,也比較可以快速地利益眾生,能夠比較廣泛地利益眾生」,然後就決定往生去某一個佛世界。不必執著說:「唉呀!我跟阿彌陀佛比較熟,其他的佛世界我不想去了!」這就是有留礙、有執著了。

當我們能夠依第七行位的內涵這樣如實的觀察,就不必再執著一定要往生去某一個佛世界了。譬如極樂世界固然很勝妙,但是將來舍報的時候,世尊如果說:「某某!你不要去極樂世界,你先去某某佛世界利益眾生。」我們一定得說:「好,世尊!弟子遵命。」不會有第二句話,自己都不必作主,隨即就往生去了。不論去哪一個世界都沒有關係,哪裡不能弘法度眾生呢?

因此,菩薩應該常常如是現觀:一切塵、一切界全都是如來藏的一個法界;一切法界即是一界,一界即是一切法界,而一界就是如來藏界,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法界,所以一切界就是如來藏界。既然十方界都如此,而三世也都如此,悟後又何必執著一定要去哪一個佛世界呢?又何必一定要執著某一尊佛呢?應該要依止現在有緣的這一尊佛,當祂告訴你說「某某菩薩!你去某一個世界,那裡證悟的菩薩太少了,無法好好弘揚正法」,那我們當下就得答應;不要問理由,一切都沒什麼好計較的。您千萬可別抗命喔!能夠這樣作,才是真正行「無著行」的菩薩。

以上所介紹的是第七行位菩薩的修道內涵。下一集我們將繼續為您說明後續的修行。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