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69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非常高興能在這一季的「念佛法門」系列講座中再一次和大家見面!在前面一集當中由正偉老師為我們說明了,實相念佛人對於念佛圓通章的見地以後,今天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單元,也就是要來介紹:一個親證實相念佛的菩薩,他會有什麼樣的功德正受出現呢?相信這也是許多學佛人的共同心聲。大家都想知道親證實相念佛以後,會有些什麼樣的好處,那麼現在就請您和末學一起來探討吧。
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什麼叫做實相念佛呢?所謂實相念佛,其實就是指念佛三昧,也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眼見佛性。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修學,才能夠明心見性呢?各位菩薩,我們正覺教團目前正在演述的「念佛法門」系列講座,主要就是想要幫助大家,建立起能夠實證實相念佛,也就是能夠明心見性的相關知見。假使各位菩薩,能夠從我們所有的老師們所介紹的念佛法門修學次第當中,逐次的建立起正確的修學知見,並且能夠確實的鍛鍊無相念佛的功夫,那麼這樣子就可以漸漸具備參禪所需要的定力;假使還能夠努力培植福德資糧,那麼就能夠漸次的進入念佛法門的階段,也就是禪門中的所謂參禪;菩薩們在經過一段勤苦的修學鍛鍊、努力參究之後,終於可以在因緣成熟時,一念慧相應,明白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找到了真實心如來藏,能夠以心眼見到那個不可見的真心,親證了自性彌陀,這就是禪宗所說的開悟明心。在明心之後,就能夠現觀這個真實心的種種法相,也就是說,能夠確認並且明白這個自性彌陀,祂才是一切有情眾生最終的歸依處,也是一切有情眾生最初的歸依處。這個階段的念佛,由於已經了知了真實心如來藏的所在,所以就叫作果地無相念佛,也稱為真實念佛。
菩薩進入果地無相念佛的階段以後,就能夠很清楚的明白,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祂在自己的身中是如何的與七轉識互相配合運作。這個時候雖然能夠體驗這個如來藏的真實存在,但是卻由於還沒有眼見佛性,因此實相念佛還沒有圓滿,這個時候還不是保任的時候,接下來必須要繼續的體究什麼是佛性,要如何才能眼見佛性這樣的話頭。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以後,終於可以在定力、慧力以及福德等條件都具足的情況下,在觸因遇緣、因緣成熟時,就在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之中,親見了自己的佛性,也可以在山河大地上親見自己的佛性,同時也可以在一切有情的身上,親見各個有情的佛性。眼見佛性以後,再從眼見佛性的境界深入的去思惟、去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實心如來藏,祂雖然空無形相,但是祂卻能夠在一切有情的四大、五陰、六根、六塵之中自在的運作,並且可以經由佛性而可以在一切的境相上來示現。這也就是<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它的真正意思。
也就是說「眼見佛性的境界,是可以用父母所生之肉眼,見到這個不可見的法身佛,非一般人感應所見的那個有形像的佛。」
各位菩薩!我們學禪的人應當要知道,佛性是在六根當中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得見,雖然我們說佛性是一種空性,但是佛性卻是要在一切的境相上才能顯現,因此我們也說佛性具足了有性。如果眼見佛性的話,便可以隨時隨地照見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當然這當中除了說我們的定力退失以外,否則這種眼見佛性的境界永遠都不會退失掉。這種眼見佛性的境界就是實相念佛人所安住的境界,也就是念佛三昧的境界。各位菩薩,這樣簡單說明過實相念佛的意思以後,我們就會明白所謂的實相念佛就是禪門裡面的明心見性。而我們這個單元所要談的是實相念佛人所得的功德正受,也就是要為大家說明:一個菩薩在明心見性以後,會有些什麼樣的功德受用出現呢?假使說明心見性了,那麼他的所知所見和未悟之前都一樣,那麼從自古以來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對禪法要趨之若鶩了。乃至有的人,終其一生到處奔波、尋師訪道,為的就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想要了解到底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也就是說,明心見性是千百年來一切禪子們的共同心聲和渴望,唯有明心見性了,我們才能了解「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公案;唯有明心見性了,我們的般若智慧才能源源不絕的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唯有明心見性了,才能夠真正的進入佛菩提道當中,開始內門廣修六度萬行。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禪門當中的明心見性是佛子們修道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凡夫和聖賢的分水嶺,悟與未悟是迥然不同的。
那麼菩薩在證悟之後,會有哪些功德受用出現呢?事實上菩薩在證悟之後,不管是對自己也好,對眾生也好,都有許多不同層面的功德作用會出現。各位菩薩!接下來我們就把明心見性以後,所會獲得的功德正受分成三個部分為大家作介紹。這三個部分是見地正受、定的正受以及解脫正受等三部分。在正式介紹這三種正受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作正受。所謂的正受就是指真正的、真實的功德受用。基本上,一個真正體悟自性彌陀的人,他必然會有許多真實的功德受用存在,這就叫作正受。也就是說,一個明心見性的菩薩他都會獲得見地、定以及解脫等三種真實的功德受用。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略說一下這三種正受的意思。
第一、見地正受。所謂見地正受就是指慧的正受。那什麼叫作見地呢?所謂見地,就是指一個「真正證得真實心如來藏的人,他的所知所見就稱為『見地』。」假使我們是悟錯了,譬如我們是把對於了義法的知見和思惟當作開悟的話,那麼我們這樣的見解,就只能叫作知見,而不能稱為見地。一個念佛人在開悟明心、眼見佛性之後,因為有實際上的佛法證量,所以就能夠漸漸的出生般若的智慧,也由於般若智慧的作用,所以他就能漸漸的融會事與理,圓滿世出世間法。這些已明心見性的菩薩們,他就會確實的知道,只有這個真如佛性祂才是一切有情眾生生命的實相。什麼叫作生命的實相呢?所謂的生命實相就是法界一相,法界一相就是真如佛性。這個進入實相境界的菩薩,他雖然常常安住在空的境界裡面,但是他也不離一切有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即相離相,空有不二」。
禪門裡面也有一些大德常說:「大地無非清淨身,溪聲即是廣長舌」;淨土宗裡面也有:「一句佛號概括事理」;甚至於法相唯識宗裡面也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樣的句子其實都是指同樣的意思,也就是說,全部都是在說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祂的境界。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祂雖然無形無相,但是卻能夠出生萬法在一切的四大五陰當中。這位已經明心見性的菩薩,他能夠現前觀察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祂和五陰之間的關係,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即非離、亦即亦離,意思是說,這個真實心如來藏和五陰之間,就好像水和波浪一樣,因為有水才能產生波浪,但是我們卻不能說水就是波浪,也不可以說離開了水而有波浪可以產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波浪是由於有水才有波浪的產生。換句話說,如來藏出生了我們的五陰,但是我們卻不能說五陰就是如來藏。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五陰就是如來藏的話,那麼這一世在我們捨報以後,我們的如來藏也應該壞掉啊?但事實上我們的如來藏卻不會壞掉,祂又會為我們出生了一個中陰身,然後這個中陰身就繼續再去投胎轉世,繼續下一世的生死輪迴。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說五陰不是如來藏。為什麼呢?因為離開了五陰,也找不到如來藏的所在了。明心見性的菩薩由於都有這樣的現觀,所以他就能夠安住在「空有不二」的中道實相裡面,也就是說不住於空,也不住於有。因為體證了空有不二的境界,所以就出生了般若的智慧,有了自己的見地,這就叫作「見地正受」。
介紹過見地正受之後,我們要介紹第二、叫作「定的正受」。所謂定的正受是指,這一個實相念佛人,他所安住的境界就稱為定的正受。實相念佛人在開悟明心、眼見佛性以後,由於他的內心非常的清明,沒有任何的晦暗,因此心得決定,沒有絲毫的彷徨和猶豫,於是就有了種種定的功德受用出現,這就叫作定的正受。
第三、叫作「解脫正受」,這是說菩薩在明心見性以後,由於親證了如來藏的空性和有性,因此他能夠現觀一切眾生莫不是都是這個如來藏。自己是如來藏,別人也是如來藏,乃至家裡的貓狗也都是如來藏,都是由於往世各自所造的業種不同,因此而有種種不同的外相顯現出來,雖然在外相上有天、人、地獄、鬼、畜生等六道的差別,但是一切六道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卻都同樣具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因此我們就說一切有情眾生平等平等。菩薩由於這樣的現觀,所以就可以獲得斷三縛結、乃至薄貪瞋癡等解脫功德受用,這就稱為解脫正受。
各位菩薩!在簡單說明過三種正受的意思以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分成三目,來繼續說明這三種正受的詳細內容。
第一目、叫作見地正受。所謂見地正受,我們要引用《大寶積經》卷二十一的經文來作為說明。經中說:
【已離身見,是則名為,被大甲胄,乘於大乘。於彼際門則無所執。過二際已,以安樂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寶積經》卷二十一)
各位菩薩!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這個已經開悟明心、眼見佛性的菩薩,他就是實證了實相念佛的人,他已經離開了身見,從此不會再以色身為我,也不會再以五蘊為我,因此可以離開對於五蘊身的執著,這就好比他已經穿上了一件非常堅固的盔甲一般,再也不會被一切的天魔、一切的外道來破壞他的見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親證真如佛性了了分明,而這個真如佛性是菩薩的大法,也就是《法華經》中所說的大白牛車,不是聲聞法的羊車,也不是緣覺法的鹿車,由於這個大白牛車可以運載廣大的眾生,到達究竟成佛的彼岸,所以我們也稱為大乘菩提。這位實證實相念佛的菩薩,由於他已經見到了一切法的本際是空性,所以他對於一切法的本際,就再也沒有任何的執著;也因為證得真如佛性的緣故,所以他就可以離開斷見和常見的境界,能夠以安樂的大乘法,趣向無上正等正覺的佛菩提大道。
各位菩薩!一般來說,聲聞人往往擔心會被世間的五欲煩惱所繫縛,因此對五欲就生起了恐懼和怖畏;而緣覺乘行者,則是由於現觀一切世間無常,一切五蘊無常,因此面對無常生起了怖畏,害怕繼續留存在世間,所以緣覺和聲聞一樣,都急著想要取證無餘涅槃,希望能夠永遠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之苦。然而相較於二乘人的急於想要取證無餘涅槃,而這個已經明心見性的菩薩卻不一樣。他雖然也和聲聞人一樣,看到世間是苦、是空,是無常、無我,但是他卻因為實證了真如佛性,所以就能夠以真如佛性的常、樂、我、淨作為依止,由於能夠確實轉依真如佛性,因此他也就同時體認到這個世間是可樂的,是可住的,所以才能夠發起生生世世常住世間、自度度他的大悲願。也就是說,這些已明心見性的菩薩,為了救護一切眾生,願意自己不離一切煩惱,和一切有情和合共住,陪伴眾生在生死海中浮浮沉沉、頭出頭沒,而沒有絲毫的恐怖和畏懼,這叫作以安樂乘而度一切有情眾生。菩薩們就這樣子一世又一世的陪伴著眾生,一起邁向成佛之道。
在簡單說明過菩薩的心境以後,接下來我們就將見地正受要分成五點繼續為各位作說明。
「實相念佛人所得之見地正受:一、親證自性彌陀本來常住的境界。」
這個實相念佛人所證的實相境界,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呢?我們來舉示一段 世尊在《華嚴經》卷十四當中的說明,經中說:「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說心非我所,覺無我菩提。」「導師無來去,亦復無所住」「法身無處所,充滿十方界」「彼無心意識,亦無起心想」「法身非變化,亦非非變化,諸法無變化,示現有變化。」(《華嚴經》卷十四)
各位菩薩!這段經文指的就是真如的境界,也就是自性彌陀的境界,也即是實相念佛人所安住的境界。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示現在人間的這個應身佛,祂不是真實的我,祂不是真如,世界也是一樣,都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的心、意、識都不是一切有情眾生最終的歸依處,只有這個真如才是一切有情最終的歸依處。所以在開悟明心、眼見佛性以後,便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其實這世間沒有一個「我」真實存在,一切都只是空性而已。各位菩薩,至於這個真如法身還有什麼樣的體性呢?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下次再會。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