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具足十二因緣

第93集
由正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在這單元裡,正覺教團對於「常見外道法——廣論」一系列的法義辨正與論述,希望能幫助您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唯有大乘佛教正法才能確實幫助您實證法界實相,走向正確的解脫之路,進而邁向成佛之道。今天要探討的子題是「一念具足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中的十二有支,環環相扣,如《緣起經》卷1 佛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緣起經》)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因為有無明所以有心行,乃至因為有生所以有老死,這就是緣起法,就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依緣而起之法必定依緣而滅,緣滅就是性空。所以逆觀十二因緣還滅法時,佛說「此滅故彼滅」,把無明滅了,心行就滅了,心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當然就不會有來世的名色;乃至生滅,老死憂悲苦惱也就滅了。這是說,緣起之法必定歸於滅,它的法性必定是空,是依因緣假合而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叫作緣起性空,沒有真實不壞的自我。

緣起性空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緣起,另一個層面是性空。不能把前半段的緣起切掉,只講後半段的性空,否則就會落於斷滅空。緣起性空既然是先講緣起再講性空,必定先有一個法是本住法,然後本住法再藉緣生起性空諸法,這樣才是緣起性空的真實義。也就是說,入胎識如來藏入胎之後才能出生名色,叫作緣起;而所生名色其性本空,因為無常故空,所以叫作緣起性空。換句話說,先要探究十因緣,探究名色是從哪裡來的?原來是入胎識如來藏出生了名色,接著再去探究十二因緣,這樣才是真正的因緣法。十二因緣都是在蘊處界的範圍,如果探究十二因緣不以十因緣作為依止,當滅盡蘊處界便會成為空無一法,那麼一切眾生與辟支佛捨報之後將成為斷滅空。所以《雜阿含經》卷12第287經 佛特別將十因緣與十二因緣並列宣說,先說十因緣推知有第八識入胎識存在,再轉入十二因緣,可見十因緣與十二因緣之間有必然的關聯性,也有前後的次第性。

經中 佛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12)意思是說,一切法的因緣探究到最後,只能到出生名色的入胎識為止,就必須退回來,不能再往前推溯而超過那個入胎識,再往前推就沒有任何一法存在。也就是說,一切法的根源就是第八識入胎識,不能超過第八識而別有因緣法可以逆推。十二因緣顧名思義只有十二支,不會有推尋無窮盡的過失,也就是不會推之無窮盡而不能證得源底;假使逆推而不能窮盡,因緣法便無法親證,那就永遠沒人能證得緣覺聖人的果位了。無明不可能無因而有,必定有一個所依心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因緣法推溯到第八識如來藏,就不能再往前推,所以 佛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一切煩惱的根源,我見、我執、我所執、善惡業等種子都存在第八識如來藏中,所以緣覺法所觀的因緣法就只能推溯到如來藏,這是最終法,到這裡就只能再退回來而無法再往前推溯。

然而,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85頁妄言:【如前所說,從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菩提道次第廣論》卷7)有一位日常法師在《廣論》錄音帶第67卷B面這麼說:「我們從十二緣起看起來的話,眼前所有的那個果,這個果我們稱它為十二支當中的支。這個這個這個,那些都是,所現起的果,對吧?這個果怎麼來的?就是前面這個因。就是這樣地因感果,因感果……」(《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稿日常法師)由此可見,古今應成派六識論者,對十二因緣的因果判定是錯誤的。假使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當無明是他們所判定的果支時,那無明之因又是什麼呢?當最後老病死是因時,它的果又是什麼呢?應成派六識論者對此必然無法答覆。假使依六識論的因果謬論,不管順推或逆推將會是無窮盡,就不能稱為十二因緣,而要叫作百因緣、千因緣,乃至無窮盡因緣,那就永遠不可能窮盡因緣法,也就永遠無法證得緣覺果。十二因緣必須以八識論為前提才能成立,十二因緣各支的背後必定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因,必定齊第八識如來藏而還,因緣觀才不會落入無窮盡而無法具足實證的困境。這樣才符合《華嚴經》卷37所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7)這個「一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小乘聲聞不必求證第八識如來藏,他們只要從聲聞法中的四聖諦、八正道去修證;中乘緣覺只要從因緣法去現觀而推知。也就是說,不論小乘或中乘都是在一念無明的範圍中修證。但是,菩薩還得要推溯無明的由來,無明總不能無因而有,必定有一個所依心——第八識如來藏,菩薩還要親證如來藏的所在,才能發起般若實相智慧。

《長阿含經》卷10記載:【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阿難!此十二因緣難見難知,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未見緣者,若欲思量觀察分別其義者,則皆荒迷,無能見者。」】(《長阿含經》卷10)意思是說,有一天阿難尊者向 世尊稟白說:世尊!在我看來十二因緣法很簡單。世尊告訴阿難說,停止!停止!不能說這種話,十二因緣法其實是非常深妙而難以理解的。阿難啊!十二因緣難見難知,凡是尚未看見緣起,也就是尚未親證萬法從如來藏生起的人,如果想要思量、觀察、分別十二因緣的道理,就好比在荒野中迷路的人一樣。何況是六識論者,一旦否定緣起法的根本因如來藏,更是摸不著頭路。所以那位日常法師在《廣論》淺釋第四冊第196頁茫然地說:【十二因緣……它是無頭無尾的……】他講這句話就不值一哂了。

接著我們看《優婆塞戒經》卷2 佛的開示:【善男子!如諸眾生貪心殺時,一念具足十二因緣。】(《優婆塞戒經》卷2)意思是說,當一念心動起貪心決定要去殺害眾生時,這一念貪心就已經具足十二因緣,也就是已經具足生死法了。為什麼呢?因為十二有支的第一支(緣起法的最初,也就是眾生輪轉生死的源頭)是無明,什麼是無明?簡單地說就是無知,由於無知而沒有智慧光明,也就是依眾生心的無知而施設無明。不管對解脫道的無知或對法界實相的無知都叫作無明。所以佛法中所說的無明有兩種,叫作無始無明以及一念無明。無始無明屬於實相方面的不正知,也就是不能了知、不能實證法界實相,這種無明是無始以來就存在,所以叫作無始無明。又因為無始無明的內容,眾生從無始劫以來都不曾相應過,所以叫作無始無明。當眾生起心想要探究法界實相時,才算是與無始無明第一次相應;當明心見道時,才算打破無始無明。但阿羅漢沒有打破無始無明照樣可以出離三界分段生死,所以無始無明不會障礙學人證得無餘涅槃,但是會障礙證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會障礙七住位菩薩所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及佛地的無住處涅槃。

十二有支中的無明屬於一念無明,總而言之有兩大部分。第一、不瞭解五陰十八界的虛妄性,誤計五陰十八界為真實常住的自我,因此不斷地受生而輪轉生死;第二、不知道蘊處界依第八識如來藏而有,誤以為滅盡五陰十八界自我以後,會成為斷滅空,因此不敢斷除我見與我執。為什麼叫作一念無明?因為常常都是一念心動而執著於我、執著於我所,所以叫作一念無明。它是三界中的生死法,是和三界生死有關的煩惱,並且和意識心剎那剎那不斷相應;當阿羅漢、辟支佛斷盡一念無明就斷盡分段生死,可以出三界。然而,古今所有應成派六識論者——月稱、寂天、阿底峽、宗喀巴、達賴喇嘛等人,自始至終都落入五陰,不斷狡辯說識陰中的意識心是常住法,他們全然具足我見。因為斷我見的初果人是經由觀行來確認意識心是依意根與法塵為緣而生起的緣生法,現觀而了知意識心是生滅法、虛妄不實,本質上無我、無我所,這樣來斷我見,進而斷疑見、戒禁取見等三縛結而證得須陀洹果。

所以想要斷我見證初果,想要進入因緣觀證緣覺果,首要條件就是先了知五陰我的真正內涵,還要具備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善於觀行五陰我的虛妄性,特別是意識覺知心的虛妄性。假使不斷地錯誤熏習意識常住的我見煩惱種子,念念和無明、我見相應,不能了知斷我見、斷我執的真實理,就如同古今所有密教應成派六識論者,以及寄生在佛門內的六識論者,統統都落在意識我中,誤計粗意識與細意識常住,所以無法斷我見,不離識陰的我與我所境界,都是被無明所遮障的凡夫。由於意根的無明心行就有意識的無明心行,有意識的無明心行就有受陰以及想陰的無明心行,因此就具足了無明的受、想、行、識四陰,再加上四陰所依的色身而成就眾生五陰。假使信受宗喀巴的常見外道法《廣論》,那麼就會誤會佛法,念念和意識常住的一念無明相應。由於一念無明的緣故,將永劫漂流於十二因緣生死大海中無有出期。

《優婆塞戒經》說:【如諸眾生貪心殺時,一念具足十二因緣。】意思是說,由於無明導致意根、意識的顛倒心行不斷地現行。例如當有人起一念貪心想要殺害傍生時,就有無明、行、緣於名色,不但緣於自己的名色,也緣於傍生的名色,譬如緣於一隻雞的名色。為什麼要把雞殺了?因為想要吃牠。活生生的一隻雞吃不吃呢?不吃!也就是說,那隻雞的識陰六識尚未斷滅時,就不吃牠,殺死之後再來吃,這就是緣於那隻雞的名色。緣於雞的名色,主要還是為了個人的名色,要滋養個人的名色;所以想要殺一隻雞的時候,一定先緣於那隻雞的名色。有了名色就有了六入,所以生起一念殺心時,當一念生起時就已經以六入緣於那隻雞的色身,一定先用眼根去看,再由六入中產生觸,再由觸、六入而有了覺受;因為肚子很餓,剛好有這隻雞可以吃,雖然沒有語言文字,但是樂受已經存在了。接著就產生了貪愛,接下來就要取了,心中生起想要取牠的作意。這個取,仍然是在一念之中所包含,想要取牠時,便產生後有種子。也就是說,由於我所的貪愛,後有種子便已經存在了。

一念之中有多少剎那的變異呢?一念之中有九十剎那,每一剎那的識種變異生滅九百次。也就是說一念之中有八萬一千識種流注,不斷地生滅變異,這就是老與病。這一念出生時,就叫作一念無明的生,前面一念過去時,才會有後面決定要殺的一念出生。所以決定要實行殺生的動作時,前面起一念想要殺的念剎那就過去了,念念生滅變異。所以一念貪心想要殺害傍生時,這一念就已經具足十二因緣生死法了。同樣的道理,古今所有密教中人,當他生起一念修無上瑜伽雙身邪淫法時,就已經具足十二因緣生死法了。《地藏經》卷1開示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地藏經》卷1)因為貪念邪念一旦生起時,就已經具足十二因緣生死法。所以修行得要在起心動念上,時時護念意行。

今天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點擊數: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