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證念佛三昧者宜知 (二)

第78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在上一堂課我們說到,見聞覺知的心不是自性彌陀,現在要引用經文再來證明這一點。

在《維摩詰所說經》中有說:「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維摩詰所說經》卷二)這裡所說的「法」指的就是這個自性彌陀,指的就是諸法的實相,指的就是如來藏,那說祂是離見聞覺知的。倘若是在六塵中行種種見聞覺知的法的心行呢?那就是見聞覺知,就不是在求自性彌陀;因為自性彌陀祂是離見聞覺知的,祂不在六塵中分別,不在六塵中見聞覺知。從經文中我們就可以說,既然是這樣子,怎麼可以說能聽能知的一念心就是真心呢?能聽能知不就是見聞覺知嗎?「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求法求的「法」就是要求開悟、求真心。所以說,這裡面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倘若有人主張,要能聽能知能覺的心要保任,要讓祂不要滅掉,那就是在求「非法」,在取「非法」,不是在「求法」。那「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求的就是「非法」,因為不是在「求法」。所以這樣已經非常清楚了,所以一定要去值遇、尋求善知識的勘驗,不要隨便的將見聞覺知的種種的細相當作是真心。否則的話,變成未悟言悟、未證言證,以妄心作真心,以妄覺作真覺,這一生不就是唐捐其功嗎?這個是很可惜也很可憐的!

第三種說,「自性彌陀非看空無念之境界」。換句話說,就有人以「看空無念」的境界當作是開悟。有人專門修「看空」,他就讓自己意識心住於自己施設一個空裡面,去把祂看住,讓自己意識心不起念,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為能看住空就是開悟。可是所看的那個「空」不是心,因為自性彌陀祂是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就是這個實相心。所以要知道,自己意識心去施設一個「空」怎麼會是心呢?所以,將意識心安住於這種無記中、不苦不樂中那其實是愚癡的,因為讓自己在看住空不起念的時候那就是無記,在無記中意識所受的受就是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受就是與愚癡相應。意識心不但不能因為這樣子而生起智慧,反而落在愚昧中,那不是很冤枉嗎?所以意識心千萬不要讓祂成為看空不起念,沒有任何智慧生起,沒有任何的觀行,沒有任何的思惟,沒有辦法去對治煩惱,變成是住在無記中,那跟毛毛蟲一天到晚睡醒就吃葉子、吃完葉子就睡覺有什麼差別呢?所以我們說,與愚癡相應而不能有真實功德,那這樣子怎麼會是因為看空無念就是開悟呢?就是證得自性彌陀呢?

有的人因為念佛或者參禪,有定力生起入於未到地定中,入於「未到地定過暗」無覺知中,以為說意識心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之下就是開悟。可是這個地方有矛盾,因為意識心在暗無覺知中不能覺知,怎麼叫作「見自性彌陀」呢?所謂的親見自性彌陀,你一定要以一個能見聞覺知、能分別的心,去觀照到另外一個心——祂是離見聞覺知、不分別六塵的另外一個心——那才叫作見自性彌陀;自己意識心暗無覺知,不能覺知任何一法,怎麼叫作見自性彌陀呢?而且自性彌陀不需要經過意識來施設,意識所施設的是,自己施設說是空、是無念,或者說意識自己暗無覺知。不需要經過意識來施設,當你找到自性彌陀以後,是發現到祂本來就在,本來離見聞覺知,本來就不對六塵起念,不是經過演變,不是經過你意識創造出來的。所以古德有說一句話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因為這個生死法跟不生不滅的法,只要有差一絲一毫就差很大,所以一定要尋求善知識的勘驗。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引,總是錯認定盤星,一生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卻是在「非法」的意識心中著墨——一方面又是看空要讓祂無念,一方面要讓祂自己暗無覺知,那這樣子,對自己的解脫功德受用,又有何好處?沒有真實好處,只是落在我見中著墨而不自知而已!

第四種呢?我們說,「自性彌陀非禪定之定心境界」。換句話說,禪定之定心境界不是自性彌陀。有人打坐的時候,用念佛或者是數息的方式,結果因為也努力的降伏五蓋,最後發起了定境,出現了所謂的「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的境界,讓自己以為色我俱空,就好像證得空性一樣,身心輕安,法喜充滿,以為這樣子就是開悟證得空性。可是我們剛有說,虛妄法本身自己不能變成真實法。那麼,剛說從這個打坐、念佛、數息進入定境,那是意識心——意識心念佛,意識心數息,到最後自己意識心進入定境,出現所謂的「虛空粉碎」、「大地平沉」這種身覺境界。透過身覺境界讓你感受到這個色身的變化,所以我們說這種定境不是自性彌陀。定境為什麼不是自性彌陀呢?假如說發起初禪就是開悟,那還有二禪,還有三禪,還有四禪,還有四空定——為什麼開悟會有這麼多種不同呢?開悟不是應該只有一種嗎?那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定各個都是開悟,那這樣子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開悟?為什麼自性彌陀祂卻需要依止定境才能存在呢?那不是變成有所依的心嗎?不是變成不是本來自在的心嗎?不是變成不是本來涅槃的心嗎?卻要依止於意識進入定境才能存在,這樣有道理嗎?所以我們說,假如說禪定——不管你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定——它是自性彌陀,那麼外道在 佛到人間來之前早就證得四空定、四禪八定,佛到人間來說法四十九年,那麼不是比外道還差嗎?外道早就證得四禪八定,應該早就解脫,應該早就開悟成佛,不是嗎?

我們舉個例來讓大家知道,在經典中有一個外道叫「須深」,他是已經證得四禪八定。但是因為 佛到人間來說法,有智慧,每一樣所說的法都是如理如法,能夠讓人真實受用;所以這個因為有受用,所以很多人就恭敬 佛,恭敬 佛所說的法,恭敬佛弟子。外道因為失去了恭敬供養,就想要來盜法,所以須深就到 佛的正法中盜密出家,想要知道 佛陀的僧團在說什麼法。有一天,有一位比丘已經證得慧解脫,他就跟須深說:「我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須深就問他說:「你是證得初禪,所以說你是才叫慧解脫嗎?」那個比丘跟他說:「不是。」「你是證得二禪、三禪、四禪,才是解脫嗎?」比丘跟他說:「不是。」須深說:「既然你沒有證得四禪,為什麼授記你是證得解脫呢?」比丘跟他說:「我是慧解脫。」你看,解脫於三界生死的慧解脫都跟禪定無關哪!當然慧解脫的阿羅漢他必定得初禪,因為他一定要有能力離開欲界,可是不是因為得初禪而證解脫,是因為智慧——因為智慧薄貪瞋癡,最後能夠發起初禪,而初禪是附屬品,是解脫中的一樣的內容,而他不是依止它而證解脫。所以,比丘跟他回應說:「我不是因為證得禪定才解脫。」既然外道的四禪八定本身是跟解脫道無關,如何會跟佛菩提道開悟有關呢?

所以我們說,禪定本身如果就是自性彌陀、就是開悟,那麼 佛到人間來說法四十九年之前,這些外道不就早就應該是成佛、應該解脫了嗎?所以我們要知道,這裡的道理其實是非常清楚的,如果禪定的法本身就是自性彌陀的話,其實有很多過失,很多道理說不通。所以我們要知道:證得禪定,定心的境界絕對不是就是證得自性彌陀。

那麼從以上幾點可以知道,就是在我們末法時代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就是取「非法」而求「非法」,捨「法」而取「非法」、求「非法」。所以,你一定要請求尋求真實善知識來驗證,才不會造下大妄語業。

對於已經進入實相念佛的人,我們要提出幾點讓他能夠了解,就是說不要得少為足。也就是說,證得念佛三昧,證得自性彌陀,有能力進入實相念佛的人,不是因為這樣子就滿足了,就是已經修行完整了。因為剛剛我們有說,開悟證得自性彌陀只是打開門而已,成佛之道打開了門而已,怎麼樣修道能夠成佛——三大阿僧祇劫,菩薩從七住位開始,到十住,到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種種修道次第內涵——你都還沒有涉獵,不應該以證得這個念佛三昧、證得自性彌陀為滿足。應該要繼續親近真實善知識,讓自己除了通宗以外,還要「繼續通教」,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能夠與禪宗祖師的公案心心相應,就能夠滿足啦。因為通宗在跟通教這個過程,還有一大段的距離,所以應該要繼續親近真實善知識,熏習種智。同時,根據前面我們說的,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善根,自己還不能完全解脫於業障,還不能完全解脫於異熟障,還不能完全解脫於煩惱障,這些遮障你要能夠解脫,你一定要親近能夠發起道種智的真實善知識,他才能夠幫助你。如果沒有他幫助你,你自己就沒有那樣的一個法眼,能夠讀懂到底經教中 佛的真實法義是什麼;因為你只是通宗而已,還沒有通教。所以這一點也是要勸進已經證得實相念佛者,除了要尋求真實善知識的勘驗以外,還要繼續親近真實善知識。你不能說讓善知識勘驗過以後就跟他「再見」,因為他確實還能教導你。那你離開善知識以後,你要做什麼呢?已經解脫了嗎?還沒啊!

你如果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也無妨,可是我們卻要勸進你,要發大心,要「常住娑婆」。因為念佛為了見佛,見佛為了成佛,對不對?可是見佛——見了自性彌陀還沒有成佛,你成佛的道路還很遠。這一條路該怎麼走,要有人為你指引。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樣要修成佛之道,因為 彌陀世尊所說的法也是成佛之道。彌陀世尊在極樂世界設種種方便善巧來攝受有情、攝受念佛人,施設了三輩九品,一一的從下品到中品到上品,不就是為了讓你成佛嗎?不然,為什麼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量無盡呢?壽量無盡不是只有讓你只是成為一位開悟者而已。壽量無盡以後,你在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不斷的聽聞 彌陀世尊說法,還要聽聞 觀世音菩薩說法,說的那些法都是你還沒有學習的,你要怎麼樣次第的修證佛道——在極樂世界也是一樣要修成佛之道。

那為什麼勸請你住於娑婆呢?因為我們從 釋迦世尊為我們說的《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佛說無量壽經》卷二)因為在這個無量壽國指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每一位已經離開蓮苞的菩薩都是大善知識,因為各個都具有神通,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神足通……除了這個漏盡通還沒有成就以外——因為是 阿彌陀佛的大願所攝受。而且各個能夠離開蓮苞,最起碼不是開悟者,就一定是斷三縛結斷我見、斷三縛結、有修有證的善知識,一心一意就是為了修道,不會再起任何念頭去造就諸惡。因為所謂的「極樂世界」,就是眾生都是在修道的法樂中,沒有我們在娑婆這種種生活之苦、煩惱所造的種種惡。所以,能夠在人間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於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在極樂世界的一天就是人間的一大劫,你在極樂世界修一天的善等於在人間已經修一大劫的善;可是 佛卻告訴我們,在這裡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就勝於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樣一個殊勝利益,當然要勸進你要發大心,要常住娑婆,慈念娑婆的有情還在生死苦中,還不能解脫,要發起慈悲心,要能夠在娑婆住持正法、護持正法,同時能夠有助於自己成佛之道的道業。因為只要你早日成佛,你就能夠再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不是嗎?所以說,雖然說悟了以後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所讚歎的;可是,我們卻要勸請你發起大心,能夠常住娑婆,一方面能夠報 釋迦世尊來到人間說法的恩,然後同時要報眾生恩(因為也是眾生成就你了嘛),同時成就你自己的道業。

之後還要進修止觀。因為菩薩開悟以後才是打開大門而已,大門裡面的種種一切種智之法,你卻得要利用止觀為道具、為工具,來讓你能夠次第增上,道業增上。止觀所說的是指大乘的止觀,不是指二乘的止觀。因為二乘的止觀呢,它的「止」所觀的,因為心止所觀的完全是現象界的法:五蘊十八界的法;五蘊十八界無常、苦、空、無我的過失在哪裡?自己的煩惱的過失在哪裡?怎麼樣來去除自己的煩惱?怎麼樣來斷除我見、我執?他所觀的只有這些現象界的法,所以他所得的智慧只有解脫道的智慧。現在這裡所說的大乘止觀不一樣,當你實證了自性彌陀以後,你的止觀,所修的止觀是大乘止觀,就是所謂的「摩訶止觀」。你要有這樣的一個能夠制心一處的能力,同時要能夠依止於自己制心一處的能力來觀察種種法的差異:實相法以及實相法所生的虛相法的法相;那麼這個實相法本身的功德法性在哪裡?這些虛相法呢是純粹虛相法嗎?實相法在含攝虛相法以後呢,你所觀察的有哪些內容;你能從這裡得到什麼智慧;去除什麼樣的一個無明;去除什麼樣的所知障。這是止觀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所以一定要進修止觀才能在你的菩薩道業次第增上。這個進修止觀也需要有方法、有善知識指引。

對於進入實相者呢,我們最後還有一項要為大家解說的就是:「度人說法須觀根器」。那麼這一點我們就留到下一集再為大家解說了。今天就到此為止。

阿彌陀佛!


點擊數: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