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宗通(八)

第21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道業精進否?眾生易度否?

我們現在講的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宗通與說通》。現在我們繼續接著上一集的內容,在《解深密經》中 佛說,這個真如如來藏就是第八識阿陀那識,這就是佛法裏面的宗門。但是,世尊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解深密經》卷一)世尊解釋說:這個第八識阿陀那識甚為深奧,義理太過於精細,裏面一切的種子如同瀑布流水一樣又多又快;這個宗門第八識的道理,世尊對於凡夫及二乘人是不開示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分辨,就一定會把阿陀那識又當作是「我」,那麼我見就又出生了。並且 世尊強調,這個真如如來藏祂是:「此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諸佛說無異;若有於中異分別,彼定愚癡依上慢。」(《解深密經》卷一)祂是萬法的根源,所以遍於一切法中,但始終是一個味,而不是二、三、四、五味,這個真如如來藏就是宗門勝義諦,諸佛所說的勝義諦都是這個如來藏,沒有任何的差異;如果有人不同意以上所說的,這個人就一定是愚癡而且增上慢的人。

講到這裏,我們終於將宗門正義如何傳到人間的過程、佛陀如何把這個如來藏宗門巧施設方便傳授給弟子的整個過程,為各位簡單的介紹了。各位這幾集一路聽來,有沒有發現,五時三教整個佛法的傳承,都是用一條中線把它們給串起來的?這一條線是早在 佛出世以前,菩薩們就已經埋好了這個線頭。請問是哪一條線?是的,就是如來藏!這一條如來藏的線,從 世尊出世之前連到 世尊出生了,繼續連下去,現在連到各位的手中,始終是同一條線!我們喝的法乳與兩千五百年前這些菩薩們喝的法乳,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同一個味道。各位品嚐到這個甘露法味了嗎?

現在我們對於宗門正法傳到人間的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因為這個宗門正法是佛法的宗旨、是 世尊的心髓,能夠得到這個宗旨的佛弟子,才是 佛真正的兒子,才有資格被叫作「佛子」;否則只能叫作 佛的學生,因為只有兒子才能繼承 佛的家業,學生學完了就走了——大家想一想,我們要做 佛的兒子,還是 佛的學生呢?那一定是要做 佛的兒子!既然要做 佛的兒子,那就有義務要荷擔起 如來的家業,所以以後在世間修行就不能夠嫌累、嫌眾生麻煩、嫌菩薩道漫長久遠,因為我們是 佛的兒子、是 佛的繼承人、是未來的佛啊!再來想想看,如果世間學佛的人像一個金字塔,能夠得到宗通實證如來藏的人應該有多少呢?只有金字塔的塔尖!這個狀況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所以屏東有一位師兄很有智慧,他一開始來正覺講堂報名的時候,他就很確定如來藏的法一定是 佛的正法。人家問他:「你為什麼這樣覺得?」他說:「很簡單啊!這個世界上應該是百萬將軍一個兵,還是百萬士兵配一個將軍呢?當然是百萬士兵配一個將軍。所以學佛的人這麼多,但是執持如來藏法少數的人,就一定是那個將軍!」

由於如來藏法是 佛的宗門心髓,所以 世尊向來不對緣不熟的人說。佛說:「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所以五時三教之中,在 佛的一生當中,都不曾公開的向大眾明說這個涅槃心印;因為宗門的密意是不可以向大眾公開的,只能隱覆的說。必須要是有緣的佛弟子自己去參究,找出來自己的如來藏,然後 佛為他印證,這就叫作「守護密意」。

那為什麼不能公開的說呢?在禪門裏面說「只因太近」!就好像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眼皮,雖然就在眼前,我們卻看不見;如果將宗門的正義明說的話,眾生不會相信,因為眾生看不見自己的眼皮,然後就會誹謗,說:「啊!佛在胡說啦!人是沒有眼皮的啦,因為我看不見啊!」這樣子就會有兩個大過失:第一個是誹謗 世尊、誹謗第一義諦,這是地獄業,而且業重難轉,但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第二個更嚴重的過失,就是當這個人因為謗佛謗法所以下地獄,後來無量劫以後回到了人間,再次的聽聞到如來藏法,他因為對於如來藏的不信受已經變成一種習性了,所以再次聽到的時候還是不信,然後又開口誹謗,只好再次的下地獄,這樣子就變成了惡性循環。這兩種過失罪業太重了,後果難以收拾!所以,世尊不但自己不明說,而且還交代弟子們不對緣不熟的人說,這是 世尊一片悲心;連定性的阿羅漢尚且不為他說,何況是一般的佛弟子!

世尊自己一向不明說宗門密意,在五時三教之中,世尊不斷的說法,每個法都有為人之處,都指向有涅槃本際、有真如如來藏;可是 世尊終究不曾直接的告訴弟子,如來藏是哪一個。所以大家記不記得,佛是一直到了快入涅槃之前,才算半公開的來為大眾直指宗門如來藏?不過仍然是隱覆說密意,只有緣熟的眾生才知道 佛的用意!

那 世尊是怎樣為大眾隱覆的指出宗門如來藏呢?還記得嗎?世尊說:「我今日涅槃時間已到,你們對法有所疑者,一一法皆可提出來問,不要再遲疑了。」這時候大梵天王,也就是初禪天之主,向前奉獻了妙波羅花,退坐一面。此時 世尊就拈起了一朵花,瞬目揚眉向大眾顯示。大眾都沉默無語,只有金色頭陀迦葉破顏微笑。此時 世尊就說:「有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于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而迦葉也奉 佛的命令,向前頂禮佛足,然後退下。這也就是禪宗法門的起源!世尊親自交付了這個正法眼藏給金色頭陀,並且吩咐說要將這個法一直傳下去,不要斷滅。

各位知道 世尊到底交了什麼正法眼藏給金色頭陀嗎?就是宗門密意如來藏!以後禪宗法門,這個直指心性的教外別傳,就這樣子一直傳下來了;傳到中國,一直傳到了今天,傳到了正覺講堂的 平實導師,然後傳到了正覺講堂的學員。也就是說,佛所傳下來的任何大乘教法,任何證悟宗通的大乘宗派,都是以證悟真如如來藏為宗通,只是彼此的教法的方式、深淺可能有所不同。所以 平實導師常常說:「正覺同修會不分宗,因為只要是 世尊所傳下來的教法,都是以證悟明心為宗,也都是我們菩薩在成佛之路上所應修學;硬要去分宗分派,那就是畫地自限。」既然都是 世尊的家業,那佛子就應該要承擔起來。而 佛所傳下的教法之中,其中專門直指心性,一心參究真如如來藏,唯求證悟、不求他事的宗派,就是禪宗。由於最初 世尊把心印傳給大迦葉的時候,就是無言的教導,不立文字隱覆說密意,所以禪宗被叫作「教外別傳」。

我們講了這麼久了,大家一定都對佛法的宗門如來藏有了深刻的認識了。那麼到底我們要怎麼樣實證宗通、證悟自己的如來藏呢?簡單的說,證悟是菩薩七住位。想要求實證如來藏的人,必須是六住位已經圓滿的菩薩,也就是已經斷身見、我見,並且已經發起菩薩種性,持守菩薩戒,大乘的福德莊嚴;已經勇於發起生生世世荷擔 如來家業的大願,善於守護如來藏密意,不令緣不熟者知,也就是發起了成就佛道的大願,而不是二乘寂滅之願。這個真如如來藏妙旨,佛只教導因緣具足的菩薩;如果不是菩薩種性的人,特別是聲聞種性,即使他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佛也不對他開示如來藏之理。所以簡單一句話:誰能證悟如來藏?只有一種人,那就是發起菩薩種性的菩薩!

前面向各位報告過,所有大乘佛法的宗派,它們的宗旨、宗門都是要實證真如如來藏,其中唯有教外別傳的禪宗,是放下一切,不論三學定慧,唯論證悟,直指如來藏,凡有所言皆為宗門家裏之事,這是教外別傳禪宗的獨特之處,再無一宗可堪比擬。所以說,要求證宗門如來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禪宗的宗通,那麼依止於禪宗的善知識參究證悟;第二種叫作「藉教悟宗」,依止於一般的宗派的教法來悟明心性。

先說禪宗的通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淨,日月常明。」就是說,這個自性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具備、本來就清淨圓滿的如來藏,三界、五陰、十八界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所以說一切法盡在自己的本性如來藏;而如來藏本來就是常清淨,不曾有過一絲的染污,就如同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常明、常照。所以,弟子們想要親證宗門如來藏,最直接的就是跟隨一位禪門的真悟善知識,修學禪宗法門,找尋那個無門之門;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就有可能在禪師的引導之下,在一個機鋒之中參究,而實證自己的真如如來藏。然而,禪宗的教法是無門之門,對於未悟者來說,禪門看起來是沒有路徑的,沒有方便、沒有次第,諸入皆非,完完全全都要靠善知識的攝受,善知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重要的開示;所以說,禪宗的教法是不聞而聞、不說而說。譬如說,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心印就這樣子交付給迦葉了——世尊明明沒有說話啊,可是佛法的心髓已經具足的宣說給迦葉了,這就叫作「不說而說」;同樣的,在現場的人,大家都沒有人聽到 世尊說法啊,只有迦葉聽到了,這就叫作「不聞而聞」。

以上連續的幾集的內容,大家能夠明白瞭解了之後,現在我們就可以開始來看 平實導師在書中的開示;這樣子看起來,就會變得事半而功倍,更能夠瞭解 導師的用心。我們現在看到《宗通與說通》的第61頁,聽 平實導師來開示:

【譬如,有僧參問:「妙機言句,盡皆不當宗乘中事如何?」永明延壽禪師答曰:「禮拜著!」僧曰:「學人不會。」永明禪師曰:「出家行腳,禮拜也不會!」】

在禪門中,由於宗門不在文字上,雖然禪宗留下的記錄非常的多,但是卻說禪門不立文字。禪師們在一次又一次與弟子共處共住之中,彼此交談、往來、應答、酬對之中,禪師看情況把心印交付給弟子,所以每一段相處的記錄,就叫作一個「公案」。後來的學人去看這一些公案,想要弄清楚到底禪師在裏面說了什麼,這叫作「參公案」。但是這裏面就埋著一個很大的陷阱。自古以來,有太多自以為聰明的人,看了公案之後,就自認為自己懂了,然後就說:「我懂得密意了,我已經證悟了。」但實際上,他自以為懂的那個意思,不是禪師的意思,不是 世尊交付的心印。但是,由於向別人說自己已經證悟了,那麼大妄語業就成就了——未證言證。大家還記不記得,大妄語業是什麼果報?地獄業種子成就!這種情況太多了,我們一定要小心!所以禪宗裏面,除了有參究宗門密意之外,還有第二件事情,那就是要求善知識來印證。在善知識尚未予以確認印證之前,不可以自稱證悟,以免大妄語業成就;也不可以對別人說自己悟的內容,以免誤導別人。這兩件事情都不可以。

所以,古時候禪門的學子參究有了心得,心中有疑惑,必須要去尋找善知識求教印證。只是好不容易找到善知識以後,善知識也不一定會理會他,可能叫他去種田、去做事,叫他拿著緣簿為寺院去勸募,而且一做就是好幾年,與善知識之間說不到幾句話。如果這個學人覺得煩,要離開,善知識也不留他,這就是禪宗的門風,叫作「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一直到今天,正覺講堂也是如此的門風。那可能你會說:「這不是折騰人嘛!拿我來尋開心!那我就走好了,去找一個不會折騰我的善知識好了。」會這樣子想,正代表了這個人我見還深厚著,而且也代表了他不懂得度人的方便善巧,這樣的人因緣還不成熟,還不能夠繼承 如來的家業。還記不記得,菩薩明心證悟的階位是什麼?菩薩七住位。但是七住位之前,菩薩已經證得了解脫道的須陀洹初果,已經斷了三縛結了,這是要進入七住位的先決條件。如果這個人還沒有斷身見我見,六住位還不成熟,然後說他要求證七住位,有沒有這個道理?沒有嘛!那怎麼辦?當然是要把他放著。所以大家就可以瞭解禪宗祖師的用心了。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的課程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