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三士道總建立之謬誤(二)

第34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繼續要跟各位說明的「常見外道法——廣論」,當中的這個道總建立;也就是說,宗喀巴把修學佛道建立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這樣子的一個謬誤。

上一集講到說,宗喀巴把這個二乘解脫道,歸到畢竟決定勝這樣子的一個謬誤。畢竟決定勝其實是在指佛地,畢竟決定勝者,唯有 佛能得,二乘解脫道它不是究竟的佛法,所以不能稱為究竟決定勝。畢竟決定勝這一部分,《廣論》把它併入到這個地方,這個是很大的問題。我們上一集有講到說,真正的佛法,其實最主要是只有兩個法道:一個叫作解脫道,一個是佛菩提道。所以《央掘魔羅經》裡面說,道有二種:聲聞道、菩薩道。

那菩薩道指的是什麼?菩薩道指的就是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也就是說,這兩個法道必須是要依止著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一切眾生都有本際,一切眾生都有有分識,一切眾生都有齊識而還的這個第八識;這個其實都是同一個心,只是 佛在開示的這個法的前提不同之下,所以作不同安立的名字。所以一切眾生都有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必須以這個前提,解脫道才能夠建立起來;佛為聲聞眾講解脫道的時候,其實也是依著這樣的一個道理為眾生開示。所以在《法華經》的時候,才會進一步地去說明,有所謂的大乘,有所謂的中乘,有所謂的小乘。也就是說,繼續再把解脫道再分成小乘跟中乘,小乘就是聲聞道,中乘就是緣覺,其實聲聞、緣覺同屬解脫道。也就是說,《央掘魔羅經》這個地方合併起來說,道有兩種:謂聲聞道及菩薩道。所以真正的修學佛法是只有三乘菩提,這三乘菩提全部都是必須要依止著 佛所開示的,這個才是真正修學佛法的次第。

這種次第的前提,就是必須要先建立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就是菩薩道為基礎,這樣子才有辦法讓一切佛法都能夠建立起來,所以真正要修學佛法,我們是必須要依止著真正這樣子的道理,才不會偏差掉了。所以這當中佛菩提道函蓋了解脫道,因此修學佛法真正說起來,其實只有一種道次第,其實就是只有佛菩提道。因為解脫道是必須要攝入佛菩提道的,因為離開了佛菩提道的話,解脫道就會落入了斷滅見;因為菩薩能證解脫,而不希求解脫速入無餘涅槃,而要留惑潤生,以作利益眾生之事,直至成佛,這樣子才是究竟決定勝。那二乘的解脫果還有餘苦待知,仍有餘集待斷,仍有餘生待滅,仍有餘道待修,所以仍稱不上是畢竟決定勝。

二乘阿羅漢雖然已經斷了我執,也就是說證了四聖諦八正道,但是這個二乘的四聖諦八正道,其實不是真正的究竟的解脫;究竟的解脫必須要是依止著佛菩提道、依止著菩薩道去修行,那個才是真正究竟的解脫,所以畢竟決定勝者唯佛能得。也就是說必須要依止著佛道的修行,依止著佛道修行,證悟了以後悟後起修,悟後起修進入了這個三賢位,就把十住、十行、十迴向位圓滿了以後,必須要修集各種智慧、福德,乃至於斷除分段生死的煩惱,還有分段生死的煩惱習氣種子,還有無始無明上煩惱,無始無明煩惱的這一部分,都必須要斷除掉,還有塵沙惑的煩惱斷除,圓滿了一切種智,這樣子才算是究竟決定勝。

所以如果依《廣論》的三士道修學,下士道修完再修中士道,中士道修完再修上士道,上士道修完再修密咒乘,這種道次第其實是顛倒的道次第。為什麼這麼說呢?依 佛在第三轉法輪所說的法來看,表面上《廣論》是把人天乘歸於下士道,把初轉法輪解脫道歸於中士道,但是進一步簡擇《廣論》所說的內涵,我們卻發現《廣論》一方面說一切法緣起性空、一切法無自性,一方面又將蘊處界中緣起緣滅的意識心,建立為常住法,這是公然違背阿含解脫道的。然而三界一切法,就是蘊處界諸法,而蘊處界所攝的一切法,全部都是緣起緣滅的生滅法,乃因緣所生法。

識蘊,特別所指的是意識,本是根塵為緣所生的生滅法,那《廣論》卻把緣生法當中的這個識蘊所攝的這個意識,把祂建立為常住不滅法,是根本就不瞭解蘊處界諸法,更不知道蘊處界、四聖諦、十二因緣諸法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不知道蘊處界諸法、四聖諦,還有十二因緣,其實是依著這個根本因才能夠出生的,依著這個第八識如來藏這個根本因,才有辦法出生的。宗喀巴在對意識虛妄的本質都不瞭解的情況下,他如何能夠對蘊處界如實地了知呢?他對蘊處界都不如實知了,又如何有這個正確的四聖諦以及十二因緣的緣起性空的修行?如何有十二因緣緣起性空可修可證呢?佛在阿含所說的四聖諦以及十二因緣、所說的緣起性空,如果依著《廣論》來說的話,那不就變成無因論的斷滅法了嗎?如此不是很顛倒嗎?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依著宗喀巴所說的緣起性空法,他是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的法,那意識心常住不滅的法,在十二因緣裡面,無明緣行,行緣識;「識」支這一支最主要就在指六識,乃至於六識的現行、六識的種子啊,那這一支是要斷除的啊!十二因緣支裡面全部都要斷除的啊!十二因緣支裡面,無明乃至於生老死憂悲惱苦十二支裡面,全部都是必須要斷除啊!如果沒有如來藏,這十二支斷除了以後,那不就成為斷滅了嗎!所以就變成無因,無因論的斷滅法了。

所以我們要講十二因緣之前,一定是必須得依著 佛所開示的十因緣為道理;也就是說,佛先開示了識緣名色,那識緣名色的這個「識」,其實是在指齊識而還的入胎識,是在指我們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從流轉門裡面的阿賴耶識,從黑品法裡面的阿賴耶識,去觀察阿賴耶識:去順觀阿賴耶識,去逆觀阿賴耶識。也就是說,為什麼一切眾生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是因為有三界有,乃至於有三界愛,乃至於六入,乃至於觸受愛取有等等這樣子的一一支,那這些從什麼地方來?是從名色來。那名色是誰出生的呢?名色不會無因而有,那名色會是意識出生的嗎?名色不可能是意識出生的,因為過去世的意識滅了以後,過去世的意識就滅了,所以怎麼會是意識出生的呢?你這一世的意識,還得要依因待緣,依著依他起性的這個法,才會有意識出生,所以你這一世的名色,當然是由一個法出生的,有另外一個本住法來出生,是誰呢?就是我們齊識而還的入胎識。

這個前提必須確立了以後,再來回頭觀察,為什麼我們會生生的有識緣名色,乃至於生老死憂悲惱苦呢?就是因為這個入胎識集藏了過去不斷生死的這些分段生死的染汙業種,就是集藏了過去世的無明,還有業行、還有六識的業種;因為無明、行、識,過去世的無明、行、識的造作,所以會有這一世名色的再度出生。過去世的無明,還有身口意行,還有過去世的六識的業種,都已經滅了,放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儲存在如來藏裡面,所以必須要依著這樣子,才有辦法去滅除過去世所含藏的(過去五陰所造作的)這些業種,必須要依著這樣的道理所說的十因緣跟十二因緣,才不會落入斷滅論。

另外,二轉法輪的般若經,是宗喀巴認為最究竟的了義法,所以在《廣論》裡面把般若放在上士道當中。但是 佛在《解深密經》說,般若經是有上有容的,不是究竟了義之法,因此《廣論》所說的教判,顯然是違背三轉法輪究竟了義經典所說,而宗喀巴又不解般若經義,硬把般若解釋為一切法空,說為空正見。但是 佛宣講般若經,祂的目的是為了讓二乘人迴小向大,在說蘊處界等一切法空時,卻同時說有一個真實不空、有真實體性的如來藏,並以種種善巧方便,不同的名稱,說為非心心、無心相心、不念心、無住心、菩薩心,所以這個是般若系經典裡面,佛經常在用的名相。非心心、無心相心、不念心、無住心,都是在指我們這一個心,祂是沒有一個我們七轉識心的心相,祂不像我們七轉識心,所以叫作非心心;這個心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祂是不念心、祂是不住心;祂是我們菩薩必須要依止著祂去修行的這個菩薩心,所以又叫作如來藏、又叫作菩薩藏。用這樣子來說明常住的第八識如來藏,教導二乘人要迴心轉入大乘法中去親證祂,如此實相的般若智慧才能夠出生。

但是宗喀巴把般若經中明說應該要親證的非心心、無心相心否定了,這個使般若經成為有名無實的虛妄法,成為與解脫道內容相同的世俗諦的經典,那如此般若經的法義,就成為多餘的戲論了,也就是他所說的性空唯名。這個根本就是戲論,那這樣子不是很顛倒嗎?可是一些可憐無智的法師,正是因為信受、乃至繼承了宗喀巴這樣的邪見,所以把般若系經典定位為性空唯名;那意思就是說,般若諸經所說都是同於阿含解脫道的緣起性空之法,所以沒有需要再說般若,只要解說阿含道的緣起性空那就足夠了,所以般若經是全然同於阿含的,是唯有名相而無實質的說法,所以他們就把般若經說為性空唯名。但是三轉法輪的唯識方廣諸經,佛在《解深密經》中說為無上無容的究竟了義法,卻被宗喀巴判為不了義。所以唯識方廣諸經的極勝妙義理,也是成佛最重要的依據,但是在《廣論》中的定位,卻被顛倒成不入流的法。

但是唯識方廣諸經是菩薩悟後起修、增長般若智慧的法門,也正是地上菩薩所應修的一切種智增上慧學,能否成佛都看一切種智的修學是否圓滿而決定。但是宗喀巴因執著斷滅論的這個邪見,不承認第八識,反而棄捨之,且又否定如來藏,則其所謂的學佛,就永遠只能停留在世俗的意識層面了,同於佛學研究的學問一樣,如此不是很顛倒嗎?唯識方等經典中所說的唯識增上慧學,是成佛所憑藉的一切種智內容,是證得般若中觀以後才有能力實修的法義,宗喀巴卻判為方便法,判為更下於般若中觀的不了義法,如此不是很顛倒嗎?

宗喀巴將一切種智修證的根本(也就是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的智慧,也就是第三轉法輪種種唯識系列經典所說的這個如來藏)加以否定之後,那在《廣論》中再作出如此的主張,主張什麼呢?就說:「謂修種智方便有二,謂密咒大乘及波羅蜜多大乘,此二攝入上士法類。」(《菩提道次第廣論》卷3)這是有背後原因的,不可單從文字表相上來判斷他的說法是否正確。若單從他這三句話的文字表相來看,他的說法其實也沒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波羅蜜多大乘,是修種智的方便,但在密咒乘中修學密咒,卻絕對不是成就種智的方法,而且是完全相悖離的法。但宗喀巴在《廣論》中,混水摸魚、魚目混珠,在《廣論》中把這些東西把它加進去。那《廣論》中為何會說密咒乘的修學,也是修學種智的方便呢?原因就在於他將種子的曲解,想要引導學人進入密法當中。宗喀巴所說的種子的智慧,是指雙身法中,喇嘛能使明妃佛母懷孕,將一切種智曲解為知道精液即是種子,把精液看成如同植物種子能出生植物一般的這樣子的智慧,認為這個就是一切種智的智慧。宗喀巴因此而說密咒乘的修學,也是證得種智的方便之一,因為密咒乘修持密咒的結果,就是要實修雙身法,最後則是要知道種子(也就是精液)能出生人類,有了這種智慧,而能控制自己要不要射精,就是獲得一切種智而成佛了。這根本就是外道的邪淫的邪法。

但是 佛所說的一切種智中所說的種子,卻是指第八識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種子,也就是八識心王的一切功能差別;這個指的是,如來藏自己的功能差別,以及如來藏所含藏的七識心的功能差別等等。所以種子又名為界、又名為功能差別故,具足證知八識心王一切種子、一切功能差別,那就是具足證得一切種智而成佛。但是宗喀巴將種子移植到雙身法中的精液,以及明妃的淫液來說,是完全曲解佛法,是以外道法取代佛法的破法行為。

又《廣論》後面,佔有一半的篇幅的別學奢摩他與毗缽舍那,宗喀巴又搞錯了!奢摩他與毗缽舍那,漢譯為止與觀。所謂的止,除了世間修四禪八定之法門以外,更重要的是於實相正法,或解脫真實義心,得決定不動搖;觀是觀行,對於解脫之理、般若之理、種智之理,如實觀行而發起智慧。但宗喀巴卻把奢摩他當成禪定波羅蜜,把毗缽舍那當成般若波羅蜜,不知佛法中的奢摩他與毗缽舍那二法的修行,都是兼含禪定與般若在內的;並且宗喀巴《廣論》所說的止觀雙運,乃是為了替他另一部的《廣論》——也就是《密宗道次第廣論》這樣子的一個雙修法來作鋪路,導引讀者進入密宗道去修學樂空雙運。所以他在《廣論》說的止觀,也是雙身法中在瑜伽時,也就是說在動作時,應該要止或繼續動作的這樣子的觀察。他有如此天大的誤解,這難道不是天大的顛倒嗎?

那又依於《廣論》三士道次第修學的說法,下士道修學圓滿才能修中士道,則密咒與密咒乘行者,永遠都沒有辦法修習中士道,因為宗喀巴的說法是:下士道是修人間善法,必須要修到佛地才圓滿。故除非成佛,否則下士道的修學就永遠不能圓滿。若說下士道圓滿而成佛以後,才回來補修這個中士道的聲聞法解脫道,這種說法難道不是顛倒嗎?而且福德資糧永遠都不應嫌多,所以應該要繼續修集不斷,所以 世尊成佛以後,也仍是繼續修集福德,這個在 世尊的《本生譚》裡面多有記載。另外,《廣論》所說的:中士道修習圓滿再修上士道,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中士道修完就成為阿羅漢而入無餘涅槃了,如果未能入涅槃,就表示思惑煩惱尚未斷盡,就是中士道尚未圓滿,那中士道既然還沒有圓滿,如何修習上士道呢?甚至《廣論》主張:上士道圓滿才可修密咒乘,而上士道修完時已經成佛了,那又何必再修密咒乘呢?所以這個都是很多的矛盾的,這些問題都是《廣論》矛盾的問題。

我們下一集再繼續跟各位作分享,今天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