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證般若前應注意事項——修集福德資糧 (下)

第70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今天要進入的是:開悟證悟般若前應注意事項的第二部分,對於說信根的長養。

那麼信根的部分,我們要為大家說明,信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信有體,第二個層次是信有德,第三個層次是信有能。

什麼是信有體呢?也就是說對於這個法本身是真實可證要信受。什麼是真實可證呢?也就是說,不管是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所證的法一定是真實而不是虛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知道說五陰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緣而出生的,不是真實的,你要去求證解脫道的話,那麼所證的一定是真實。也就是說,你對於生滅法本身已經如實了知了,既然它是生滅法,它就不是真實法;那你證的解脫道所依止的,如果還是生滅法的其中一個法,譬如說意識心的離念靈知或者是緣起性空,那麼它就不是真實。所以說對真實可證這個「真實」,你就要瞭解說,你證解脫道所依止的真實是什麼,那麼證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實又是什麼。

證解脫道所依止的真實,當然就是涅槃本際真實不滅,也就是本來就不滅的,本來不生所以本來就不滅;而且是本來解脫的,不是修所成的,所以祂不會被壞滅掉。那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實,就是真實心如來藏,祂的真如是本來就是這樣,而不是被修證而成的;所以說這個心的真跟實本身,祂是本來就有這樣的法性存在,可以檢驗的;所以,依止於這樣的如來藏心的真實如如,所以說可以從因地而次第修證到最後成佛,這才叫作「因地心、果地覺」。這叫作信有體。也就是,對於說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真實可證的「真實」兩個字,要仔細地去檢查。

第二個我們說信有德。以前面「信有體」為前提,這是一個前提,不可改變的前提,不可更換的前提。我們要說,阿羅漢他經過斷除這個煩惱障,能夠讓他在三界生死的煩惱障斷除了以後,他捨報以後入無餘涅槃;他入無餘涅槃,當然有個涅槃本際,這就是如來藏獨處,就是涅槃本際。那這樣的情況之下,阿羅漢在顯示什麼呢?阿羅漢就是在顯示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的功德。也就是說,信有德這裡要相信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相信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就是在告訴我們,有一個如來藏是涅槃本際,而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的這種功德。如來藏為什麼祂不會斷滅?因為祂本來就不生,所以祂是涅槃本際,祂就是阿羅漢實證解脫,五蘊十八界不再出生以後的這個涅槃的根據。第二個信有德講的是,諸佛菩薩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諸佛菩薩在實證如來藏、轉依真如、通達真如以後,次第來斷除這個分段生死的煩惱障的現行以及隨眠,同時把這個所知障的部分也完全斷除;最後這些分段生死以及變易生死都斷除了以後,最後成佛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個也在顯示如來藏本身,最後成佛的時候能夠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功德,由成佛而顯示出來。

第三個信有能,是什麼呢?也就是說你要信受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那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在說什麼?在說你自己還有一切眾生,都能夠如實修證解脫道,同時也能夠如實修證佛菩提道。

所以,能夠具足信有體、信有德、信有能,那就表示這個信已經清淨,有清淨信了。如果說有人跟你講說,有一個法真實可證,有阿羅漢可以證無餘涅槃,你看諸佛菩薩可以修證;可是你卻不相信自己可以實證,也不相信說其餘的眾生都有如來藏都可以實證,而只有少數人在說說而已;那麼這樣的信就不清淨了,因為還是有疑。所以這個部分表示,別人跟你說有法可以真實可證這個信不具,相信有阿羅漢、諸佛菩薩這個信也不具足;因為你不相信眾生皆有如來藏,你跟眾生都能如實修證。

同時,因為這個信你能夠具足以後,能夠深信三世因果。因為三世因果從佛菩提道來講,它是要有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當然裡面有所修的因、所呈現的果報;那麼所修的因、所呈現的果報,一定是自己努力所修來的這些善因,自己努力所斷除的這些煩惱因,所以能呈現這樣未來這種可愛的異熟果報,以及這種解脫的果報,以及最後這個成佛的果德。你如果不能深信三世因果,對於這個修證的部分,未來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證,那這裡就會存疑,說「真的是這樣走嗎?」所以我們說,具足了清淨信以後,就能深信三世因果。

可是這樣的清淨信呢,以這個為基礎能夠長養五根。也就是我們講的,修集這個福德資糧之首就是修集善根,善根之首就是信根;你能夠具足這樣的清淨信,就能長養五根,長養善根。因為你於三寶有清淨信,能夠信有體、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進的在諸佛菩薩所修恭敬供養,你就會願意來親近真實善知識,來聽聞真實善知識的講說正法,接受真實善知識的教導,來熏習這個佛菩提這個所應該修證修斷的這些正法知見內容;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熏習久了,你就能夠憶持,你就能長養你的念根。也就是說,對於這個佛菩提,你要能夠長養念根,要能夠知道說成佛的法道的內容是如何,應修集的內容是如何,應修斷的是如何,應修證的是如何;那這個時候需要自己能夠憶持的,那個就是在長養念根。經由這樣的長養念根以後,你對於如來藏的正法,你就能夠心得決定不動搖;也就是說,前面的這個信根長養以後,能夠讓你繼續長養精進根;接著呢能長養念根,能夠長養定根。

因為對於這個成佛法道的內容你越發瞭解,如實思惟,在這個次第上知道說它的這個決定性在哪裡,那麼你就知道說,一切有情最後必定會走上這一條成佛之道;不管他今天是不是被邪見所誤導,不管他是不是今天走入外道法中,不管他今天是不是不信受,最終一定會走上如來藏的這個正法中,一定會走到佛菩提道中,這一點你會心得決定。最後,因為對如來藏正法這個熏習以後,心得決定以後,乃至自己能夠實證——在七住位實證;能夠獲得如實的智慧,能夠獲得什麼是實相法的智慧,於順解脫分、順抉擇分上面都能夠發起智慧,能夠知道說自己要順著解脫的路上走,知道說成佛的法道應該抉擇什麼樣的內容。所以說,信本身能讓你得到菩提資糧圓滿,能讓你能夠利益自他,讓你能夠趣向善道,讓你能夠增長淨信,增長清淨信。

那麼在修集福德資糧方面呢,接下來說,發起信根而且長養了善根以後,還要正受三歸五戒,求受菩薩戒。最重要是因為說,你今天既然要修學佛法,當然要依止於三寶而修學,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為菩薩,那當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薩戒。還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麼呢?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出家不淫),對眾生修慈悲心;然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對眾生要說如實、有意義的話,不欺誑;不貪、不瞋、不謗菩薩藏。

對於這個十善業,為什麼也是修集福德資糧呢?我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為大家說,譬如說妄語。那麼在這個妄語方面呢,從世間的角度來看,如果在世間的經營事業上面,對眾生老是欺誑,不誠實,要從眾生處獲得對等的利益,當然不能長久;乃至說因為對眾生欺誑,而最後讓眾生受損,你還得付出賠償,那麼又與眾生結下惡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是如何修福德?福德如何修集?我們又從出世間法的角度來看,譬如說妄語。假如說把這個虛妄法當作真實法來弘傳,然後把這種欲界貪愛最重的邪淫的法當作清淨法,當作說是超越佛陀境界的法來弘傳;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本身沒有在佛法中有解脫的自受用功德,又來欺誑眾生,但終究這些被你誤導的人,有一天也會發現說他是被騙了。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又如何來增長福德呢?所以我們說,從以妄語的這個角度來看待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就知道說,行十善它確實可以讓自己修集福德資糧的。

尤其最後我們講說不謗菩薩藏。因為假如說今天誹謗這個如來藏是外道法,是外道神我,那麼等於講是否認有一個真實心如來藏的存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然不會信受說有真實如來藏的存在,自己就不會去實證;自己沒有實證的話,就沒有那個功德可以成就這些福德,也不可能去讓眾生能夠成就功德,甚至於讓眾生成就福德。況且,謗菩薩藏是無間地獄業,因為等於把佛法根本推翻了,把二乘聲聞緣覺解脫道的佛法推翻了,同時也把世間法推翻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切世間法如果沒有如來藏,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啊!因為,一切眾生的五蘊十八界,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那把這個根本法都推翻了,那不是等於也推翻了世間法嗎?所以,為什麼說誹謗菩薩藏,誹謗如來藏是外道神我,這就是屬於無間地獄業;因為他的業很重,他永遠沒辦法長養善根,信就不能成就,信不能成就以後,當然後面的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就不可能成就。

那關於修集福德資糧方面,接下來就是還要修布施行、忍辱行、建立佛法正知見。

那麼這個布施行呢,今天既然說是要為了開悟證般若說要修集福德資糧,你想要自己能夠開悟證悟般若;那你當然所要行布施的,就是能讓你實證、讓你開悟證般若的地方,才是你布施的地方,才是你布施的法。如果說你今天想要開悟證般若,可是你去布施的對方,卻不是能讓你能夠開悟證般若,那麼這樣的福德資糧的因果就不相稱了。所以說,為了自己想要求開悟證般若所要修集的福德資糧,當然就是在能讓你……這個有法能讓你修學而開悟證般若的這個地方。所以,修布施行就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自己想要作什麼,而來修這個布施行。

忍辱行也是很重要。因為在修集如何讓自己開悟證般若這個「忍辱」,並不是講世間的忍辱;因為你是講世間對眾生忍辱,這只是對世間如何去跟眾生結善緣。這裡面忍辱行,最重要還是講法忍;因為如來藏這個法無生,本來無生的法是非常深的,非常深到說你如果沒有建立正知見是不能安忍的。因為在你自己現在的能觀察的法中,你只能觀察到生滅法,只能觀察到你的這個覺知心的法,你可能還沒有辦法完全徹底瞭解說,這些生滅法的內容是如何;所以,你會誤認為說,有一個生滅法中有一法是不生不滅法的。但是,如果你沒有正知正見,你就不能安忍於說,你所知道的法之外,還有一個你所不知道的,是無生不滅的法,祂是這個涅槃本際,祂是實相心,祂是金剛心。所以,要能安忍於有一個你從來不知道的心存在,但是祂卻是可以實證的,這個叫法忍。

那麼實證以後還要安忍。你沒有實證之前,你需要安忍說有一個這樣心的存在,實證了以後,也要安忍啊!為什麼?實證了以後,你要安忍於說:「啊!原來祂本來就在啊!本來就在祂卻是這麼樣的平凡實在,可是祂卻具足了種種功德。」可是你沒有辦法與祂的種種功德相應,因為你現在具足了煩惱,煩惱障還沒有斷除,所知障也還沒斷除,你要安忍啊!你要安忍於說,你得次第修證以後,去除這些煩惱障、所知障以後,才能發起祂的功德,這個也要忍啊!所以,修忍辱行裡面的這個法忍,也是非常重要;絕對不是一般世間所說的這樣,我忍辱你的種種的這個煩惱這樣子而已。

然後要建立佛法正知見,一定要去依止於善知識,然後來建立說修學佛的法的內容是如何。就是我們說的,所要修集的福德,所要實證的內容,所要修集的智慧是哪一些,次第是如何,要怎麼樣來觀察自己現在所在的位階。

接下來就是還要孝養父母。為什麼孝養父母也是修集福德資糧之一呢?因為父母是報恩田,我們每一世每一世在人間行菩薩道,都要藉父母之緣才能夠取得這個色身。那麼父母恩深不可報,如果不能感念父母之恩,又如何能感念佛菩薩,以及善知識之恩呢?又如何能感念說,眾生無量過去世成為我們的父母之恩呢?所以說知恩報恩是這個菩薩福德的顯現,菩薩要知恩報恩,才能夠如實來修集福德資糧而不會漏失,才能夠速成佛道。

那麼修集福德資糧呢,最後有一項就是要接引有緣人,來勸請發菩提心。這個部分呢,我們來引用《法華經》的一段,來為大家說明。

《法華經》中 佛有說:說有人聽聞了真實善知識演說《法華經》,因為是如實的演說《法華經》,不是依文解義,也不是誤解曲解,是如實的演說《法華經》;聽聞了以後非常的歡喜,之後他要轉教別人,說給別人聽;那別人聽了以後呢,也非常的隨喜,然後要轉說給別人聽,這樣的輾轉轉說,到第五十個人;那麼這第五十個人這樣輾轉聽到《法華經》的內容的隨喜功德,它殊勝於說,有一個大施主,他以一切這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樣的一切樂具,來布施給四百萬億阿僧祇劫世界的六趣眾生,同時又為這些眾生說法,讓他們能夠得阿羅漢果。說這樣所得的功德,不如這剛剛所說的,輾轉聽到第五十個這個聽到《法華經》的隨喜功德啦!它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為什麼呢?這個道理其實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很多了。也就是說那個大施主,布施給這麼一個四百萬億阿僧祇劫世界六趣眾生,能夠最後得阿羅漢果的功德;最終這麼多的眾生捨報以後,入無餘涅槃,不再現於三界,無法來繼續利樂有情,無法能夠再將佛法弘傳下去,也不能再將他們的解脫法來弘傳下去。可是呢,這第五十個人聽聞到《法華經》的隨喜功德,他會怎麼樣?因為《法華經》的精髓就是說,佛因為知道說眾生皆有如來藏嘛,所以為眾生來開佛知見,示佛知見,讓眾生悟入佛的知見,入於佛的知見來修道;所以,知道說這樣子的話,他就具足這個信,能夠依照這樣的 佛所教導的內容,自己去修證佛菩提;同時呢,也非常歡喜來告訴他人說,原來我們都能夠修證佛菩提;那麼因為這樣子,所以在實證佛菩提的過程裡面,自己能夠發起功德,而這樣的功德所引生的福德不可思議;接著利益他人以後,又發起了實證佛菩提的功德,同時又發起了不可思議的福德,再去同時利益很多人,而讓佛法法脈延續不斷。

所以說,接引有緣人,勸請他們發大乘菩提心——要注意!是勸請發大乘菩提心,而不是說你要發聲聞緣覺解脫道的、緣覺菩提的菩提心,而是勸請發大乘菩提心——這樣的一個福德非常殊勝!因為一方面能夠護持正法,能夠護持有情的法身慧命,自利利他,那麼,依止於功德而產生的福德不可限量。那麼,這樣的福德你能夠如實地去修集,就能夠讓你有因緣能夠開悟來證佛菩提。

那麼對於說開悟證佛菩提第一個注意事項,「要修集福德資糧」的部分,我們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