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4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宗通與說通》成佛之道這個系列要進入到第八章,要來談談「宗教二門不可相離」這個議題。本章共分為兩節,首先第一節要談的是「宗門的證悟不得違背教門」。
在本章一開始,我們先再複習一下什麼是宗門,什麼是教門。先來說什麼是宗門。宗門的意涵,我們在「第二章、宗通」當中已經有說明過了,也就是指禪宗的宗通,它是屬於教外別傳之法,也就是在經教之外,使用各種和其他宗派不同的參學方法,有時候用言語提示,有時候略施機鋒,讓學人能夠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忽然間一念相應,就能夠觸著自心真如,而因此進入到大乘的見道位之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實的悟入,發起般若智慧,得到真正的中道觀,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通達經教的第一義諦。再來我們說明一下教門。教門就是指 佛陀還有諸大菩薩所開示的了義經論,還有真善知識對於方廣經中真如佛性各種體性的開示,我們跟隨真善知識所聞熏的這些正知正見就是教門。
在佛法的修學當中,大家都知道有聞、思、修、證四大階段,所以佛法絕不是只是一種哲學思想,而是可以一步步實際證驗的,甚至最終可以究竟成佛。尤其是在宗門當中,明心見性的實證是一位菩薩是否能夠從外門進入到內門修學的關鍵;而且明心見性之後,也才能夠真正的悟後起修,走向正確的成佛之道。所以我們說法的時候,不應該本末倒置,說「開悟不重要,修行的過程才重要」這樣子的話。另外,還沒有真實證悟的人,不應該為了名聞利養而公開表示自己已經開悟,或以各種的方式顯示自己已經開悟;因為未證言證是屬於大妄語業,是要下無間地獄的重罪。所以,在這裏提醒諸位修學佛法的學人,一定要十分的謹慎,不要隨意去違犯。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今天的主題:「宗門的證悟不得違背教門」。在現今末法時代的娑婆世界當中,仍然是有少數乘願再來的大菩薩的,由於這樣的大菩薩是在多生累劫之前就已經證悟的久學菩薩,所以在今生可以透過自己參究而證悟;但是除了極少數這樣的大菩薩之外,其他的學人都是要經由教門的修學,才能夠得到證悟的。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通達宗門,就一定要先跟隨真善知識聽聞以及熏習教門的正知正見,這樣才能夠知道宗門證悟的內涵以及參究的方向,所以我們才說宗門的證悟是不得稍稍離開教門的。
另外,已經通達宗門的真悟者就一定能夠通達教門,只有通達少分、多分或者是具足通達的不同而已;所以,如果是真實的開悟,就一定能夠用教門中的義理來自我印證。也就是說,要能夠和三乘經典,包括二轉法輪的般若諸經還有三轉法輪的唯識諸經、如來藏經等完全印證;也一定要能夠和諸大菩薩所開示的,例如《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成唯識論》等等論著完全印證,才能夠說是真悟。
如果有人說自己已經開悟,但是卻又主張說「宗門與教門是完全不相干的」,這樣說的人必定是落入「狂禪」當中的凡夫。為什麼如此說呢?這個意思是說,經教是 世尊在證悟宗門之後,為了要向眾生顯示宗門證悟的內涵而說出來的法教,所以宗門和教門這兩者一定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說出「宗門證悟與教門無關」這樣的外行話。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所悟得的標的還有內涵,如果違背了教門中的經論的話,那就是必定是悟錯了,那就應該快快捨棄,再重新參究,才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否則將來必定會造下大妄語業,不但毀破了十重戒,失去了菩薩戒的戒體,而且又會成就了地獄罪,必定會下到無間地獄,遭受到長劫的罪苦的。
我們觀察現在各地方自稱在修禪的法師、居士,卻是絕大多數都不曾深入研究過教門,只是隨意抓取祖師片段的語錄來作為修證的參考。但是我們仔細檢查自古以來禪宗祖師的公案,就會發現其中有正確的,卻也有錯誤的,可以說是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如果不是已經證悟的過來人,而且已經具備了大乘擇法覺分,其實是很難辨別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所以這些修禪的法師、居士,往往就會很容易引用錯悟祖師的常見外道見而來自我印證,結果就是和這些錯悟的祖師共同墮入外道見,而造作了大妄語業。本來我們閱讀祖師的語錄,是為了幫助我們見道,如果反而因此被錯悟祖師所耽誤,反而成就了大妄語罪,這樣豈不是很冤枉嗎?所以,現在的大師、名師,不論是在家還是出家,都應該要很小心的將這樣的事例引以為戒。俗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要想一想,我們是否願意像這個樣子被別人所誤導呢?如果我們不願意被錯悟的祖師所誤導的話,那麼我們也就不應該隨意的就以自己錯誤的見解而來著作禪學的書籍,以免這些書籍在往後不斷的毒害人;這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罪過。
但是反過來說,當我們在開悟明心真見道之後,就能夠逐漸滿足十住位以及十行位的修學,而進入到初迴向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有智慧以及能力來救護一切眾生向於正道。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應該捨棄慈悲心,也不應該畏懼名師的大勢力;應該要能夠勇猛堅定的挺身而出破邪顯正,讓一切學人都能夠對邪見邪法有所警覺,能夠遠離名師的邪見,讓這些學子們能夠快速的回歸到佛法的正道上來。
但是在佛教界之中,卻有人心如木石、無智無悲,當看到 平實導師為了救護學人不得不出來摧邪顯正、不得不評論諸方大師的時候,不但不加以讚歎,反而生起了大煩惱。譬如有些大德,當他們看到 平實導師評論自己的師父某某法師沒有開悟的時候,就在網路上評論 平實導師不尊師重道。這些人大多自認為已經開悟,但是 平實導師評論他們的所悟是錯的,這些人忽然間就因此失去了開悟者的身分,所以生起了瞋恨心;有機會的時候,就想要藉題發揮,以紓解心中的怨惱。這本來是平常的事,不需要多談;然而還是有一些修學佛法的重要觀念,應該要在這裏向大家說明清楚的。
某某法師他是 平實導師今世唯一的師父,但是他給予 平實導師的參禪知見以及方向卻是錯誤的;因此,平實導師在功夫成熟之後卻一直沒有辦法破參,最後只好放棄了祂師父所教導的方法,自己重新參究;但是依於祂自己在過去世的智慧,反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明心見性悟入宗門了。但是,平實導師所親證的禪定以及般若諸法,這位法師他卻一直沒有辦法實證,這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於宗門密意一直都還有所疑惑。平實導師曾經清楚的說明,祂陸續在定中所見到過去世和這位法師互動的情形:在九百多年前,當時 平實導師是一位禪師,而這位法師那一世則是 平實導師的師兄;這位法師在當時就對宗門密意的信力不足,而一直心中猶疑不定。平實導師在過去世也曾經當過這位法師的師父,但是這位法師在當時也是同樣無法信受 平實導師所證悟的正法,始終抱持著懷疑的心念。平實導師和這位法師像這樣子互為師徒,已經有許多世了,但是讓人感到惋惜的是,這位法師對於宗門密意的正法的疑惑,一直到現在始終都沒有改善。平實導師的內心對於儒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倫理,也是十分認同的,這在世間法中本也是理當如此的;然而談到尊師重道,我們要說的是,尊師固然很重要,但是相對之下,法道是應該要更被重視的。
平實導師在今世開悟之後,逐漸在定中看到過去世與祂師父之間的種種往事以及情誼;而 平實導師今生與祂師父之間的互動,其實也不是局外人所瞭解的。平實導師今生在離開某禪寺之前,其實已經教會禪寺中十多位的同修看話頭的功夫;平實導師也曾經面告祂的師父說:「這些人就交給師父引導開悟,我不引導他們;這些人如果能在師父的座下開悟,以後就不會離開本寺,那麼之前幹部來學一段時間之後就走掉、來來去去的情形便可以改善了。」可是祂師父卻對這些人置之不理,也不曾想要接引他們。
另外,平實導師在當時也有將《無相念佛》這本書的書稿面呈給祂的師父,想提供給禪寺作為接引學人之用,期望禪寺中的學人能夠因此成就無相念佛這個功夫;如果能夠得到大受用,也就不會隨便離開禪寺了。然而師父總是藉詞推拖,並沒有出版的意願。所以這些書稿在那座禪寺當中三進三出,最後被遺置在禪寺當中的知客處十幾天,幾乎被丟到字紙簍當中。後來因為某位法師發現,在翻閱之後,知道是 平實導師所繕寫的書稿,才以電話通知 平實導師領回。
但是,雖然經歷了這些事情,平實導師卻不曾對祂的師父有過怨言。後來有一天,有一位師姊來電通知要開會,在那一次的會議當中,師父當著所有幹部的面前,否定了 平實導師的悟境,說祂那一個並不是開悟。平實導師在散會回家的途中,心中感到很奇怪,所以 平實導師在回家之後,就重新閱讀祂師父的著作,這時候才明白,原來師父並沒有開悟。這是因為 平實導師在開悟以前,祂不曾懷疑師父是否有開悟,所以在悟後還沒有檢閱過師父的著作。在發現師父還沒有開悟的那一刻,平實導師就立即發了願:有朝一日一定要幫助師父來證悟。平實導師的這個心願,在《禪——悟前與悟後》這一本書當中也有明白的記載,只是當時並沒有說出師父的名號,但是 平實導師這個心願卻一直不曾改變過。
從那個時候開始,只要是有新書出版,平實導師就一定會贈送給祂的師父,都沒有遺漏過。平實導師在離開某禪寺之後,出道弘法,為了尊師的緣故,也非常注意儘量避免接引和祂師父有關的人。只可惜在連續贈書幾年以後,祂師父的作為還是沒有改變,還是繼續不斷的以常見外道見來出書,繼續不斷的在誤導眾生。有許多人都聽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別說是師父,就是父母兄長,只要在佛法上誤導眾生的,平實導師都絕對是不顧私情的;即使是要得罪父母至親,也一定要把邪見摧滅,要彰顯真理。如果有人看到有很多的有情,被名師誤導而走入歧途,卻仍能夠不動於心、不去救護的人,那可就是心如木石,不能稱作是菩薩了。
平實導師的悲心深重,所以沒有辦法坐視廣大的有情被自己的師父所誤導,而仍然無動於心不去救護他們。譬如祂的師父曾在書中開示「無情照樣能夠成佛」等等的許多錯誤的知見,平實導師不希望某大德受到誤導,所以就提出辨正,要來救護某大德;沒有想到某大德反而批評 平實導師不尊敬師長。這就譬如說有一隻狗不小心掉落到陷阱當中,當有人看到正在要求那個設陷阱的人把陷阱破壞,好讓那隻狗能夠離開陷阱;結果那隻狗看到有人在斥責那個設陷阱的人,卻反過來跑去咬那位想要救牠的人。這位大德善惡不分,可說就像那隻狗一樣沒有智慧,這不禁讓人感嘆啊!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個地方。下一次我們將繼續講解「第八章、宗教二門不可相離」的「第一節、宗門的證悟不得違背教門」。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道業增進!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