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集
由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單元。

在這一集我們要繼續探討三士道的建立,是否符合佛法的正義?《廣論》三士道的下士道與中士道,是希求來世善趣安樂與解脫生死。可是正確的佛法中,讓我們能夠往生善趣,甚至最後證得解脫,最簡單也最為首要的方法就是斷除三縛結,也就是要證解脫道的初果;從往生善趣到解脫生死,這其實是除滅煩惱的過程,煩惱的減少就是福德的增加,煩惱減少可以讓眾生往生人天善趣,煩惱深厚的眾生,福德相對的也比較少,也就會下墮三惡道。因此煩惱的內容,應該要清楚地告訴眾生;什麼是煩惱?煩惱的作用是什麼?也要告訴眾生清楚,若是不讓眾生清楚煩惱的內涵,想要讓眾生往生善趣,甚至最後能夠證得解脫,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解脫道上,所謂的煩惱,是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的心行,這些都叫作煩惱。煩惱有見惑、有思惑,見惑是見道所斷的煩惱,也就是三縛結;思惑是修道所斷的煩惱,也就是對三界的一切貪愛。三縛結是三種煩惱,首先是我見,又稱薩迦耶見,其次是戒禁取見,第三是疑見;眾生要解脫生死,首先就是必須斷除三縛結。我見,就是把五陰當中的某一陰,或是部分的特性,認定為真實常住不滅的我,這種見解就是我見;戒禁取見,就是對於真正的解脫不清楚,因此施設種種不如理的戒禁,想要來求得真正的解脫,這種的見解就是戒禁取見;疑見,就是對五陰的虛妄有所疑惑、對四聖諦的法有所懷疑、對有一個真實常住的諸法實相有所懷疑,這樣的疑,會障礙出離三界生死;這三縛結在《別譯雜阿含經》卷8中記載:【斷除三結:身見、戒取及疑網等;斷三結已,成須陀洹,更不復受三途之身,於無上道,生決定信,人天七返,盡諸苦際,入於涅槃,是名優婆塞得須陀洹。】如來在經中開示說,斷除三縛結以後就成為初果人須陀洹,從此不再受生於三惡道,於解脫道上會產生決定的正信,在人間及天上七次往返以後,就可以窮盡一切苦的邊際,可以證得無餘涅槃,這就是在家佛弟子證得須陀洹果。如來如此直接了當地開示,佛弟子就是應該以斷除三縛結作為修證的目標,何必再去畫蛇添足,提出三士道的修行過程呢?斷除三縛結證得須陀洹果,是解脫道的見道,三縛結當中以我見為主,所謂我見就是誤認為意識心常住,不壞的法,認為意識心是可以從過去來到現在,甚至去到未來、或者結生相續的根本;這種將意識覺知心,認為常住不壞的法時,就是落在識陰我之中,以這種見解而堅持執著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的人,這種見解就是我見。想要證得解脫,必須先斷除我見,想要斷除我見,要先瞭解意識心,不可以落於意識心中而自己以為不墮於意識心中,不可以將意識心的各種變相境界錯認為是第八識如來藏的境界,也不可以將第八識如來藏的種種功能認為是意識心的功能,這樣才能真實斷除我見。

《廣論》在三士道中,也有說要斷除我見,也就是薩迦耶見。但是《廣論》提出應該斷除薩迦耶見的明確說法,卻是在最後上士道修習止觀當中,在想要悟入真實義的次第的時候所提出來的,因為宗喀巴認為斷除薩迦耶見是初地菩薩,他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說:【住初地之菩薩,過一切異生二乘地故,內身已生定趣佛地之道故,名生於如來家中。謂於自道種姓決定,不復更趣餘道也。又此菩薩已現見補特伽羅無我,故薩迦耶見及隨眠疑、戒禁取等三結,一切永斷,不復生。此說已斷三結種子。其薩迦耶見,是見所斷之分別起者,非俱生者。】(《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2)斷三縛結的次第應該在修證解脫道的開始,因為斷見惑三縛結是解脫道的見道,大乘菩薩則在七住位見道,證得如來藏實相心之前必須先斷除三縛結,否則會落入五陰當中而無法證得諸法的實相如來藏;若是未能先斷除三縛結,在解脫道上未能先看見解脫道這條道路,在佛菩提道上也無法見道明心。如此,如何能夠修證佛法呢?

宗喀巴《廣論》的三士道修證的次第,其實是相當的混亂的。其次《廣論》卷17中引用月稱論師的《明顯句論》說:【修觀行者,若於真實起悟入欲,而欲無餘永斷煩惱及諸過失,應如是觀何者為此生死之本。彼若如是正觀察已,則見生死以薩迦耶見而為其本。又見我是薩迦耶見所緣境界,由我不可得故,則能斷除薩迦耶見。由斷彼故,永斷煩惱及諸過失。】宗喀巴依月稱的論述認為:如果修觀行的人想要悟入真實法、想要永遠斷除所有的煩惱以及過失,應該先觀察什麼是生死的根本,他如此地觀察以後,則可以看見生死是以我見,即薩迦耶見為根本,又見到有真實我就是薩迦耶見,如果知道沒有一個真實我可得,則能斷除薩迦耶見。宗喀巴認為,因為斷除我見的緣故,就可以永遠斷除所有的煩惱以及過失,月稱是中觀應成派的思想,主張一切法空,認為沒有如來藏阿賴耶識等真實法的存在,他們的所謂真實,就是一切法空,認為一切法依緣而起,這樣子就是真實。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真實法,必須在排除一切法有真實自性以後才能夠顯現,所以他們的真實法,也是依緣而起,是虛妄不實。由於月稱與宗喀巴主張一切法空,所以他們的斷我見也是以一切法空為基礎,認為說沒有一個我真實存在就是斷除了薩迦耶見,宗喀巴所謂的我,依《廣論》說:【所言我者,謂若諸法不依仗他,自性自體。若無此者,是為無我。】(《菩提道次第廣論》卷20)宗喀巴認為在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當中,有某一個法不必依靠其他的外緣就能夠自己存在;這個法自己有自性、有自體,這樣就是落在我見當中,如果不這麼認為則是無我,也就是在勝義諦與世俗諦二諦當中,全部都沒有自性,全部依緣而起。這種說法與正確佛法的知見,完全定義不同;正確的我見是把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當中的某一個法,或是衍生的性質認定為真實常住不滅的我。但是前提是,必須承認有個真實法的存在,這個真實法能夠藉緣出生蘊處界各種法;這個真實法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祂本身是無我性的、是真實存在,祂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中都時時刻刻顯示祂的不變異性,因此顯示祂真實與如如的真如性。然而宗喀巴繼承月稱《入中論》的思想,認為 如來從未說過有真實法的存在,月稱在《入中論》說:諸佛未說有實法。(《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8)宗喀巴因此也否定諸法實相——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存在;他在《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中說:【如是攝行論說,佛為廣大勝解者,說八識等令通達者,亦僅顯示經有是說。非自宗許,離六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釋菩提心論,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15)月稱否定 如來曾經說過有真實法的存在,宗喀巴則是直接表示他不同意 如來的說法,他認為即使 如來曾經為讓廣大的菩薩們通達佛法的緣故,述說眾生有八個識,這也只是在經中如此說說而已。宗喀巴所遵奉的中觀應成派是六識論,就是不承認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存在,所以他不允許在六識之外還有一個不同體性的阿賴耶識;如來你說你的,宗喀巴還是堅持虛妄的意識心就是心識的主體,而且他認為說意識這個法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因此在《廣論》卷6,宗喀巴提出:【此復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凝結之時,與此同時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阿賴耶識力故,有餘微細諸根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爾時識住,即名結生。諸有不許阿賴耶者,許為意識結生相續。】(《菩提道次第廣論》卷6)宗喀巴認為,在眾生受生的當下,經中雖然說是由阿賴耶識的力量,所以有微細四大種與父母精血和合生起成為受精卵,那個時候有一個識安住其中,就稱為結生。而中觀應成派如宗喀巴、月稱等,不接受 如來的說法,他們提出了與 如來分庭抗禮的講法,認為不接受有阿賴耶識者,則是可以由生滅、變異、虛妄、無常的意識來結生相續。從這個觀點來看,中觀應成派雖然所使用的名相與佛法相同,但不能說他們就是佛法。宗喀巴認為,如果把三界世間的某一個法認為是真實有,則是落入有我,他的薩迦耶見就是沒有這個想法,可是他否定阿賴耶識,他認為不必阿賴耶識就可以結生相續;根本不必阿賴耶識,虛妄緣起的意識就可以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可是虛妄無常的意識時時會斷滅,意識如何能結生相續呢?意識斷滅時,祂所執藏的業種就不見了,如何能作為染淨法的根本呢?如果宗喀巴所認為:意識可以結生相續、可以是染淨法的根本,那麼意識必定是有結生相續的自性,也就必定有能夠執藏染淨法的體性,如此意識就必須是有自性、有自體。那這就不落入《廣論》中所說:「所言我者,謂若諸法不依仗他,自性自體」中的我了嗎?宗喀巴這種主張,不就是認為自己薩迦耶見未斷嗎?也就是以意識作為結生相續與染淨法的根本;意識本身必定有自性、有自體,否則無法有結生相續,與作為染淨法的根本。如此,宗喀巴自相矛盾,因為宗喀巴認為,若有一個不必依緣而起的法,這個法有自性、有自體,則是落在我見當中,可是他認為意識可以結生相續、意識可以作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顯然他的意識有自性,也有自體、也有本體,否則怎麼可能結生相續,以及成為染淨法的根本呢?我們再來考慮,意識可能結生相續嗎?意識可能是染淨法的根本嗎?所謂結生相續就是輪迴轉生,以及經由中陰身而托生於母胎。首先,結生相續若是以意識為主體,那麼我們應該能夠記得過去世的一切事情,我們應該一出生,就可以馬上知道過去世曾經所修學過的種種法,我們也可以將珠寶、黃金埋藏在我們自己一個人知道的地方,等待下一世投胎轉世以後挖出來享用,可是為什麼我們都無法記得過去世的事情呢?顯然意識心,是根本無法結生相續的。

其次,宗喀巴說意識是染淨法的根本。一個法要能夠成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這應該要來探討熏習的道理,因為要能執持不清淨的染法與清淨的善法,必須要有能熏與所熏的心識共同配合才能夠順利完成;就像衣服本身沒有氣味,若是用有香氣的香末、香油,或是香花來熏,衣服才會有香的氣味。在《大乘起信論》與《成唯識論》中都說明,能夠熏習善染法的七轉識與被熏習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必須各具有四種體性,熏習的功能才能夠成就。被熏習的如來藏,首先必須是堅住性,也就是心體是堅固常住的,永遠不會變異壞滅的,祂的體性是永遠不會有斷滅的時候,因為這樣才能夠執持業種不會斷滅;可是中觀應成派是否定有一個堅固常住的,如來藏存在的。其次,如來藏必須是無記性,也就是祂不可以有善惡性的分別能力,也不可以有善性與惡性的自性,如果祂有善惡性的分別能力,祂就變成能熏的七識心,那麼熏習的因果與道理就沒有辦法成立;因為如來藏如果不是無記性,世間應該沒有三惡道的眾生,因為當我們造作不清淨的惡業時,如來藏本身若是有抉擇性,祂就可以選擇善業種子來儲存,拋棄惡業種子;如此造惡時就不會有惡報,當然世間就不會有三惡道,可是明明我們欲界當中,就是有很多三惡道的眾生。因此宗喀巴說意識是染淨法的根本,這種說法與法界的真實狀況是完全不相符合的。第三、如來藏必須是可熏性,也就是祂必須是能夠將熏習的內容放進去,譬如用香來熏玻璃,熏了老半天,用水一沖,抹布一擦就不見了;如來藏熏習善惡業,善惡業種子都可以保存在如來藏當中,是不會不見的。最後,如來藏必須能夠與能熏的七識心,有共同和合運作的特性,也就是如來藏與七識心,必須同時同處共同運作。

接下來,能夠熏習的七轉識,也必須具備有四種體性,熏習的功能它才能夠成就。首先,七轉識必須是有生滅性,因為念念生滅地變化,所以能夠在六塵中時時刻刻作種種的轉變;其次,七轉識必須有勝用,也就是有殊勝的作用,有這種殊勝的作用,才能夠造作種種的業行;第三,七轉識的體性必須是有所增減,祂經過熏習後,在善法與惡法上面必須是會有所增減的;最後,七轉識祂必須與所熏的如來藏,同時同處能夠和合運作。從上面能熏與所熏的四種必須具備的體性,可以知道所熏的如來藏,必須有堅住性,祂不是因緣所生的法,不能夠隨著因緣而變化。可是這是宗喀巴所不能接受的,而宗喀巴將意識作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如此意識心就必須有堅住性,必須有無記性,這樣根本違背了 如來的教導,也完全違反了我們現前所知道的事實;如此將意識心作為結生相續的根本,因此我們說《廣論》是常見外道法。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點擊數: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