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如來不入無餘涅槃

第125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節目,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諸佛如來不入無餘涅槃〉。

這是在 平實導師《勝鬘經講記》第三輯第271頁,經文說:【世尊!如來無有限齊時住,如來應等正覺,後際等住;如來無限齊,大悲亦無限齊;安慰世間無限,大悲無限安慰世間;作是說者,是名善說如來。若復說言「無盡法、常住法,一切世間之所歸依」者,亦名善說如來。是故於未度世間、無依世間,與後際等作無盡歸依、常住歸依者,謂如來應等正覺也。】(《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這意思大意是勝鬘夫人對 世尊說:「世尊!如來沒有『限齊時』住,而是常住的,如來應供等正覺是與後際平等而住的。由於如來沒有限齊時而安住於三界中,繼續不斷地利樂眾生,所以說如來的大悲也是沒有限齊的,世間永遠都存在著如來的大悲。又因為如來是後際等住,如來是無限齊時住,所以大悲也無限齊,當然如來安慰世間也就沒有限齊了。以如來的大悲沒有限齊的真相來安慰世間,所以盡未來際所有的世間有緣眾生都會有如來在照顧,這樣成就如來常住。如果能夠這樣說法的人,就是善說如來的人。如果有人又這麼說:『無盡法、常住法,一切世間之所歸依。』這樣說的人也是善說如來。由於這個緣故,如來對於未度世間、無依世間,把自己的後際平等來作為這些世間的無盡歸依、常住歸依,這樣的聖者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

由這段經文,有幾點我們可以歸納出阿羅漢會入涅槃,佛永遠不入涅槃,因此說阿羅漢不是佛:一、如來永遠住在世間,永遠以大悲安慰世間;二、如來是無盡法、常住法;三、如來是一切未得度的世間或無依世間的無盡歸依、常住歸依者。如來無限齊時,如來沒有限定在一個地方或是只有一定的時限,像阿羅漢如果不迴心的話,捨報就入無餘涅槃;因此,阿羅漢是有限齊時住,只在這一世生存的空間、壽命範圍內存在,之後就不存在了,所以阿羅漢都有入涅槃,都有滅盡的時候,阿羅漢不是佛。

而 如來這一世示現入涅槃後,又到別的世界去示現八相成道,所以 如來不只在這個世界成佛度化眾生,示現入滅後又會到別的世界去示現成佛度化眾生。由於 如來如此不斷在不同小世界示現,故說 如來是常住的,如來永遠不入無餘涅槃。因為 如來永遠不入無餘涅槃,因此 如來後際永遠不斷,並且平等而住,所以說 如來是無盡的。十方一切 如來都是這樣,都是常住、無盡的,也就是諸佛如來都不會入無餘涅槃,入涅槃只是一種示現。

這段經文也顯示了:如來應供等正覺是與後際平等而住的,這就是在說如來常住。可是,有一位法師在他的著作中認為:如來是「外道神我之異名,即如如不變而流轉解脫之當體。(這就是在說明) 如來死後去或死後不去,……。」(《佛教史地考論》,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00。)這位法師還說:在印度婆羅門教復興的時代,如來真常心的思想容易與梵我論相雜,當梵我論大成的時候,佛陀就漸漸地與梵天同化。意思是說,如來是後來大乘法發展演變中,屬於真常唯心的這一系的如來常住思想,與印度梵我同化,因此而說如來並不是常住的。這位法師這麼說所要表達的是:如來與外道梵天思想一樣,如來並不是真實永恆存在的,如來不是常住不滅的。

我們都知道諸佛如來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應化身是應眾生得度因緣而應機化現的五蘊身,就如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現的 釋迦如來,以淨飯王太子之身分示現、出生於人間。既然是五蘊身,當然就有毀壞的一天,因此在化緣圓滿時就示現入滅。所以消失的是當時示現的五蘊身應身佛,而 佛的報身壽命無量,因為諸佛不斷在三界中度化眾生,其圓滿報身也就因此不斷增長福德、壽量,以人類有限的時光、眼光與智慧來看,那是無量的。這就是《法華經》中 如來所說:【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妙法蓮華經》卷5)釋迦如來成佛以來已經很久了,壽命非常長久,常住不滅,如來的壽命較之行菩薩道時更是倍數的增長。

又,諸佛法身無垢識已經究竟斷盡煩惱障的現行、習氣種子隨眠以及所知障隨眠,不會再有任何變易;而且由無量劫前十無盡願的願力所持,永遠都不會像阿羅漢一樣有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從這方面來看諸佛如來永遠不入涅槃,入涅槃只是一種示現,因為阿羅漢會入涅槃,所以說阿羅漢不是佛。由於這位法師向來將解脫道當作佛菩提道,因此一直不願意相信如來與阿羅漢不一樣,也不承認如來常住,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隱喻、暗示「如來與阿羅漢都會灰飛煙滅,死後都不存在了。」這正是勝鬘夫人所說的不是「善說如來」的人。

勝鬘夫人又說:「如果有人又這麼說:『無盡法、常住法,一切世間之所歸依。』這樣說的人也是善說如來。」換句話說,如果所說的是有盡法,非常住法,而說是一切世間所應歸依,這就不是善說如來。譬如上面說的這位法師以解脫道取代佛菩提道,將解脫道修證完成所證得的阿羅漢作為世間的歸依,這根本不是無盡法;因為定性聲聞、緣覺只有住世一世,捨壽時就必須滅盡五蘊而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世間利樂眾生,當然是有盡法。有盡法就不是常住法,因為是限齊時住;只在壽盡之前才住於人間,這樣就不能安慰世間無限了。阿羅漢的安慰世間是有限的,有限的安慰就不是大悲無限,阿羅漢會盡、會滅,不是無盡法、常住法。因此阿羅漢對於未度世間、無依世間等眾生,顯然是不可能作為歸依的。如果有人將這樣的非常住法、非無盡法視為世間的無盡歸依,勝鬘夫人說這也不是「善說如來」的人。

最後勝鬘夫人說:「由於這個緣故,如來對於未度世間、無依世間,把自己的後際平等來作為這些世間的無盡歸依、常住歸依,這樣的聖者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換句話說,由於如來與後際平等而住,所以如來的大悲也沒有限齊;如來以無盡法、常住法來作為世間的歸依,所以對於還沒有得度的一切五陰世間,以及還沒有得度的一切無依世間,如來是把自己的後際平等常住,作為這些未度世間、無依世間的無盡歸依,也作為這些眾生們的常住歸依,要這樣才能叫作如來應供等正覺。因為尚未得度的世間,不可能在一世中就被全部度成阿羅漢,而且不度者一直是絕大多數;而阿羅漢一世就入涅槃了,他不可能度盡所有未度的眾生,也不可能成為一切未度世間、無依世間未來的無盡歸依、常住歸依。阿羅漢既然不是這樣的聖者,雖然是人天應供,卻不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阿羅漢就不是如來。由此又證明阿羅漢不是佛,不迴小向大的阿羅漢會入無餘涅槃,而如來永遠常住世間,永遠是未度世間的常住歸依、無盡歸依。

而這位法師以聲聞解脫道取代常住世間的佛菩提道,是將佛菩提道變成有盡法而非常住法,如此而說解脫道聖者是一切世間之所歸依,真的不是善說如來的人。我們來看這位法師對這段經文的註解,他說:「所以《法華經》說:如來壽量如微塵不可盡,『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或以為佛入涅槃,即息化而不再化度世間。而大乘說,成佛證大涅槃,是盡未來際常在的。常住,是超越於時間性的。而起用於時間中的,是無盡──恒。」(《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95。)

這位法師在這裡雖然說如來壽量如微塵不可盡,似乎他是相信如來壽命無量;然而接著又說「大乘法中說成佛證大涅槃,是盡未來際常住的」,顯見他並不相信如來是常住的,而認為如來常住是大乘法中才說的,隱喻阿含諸經沒有說如來常住,再加上他認為大乘法是經由部派佛教分化演變而來的,因此在其他書中常常會有不同的說法出現。而他真正所要表達的是:如來與阿羅漢一樣都只是一世住,而後代佛弟子對 如來有崇高的信仰與永恆的懷念,因此有種種傳說出來,結果就發展出如來常住、如來色身無邊際、壽命無量等理想的佛陀觀,把如來神化了。譬如,這位法師在一本書中這麼說:「釋尊般涅槃(parinirvāṇa)了,涅槃是不能說有,不能說無,超越一切名言的戲論,不是『神』那樣的存在。但『在佛弟子的永恆懷念』中,是不能滿足初學者及一般民間要求的。在『本生』、『譬喻』等傳說中,漸引發出理想的佛陀觀,如大眾部(Mahāsaṃghikāḥ)(也就是摩訶僧祇部)系說:『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華雨集第三冊》,正聞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三刷,頁167〜168。)

這位法師說「涅槃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涅槃不是『神』那樣的存在」,這在暗示如來和「神」一樣是不存在的。但由於佛弟子對 佛陀的永恆懷念,就有《本生經》、《譬喻經》的傳說出現,漸漸引發出理想的佛陀觀,這譬如大眾部說如來色身無邊際,威力也無邊際,同時諸佛壽量也是沒有邊際的。這位法師很明白地說了:如來滅後才有理想的佛陀觀出現,也因此才有如來色身無邊際、壽量無邊際的說法出現。很顯然他並不信受如來常住及如來永不入涅槃的說法,為了註解《勝鬘經》,才不得不依著經文所說,而說如來壽命無量、常住不滅。其實他是堅信如來已經入滅,不會再有什麼作為了,也可以說是灰飛煙滅了。如這位法師在另一本書中又說:「涅槃有有餘、無餘的兩種,像釋尊示寂在拘尸那熙連禪河畔二娑羅樹間,這是無餘涅槃,是『如來滅度後』的涅槃。在這滅度的無餘涅槃中,如來是『不』說是『有』,是『無』,也不說他是亦『有』亦『無』,當然是更不說他『非有及非無』的了。」(《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500。)

這位法師以四句分別來說示現入滅的 釋迦如來是入無餘涅槃,這個「如來滅度後」的涅槃中,如來不說有、無,也不說亦有亦無,更不會說非有非無。這是他高明的手法,以這種方式來引導讀者,先讓讀者摸不著、摸不透他在講什麼,接著又說了一句:「四句是世間的,依世間蘊處界的因緣生滅現象而說的;滅度後即無此可說。」(《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500。)就成功地讓讀者認為滅度後無此可說,如來滅度後的涅槃中沒有四句分別可說,因為一切都如因緣生滅現象,也就沒有什麼「有無」可說的了。但各位菩薩不要誤會他說的是:滅度後的涅槃是十八界俱滅的境界。他是不相信涅槃真實存在的,他這麼說只是要讓讀者接受涅槃也是因緣生滅的現象,所以滅度後就像因緣生滅法一樣一切都沒了,並沒有涅槃本際單獨存在。可是 如來在《阿含經》中就已經說「眾生長夜流轉,不知本際、不到本際」,這本際講的就是《勝鬘經》中講的「常住法、無盡法」,而滅盡十八界諸法,本際獨存的境界就叫作無餘涅槃。這與他所認為的涅槃無一切法,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這位法師常常會依著經文文字作註解,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又會有不同的說法出現,顯然他忘了曾經對同樣的問題作過註解,於是依著自己的想法,對同一個法有不同的詮釋,因此常常會有自相矛盾的說法出現。接著,這位法師又說:「佛果所有的功德,今不攝屬道諦,攝屬於常住涅槃的滅諦,為滅諦所有的一切德用,如來攝得無漏無為的常住體用,所以唯佛為歸依處。」(《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96。)針對這位法師這段話,平實導師有三點評論:【1.不以滅盡諸法為涅槃。2.佛果亦攝道諦,非唯二乘法有道諦。3.既有常住性的體與用,當知佛陀入滅後不是斷滅,有體亦有神用,佛弟子何須創造經典來對佛作『永恆的懷念』?這位法師前後自違,豈非自己掌嘴?】(《勝鬘經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277。)

我們進一步來看這一段評論:第一點,這位法師在這裡是「不以滅盡諸法為涅槃」。因為他現在是依這部經的經文而講 佛陀的常住,所以在這裡就不得不如此說:不可以說滅盡諸法叫作涅槃。如前面所說,他認為如來滅度的無餘涅槃是「神」那樣的存在,他向來是反對佛教的神化的,因此他說「神」那樣的存在,其實就是在暗示 佛滅度了,就像神一樣是不存在的了;所以他的涅槃是指空無一法的境界——不但沒有十八界諸法,也沒有本際存在,就像因緣生滅法一樣都煙消雲散,這就墮入斷滅空的一邊了。

第二點、佛果其實也是含攝道諦的,不是只有滅諦而已,因為道諦並不是只屬於阿含的二乘法才有。可是這位法師想要讓大眾認為佛果就是滅諦,也是滅盡一切法的,實質是與二乘法完全一樣的,雖然 釋迦佛不會說涅槃後非有非無,但是涅槃就是一切都無。然而,實際上二乘法有道諦,大乘法也有道諦,而且二乘法的道諦只須修有量的法就能成就,而大乘法則是要修無量的法才能成就,相差非常大。這位法師在這裡只說二乘法有道諦,故意不說大乘法也有道諦,讓大家錯以為:大乘法似乎是沒有道諦,所以真正的道諦只在二乘法解脫道中,所以二乘解脫道就是大乘道。他的目的不僅要高抬二乘法,同時也要否定大乘法,這樣才能以解脫道取代佛菩提道,達到他堅信不移的思想:解脫道就是佛菩提道,阿羅漢就是佛。

第三個問題,既然這位法師說有常住性的體與用,就應當知道 佛陀入滅後不是斷滅,必然是有體也有神用的。菩薩眾的佛弟子們早就已經知道 佛陀也有體也有用,當然是常住法,當然是眾生的無盡歸依,既然如此又何必自己創造經典來作為對 佛陀的「永恆懷念」呢?所以這位法師自己所說往往是前後互相違背,自己打了自己都不知道。

各位菩薩!這幾個單元我們所說的重點主要是:如來為度二乘根性的弟子最後也能進入大乘法中修學,因此方便析分出聲聞道與緣覺道法,讓這些弟子證得解脫果可以出離三界生死後,再引導他們迴小向大進入大乘法中修學走向成佛之道。因此,二乘菩提的所證只是 佛陀施設的一個化城,只是暫時的蘇息處,不是究竟的蘇息處。親證二乘解脫果的聖者,他們心中很清楚知道自己所證並非究竟的解脫,也不是真實的安隱。而其實絕大部分的聲聞弟子都是無量劫來跟隨著 釋迦牟尼佛在修行的,所以在《法華經》中 佛陀一一為聲聞弟子授記後,他們才恍然覺悟:原來自己本來就是菩薩,只是一時無明而被自己當世的樣貌與所修、所行所騙,其實無量劫來就已經跟隨 釋迦如來在修學菩薩法、行菩薩道了。三乘即是一乘,這一乘就是大乘、唯一佛乘,只有依大乘法的修行才能究竟解脫、成就佛道,永遠利樂眾生;而這是因為眾生從本以來就有一個常住法、無盡法在身中,只要不入無餘涅槃,都可以永無止盡地作為眾生的無盡歸依。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