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之見分與相分(一)

第045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識之見分與相分〉。

在「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的節目中,我們舉證出很多安慧論師在其著作《大乘廣五蘊論》中法義的謬誤,目的不是在諍勝或是標新立異,而是在救護廣大被邪見誤導的眾生,避免去共謗法的惡業;同時也是維護佛教的根本法教,遭受未悟名師意識想像的論述而破壞,所以只能高聲疾呼,依經論詳細論述辨正,矗立正法之幢,讓後世學人能有依止之處,在佛道上能不偏斜而不斷增上,得大利益。

在過去的節目中,我們對安慧論師在其著作《大乘廣五蘊論》中,所提錯誤的這個論點加以簡擇、論述,例如:將能生萬法的阿賴耶識,攝在祂自己所生的五蘊法之中,便成立他自己的創見,因此才會在他的論述中說:【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大乘廣五蘊論》)這完全違背了 佛之聖教:唯有所生之法可攝在能生之法中,能生之法絕對不應攝在自己所生之法中。如果能生之法,可以被收攝在所生法之中的話,那就可以這樣說:母體是胎兒所生,胎兒是母體的所依。如果這樣的說法成立的話,就無倫理可言了,因為能生與所生顛倒;然而人間法界之中的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應該是母親能生子女,母親是子女的所依。

所以,如果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所說正確,依照他的理論,應該五蘊十八界滅後,阿賴耶識也會跟隨其後而滅,那不就成為斷滅法了嗎?這樣的論點是錯誤的,沒有對應 佛所說阿賴耶識心體「唯改其名,不改其體」,方便說之為捨阿賴耶、滅阿賴耶,其實心體永無捨時、永無滅時。阿賴耶心體「本來而有」,不曾有生,也永遠不滅;斷盡思惑之後改名為異熟識,斷盡煩惱中的習氣種子隨眠,並斷盡所知障一切無始無明隨眠以後,改名為無垢識,永無滅時。所以說,能生之法不應該即是所生之法,更不應攝在所生法之中。

另外,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將八識心王中的意根末那識說是方便假名施設之法,安慧在論中這樣說:【眼等諸界及色等諸界,如處中說。六識界者,謂依眼等根,緣色等境,了別為性。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如是色蘊即十處十界及法處法界一分,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餘三蘊及色蘊一分,并諸無為,即法處法界。】(《大乘廣五蘊論》)安慧的所言,顯然是說:意根並非實有,所謂意根者,其實只是意識無間滅之前識種子,為了顯示第六識的依止所在,所以將已滅的「前意識種子」建立為意根。所以他所謂的意根,其實就是已滅謝的「前意識種子」。會有這樣的論述,皆是因為安慧論師不承認萬法皆由阿賴耶識出生,而認為是由阿賴耶識所含藏的意識種子,來出生所有的萬法,阿賴耶識只是假名施設而有,並非真實,主張「根即是種」,主張「眼根能生眼識,耳根能生耳識,乃至意根能生意識」。

所以安慧的說法,總共只有六識而沒有第七、第八識。還荒謬地說根是識的種子,根能生識,違背 佛所說的聖教量,十八界之一一界都各有自體種子,而不是將十八界中的某一界,作為能生起另一界的種子。應該是意根有意根的自類種子,意識有意識的自類種子,不須意根淪為意識之種子,否則 佛所說的十八界法—十八種功能範圍的法—就變得支離破碎,界不成界、法不成法了。但是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法的種子,卻一直很清楚的各自有各自的種子,不曾互相雜亂,不曾有眼根的種子變成眼識的種子,也不曾有眼識的種子變成耳識的種子;而且眼根有眼根自己的種子,會變現出眼根等五色根,而與眼識同時現行、存在、運作,所以眼根與眼識都是各有自己的種子,所以眼根與眼識的種子是同時存在的,所以眼根的勝義根與扶塵根是與眼識同時存在的;所以眼根有它自己的種子,眼識也有眼識自己的種子,是兩種種子同時存在而各自都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並不是他們所說的那樣:眼根就是眼識的種子。安慧他們那一種說法,將會產生這種過失:眼根現行而成為眼識的現識時,眼根就不存在。那這樣就會違背 佛所說「眼識現行時眼根仍然存在」的聖教,也違背現象界中生理上的現量事實。所以眼識現行而成為現識的時候,祂是與眼根同時存在的,眼根在眼識現行時並沒有滅失,仍然繼續存在而支應眼識的所需,也就是說配合眼識而運作;這種道理,在 世尊所說的經典聖教中,到處都有解說,並不是沒有開示過這種道理。

他更妄說滅盡定中無意根存在,他的論中說:【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大乘廣五蘊論》)這個意思是說: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就是說阿羅漢入滅盡定時的境界,最勝意者(也就是說意根),就不再相續隨轉了,也就是不再現行運轉了,不再現行運轉就是斷滅;那這樣的說法,不就是認為入滅盡定即是無餘涅槃了嗎?因為意根不存在的時候,唯有一種境界,那就是無餘涅槃。阿羅漢入無餘涅槃,須斷盡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法不復現行運作,十八界俱皆滅盡;而十八界法中最後滅的法即是意根,那才必定會成為無餘涅槃。所以,安慧自行發明而且創造新說,妄言滅盡定中無有意根存在,妄言意根已不相續、已不運作,所以才會說「意根相續隨轉,除阿羅漢滅盡定位」,而不知滅盡定亦稱為滅受想定,僅是滅了意根五遍行心所法中受與想兩個心所法而已,尚有觸、作意、思三個心所法存在,不是完全斷了意根而無意根的運作;因此安慧的立論,完全違背了佛、菩薩及俱解脫阿羅漢的聖教。

接下來,我們從窺基大師在他的《成唯識論述記》中,對他們有什麼樣的破斥:【然清辨計「總撥法空」,為違中道,強立唯境:「諸心所現即是唯境,有何心也?」順世外道亦立唯有四大種色。若依此義四句分別:清辨、順世,有境無心;中道大乘,有心無境;小乘多部,有境有心;邪見一說,都無心境。總是第一別敘計也。又四句分別,有見無相,謂正量部師,不作相分而緣境也;有相無見,謂清辨師;相見俱有,餘部及大乘等;相見俱無,即安惠等。】(《成唯識論述記》卷1)

我們簡略地來說明一下:清辨論師他們是誤計佛語之後,誤以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所以就撥一切法都空;他們為了要破斥大乘的中道法,就堅強頑固地建立唯境的思想;而說「諸心所現即是『唯境』,還有什麼『心』可說呢?」順世外道,他們也建立說:「一切法都是只有四大種所造的色法。」如果依照這一種道理而作四句分別的話:清辨、順世等人,屬於「有境無心」;一分誤會中道正理的大乘人,則是「有心無境」;小乘多部,則是「有境有心」;至於邪見一說,就撥無一切法,落在「惡取空」當中,說「無境無心」。這一些是另外一種敘述的分類計別。如果再另外作四句分別的詳細說法,那麼「有見分而無相分」的說法,就是指正量部那一些論師們,他們不建立「相分」而直接由心體緣於外境;至於「有相分而無見分」的見解,那是指清辨論師等人;主張「相分與見分皆都有」的,則是小乘其餘各部及大乘中誤會佛法的那些人等;主張「相分與見分都是沒有」的,那就是安慧、陳那等人。這些未悟論師妄自主張說:八識心王中的所有識,都沒有見分與相分;這一種說法,不但是違背 佛所說的教證上的聖教量,也是違背諸佛菩薩理證上的實證。

玄奘菩薩為了這一些佛門內道中人,以及教外的外道中人這種邪謬執著,他造寫了《成唯識論》。他們由於不正知佛法的緣故,而產生錯誤的邪慧,為了要讓大眾了達空性的真正義理,所以才會為了外道等人開示《成唯識論》等文句的真義;為了佛門內的修行人,詳細地演說這一個「萬法唯識」的道理,使佛門中的修行人能對「萬法唯識」的正義如實了知,不再產生邪惡的智慧。在《成唯識論》中有說到:【復有迷謬唯識理者。】(《成唯識論》卷1)

窺基大師在其《唯識述記》裡面註解這一句話說:【此四計中第一、第四,名「迷唯識」,全不解故。第二、第三,名「謬唯識」,邪分別故。清辨計言:「若論世諦:心、境俱有;若依勝義:心、境俱空。經中所言唯心等者,識最勝故,由心集生一切法故,非無心外實有境也。」】(《成唯識論述記》卷1)

對窺基大師的開示,我們僅對清辨論師的論述加以辨正:清辨論師這樣說:「如果要議論世俗諦的話:心與外境全部都實有的。如果是依照勝義諦來說的話:心與外境全部都是空無所有的。經中所說的『三界唯心』等法義所說的道理,是因為心識最殊勝的緣故。由於心識能蒐集產生一切萬法的緣故,所以心識以外的外境五塵是實有境界。」

窺基大師所註解的這一段開示,指明了清辨等人誤會「萬法唯識」的真正義理,妄說「心外實有五塵境界」;而不知道一切人的意識覺知心,所觸知的五塵境界,其實都是自心阿賴耶識所變現,是假借五根觸外五塵境,而變現的內相分五塵境界;所有的眾生的覺知心,從來不曾接觸過外境五塵,所接觸的都是第八識所變的內相分五塵境。從佛法的實證,及現觀所得的實相般若智慧來觀察這個事實:覺知心既然都不曾觸及外境的五塵,所觸及的五塵,都是自己的阿賴耶識緣於五色根、外五塵而變現的內相分;然覺知心根本就沒有接觸到外境,對覺知心而言,所觸的都是自心阿賴耶識所變生的五塵內相分,那怎麼可以說外境是真實有的呢?

今天因為時間上的關係,今天的課程只能上到這裡,期待下一次能夠再共續法緣。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