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三歸之行(三)

第11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我們跟各位介紹到四個四不壞淨。如果能夠歸依三寶而成就四不壞淨,那一定可以確保這個人永遠能夠不墮三惡道,能夠在三界裡面人天的三善道裡面常常在人天的境界中受樂。如果毀壞了三歸依戒,那就常常會淪墮到三惡道裡面。我們知道三歸依的這個功德有這麼廣大,我們應該一起跟我們的眷屬,一起來佛教的道場受這個三歸依。可是我們要受三歸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弄清楚,我們想要去受三歸依的這個道場,他們對於佛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法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僧寶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戒法是怎麼說的,我們一定要先把它弄清楚。因為當我們把這些事情弄清楚之後,我們去受三歸依戒之後,就可以獲得廣大的功德。可是如果我們不是先去把它弄清楚——他們所說的佛、他們所說的法、他們所說的僧、他們所說的戒法是如何的——那就盲目的去歸依,那這樣反而是不好。因為有很多假借佛教的名義來欺騙眾生,這個是我們五濁惡世,在這種惡世中修學佛法,最困難的地方,也是辛苦之處。可是既然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之中,有這樣子的惡因緣,我們就應該要以我們的智慧,來排除這樣子的惡因緣,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仔細的來分辨。

我們接下來說,我們說的這個三寶——歸依三寶。可是三寶它有分所謂的世間三寶、跟出世間三寶,乃至有所謂的自性三寶(同體三寶)——自性佛寶、自性法寶、自性僧寶,我們要來解說這個部分。所謂的世間三寶是說:譬如我們在寺院裡面,可以看到有佛像、有菩薩形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經典——大乘的經典或是二乘的經典、或是其他的論典、或是律典,這個經律論的這些經典就是法寶;佛像呢我們就說它是佛寶,那我們說的菩薩像,乃至有一些是出家眾,這個就屬於僧寶,他是屬於我們說的佛菩薩形像,就是我們說的佛像,或是說僧寶的形像,這個僧寶就是現在依於佛教的戒律所出家的這種出家四眾,他也持守三歸五戒、他也持受他的比丘、比丘尼戒,這樣子的四眾就是僧寶。我們所說的這個世間三寶,就是在講這個佛像啊,經典啊,還有這些出家眾,這個就是世間的三寶。

我們說 釋迦牟尼佛祂是佛寶。可是有人會說:「釋迦牟尼佛不是入滅了嗎?那佛寶不就不見了嗎?」不是這樣子。雖然 釋迦牟尼佛入滅,那是因為五濁惡世的眾生因緣如此,所以祂就取滅,可是取滅祂並沒有真滅,因為祂現在還在色究竟天宮中說法。可是在人間呢,就有表法的佛像存在,讓眾生可以來景仰 佛陀,所以在世間的三寶裡面的佛寶,就是指的這個佛像。可是我們的心中一定要知道,佛陀祂仍然是存在的,仍然在三界裡面度化眾生,仍然在加持我們。那這個經律論裡面的法寶,現在收藏在所謂的《大正藏》,或其它的不同種類的經典。我們要區別說八識論的這種正確的經典才是法寶,如果夾雜著其它錯誤的經典,夾雜著其它的偽經或是疑偽經,這個就不是法寶。那我們說出家的僧寶,他是怎麼樣呢?他要受這個菩薩戒、比丘戒、還有比丘尼式,能夠正受這些戒法,他才是世間所謂的僧寶。如果有這樣子的僧寶,這些受菩薩戒的菩薩,或是說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示現聲聞的這些菩薩,這些也都是僧寶。所以說出家有四眾,為什麼?因為菩薩有些,他是不受比丘戒、不受比丘尼戒,他是直接受菩薩戒,所以他也有二眾;如果有些人,他是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且一定會加受菩薩戒,那他示現出出家相面,出家的相貌,這樣合起來就有四個眾,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世間的僧寶。

世間三寶的這個僧寶,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這個戒法,如果他不持守這個戒法,乃至他破壞了三歸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樣不成為僧寶。所以說一切的戒,譬如說這個僧寶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薩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歸依戒。所以沒有一個僧寶,他是不受三歸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歸依戒跟五戒作為前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部經叫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說:【(優婆離)問曰:「若不受三歸,得五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八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十戒不?若不(受三歸),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這段經文所說的五戒,就是我們說的殺、盜、淫、妄、酒。所謂的八戒就是指八關齋戒,這是八戒。或者是說十戒,這個十戒指的就是要成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彌戒或是沙彌尼戒,那就是屬於十戒。或者是說白四羯磨得具戒,具戒講的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意思就是,優波離問 釋尊說:如果要得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聲聞具足戒),是不是可以不受三歸依戒?如果不受三歸依戒的話,這些戒能不能獲得呢?佛陀就回答優波離說:「一切不得」。也就是說,所有持守戒法的人,他一定要先遵守三歸依戒,如果沒有遵守三歸依戒,那他的戒體一定都損壞掉。

很多人對於什麼叫作戒體,他會很多的迷惑。什麼是戒體呢?戒體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知道持守的那個分寸,持守的那個界限,當我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時候,當我們知道那個界限、知道那個範圍的時候,我們所知道的那個範圍、那個界限就是一個體,就是我們要持守的那個戒體。所以如果有人去違犯重戒,我們說他的戒體毀壞。為什麼?因為他不遵守自己所界定的那個分寸,不去遵守他自己所約束——跟佛菩薩所誓願要遵守的這個界限。因為界限損壞,所以說他就是非不分、善惡不分;因為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所以叫作沒有戒體。所以戒體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個範圍,我能夠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體;如果沒有清楚明白,這個範圍跟內容,那就叫做沒有戒體。所以有戒體、沒戒體就在於:對於所受的這個戒法——應該持守的那個內容——有沒有具體的了知。如果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做有戒體;如果不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沒有戒體。所以受持三歸,一樣有三歸依戒的戒體。所以如果我們到任何道場去受戒的時候,都應該要聽聽他所說三歸依戒的內容,如果他說的是正確,我們就知道傳法的人他有戒體。因為他有戒體,我們聽受了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本身有戒體,因為我們知道,清楚的知道如何持守。可是如果我們去歸依的時候,他不跟我們講應該持守的範圍,這樣的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就是隨緣的、結緣的歸依而已,這樣的話還沒有真正進入佛門。所以我們都應該清楚的了知三歸依戒的內容,了解了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去具足眾戒。

簡單說了世間三寶之後,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出世間的三寶」。出世間的三寶一樣是佛、法、僧三寶。所謂的佛寶,就跟世間三寶是不一樣。世間三寶是佛像——裱好的佛像,不管是大理石雕的、玉雕的或是土去塑型的,或只是印刷的佛像,那都屬於世間的三寶、表法的三寶中。所謂出世間的三寶是指什麼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諸佛!佛寶就有分法身佛、報身佛、應化佛(應化身佛)。為什麼佛要這樣來區分呢?因為這樣才能夠讓我們了解什麼是有情?因為在佛陀的境界來說,可以把這個有情的真正最後所成就的境界,能夠讓眾生了解。所以我們要來簡單說明一下佛的三身。

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這個真心。這個法身是一切眾生也都有,所以 佛陀常常依於自己的法身跟眾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會說:心、佛、眾生是相同的;心、佛、眾生是不二的;心、佛、眾生是一樣的,所以一切眾生跟諸佛都平等的,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依於法身的功德來說。所以一切眾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們每個人也都一個真佛——這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就是「法身」!

可是我們知道,我們一個有情是由第八識跟其祂的七轉識,還有色法,這樣子共同成立,共同組合。這樣的話除了法身之外,還可知道事實上還有其它的色法跟心法,這成就了所謂的「報身佛」。報身佛的意思是說,祂依於祂三大無量數劫所修的智慧跟福德所成就的這個報身,這個報身就叫做報身佛。報身佛事實上祂又有分:所謂的「自受用」的報身佛,跟「他受用」的報身佛。所謂的「自受用」的報身佛,是因為佛陀祂的功德十分廣大,所以祂有祂的自己受用的報身,這個是自受用報身。在《華嚴經》裡面描述:釋迦牟尼佛祂的廣大報身是無量無邊的,祂是在蓮花藏世界海中的某一個世界海中,有千瓣的蓮花,祂坐在上面,祂就叫做 毗盧遮那佛。那是祂的廣大報身,我們一般眾生難以見到,即使親眼見到,因為祂太廣大,我們也不知道那是報身。因為太廣大了,我們眼界太小(我們太渺小了),所以 佛陀還會示現出所謂「他受用」的報身。這個所謂「他受用」的報身,就是要來度化眾生的,來度化菩薩,所以色究竟天宮裡面的 佛陀,就是「他受用」的報身佛。所以我們知道報身佛是有兩個:一個是「他受用」,一個是「自受用」。也有其它的宗教說,那個報身佛是個男女交合的「抱」身,那是錯誤的,因為那是錯誤的,是修雙身法的,它不是佛教,它也不是真正佛陀的報身,因為佛陀的報身不是這樣子。

我們說還有「應化身佛」,什麼叫應身呢?就是應於眾生的根器。我們說在色究竟天宮的報身佛,事實上也可以算是應現於諸地菩薩,所以祂教化諸地菩薩在色究竟天宮。可是我們也可以說事實上,應身佛指的就是 釋迦牟尼佛來人間應化有情、來教導大家、來建立佛教、來度化我們在五濁惡世的這些有緣的眾生,所以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現在印度的 佛陀釋迦牟尼佛,祂就是應身佛。所以祂所示現的身量跟祂所相應的眾生是相類似的,因為只有這樣子,眾生才能夠接觸,才能夠學習,才能夠親近。如果 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報身來示現,眾生沒辦法去親近祂,沒辦法直接學習的。所以佛陀有時候也依於祂的悲願——祂本來是可以有廣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輪迴、這種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結果祂願意來到這種五濁惡世,在古代的時候飲食是那麼不好,環境是這麼不好,結果祂還要打著赤腳走這麼多路,來度化眾生,這就是祂的悲願!就好像天人升到天之後,都不願來到人間了,結果偉大的 世尊竟然願意離開祂的自受用境界而來到人間,這就是因為祂的慈悲跟祂的願力!所以我們要知道:諸佛的願力是不可思議的,是超越於諸天的,跟一切的天人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應身指的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應化在印度的 釋迦牟尼佛。

所謂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事實上祂也常常化現化身。化現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現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現化身到眾生的夢中、有情中的夢中,所以有些人他會夢見釋迦牟尼佛跟他說法,這就是佛陀的化身。

那我們說佛陀既然有三身,我們說眾生一樣有法身,最後也會跟佛陀一樣,我們現在好像是不一樣?沒有錯!因為我們現在有的是法身,我們的報身跟我們的應身呢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的報身就是我們的業報之身——所以成為人,我們是應於我們自己的業。那我們有沒有化身?我們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我們沒有化身。所以我們的應身跟報身是合在一起的;我們也沒有那樣子的功德力量;所以說一般的眾生有法身——就是他的第八識如來藏;可是也有他的業報身,就是他的七轉識跟他的色身。所以眾生最後要能夠修學,就是希望能夠修學淨土法門,最後能夠邁向成佛之道,最後跟 佛陀一樣,可以成就功德廣大的三種身。

我們接下來跟各位介紹所謂的「法寶——出世間法寶」。出世間法寶就是:四諦、緣生、六度詮旨。前面有說三福淨業裡面的第一個部份:孝養父母、侍奉尊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那是屬於世間,因為它還不是解脫,我們現在所說的出世間的法寶,是跟這個不一樣,因為他要談到解脫法。解脫法就是所謂的「四諦緣生」跟「六度詮旨」。為什麼這樣分呢?因為這跟三乘菩提是有關係的。(因為三乘菩提的內容很多,所以我們在這個節目裡面,不能跟詳細跟各位解說,所以只是大約跟大家提示一些重點。如果大家對於四諦緣生跟六詮旨有關於聲聞、緣覺、菩薩的法,有疑惑的話,請各位參考我們三乘菩提所說的內容。)這個四諦緣生的四諦講的是聲聞,緣生就是緣覺法,六度就是菩薩法。關於三乘菩提實際的內容,我們在三乘菩提裡面已經有很多的介紹。所以我們接下來會簡單的跟各位說明,他們之間的一些差異。

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有關於這個部分,我們在下個單元再跟各位來解說。

阿彌陀佛!


點擊數: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