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通概說(上)

第10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個單元講的是「宗通概說」。宗通就是明心與見性。明心就是七住菩薩證悟明心找到如來藏,可以現前觀察自他有情的如來藏性,因此圓滿七住位轉入八住位;見性就是十住菩薩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見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虛妄,成就如幻觀,圓滿十住位而轉入初行位,也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一。接下來今天講的是另一個單元,題目是「說通概說」。也就是明心後為眾生說相應的法,使其能夠邁向三乘菩提修行。

請各位菩薩翻開平實導師所著的《宗通與說通》課本第48頁第2行。書上這麼寫著:

【《楞伽經》卷三,佛云:「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大乘入楞伽經》卷四云:「言說法相者,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眾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說法相。」】

經中所說的說通,就是菩薩明心找到如來藏,也發起了般若的智慧,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的存在,了知祂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無量「不」的中道義;所以對佛所說的二轉法輪般若經典、三轉法輪唯識經典能夠漸漸通達,因此能夠觀察眾生種種根器及種性等等,而為之說種種相契的法,這就是說通。

譬如,菩薩發現這位眾生根性屬於人天種性,則為他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等法;如果這位眾生接受了,心意調柔,堪受正法之下,再為他說聲聞四聖諦等法。如果屬於聲聞種性人,直接為他說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如果屬於緣覺種性人,則為他說十因緣、十二因緣;如果屬於菩薩種性人,觀其因緣成熟,再為他宣說明心見性的法,使他能夠悟入佛菩提。像這樣能為眾生如實宣說三乘菩提種種內涵的法,這就是說通。由此可知,說通的主要內容,就是菩薩視其眾生根性及種性而為其說相應的法,使其能夠邁向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以及成就佛菩提最究竟的果位——佛。

然而說通的內涵可分為兩種:說人無我智,說法無我智。此二各有三乘之分,即三乘人無我智、三乘法無我智。

首先談的是聲聞的人無我智。聲聞人主要是觀察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虛妄,進而斷盡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三縛結,成初果的須陀洹;初果人進而薄貪瞋癡,成二果的斯陀含;二果人斷五下分結,成三果阿那含;三果人斷五上分結,成四果阿羅漢。因此,能為人宣說蘊處界種種內涵以及教導聲聞種性人,如何觀察蘊處界虛妄,進而斷三縛結成就初果人,乃至成為四果阿羅漢,這就是說聲聞的人無我智。然而聲聞的人無我智是從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下手才有可能成就;因為這樣的緣故,就要詳細說明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的內涵。

什麼是四聖諦?就是指四種聖人所見而且是真實不破的道理。哪四種?就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集滅聖諦、苦集滅道聖諦,簡稱為苦、集、滅、道聖諦。首先是苦聖諦,凡是有種種心行及消滅的過程就是苦。因為有生有滅的關係,本來沒有,如今出現了,將來一定會滅的,所以苦是空、無我、無常,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也是世間所認知真實不破的道理,這就是苦聖諦。又,苦之所由來是因為過去世造作了種種善業、惡業所致,導致今生有種種苦的聚集及領受,這就是苦集聖諦。因此,如果能夠將苦聚集的原因消滅了,不再有今生的五陰及苦的出現,這就是苦集滅聖諦。然而,要五陰及苦消除,一定要有方法才能達到;因此佛對聲聞人施設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去觀察蘊處界虛妄,將自己蘊處界及苦滅了,願意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現身意而入涅槃,這就是道聖諦。

由於眾生無明的關係,不了知自己在六道輪迴,也不了知苦有哪些內容;因此有智慧的人為其解說三苦、八苦,讓眾生了知苦的內涵是什麼,又該如何斷。

所謂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由苦的事情所引生的苦,名為苦苦。譬如生病這件事,本身是苦事不是樂事,故名為苦;因為生病了,所以要看醫生吃藥打針,這種因為生病的苦而產生了另一種要看醫生吃藥打針的苦,名為苦苦。又譬如自己阮囊羞澀沒有錢,本身是苦;所以無法買東西來止饑以維持色身的運作,更是苦;這種因為阮囊羞澀的苦引申出沒有錢去買東西來止饑而產生的苦,名為苦苦。又,苦本來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它終究會消失不見的,這樣的苦,名為壞苦。譬如生病是苦,如果去看醫生並依照醫生的囑咐按時吃藥打針,這樣的病苦會漸漸消失而恢復健康的,所以苦會消失的,名為壞苦。然而,從苦苦到壞苦之間有種種的心行存在,有種種的時間與空間的轉換過程,所以名為行苦。譬如從生病是苦開始,中間看醫生吃藥打針乃至恢復健康了,這一段時間與空間轉換的過程名為行苦。由此可知,行苦本身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它包括了前面所說的苦苦與壞苦在內;既然苦苦與壞苦是虛妄法,依附這二法而有的行苦,當然更是虛妄,所以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

所謂八苦,就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有生就會有死,有誰不會死?就算是最長壽的彭祖好了,他活了八百多歲,比平常人長壽了很多,其結果還是會死,不是不會死。或者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他的壽命很長,如果不中夭的話,有八萬大劫之長,比彭祖更是長壽了很多;可是,當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之八萬大劫壽命到了,還是會下墮,還是會死的,不是不會死。所以有生一定會有死,生與死都是苦啊!既然有生有死,在這生與死中間免不了要老、免不了要病,有誰不會老?有誰不會病?所以,生與死之間有老與病,老與病也是苦啊!愛別離苦,就是無法與親愛的人在一起,而必須要分離兩地,乃至死別,這也是苦啊!譬如因為地震、海嘯的關係,一夕之間與親愛的人生離死別,這就是愛別離苦。與愛別離苦相反的就是怨憎會苦。原本你應該與親愛的人在一起,可是卻與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人在一起,這也是苦啊!譬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所以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當然是苦不是樂。求不得苦乃是所求不遂所引生的苦。譬如想成為有錢人,所以每期都買大樂透希望能中大獎;可是偏偏無法如願,每期都沒中,無法中大獎,這就是求不得苦。接下來五陰熾盛苦,指的是五種陰聚集在一起,能遮蓋眾生的智慧而有無明的出現,使得眾生有種種苦出現,不斷地受苦。哪五種陰?就是色、識、受、想、行。這五陰已包括前面的七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五陰的內涵。

所謂的色陰就是色法,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吾人色身,以及山河大地萬物等法。其中吾人的色身是藉由父精、母血以及母親四大而成就的五根身,因此有眼如葡萄、耳如荷葉、鼻如懸膽、舌如半月、身如肉桶之稱。然而不論是吾人的色身、山河大地萬物等等,都是本無今有之法,有生必有滅,而且是剎那剎那變異的,所以色法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由於這個色身猶如活動廁所一樣,有哪一處是清淨的?沒有一處是清淨的,所以是污穢不淨的法。可是眾生對於這個色身很執著,也很寶愛這個色身,所以對這個色身——這個活動廁所做種種莊嚴,這不是很顛倒嗎?因此,有智慧的佛弟子們不應該執著這個色身,應該以這個不堅固的、容易毀壞的色身,作為修道的器具來修行,以此成就未來佛地常住不壞的解脫色。

識陰就是《阿含經》所說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由於藉著父精、母血以及種種緣而有的五根,可以接觸外五塵而有六塵的出現,所以六塵是被生的法、是生滅法;因為有了五根及意根之六根與六塵相接觸,六識就出現了。既然識陰六識的出現是因為六根、六塵相接觸而有的法,也是色陰存在的當下才出現的法,當然是被生的法、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所以說這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法都是被生的法;既然是被生的法,當然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又,識陰當中的意識能分別萬法,所以吾人才能對境清楚了知諸法種種內涵。

由於眾生不瞭解識陰的虛妄性,以為對境能夠保持清楚明白、一念不生就是明心見性,所以才會有人在他的書上很大膽地寫著:

【記得那天,做某樣工作做得累了,便把躺椅略放平,躺在椅子上。把身心放輕鬆了,心裡有意無意的掛著「什麼是見性」的念頭,就這樣躺著,也不知道經過了多久,忽然心裡一醒:「這就是見性啊!」靈靈明明,唯此無二。那時候,世界好像停止了,不覺有外境,妄念想思不生……。從此之後,我不再懷疑見性這回事。】

原來這位自稱已經明心見性的人,想要保持靈靈明明、一念不生的境界中,以為這樣就是禪宗祖師開悟的境界;卻不知道已經落在意識的虛妄自性中,自以為是開悟的聖者而成就大妄語業,真是悲哀啊!

接下來是受陰。它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就是違逆己心的覺受,也就是不喜歡、討厭的覺受;樂受就是順己心的覺受,也就是喜歡、快樂的覺受;不苦不樂受,既不違逆己心、也不順己心的覺受。譬如夏天在大太陽底下動不動就流汗,當然是不好的覺受,所以是苦受;如果改吹冷氣變成很涼爽,苦受變成樂受了;如果冷氣吹久了,反而沒有特殊的感覺,既不苦也不樂,樂受變成不苦不樂受。然而,不管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三種受都是個人主觀認定隨時可以變異的。為什麼?如同前面所說,在大太陽底下容易流汗,是苦受;改在冷氣房內涼爽舒服、不會流汗,是樂受;可是吹久了不覺得是苦、也不覺得是樂,是不苦不樂受;可是一旦出了冷氣房,在大太陽底下又流汗了,苦受又出現了。由此可知:所謂的三種受隨時可以變異的,完全隨個人的主觀認定而不是客觀的認定。既然是主觀的認定,可以隨時變異的,當然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更何況受陰是依附色陰與識陰而有,前面已說色陰與識陰是虛妄法,依附色陰與識陰而有的受陰,當然更是虛妄法。

可是有人不了知受陰虛妄,卻將受陰當作真實法,因此在他的書上這樣寫著:

【吃飯睡覺是多麼簡單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飯,安安逸逸的睡覺?可見最平常的事到達平常心的境界,是須經過無數不平常的修持。禪師們多在「用功」,快快樂樂的把飯吃飽,安安靜靜的把覺睡好。】

這樣錯將受陰當作真實法的人,不僅落入受陰當中,導致今生無法開悟,而且也成就誤導眾生的大惡業,未來要受無量苦。

接著是想陰。什麼是想陰?佛在《增一阿含經》曾開示:

【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

解釋如下:【什麼叫作想陰?想就是知。知就是分別完成,所以才能夠知道這是青色、黃色,這是白色、黑色,知道這是苦受、這是樂受等等。】由此可知,想陰就是知,知就是對於所面對的種種境界不僅能夠分別,而且能夠了知裡面的種種內涵。譬如當自己的家人叫你的時候,雖然你沒有看到他本人,可是你一聽到聲音就已經知道什麼人叫你,而且也知道叫你的內涵是什麼。由此可以證明,想就是知,知就是分別完成,當然不是真實法;因為它是色陰、識陰、受陰三和合以後才出生的,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既然色陰、識陰、受陰本來是虛妄法,更何況是依附於色陰、識陰、受陰而有的法,當然更是虛妄。

可是有人卻將想陰當作真實法。譬如有人主張:「師父臺上說法這念心,徒弟台下聽法這念心,就是真心。」你也知道他錯得離譜了!為什麼?能說法這念心不僅有能所而且有覺觀,所以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能聽法這念心不僅能夠聽到對方在說法,而且你很清楚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所以,能說法這念心、能聽法這念心,是為想陰所攝,當然是虛妄法。

接下來談行陰。所謂行陰就是一段時間與空間轉換的過程,它是透過色陰、識陰、受陰、想陰這四陰和合運作而成的。譬如吃飯,從開始買菜、揀菜、洗菜、炒菜、夾菜、吃菜,乃至飯後洗碗盤,將碗盤歸定位等等;也就是說,從買菜開始一直到洗碗盤歸定位為止,這一段時間與空間轉換的過程就是行陰;所以行陰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法。前面已說色陰、識陰、受陰、想陰這四陰都是虛妄法,更何況依於這四陰而有的行陰當然更是虛妄,所以說行陰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

從上面分析可知,所謂的三苦、八苦最後都匯歸於五陰熾盛苦。這五陰包括了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在內都是虛妄不實的。由於有了五陰的關係,才有種種苦出現,因此能夠知道苦的真實道理,也知道苦是虛妄的,就有了苦聖諦。

知道了苦聖諦,接下來要探討苦究竟從何而來。探討的結果,知道是過去世無明的關係,而造作了種種善惡業,導致今世有五陰出現,以及在受種種苦。為什麼會有無明?是因為對五欲六塵起了貪愛。為什麼會貪愛?因為它有韻味,使得眾生貪著而造下了可愛及不可愛的異熟果報。譬如錢財,有哪一個眾生不喜歡?當然喜歡!而且錢財越多越好。因此為了使自己更有錢,就去買樂透,期望能夠中大獎,乃至有人用不正當的手段騙取別人錢財,導致後有身出現了,未來要做牛做馬來償還。能夠這樣如實地了知苦聚集的原因,就有了苦集聖諦。

由於了知苦聚集的原因是因為有五陰,如果願意將自己的五陰滅盡,願意將自我消滅而入無餘涅槃,不在三界現身意,就永遠不會有苦及苦的聚集現象出現,有了這樣了知,就有了苦集滅聖諦。

但是要讓苦、苦集消滅以及能夠入無餘涅槃,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去實施;因此聲聞人透過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去觀察蘊處界虛妄,可以證初果乃至證四果阿羅漢,未來可以入無餘涅槃;如果能夠這樣如實了知及實踐,就有了苦集滅道聖諦。

說到這裡,時間也快到了,因此做個總結:聲聞的人無我智主要是觀察五陰、十八界虛妄,先從四聖諦來觀察種種苦;苦有三苦、八苦之分,但不論三苦或八苦最後都匯歸於五陰熾盛苦,名為苦聖諦。為何會有今世的五陰及苦的聚集,乃是過去世造作了種種善惡業,才有今世的五陰及苦出現,名為苦集聖諦。知道要將五陰及苦滅除,未來不再有五陰及苦出現,名為苦集滅聖諦。如果能夠用佛陀所說的斷結方法滅掉今世的五陰,未來可以入無餘涅槃,不在三界現身意,永遠不會再有未來五陰及苦出現而輪迴生死了,名為苦集滅道聖諦。

說到這裡時間到了,就此結束。下一集將繼續進行「說通概說中集」,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