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第32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正式進入念佛三昧之入門與修證。我們上一集裡面把要修學念佛法門,對於念佛法門之殊勝還有前方便做了一個回顧。我們知道念佛法門的前方便,最主要就是要具足三種資糧,也就是要具足信、願、行。信、願、行是修學念佛三昧非常重要的資糧,如果沒有信、願、行這三種資糧的話,要修學念佛三昧就非常的困難。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做念佛三昧呢?念佛三昧就是以念佛功德力將心制於一處,所以又名「一心」。譬如說《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卷一

這裡面就講到一心不亂,就是制心一處、一心。這一部分,一心不亂又有好多個層次,一心不亂有不同的深淺層次,一心不亂至少有二個層次。有哪二個層次呢?第一個就如《大乘集菩薩學論》所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也就是說,一心不亂是因為念佛或是修學定力來的。因為念佛而產生定根,因為定根而有定力,所以一心不亂的意思就是定根,就是由定根來產生定力,這是《大乘集菩薩學論》裡面所說的。

那我們再看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所說的,如何是一心不亂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八。什麼叫做「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呢?這裡面就牽涉到實相念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說「如實見法」——那「法」是什麼東西呢?法就是指如來藏,就是指真如本性。所以由般若經裡面來看的話,一心不亂很顯然是指:因為明心見性,事修、理修能夠具足,理事圓融而產生的一心不亂!所以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

所以我們說一心不亂至少有這兩個層次。所以《大乘集菩薩學論》裡面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就是「事一心」,也就是透過念佛法門的權巧,達到事修的一心不亂。那另外一個一心不亂就是指「理一心」不亂,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說的「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也就是因為明心見性,親見自性彌陀所發起的功德,能夠如實見法,如實見所有的眾生之真如本性,因為親見真如本性而能夠止於一心不亂,這樣子的這個觀法就是,事一心不亂還有理一心不亂具足雙修。

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就是像持名念佛或是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這三昧成功的時候,在這三種念佛的三昧成功的時候就產生了定力,那在動中住於定中,動中也不離定,這種念佛所生的定力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也就是透過持名念佛,透過從隨緣念佛到心念心聽,到心念心憶,一直到念佛不斷,那念佛不斷的時候,就產生了念佛三昧的功德力;或是透過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來達成這樣念佛的「事一心不亂」的功夫,那這也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

那什麼叫作「理一心」呢?「理一心」就是剛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所說的,那就是說,如果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時時刻刻能夠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在顯現,不失世間的雜事——這個我們稱之為「理一心不亂」,也就是「理一心」的念佛三昧!也就是說因為明心見性,所以親自看見了自性彌陀,親見了自性彌陀,所以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因為能夠時時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無時無刻的在顯現而不失世間的雜事,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稱之為「理一心」的念佛三昧。

我們經常聽到有善知識在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什麼才是真正的「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呢?我們從前面的說明可以知道,「事一心不亂」就是事修,事修的意思就是指念佛的各種方便權巧法門,也就是透過持名念佛、觀想念佛乃至於無相念佛這些權巧的方便法門,來達到一心不亂的這種境界。那什麼叫作「理一心不亂」?就是剛剛所說的,理就是般若,般若就是真如本性,悟明真如本性以後所發起的智慧。那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彌陀,就是禪門所講的真如佛性、本地風光,還有菩提涅槃;就是因為親見了自性彌陀,所以能夠親見本地風光,能夠親見真如佛性的本體。因為安住於真如佛性的本體所發起的念佛的三昧,這樣子叫做「理一心不亂」。所以「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是必須明心見性完了以後,因為能夠照見這個真如本際的本來無生,安住於真如本際的本來無生而發起了念佛三昧,而且跟事修的念佛三昧非一非異;不是說只有事修的念佛三昧達成的時候,就可以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念佛跟一般的人念佛,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一樣,明心見性的人持名念佛一樣透過嘴巴,乃至於心念心憶在念佛,一般人的也是這個樣子,但是所不同的是明心見性的人在念佛的時候,還具足了「理一心不亂」,具足了般若智慧。所以到這種境界,才堪稱為「一句佛號概括事理」!要不然,如果沒有親見自性彌陀,而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這是妄說,而且有高推之嫌。

那有哪些念佛法門可用來修念佛三昧呢?《華嚴經》裡面卷六十二所說的,德雲比丘為了善財童子所說的念佛法門,大概有二十二種之多;這些念佛法門都是極甚深的!德雲比丘為善財童子所說的念佛法門有這麼多種,這麼多種的念佛法門都是極甚深的,所以念佛法門不是單單只有一種,不是像有些善知識所堅持的說:「念佛就是只有持名念佛!」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執著己見,不要自己對於念佛法門不知轉折,不知道持名念佛還有無相念佛,乃至於體究念佛,乃至於實相念佛,乃至於就算持名念佛的話,也是由隨緣念佛、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乃至於進入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這個當中都有很多的轉折,不是只有單單的持一句佛號就能夠完整念佛的功德。所以不要自己對於念佛法門不知轉折,而喪失了念佛的大利益!不但喪失了大利益,喪失大利益已經屬於愚癡了,如果再貶抑或毀謗自己所不懂的甚深念佛法門,那這樣子恐怕未來難以免除謗法的重大惡業。

有人說:「末法時期,談什麼無相念佛呢?談什麼體究念佛呢?只要執取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就好了!」這個就是在毀謗、在貶抑其他的念佛法門,那這樣子的話,就會貽誤眾生,也會耽誤自己。我們說,把一句佛號帶得清清楚楚,這個其實只是持名念佛的非常粗淺的層次而已;如果執持這樣的一個層次,就是念佛的全部,那就是貽誤眾生而且自誤誤人!所以念佛不只是持名念佛,而且他們說末法時期,為什麼是末法呢?法,法爾如是,為什麼會有末法呢?是人末而不是法末!所以執著這樣子觀念的人,其實就是因為人末,所造成最主要的這個結果;而且因為自己人末,所以造成了法末,所以才會帶來末法的時期。

那我們對於念佛三昧的入門跟修證,有多少的念佛法門要在這邊介紹呢?我們在整個念佛三昧的修學入門與修證裡面,要介紹的有幾個念佛法門:第一個,持名念佛法門;第二個,觀像念佛法門;第三個是觀想念佛法門;第四是繫念思惟念佛法門;第五個是因地的無相念佛;第六個是體究念佛;第七個是果地的無相念佛;第八個是實相念佛。這些念佛法門我們在後面的課程裡面,有很多老師都會陸陸續續地為各位說明這些念佛法門。

我們現在就進到持名念佛。什麼叫做持名呢?持名就是執持名號,用持念佛的名號來憶念佛菩薩的修行法門。也就是說執持名號用口持,或是說用心來持,也就是說用憶持來念佛,用嘴巴持名,乃至於透過嘴巴持名的過程裡面來完成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來憶持佛號。持的意思就猶如像我們手拿著東西一樣,就是持受住,也就是說嘴巴或是心裡面持攝著佛號,用持念佛號來憶念佛菩薩的修行方法。

世尊為何會說持名念佛法門呢?就是因為末法眾生沒有辦法,不方便、不容易修定,所以特別說了這個持名念佛。也就是說透過我們口持、透過心持,能夠來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非常方便的法門。世尊因為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所以宣說了這一種的方便法門;為了末法時代的這些眾生——因為根性不足,不容易修定,所以來宣說這樣的一個念佛的方便法門。在佛法即將滅盡的時候,世尊以祂的佛力來加持,讓這樣子的法門在這個世間多留一百年。也就是,能夠讓所有的眾生,讓這個鈍根、利根的眾生,讓下輩的眾生、中輩的眾生、上輩的眾生都能夠靠著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佛說無量壽經》裡面就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佛說無量壽經》卷二。也就是說,未來之世,當經這個法道要滅盡的時候,世尊——釋迦世尊以慈悲哀愍的願力,讓這一部經,讓《無量壽經》能夠留住百歲,能夠留住百年,讓所有的眾生得遇此經的、遇到此經的,能夠隨己所願,能夠因為念佛而可以得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我們說:持名念佛是要念哪一尊佛呢?持名念佛,有哪些佛可以念呢?或是說:持名念佛就只是單單的念一尊佛呢?其實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無量,因為有無量的世界,所以有無量的一切佛菩薩,所以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但是《無量壽經》裡面,因為持名念佛主要是以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和 彌陀世尊的廣大願力來作為念佛法門的主幹,所以一般持名念佛都是以 彌陀世尊——持念 彌陀世尊的名號,來作持名念佛的依歸。這是因為淨土法門裡面有 彌陀世尊特別慈悲的大願力,所以特別強調持名念佛是念極樂世界,是念 彌陀世尊的大願力,所以我們持名念佛最主要的主幹還是以念 彌陀世尊。

持名念佛有什麼殊勝的地方呢?持名念佛,我們如果老老實實地持名念佛,真心的相信,迴向發願求生極樂,彌陀世尊一定會來接引的。因為持名念佛不比其他法門差,持名念佛不但能夠因為你念佛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能夠獲得 彌陀世尊的加持,讓 彌陀世尊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就能夠解脫於三界——相似於解脫於三界,雖然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解脫的境界,但是因為不必再輪迴生死,所以等於是相似於解脫的境界。所以這樣子的念佛法門,並不比其他的念佛法門差,不比其他的解脫法門差——因為其他的解脫法門必須要修定,必須要修慧;持名念佛可以透過佛菩薩的加持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橫出三界。因為橫出三界,能夠依相似解脫的功德免於生死輪迴之苦,直到究竟解脫。也就是仰仗著 彌陀世尊,還有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願力,還有佛菩薩應化身的度化,讓我們能夠依之修行,穩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脫。

所以說,持名念佛是「萬修萬人去」,也說就是永明延壽禪師說的:「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永明延壽禪師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沒有辦法在這一世親見自性彌陀——這個「無禪」的意思,不是說不相信禪門,不相信般若,不相信唯心淨土,而是說,如果這一世因為因緣不具足沒有辦法證入般若,沒有辦法證悟這個自性彌陀的話,但是你只要相信有淨土,一定能夠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相信佛世尊的慈悲願力的話,每一個人,一萬人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後,親見 彌陀世尊,一定能夠明心見性,而後開悟大乘。

這裡面《蓮宗寶鑑》在這一部分說的很清楚:【蓋一切人力量有大少,機智有淺深,所以行業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彌陀,此則是如來無住無依最上乘境界,萬中無一也。】——《廬山蓮宗寶鑑》卷六。

這就是說我們人有心力的大小,有願力的大小,有定力的大小,大小都不一,而且聰明慧解各各不同,所行所修的淨業也不一樣。而上上根智的人,也就是說功夫知見具足,還有根性猛利的人直下自悟,就能夠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就是自性彌陀,這個就是如來、無依、無住——無所住無所依的最上乘的境界。這一萬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有辦法達到這樣子的程度。

《蓮宗寶鑑》裡面又講了這麼一句話:「其未能頓悟之人,須是諦信淨土,一心念佛漸次進修,仗阿彌陀佛願力攝持,自己一念真實下工… …,萬無失一也。」——《廬山蓮宗寶鑑》卷六

也就是說,如果根性不足,沒有辦法頓悟,沒有辦法在這一世能夠證悟般若、證悟自性彌陀,如果能夠真心的相信淨土——真心相信淨土就是:不是邊信邊狐疑,一下子相信,一下子又狐疑說「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能夠真心的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一心念佛按照次第的步步進修,然後仰仗著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的攝受、加持,自己一念真心的真實的下功夫,那一萬個人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見 彌陀世尊,然後能夠明心見性開悟。

這邊我們大概說明了念佛三昧的最主要的重點,我們下一集開始,將要真正的進入持名念佛。今天時間已經到了,祝各位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