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5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個單元是由正偉老師講的聲聞菩提離欲證初禪、證三果,今天要講的題目是聲聞菩提《斷三界愛我慢證四果》。首先我們要先對題目裡面作整個了解以後,才能夠對聲聞菩提的內涵有所了知。首先什麼是聲聞菩提?聲聞菩提就是 佛的弟子以四聖諦為主旨,以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觀行實施的方法,然後進而觀察蘊處界,了知了蘊處界虛妄以後,進而斷了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乃至能夠把我所執、我執斷盡,成為四果的阿羅漢,可以究竟解脫。接下來我們要談什麼叫作三界愛?三界愛就是對「三界有」起了貪愛!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講的就是有五欲的眾生所居住的處所,這些眾生貪著於五欲,它的範圍包括:欲界六天、人、畜生、餓鬼、地獄。由於有男女欲,所以有男女相。接下來就要談色界,指的這些眾生色身高廣,聲音微妙,有微細的樂觸;由於他們已經離開了欲界,所以沒有男女欲,他們只有中性身(沒有男女的性別)。接下來講的就是無色界,顧名思義他們沒有色身,可是他們卻有微細的覺知心住於四空定當中;這些眾生所居住的處所,就是無色界。
接下來要談我慢,一般而言大家的認知,我慢是因人而起慢。因什麼而起慢?譬如說,名聲高廣、財富豐饒、種性尊貴等等;可是佛法所講的我慢並不是這樣子,(聲聞)佛法中所講的我慢,就是樂於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說,意識覺知心樂於自我的存在,而不願意消失,導致輪迴三界生死。
接下來要談四果。什麼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斷了三縛結,成了須陀洹。二果就是薄貪瞋癡,就是二果。接下來三果,就是斷了五下分結,成了阿那含。接下來四果,就是斷了五上分結成為阿羅漢。接下來我們就要談,什麼是四聖諦,為什麼呢?因為聲聞法裡面講的重點,就是以四聖諦為主旨,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所以我們就要對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要加以說明:什麼是四聖諦?四聖諦講的就是苦、集、滅、道。什麼是苦?苦就是痛苦啊!我們以八苦來說明,也就是講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有生必有死,這是世間不變的定理,在生與死當中必定有老與病;人沒有不老的,沒有不病的。接下來是愛別離苦,也就是你所親愛的人,不能相聚在一起而產生的痛苦。什麼叫作怨憎會?也就是與愛別離成顛倒,也就是說你所不親愛的人,跟你相聚在一起而不能離開,所產生的痛苦。接下來就是求不得苦,也就是說你所求不遂而產生的痛苦。
可是不管你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都會歸於五陰熾盛苦;也就是因為有五陰,才有苦的聚集;有苦的聚集,所以才會感到有痛苦;所以了知這個道理以後,就把苦滅了。可是要把苦滅了,一定要有方法,所以聲聞菩提就用八正道把苦消滅了。可是這裡面所講的四聖諦裡面的中心,講的就是五陰,那我們就要針對這個五陰來說明。什麼是五陰?也就是講色蘊、識蘊、受蘊、想蘊、行蘊,色就是物質是由四大所成,我們就以這個五根身來說明。這個五根身就好像是一個活動廁所,你每天帶著它滿街跑,可是眾生不了知這個道理,盡在這個活動廁所裡面作莊嚴;他為了求美麗,就可以去拉皮、打胎盤素,去打肉毒桿菌,所作所為無非是在活動廁所表面作功夫、做莊嚴。就是因為眾生不了解這個是虛妄的,所以他們盡在這裡面作莊嚴;如果了知了道理以後,他就可以把色陰捨棄了。好了!剛才談了五根身,然後再來談這個意根。意根是心法,無論在經典裡面,或者是在論典裡面,都說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如果有人主張意根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你就知道他對佛法不如實知。所以前面強調五色根,再加意根就有六根。
接下來我們就要對六塵加以說明,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塵,前面五塵大家都知道,不多說,我們就針對法塵來說明。法塵就是依附前面五塵而有,我們用個譬如來說明,同樣是以色塵來講;譬如說顏色,顏色裡面同一樣黃色就有金黃、鵝黃、土黃不同的顏色,這些(黃色)裡面所攝的法上的塵,就是法塵。所以從這邊你就可以了解,法塵是依附色塵而有。色塵既如是,其他四塵亦復如是,所以總共有六塵。有了六根與六塵以後,它們相接觸後就有六識出現了,六識講的就是識陰六識,所以十八界就是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塵)、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識)。
我們現在要來談識陰,識陰是依於色陰之後而有的,所以祂們是虛妄法。譬如說,當你睡著無夢的時候,你的前六識就斷了(「謂有極重睡眠、悶絕,令前六識皆不現行。」 ——《成唯識論》卷7)。同樣的道理,當你腦袋被人家打了一棍之後,昏過去了,你的前六識也都斷了,那就代表意識是生滅法。乃至於給你重度麻醉的時候,你的前六識也是斷了;要等到你麻醉劑漸漸消退之後,你的意識才會出現,你的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如此可知前六識都是虛妄的法。如果有人主張意識是常住法,能從過去世來到今世,從今世去到未來世,你就知道他說法是不如實的。如果有人主張「意識卻是不滅的」,你就知道她說法是大妄語,因為這樣的誤導眾生是非常嚴重的,果報也非常嚴重。由此可知識陰六識,祂是虛妄法,不是真實法。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受陰,受陰就是覺受,它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就是痛苦的覺受,違逆已心的覺受。樂受是快樂的覺受,順已心的覺受。那不苦不樂受呢?就是不順已心也不逆已心的覺受。那我們可以用譬如來說明,譬如說當你生病的時候,是不是苦受?是苦受,絕不會是樂受。可是當你請醫生給你治療的時候,病情慢慢恢復了,你的樂受就出現了;然後你再繼續給醫生治療之後,病情完全恢復了,那時候就有不苦不樂受了。所以從你開始生病,一直治療這個過程當中,你有苦受,也有不苦不樂受,也有樂受等等;由此可知這三受是虛妄法,而且是隨個人主觀的認定。譬如說你想吃冰淇淋,沒辦法求得到的時候,那是不是苦啊?對啊!是苦!可是一旦讓你馬上可以吃到冰淇淋的時候,你是不是由苦受馬上變成樂受啊?所以當你在吃第一份冰淇淋的時候,第二份冰淇淋,你都覺得很快樂,沒有苦受;可是當你再吃到第三份冰淇淋的時候,你的不苦不樂受就出現了;乃至一直要求你吃第三份、第四份、第五份冰淇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痛苦了!為什麼?因為已經超出你的負荷了。所以同樣是冰淇淋這件事情,由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又變回苦受,就可以知道它是剎那變異的法,而且是隨個人主觀的認定。所以如果有人主張,(藏傳佛教)兩性交合之下產生的覺受,能夠證聲聞菩提或者是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語,誤導眾生非常嚴重。
識陰談完了,受陰也談完了,接下來就要談想陰。想陰就是知,知就已經分別完成了。這樣說,可能很多人還是不了解,我們用個實驗來說明:(此時正光老師拿了一個打火機給大家看),各位菩薩!你看到的是什麼?你看到了是一支打火機,而且打火機的大小、顏色,你都已經很清楚了。也就是說,你只要對境一了知,就已經分別完成了,沒有不分別的;這分別是一個虛妄的法,不是真實的法。所以如果有人主張,他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知道他已經落入想陰而不自覺了;或者是有人說:「我對境了了常知,但是不分別。」你就知道他說法前後顛倒,而且是自相矛盾,連世間的正理都不知道,更何況能具足(聲聞菩提的)正知正見呢?所以由此可知,他們說法是虛妄的,而且想陰是依於色陰、識陰、受陰之後而有,那更是虛妄了。
接下來我們要談行陰,行陰就是一段時間與空間的過程。這樣講還是很多人不清楚,那我們用個例子來說明:譬如說從台北到高雄,你可以搭高鐵,你也可以搭台鐵,你可以搭客運,你可以自己開車,你也可以騎摩托車,也可以騎腳踏車乃至於走路;甚至於你從台北到高雄之間,你可以分不同的路程,這個各種不同的路程,你可以用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到達。所以由此可知,行陰是一段時間與空間的過程。這個行陰雖然是一個過程,可是它是依附於前面色陰、受陰、想陰之後而有,所以它是虛妄的。如果有人主張:「快快樂樂把飯吃飽,安安靜靜把覺睡好(就是修行)。」你就知道他已經落入行陰而不自覺了。
接下來我們要談四念處,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身念處就是觀身不淨。受念處就是觀受是苦,這部分前面已經說過,我們不再重複。接下來我們談心念處及法念處,心念處是依據前面兩個(身念處、受念處),和合運作而產生的,而且也是與意識心相應;既然是與意識心相應,它即是虛妄法。那心念處到底有哪些?在《瑜伽師地論》裡面有講過,它有二十個心,譬如說瞋心、離瞋心,癡心、離癡心,解脫心、不解脫心等等,總共有二十個心;這二十心因為與意識心相應,所以它是虛妄法。接下來我們要談法念處,法念處就是觀法無我,它沒有真實我,因為它是透過前面三個和合運作而產生的。譬如說我們講心念處二十個心,二十個心每一個心是一個法,所以總共有二十個法;更何況它是與意識心相應,所以它是無常,既然是無常當然沒有真實我。
接下來就要談八正道,何謂八正道?也就是講的正見、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思惟,正確的言語,乃至正確心得決定啊!由於聲聞人對這八種法,數數不斷的熏習的結果,不斷的增上,使善法增加、惡法減少,所以就很快的把有漏斷盡。所以從這邊就可以了解,聲聞菩提是以四聖諦為主旨、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進而完成觀察蘊處界虛妄以後,就可以取證初果乃至四果。
首先我們就要略談初果,初果所斷的是什麼?初果所斷就是我見(身見)、疑見、戒禁取見。其中我見也叫作身見,也就是說這個斷我見,它是觀察五陰十八界裡面的識陰不是真實我,既然不是真實我,他就把它斷除。然後他也觀察欲界這個色身,也是虛妄的,也不是真實我;因為這樣的結果,就把(欲界)我見身見斷了。所以如果有人主張:「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沒有斷我見。或者有人主張:「要把握自己,要掌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見沒有斷;如果他稱為他已經證菩提,那就是大妄語。既然把我見身見都斷除了,他對這個就不懷疑,疑見就斷了(於諸方大師不疑,是名斷疑見)。因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還是存在,所以就沒有斷疑。就是因為他已接受了,就把疑見斷了;因為斷了,然後他去觀察諸方大師:這位大師到底有沒有斷我見?這位大師有沒有斷身見?他一一如實的了知以後,從此不再懷疑;也就是說他很清楚這大師到底有沒有斷我見,那位大師有沒有斷我見,他已經如實了知了,不會懷疑了,也就是把疑見也斷了。接下來他就要把戒禁取見也要斷,因為要證初果,與證初果無關的不如理作意所施設的戒,與證聲聞初果無關,所以就把它斷了;結果三縛結就斷了,這樣子他就可以成為初果須陀洹。他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總共有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脫了。
接下來他就要觀察:既然我成為初果,那我就要往二果邁進,往二果邁進的時候,我到底要斷哪些煩惱?他發現的結果,原來是要薄貪瞋癡。薄哪些貪瞋癡?也就是講的性障這五種蓋。哪五種蓋呢?就是貪、瞋、癡、掉悔、疑。首先我們就要講貪,貪一般就是五欲的貪,既然初果已知道五欲是虛妄的,所以他漸漸就把它淡薄了。如果有人他可以從A地坐飛機到B地,去為了品嘗一件食物或事情,你就知道他的欲貪沒有斷。可是欲貪裡面,最重貪就是男女貪,如果能夠把男女貪斷除了,他就可以發起初禪了。如果沒有把男女貪斷了,他還是無法發起初禪;了知這個道理,就要把男女貪斷除。所以如果有人主張,在(藏傳佛教)兩性交合當中,他可以證聲聞菩提,乃至證佛菩提;或者是(藏傳佛教)說他能夠(在兩性交合中)發起甚深的禪定,或者是大神通;你就知道那是誤導眾生,那都是大妄語!接下來睡眠,由於貪瞋已經淡薄了,煩惱減少當然睡眠就減少了。接下來就是掉以及悔,所謂的掉悔就是掉舉與懊悔;掉舉就是於境不寂靜,於哪些境不寂靜?就是說他喜歡到處去遊手好閒啦!三姑六婆啦!到處去喝酒聊天等等,把心情放蕩;因為這樣放蕩與解脫的寂靜境界是無關的,所以他得要把它斷除了。接下來悔就是懊悔,他對於所做的惡事而產生了後悔,由於不斷的懊悔,於境不寂靜;他了知了這個道理,也要把這個懊悔斷除;如果不斷除的話,那就悔箭入心牢不可拔,與解脫道是相違背的。接下來講的就是疑:他到底有沒有斷我見?有沒有薄貪瞋癡?這個大師到底有沒有薄貪瞋癡?他都很清楚!自己有沒有薄貪瞋癡,他也很清楚的界定;諸方大師有沒有薄貪瞋癡?他也很清楚沒有懷疑。因為沒有懷疑,就把疑見斷除了。由於斷除了這個五蓋,也就是(還沒有發起初禪以前)他就可以成為二果人;二果人捨壽之後,他可以欲界人天一往返之後,就可以究竟解脫了。所以從這邊就可以了解,聲聞菩提是以四聖諦為主旨,以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進而觀察蘊處界虛妄,了知蘊處界虛妄以後,就把三縛結斷了(三縛結就是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就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脫。接下來他就再觀察,二果人要薄貪瞋癡,能夠把貪瞋癡淡薄了,他就可以成為二果人,這樣子他就可以欲界人天一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脫了。
到現在,我們已經把聲聞菩提,初果與二果解釋了;下一集我們就會針對聲聞菩提裡面,三果跟四果的修證,以及應該具有的佛法正知見,加以說明,今天就談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