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塵與六入——五欲過患

第28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六塵與六入」的相關法義,這個在佛法中是屬於非常重要的知見,因為這些法義與「斷我見」證解脫果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法妙義有密切的關係,如果能夠對於這些法義有正確的瞭解,那對於我們在佛道修學上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從 平實導師《阿含正義》這套書的副標題——唯識學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經》中 佛世尊早就有開示過唯識的法義,而我們這幾次節目中所要探討的內容,也都是必須基於有本識如來藏心的基礎下才能成立,而事實上本識是一切佛法的核心。

所謂六塵就是指色、聲、香、味、觸、法,而法塵是依附在五塵上而存在的,不能夠離開五塵而有單獨的法塵,除非是證得二禪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單純之定境法塵存在。我們都知道五塵分別對應至五識,為五識所了別,而事實上包括法塵及五塵上的細相都是需要靠意識來了別的,因此意識所緣的境界,可以說範圍是非常廣大。譬如說,對於由色受想行識聚集而成的五陰假我,意識會把這五個法合起來當成一個有情,雖然這五陰剎那生滅,可是意識心仍然會把有情的五陰當成是連續性的法,而認為有一個真實的五陰我存在;同時意識也可以緣在五陰變化上面所顯示出來的「生、老等心不相應行法」,因此意識所緣之範圍可以說是非常廣大。相對於意識來說,五識的所緣就單純很多,因為五識的所緣就僅限定在現量上面,而意識心的所緣則函蓋現量、比量與非量。那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瞭解:意識心有時候祂的所緣是會有虛妄性的,包括受種種意識相應的錯誤知見以及意根之遍計所執性的影響,造成意識之種種虛妄分別。因此,我們是有必要對於「六塵及六入」來作一些探討,這樣就能夠比較清楚我們所緣的六塵之真實相貌。

而因為虛妄分別的關係,誤以為自己所取的境界是真實的,因此就衍生出種種虛妄的執著。一般眾生對於境界的執著,可以簡單用五欲六塵來作代表,而事實上,如同上面所說,因為意識心所緣的範圍非常廣大,連帶的眾生對於五欲六塵之貪著的範圍也是非常廣大,尤其是法塵,因此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皆是在眾生貪愛的範圍之內。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14中的開示:【又有五種受用欲者所愛境界,諸樂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謂色、聲、香、味、觸。當知此中依所追求、所尋思、所染著事,有四種愛樂。謂未來所愛樂事,即所追求;過去所愛樂事,即所尋思;現在所愛樂事,即所染著,此復二種:一、所愛樂事,二、從彼所生所愛樂受。】大意是說,眾生所貪愛的境界就是源自於五塵境,對於這五塵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塵境界產生種種錯誤的認知及貪愛執取;除了對於現前境界的貪愛之外,也貪愛未來的境界,因此會有種種的追求,也就是在所樂著的境界上面產生「欲心所」;因為希望獲得而勤於追求,那難免在追求的過程中引生種種煩惱或造作惡業傷害眾生,這也是一般眾生的普遍現象,甚至把整個生命力都投入來追求。而對於過去所曾經歷喜樂的境界,就會時常去追憶回想並且沉醉於其中,雖然只是在內心中想像玩味,但是也能產生熏習作用增長染汙;而對於現在所愛樂染著的境界,除了對於該境界本身的喜樂,也包含對於領受該境界之樂受的貪愛,譬如經由追求而實際獲得了某些珍貴的東西,也喜歡常常拿出來把玩享受觀賞的樂趣等等;而這裡面追求未來的五欲境界與尋思過去所愛樂事,範圍可以很廣泛而海闊天空,即使是現在所愛樂事,在現代五光十色的環境也可以是非常廣闊的,譬如透過網路與智慧手機等可與世界各地眾生互通資訊乃至種種攀緣等,也讓許多眾生迷失在裡面而無法自拔。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意識的所緣境包括六塵,函蓋現量、比量與非量,也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法,因此真的是非常廣大,這也是意識特殊的體性。因此在八個識之中,也只有意識心才能跟五十一個心所法相應,祂能夠分別諸法種種差別而起種種業,受種種的果報。所以眾生所緣的六塵境界雖然只是概略分成六類,但含攝的內涵其實是沒辦法數盡的,而這也是因為眾生有種種的心性以及種種的欲樂,因此相應的法也很難說盡。這樣的情況也是菩薩所應當去瞭解的,知道眾生的種種心性與欲樂之後,菩薩才能以方便善巧來利樂眾生。

所以,如果不知道五欲的本質,在五欲上面盡情放逸,除了浪費時間、增長染汙之外,往往因為追求五欲的關係,而造業傷害眾生。譬如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4中的開示:【汝等當知,五欲無常,虛妄顛倒,須臾變異,如逆風執火,愚夫所習,汝莫放逸,若放逸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因此從上面所引經教中的開示可以知道,眾生所貪愛的五欲境界可以說範圍是非常廣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境界,同時根深柢固,並且「如逆風執火」,非常危險;甚至在經教中有時候用「六塵惡賊」來形容六塵能夠劫奪眾生的善財,而且是三世的善財,因為眾生每天、並且生生世世都會接觸六塵境界而被染著,因此六塵惡賊比真正的盜賊更可怕,因為真正的盜賊不見得每天、每世都碰得到。因此,如果不能夠對於我們識陰六識所領受、貪愛的境界之本質有如實的理解,知道貪著五欲境界是「虛妄顛倒」的,那要遠離這種執著性就很困難;這方面如果透過對於六塵法義的正確理解,就有很大而且直接的效果。在《大悲經》卷4中,釋迦世尊在付囑法寶時,亦特別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今日是我最後教誡,付囑於汝我此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習無上法寶庫藏。汝等亦應學於三事。何等為三?一者、欲,二者、精進,三、不放逸。】可見不放逸在修學中的重要性,因為它是「以防修為性」,能令修學者遠離染汙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們再稍微回顧一下剛才所引《華嚴經》中的開示,其中短短一句話,就有出現五欲是「無常」、「須臾變異」、「虛妄顛倒」、「如逆風執火」等幾種描述,這可以顯示佛菩薩的慈悲之處,因為這可以提供我們對於五欲六塵的幾種不同之觀察角度,可以令執著深重的眾生,心中也能生起決定心想要遠離五欲六塵之執著。因為如果只知道五欲是生滅無常之法,那他會想說沒關係,雖然是生滅法,短暫性的五欲樂受也是不錯的,因為畢竟還是有領納樂受;可是你如果讓他也知道所領受的五欲境界是虛妄的,那他就會有點覺得受用五欲雖然有些樂受,可是不真實、有點虛幻沒意思,並且多少是在浪費時間,因此他會考慮是否要把時間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譬如當他知道六識領受的只是內六塵之後,對於樂受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再進一步如果他也知道執著五欲是會引生眾苦的,是可能有嚴重過失與後果的,那他就會認真思惟這中間之利害得失,因此便能逐漸遠離染汙法而修學善淨法。因此經過這幾種角度的觀察之後,就可以令其「遠離五欲染著之決定心」更加有力。

知道了五欲六塵對眾生的影響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介紹有關「六塵與六入」的相關法義。大家都知道六塵指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其中法塵是依附在前五塵上面所顯示出來的,這也是一般眾生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上述六塵進入識陰六識心中這個現象就稱為「六入」。雖然一般眾生能夠知道六塵是哪六個,但是通常會誤認為自己的識陰祂是直接攝取外面的六塵境界,而且覺得非常有真實感,所以很少有人會去懷疑這些事情。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薩的開示,大家都很難去發現這六塵事實上是有外六塵與內六塵的差別,而自己的識陰是不曾緣取外六塵,而是只有緣取內六塵的;而因為有外六塵與內六塵的差別,相對的就有外六入與內六入的差別。

因此除了對於五欲六塵的法義需要如實理解之外,連帶的我們也要知道「六入」之法義。在《阿含正義》第一輯中,平實導師開示說:【因為有六入,而又迷於六入的緣故,全都誤認為外法而且執為實有,就導致無明凡夫眾生流轉生死,也導致佛弟子四眾不能證得初果解脫,更間接的導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陰中而無法證得如來藏,所以無法破參明心。】(《阿含正義》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72-273。)因此眾生因為不如實知「六入」的真實道理,不知有外六入與內六入,因此誤認六識直接緣取外面的六塵境界,而將外法執為實有,因此導致執取與染著五欲六塵境界,並且因此而造作諸業,輪轉生死。同時因為六識心需要依靠根塵觸才能現起,既然內六塵是自心所現之生滅虛妄法,當然緣六塵才能存在之六識心亦是生滅虛妄的,因此識陰非真實不壞之我。所以正確理解「六塵與六入」的法義,無論對於修學解脫道或大乘法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瞭解六塵與六入法義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再來看外六塵與內六塵的差異。外六塵或者外相分六塵就是說:「眼根所觸外色塵、耳根所觸外聲塵、……乃至身根所觸軟硬、粗澀細滑等外觸塵」(《阿含正義》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65。),這是外五塵;而在外五塵上顯現之有變動或無變動的法塵,就稱為外法塵,因此合外五塵與外法塵就是外六塵,通常這也是一般人所瞭解的六塵。然而上述之外六塵卻不是我們的識陰所曾緣取的,識陰六識心直接緣取的,必須是靠自心如來藏變現的五塵內相分境以及在內五塵上所顯現之內法塵,兩者合起來就是內六塵;所以六塵是有分「外六塵」與「內六塵」兩種,識陰六識直接緣取的是「內六塵」。這裡要留意的是:內六塵是自心藏識所現,也是眾生的識陰所緣取的,因此十八界中的六塵是自己的內六塵而非外六塵,所以阿羅漢才有辦法滅盡十八界。

那「外六入」與「內六入」有何差別呢?「外六入」指的是由五扶塵根與意根緣於「外六塵」的現象,而「內六入」則是指如來藏變現之「六塵內相分」,此六塵內相分被六識心所緣的階段,因此兩者是有明顯的差異。瞭解有「外六入」與「內六入」之後,這裡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瞭解識陰六識所取的是自心所現的六塵內相分,而非外六塵相分。因為這樣的緣故,就引生出一個很重要的知見,也就是說,既然能取之識陰六識所取的是自心所現之「六塵內相分」,那我們就可以信受各個有情識陰所取、自心所現之「六塵內相分」是不同的,所以才會說有「人類看見的是清水,餓鬼道眾生所見的是膿血」這樣的情況發生,這也就是經教中所開示的:「一切眾生得雜身已,見於雜色。」(《優婆塞戒經》卷6)所以這是因為眾生之業報與六根有別而導致自心所現內六塵有差異存在。又譬如天眼能夠看見遠物及被障蔽之物,非一般肉眼可見;而同樣是天眼,亦因修證之不同而所見層次有差異,乃至如來之天眼可以現見住種種無量生處有情。又譬如人類肉眼所見靜止之物體,看似是靜止的,但事實上該物體卻是隨著地球自轉而快速移動;而如果透過現代科技來觀察,組成這物質的微粒子卻是不斷地有震動或移動的現象,因此你可以說你所見之物體一定是固定不動的嗎?那只是你在當時之因緣下,自心所現之內相分而已。

所以從這裡大家應當可以接受識陰所取之內六塵真的是虛妄性的,我們不可以執著自己所見所知的境界一定就是那樣,而必須瞭解內六塵是因緣所生、自心所現之法;因此這也對應至前面所引《華嚴經》中之「五欲無常,虛妄顛倒」的開示,因為內六塵所引生之五欲是因緣所生,故是無常;而隨眾生業報與六根差異所現之六塵內相分亦不同,造成個人領納之六塵有差異,識陰亦非直接緣取外六塵,因此說是虛妄,如果執以為實則生顛倒。有不少人初聞「內相分」的法義,因為聞所未聞而往往不信,然而由經教中「內六入」與「外六入」的開示,就表示有六塵內相分的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無始劫來的虛妄分別之熏習的力量,使得眾生將自心所現的內六塵誤以為是真實的外境被自己所緣取,因此對於「內相分」的道理就不容易信受了。

今天透過「六塵與六入」相關法義的探討,相信大家都能夠瞭解自己識陰六識所攝取的「六塵內相分」都是自心所現,並非直接攝取「外六塵境界」,而意識所取的六塵境界範圍非常廣泛,因此在修學路上必須對於這「六塵與六入」的法義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不會被種種的境界所迷惑。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