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受優婆塞戒的條件 (六)

第116集
由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節目,也就是 平實導師的著作,菩薩《優婆塞戒經講記》的導讀。我們將一般初機的學佛大眾,在持守戒律方面的問題,把它們分門別類,用簡單易懂的說法,一項一項地演述出來。前面的幾集節目當中,向各位談到了在本經中 佛所說,要求要受菩薩優婆塞戒之前,應該要具備的條件;然後為人授戒的菩薩法師,他要為戒子演說——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與飲酒的種種過失,這是一切佛所制定戒律當中,最主要的重戒。

五戒是任何戒律的基礎,可以說所有的佛戒,都是在五戒的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如果戒律的內容跟五戒相反,那麼那個戒律就不是 佛所制定的正戒;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五戒當作一個檢驗的標準,來檢驗諸方大師所說的戒律,是否為 佛的正戒?比方說,現在有一支坦特羅佛教,號稱是佛門的宗派,他們的戒律之一是:「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各位可以用這幾個字,去網路上搜尋查查看:「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也就是說,得到了這個祕密灌頂的人,可以殺害有情的眾生,然後受用——也就是姦淫被殺者的妻子與女兒。當別人不肯把妻子或女兒奉獻的時候(奉獻來給你修男女雙身法),那你可以用明搶的,或者用偷盜的方式,來得到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女人;假使被別人質問的時候,還可以說一切的妄語,騙人說並沒有這回事。所以現在各位可以冷靜的判斷:像這樣的戒律有沒有違背五戒?所以會不會是 佛所制定的戒律呢?當然不會嘛!他們還特別為這個原因自圓其說,說那樣子做是必須要修到非常高深的地步,是修行無上瑜伽時的一個特例,不是一般人所能用的。但是我們只要問一句,那麼請問:佛陀本人曾經這樣做過嗎?釋迦牟尼佛已經滿足圓滿的佛陀果位,祂有這樣子做-「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有這樣子做過嗎?答案是完全沒有。所以坦特羅佛教只好說:釋迦牟尼佛是沒有這樣子做啦!但是我們的普賢王如來、我們的金剛總持以及歷代的祖師,像是竹巴昆列都是這樣子做,才能夠即身成佛啊!所以這一說,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原來他們認為有比 釋迦牟尼更高的佛陀與祖師,原來他們是打著佛教的名號,實際上行外道邪法的附佛外道。一般人只知道持守五戒是最基本的佛戒,持五戒可以使得我們未來生不下墮到三惡道,使得我們還有機會能來人間修學佛法;因為持守五戒的本身,就止住了三惡道的因與緣,沒有那樣的因、緣,我們就不會與三惡道相應,這是指被動保守的方面;但是很少人知道,持守五戒的另外一面,就已經累積了無量的福德與功德。

持五戒的福德有多大呢?在《出譬喻經》裡面說到,印度迦夷國的國王叫作梵摩達,有一次去林間打獵,看到有一間小房子,屋中彷彿有一個女子,國王就要這個女子出來。結果這個女子赤裸無衣,國王就脫下了外衣給這個女生披上;然而衣服一著上女子的身體,就起火燒掉了,這樣子三次,衣服都被燒掉了。國王就問:為什麼會這樣?女子回答:過去世中我是您的妻子,看到國王供養飲食與衣服給僧人,我覺得捨不得,就要求您供養飲食就夠了,不用再布施衣服了,因此今日我受此無衣的罪報。如果國王願意幫我,請為我去布施衣服給僧人,以及懂得經義的學者。後來國王做了衣服要供養給僧人,但卻一時之間找不到出家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持守五戒的賢者,賢者接受了衣服便為之祝願,願這位女子可以得福無量,能夠穿上衣服。後來國王再去問這位女子:那您現在是什麼神呢?女子回答:我比人身稍微殊勝一些,但又不及天人,所以我是在鬼神道中;您為我做此福德,我此世捨報以後,就可以轉生到第一天去當天人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道理。各位看看!光是持守五戒的修行人,有多大的功德!一般我們說佛門中真正的出家人,是世間眾生的福田應供,能夠供養到出家人,以出家人作為我們的福田,我們就可以培植甚大的福德。然而這一則故事中,因為因緣不足,剛好找不到出家人,所以由持五戒的賢者,接受了衣服的供養,並且為這位鬼神祝願,光是這樣子,鬼神的下一世,就可以往生到第一天去享福了!所以各位可以想一想,持守五戒的福德有多麼的廣大!因為它是一切戒律的基礎。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梵摩達國王過去世多行布施,所以今生呢?他可以成為國王享受福報,這是布施三寶的福德。然而他的王后因為阻止國王的布施,所得到的罪業,就是成就長時間的鬼神道身,而且是沒有衣服穿的無福鬼神,甚至是羞於見人的鬼神。我們可以這樣子說,幫助別人的布施有多大的福德,阻止別人布施,就會有相對應的惡果,這一點要很小心,不可不慎!

另外我們來談談祝願這個法,出家人若是接受了供養,要為施主祝願,一般都是祝願施主少病少惱、多福多壽、早日成佛這一類。祝願在北傳佛教當中,比較不盛行,一般我們供養了出家人,對方會簡單地說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說:「祝你健康大發財哦!」在南洋地區則比較忠實地保存了 佛世時候祝願的形式,祝願又叫作咒願。佛規定出家人接受供養後,必須要為施主祝願,也就是,以此供僧功德,祝福與祈願這一位施主未來能得到怎麼樣怎麼樣的善果。例如在《增壹阿含經》當中,有一次 世尊和弟子們在毘舍離城,剛好經過了這個闇婆婆利園,就在這個園中休息,這個時候園林的主人,美貌的闇婆婆利女聽到 世尊來到了自己的園林,所以前來拜見。這個時候這位婆利女就駕著用羽毛裝飾的這個名貴的車子,然後離開了毘舍離城,到了路口然後就自己下車,走到 世尊的面前,世尊遙遙地看到了婆利女來了,就告誡比丘:悉皆專精、勿起邪想。因為這一位婆利女,她的出生並不高貴,是一位歌妓的妓女。婆利女來到了 世尊的面前,頭面禮足、頂禮三拜,然後就在旁邊坐了下來,這時候 世尊就演說起微妙的法,這個非常極妙的法說完之後,婆利女就告訴 世尊說:希望 世尊能夠接受我的供養,跟整個僧團一起來接受我的供養。爾時 世尊就不說話,默然,也就是接受了婆利女的請求,婆利女看到 世尊接受請求之後就非常開心,然後一樣頭面禮足,從原來的道路回去了。這一件事情後來被毘舍離城當中其他的人知道了,因為這一位闇婆婆利女,雖然她有錢,可是她出身的種姓不好,也就是在社會上的地位並不高,其實就是娼妓之家。當別人看到婆利女駕著馬車,到處去張羅明天要供養僧團的食物的時候,他們就問:你是個娼妓,應該要覺得羞愧才對!怎麼還在眾人的面前,公開地這樣子駕著馬車,跑來跑去呢?婆利女就說明:因為我明天要供養 佛陀及僧團,所以現在我要去張羅物品。對方是一位出身種姓優良的人,所以他就要求婆利女,把這個種福田的機會讓給自己,婆利女不肯,於是對方就講:我給你黃金千兩,妳把這一個供僧的機會轉給我。婆利女還是不肯,說:止!止!你不要再說了,雖然你是出身高貴的族姓貴公子,但是我不會因此把機會出賣給你。對方又加價到二千兩、五千兩,甚至要婆利女:你自己說,要多少錢才肯把機會讓出來?從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對方是多麼地看不起這個婆利女。這個時候婆利女就說了一番很有智慧的話,她說:不,不論你出多少錢,我都不會答應的,世尊常常說,眾生有二種希望是不能夠捨離的,一個是對於財寶利益的希望,另一個則是對於自己生命的希望。沒有人能保證我能活到明天,所以我應當要把握機會廣植福德;我已經先請到了 佛及僧團接受供養,我就是要這樣做。

結果那一些高貴種姓的人們,只好互相感嘆說:今天我們竟然比不上一個女人。就這樣子經過一番波折,婆利女當天晚上,連夜地準備了上好的美食,鋪好了床座,等待 世尊的到來。時間到了,世尊著衣持缽,帶著僧團前後圍遶,來到了婆利女的地方。此時婆利女看到 世尊坐下,就親手奉上了食物給 佛,以及諸比丘僧;然後等到僧團吃飽了之後,再親自奉上了清淨乾淨的水,然後取來了一個小小的座位,就在 佛的身旁坐了下來。這個時候婆利女就向 世尊說:世尊 現在這一個闇婆婆利園,我希望用來供養給 如來跟僧團,讓未來、過去及現在的諸位出家人,能夠有地方住在這個地方,希望 世尊能夠接受我的供養。世尊憐憫這一位婆利女,就接受了這個園林。接受了以後,世尊最後就說了一段呪願:「園果施清涼,橋樑渡人民;近道作圊廁,人民得休息。晝夜獲安隱,其福不可計;諸法戒成就,死必生天上。」世尊說完了這個授記之後,就離開走了。

接下來,當然婆利女聽到 佛為她說的呪願,歡喜奉行。也就是說,祝願它不只是出家人隨口的祝福而已,祝願的內容,其實是要藉著這個機會,為這一位施主說一場法;除了說法、祝福之外,它甚至包括了授記與反質,它的內容其實是很多元的。比方說,有一次我和同修去泰國的清邁,清邁有一個非常大的中央菜市場,每天早上大概四點以後,就開始會有出家人,一位一位地來到菜市場接受供養;當地的民眾就會把握這個時間,準備好各式各樣的供養品,然後跪在路邊,等著出家人的經過。我們就換了一些小鈔,然後在菜市場旁邊,跟著這一些泰國人,一起在路邊等待;然後就看到出家人,一列一列地走向前來,經過面前的時候,大家就把自己的供養拿出去。南傳的比丘,因為他們持守不持銀錢戒,所以這個鈔票,要放到他的缽裡面,而不是用對方的手來接。一般在接受了我們的供養之後,比丘就會開始為這個施主祝願,大致上的內容,就是選一段佛經的內容,然後祝願這個弟子,能夠早累積福德,能夠早生天上,乃至於能夠早成這個解脫等等。後來布施著、布施著,結果身邊的小鈔都用光了,剛好又走來一位比丘,所以我就順手掏了一張比較大的大鈔,放到對方的缽裡,對方也一樣開始祝願;但是這一次的祝願,聽起來似乎在罵人,而且講得非常的久,聲音也非常的大。後來我回來查經典才知道,這個叫反質,意思就是說,為施主祝願,有的時候出家人會用反質,反質的意思就是說,他會問這位施主:你覺得人世間是快樂的嗎?你覺得你活在世間的目的是為什麼呢?你覺得上天上很快樂嗎?一樣一樣地質問對方,然後再自問自答為對方說法:一切都是虛妄的,即使是人間最好的因緣相聚,也終究有結束的一天,所以啊!施主!你為什麼還要貪著世間的五欲呢?你應該要離開,要懂得佛所教導我們——無常、苦、空、非生、無我的道理啊!你為什麼還貪著在世間呢?就這樣子反質,然後再為對方解說,所以看起來幾乎是在好像有一點在罵人的樣子,其實這是師父慈悲的說法與加持,也是祝願的一種形式。所以祝願這個法,在北傳佛教比較少見,在南傳佛教是非常地豐富的。後來當時我就跪在路邊,可能是因為我供養的鈔票比較大張一點,所以對方這個師父大概足足講了十五分鐘,講到口沫橫飛,講到好像師父在罵人,有的時候又慈眉善目,後來師父終於講完了,講完了之後,他捧著他的缽轉身就走,結果我還繼續跪在那一邊,因為腿已經麻掉了,動不了了。

那我們再回來 平實導師的《優婆塞戒經講記》,第183頁。到這個地方,菩薩法師已經為戒子說完了五戒,弟子也一一地應許:可以,我可以離開五惡。接下來傳戒師就要以這個當作基礎,從各個不同的面向,來詳細地告誡戒子,至於告誡的內容是什麼呢?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在下一次的課程當中,再為大家繼續解說,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