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覺知(上)

第111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單元。

假使有人非以 佛之真實意旨而修、而學佛法者,往往斷章取義,乃至斷句取義,借用似是而非、混淆視聽的手段,達成其轉易正法為妄想法的目的;有時則因為不具法眼,加以崇古賤今,便將錯說佛法的古時未悟論師所造論著,乃至將安慧……等破壞大乘正法,譬如說《大乘廣五蘊論》、《破大乘論》的邪法,奉為絕對正確佛法,加以援用,藉以印證自己所預設的妄想見解。修學大乘法的人必須謹慎,在未真入初地之前,隨時皆有可能因為極為深細寬廣的所知障中異生性所障,便因事相上所求不遂,因而對善知識心生不滿,便故意「為反對而反對」,造作誹謗根本正法的大惡業;便以既設之立場,以自己的成見,尋覓諸經、諸論中的法句,蒐求似是而非的古人邪論,斷章取義、斷句取義而證成自己破法之說,顛倒說成為 佛的正說,顛倒說為護持正法,其實所說諸法義理,都是反 佛所說的,都是違反聖教量言論,都是破壞根本大法的身口意行。

就像二乘菩提所斷煩惱障中的異生性極易修斷,但得真斷我見,三縛結真實斷除,便得消滅永不復生;絕不會對二乘菩提之解脫道產生誤會,而加以毀謗,解脫道中見道所斷的異生性狹而淺故,因我見的內容淺狹,極易斷除。然而彼聲聞初果聖人若迴心向大,也只是第六住賢位菩薩而已,他們僅斷煩惱障中見道所斷異生性,不只未斷修道所斷異生性種,也還有所知障中見道所斷異生性待斷,並非已無所知障中見道所斷的異生性;此唯有初地菩薩能斷盡之,唯有證悟大乘菩提者能分斷,非定性聲聞的四眾凡夫弟子所能斷之。因此 佛欲說法華時,仍有五千定性聲聞四眾,認為阿羅漢的證境同於 世尊,認為解脫道就是成佛之道,未證謂證而起增上慢,更不信 佛之證境與聲聞羅漢的證境大有差異,是故當眾公然退席,對 佛欲以《法華經》宣示佛地修證境界大不同於阿羅漢一事,公然表示無言抗議,這也是所知障中見道所斷異生性種子尚未斷除所致。

任憑任何人修上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仍然是第六意識心,絕無可能轉變成第八識實相心阿賴耶,第六意識永遠是第六意識,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永遠是第八識心,絕對不會互相變來變去,這是佛法中永遠不變,而且是絕對不變的真理。如果有人想要將第六意識修行無念而變成第八識如來藏心,那就等於煮沙而欲成飯,古人說「蒸沙作飯」,永無成功之時。我們這個意識心——見聞覺知的心,修除妄想以後,雖然能夠入定出定,其實還是落在兩邊:入定一邊,出定又是另一邊。可是我們的第八識真如,從來沒有入定與出定,從來不曾住在定中與定外,所以祂不落兩邊,祂才是真正的中道心。但是現在佛門中的大法師與大居士,普遍都不知道這個道理,都是想要將妄心修除妄念而變成真心;知見錯誤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如何能有因緣證悟呢?因此說,正知見非常重要,必須有善知識告訴您:「明心是找到另一個真相心,是和我們的覺知心同時在一起的心,是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的。」這樣參禪而證得「恆而不審」的如來藏,才叫作明心,這樣才能夠經得起小乘、中乘以及大乘佛法的檢驗,所以正知見很重要。

當善知識所開示的知見錯誤的時候,您就會錯將意識妄心的無念離念境界當作是真如,您就無法證得真正的真如心;如果自以為這樣就是開悟了,就以聖人自居,那就變成大妄語業,那是地獄罪,這個問題很嚴重喔!所以,我們同修會的這些書出版了以後,已經救了很多人免除大妄語的地獄罪了。前六識是因為我們內六根接觸外六塵,配合阿賴耶識中的六識種子,三事和合因緣而生六識。如果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那就是六根之中自己具備有六識,那麼 世尊所說三事和合因緣生眼識,乃至三事和合因緣生意識的法就是錯誤囉!如果六根自然而然就具備六識的話,那麼人死了應該六識還會繼續運作,那就應該死後仍有見聞覺知,因為六根還在啊!六根不必阿賴耶識,自己就有六識啊!但我們知道 佛世尊是實語說、如語說、不誑語說、不妄語說,是故前六識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是六識,六根是六根,不相同。

眾生一直都以為:我們能見、能聞、能知、能覺的心,祂是真實的。其實不然,您每天晚上睡著了,祂就斷了,祂要靠另外一個本來就不了知六塵的如來藏心,以及似有知、似無知的意根,才能讓這個能見聞覺知的心重新再現起。您這個能知覺的心,既然眠熟時就間斷了、不在了,那就是無,就是沒有;不存在的「無」法,怎麼可能明天早上自己又生出來了呢?那不就是變成無中生有了嗎?一定要有個能生祂的法,祂才能夠在第二天早上再生出來而出現知覺性,所以覺醒過來。這個被生出來的見聞覺知的心,就是在攝取六塵的現象中現行的意識心,一般人沒有深入去觀察時,總以為祂是真實有的法,可是祂並不真實。

對於見聞覺知的心,先說第一種勘驗法:觀察所悟的心,是否為覺知心?若是覺知心,則非真實心。再觀察所悟的心,是否能領受五塵與法塵?若是能領受痛癢冷暖的心,能領受色、聲、香、味的心,能了知法塵的心,當知即是意識心,不論所住境界相如何勝妙,都仍然是意識境界。綜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際,仍然能領受六塵,仍然能觸知六塵的心,皆仍是意識心。經言「無覺無觀,是名心性」,又言【一切諸法……無覺無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大方等大集經》卷11)又說:【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維摩詰所說經》卷2)又說:【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像這樣所言離見聞覺知的開示,處處經中同此一說,是故所悟的心,若是有見聞覺知而能觸知六塵者,當知是非勝義菩提心,當知皆是意識妄心。此是初勘驗的粗法。

次說第二種勘驗法:五別境相應的心所法。什麼是為五種了別境界的心所法?也就是說,欲、勝解、念、定、慧。若所悟的心是於六塵能起欲者,不論所起的欲是善法欲或是惡法欲,都是意識覺知心。譬如住於定境中時,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擾,也就是欲心所;或是起欲更求勝進的定境,也是欲心所;定中的覺知心必定與欲心所相應,則知此定中的覺知心乃是意識心,為何這樣說?因為第七識末那識心不與欲心所相應,第八阿賴耶識真心也不與欲心所相應,則知這個能夠與欲心所相應的覺知心必定是意識心。

若所悟的心處在一念不生的境界中時,仍然能聞人說法而得勝解;或一念不生之時,聽聞他人命令或示意之際,仍然能起勝解而了知其意者,都是意識心。譬如有人正住於一念不生的靜坐境界中,忽然聽聞父母師長呼叫,心中不需要別起語言文字,就能直接了知呼叫自己的人是父、是母、是師、是長輩,也同時能分辨了知呼喚自己的父母師長於呼喚時,是惡心呼喚或是善心呼喚,或是心喜而呼喚,或是心急而呼喚等等,都不須在覺知心中別起語言文字或者細心加以分別之後才能知道。由此可知,一念不生時的覺知心就是意識心,都與勝解心所法相應故,諸佛菩薩於諸經論中都說意識心能與別境心所法中的勝解心所法相應。由此證知:一念不生的覺知心乃是意識心。

若所悟的心,對於曾經親歷的境界能回憶、能憶念者,或於所念的佛能生起憶念的念者,都是意識心。譬如有人修習無相念佛的法成功了,覺知心常處於淨念相繼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的妄念,卻能繼續憶念所憶所念的佛或大菩薩,則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是與念心所相應的,當知依佛菩薩聖教所說即是意識心也!又如有人修習念佛法門,打佛七的靜坐無聲時,正處於一念不生的定境中,然而卻無妨提起淨念憶佛念佛,保持自己對佛菩薩的憶念,當知能念的覺知心就是意識心。又例如有人正在靜坐而處於一念不生的境界中時,忽然憶起往昔多年前所曾熏習的某一個法義,心生歡喜;像這樣一念不生而又能憶念的覺知心,當知就是意識心也!為何這樣說?因為佛菩薩經論中開示凡能憶念之心就是意識。今觀定中能憶念往昔事的覺知心,正當憶起某事、某法等法,雖然仍無語言文字相,然而已是憶念往昔所經歷過、所聽聞的事,故知能念的覺知心不論處於何種境界相中,都仍然是意識心,常常與念心所相應的緣故。

若所悟的心,能制心一處,或住於一種境界相中而不移動,或住於一種見解而不轉易者,都是與定心所相應的心,皆是意識。譬如有人學習定而有所成,能夠粗住於一念不生而不離五塵的欲界定中,像是制心一處而不移轉、不攀緣者,也就是與定心所相應的心;像是這樣與定心所相應的覺知心,當知就是意識心。若有人能安住於無覺有觀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無覺無觀三昧中,譬如安住於二禪等至位中,離五塵而安住於定中、清楚分明而無昏昧;像這樣離五塵而安住定中的覺知心,當知就是與定心所相應的心,諸佛菩薩於聖教中說意識心與定心所相應,當知像這樣與定心所相應的覺知心就是意識心。

若所悟的心,是能了別五塵、法塵之知覺心的人,就是與慧心所相應的心,也就是意識心。如是像這樣一念不生,而始終不起語言文字,就是即已了知的分別性,就是五種了別境界心所法的慧心所,諸佛菩薩聖教中開示:像這樣與慧心所相應的覺知心,就是意識心。真心不與如是慧心所相應故,末那識雖能有少分的慧心所法,但也無能力去了別那個說話的人是誰,也只是極少分了別法塵,而無力了別對象為誰;由這個緣故,可以得知定中離於語言文字而能了別的覺知心,即是意識心。所悟的心若符合五別境心所法其中的一種,當知就是意識心,不論彼覺知心有妄想雜念、抑或無妄想雜念,不論彼覺知心是一念不生、抑或有語言文字妄想,都是意識心。

由此檢驗而知是意識心,就應該要斷邪見,莫再像常見外道一般,莫再如民間信仰者一般,誤認此覺知心為常住不壞法。若能實際觀行而非純依思惟,像這樣實際觀行而確實了知這樣覺知心就是意識心,是名初知意識體性的人,當知已得煖法、頂法,但仍未斷身見、我見。正斷身見、我見的初果人,則是斷除了意識覺知心常住不壞的惡見,也是了知意識心確屬生滅有為之法,才是斷除意識心常住不壞的我見者,才是證得聲聞初果的人,才是大乘通教中的初果菩薩!是故此時仍然非是證果的人,是故了知覺知心即是意識心時,應當再進一步而觀意識覺知心的生滅易斷體性。

然而確認與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的覺知心為意識心,卻是首要的觀行法門,能確認覺知心之種種變相皆是意識心者,這樣才能確實斷除我見;若不能確認種種覺知心變相境界都是意識心境界,則不能確實斷除我見,是故觀察意識心的種種變相境界極為重要。若不能如此確實觀行的人,則我見不能確實斷除,往往墮於意識覺知心的某一種變相境界中,而不知其中的覺知心仍然是意識心,則不能確實斷除我見。

為何意識心能與五種了別境界的心所法相應呢?為何以此五種了別境界的心所法為其親所緣緣、為其功能差別?這就是意識心的自性即是六塵上的分別心故,本是《楞伽經》中 佛所說的「分別事識」故。分別事識者,也就是說能於六塵種種事相上分別了知的覺知心。為何說意識覺知心是分別事識呢?因為意識能見聞覺知,故有像這樣五種別境心所法,由這個緣故,即能了別六塵所攝的一切諸法。譬如有人靜坐時閉目,一念不生清淨自住時,雖然在座上四個小時的過程中,心中都不會生起語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極為穩定;但是定中忽然有雷聲、若有痛癢、若有特別殊勝的香塵,或者吹起刺冷的風,雖然在定中尚未生起語言文字之運作,已經了知那是雷聲、那是痛癢、那是何種香味,然後語言文字之後才會隨之生起;像這種狀況都是意識所擁有的五種別境心所法的運作,不必經由語言文字的分別才能了知的。

這種定境中的覺知心意識就是這樣,於初禪等至位中,仍然可以離文字語言而了別六塵;對於無覺有觀的二禪前未到地定中也是同樣情況,對於無覺無觀的二禪等至位中也是如是可以了知二禪等至位中的定境,不用等待語言文字分別,就能隨時了知定境中的單種或數種的定境法塵;乃至三禪、四禪定中、四空定中的前三種定境莫不如是,皆離語言文字而與定境中的種種定境法塵相應,也就是說,皆能隨時分別定境中的一切法塵。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知道像這樣定境中的覺知心,都是意識心,何況未能與定境相應五塵中的覺知心呢!當然更能理解是意識心。

話說回來,若想要證得「明心」,並不是說由聽聞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親自去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所在;當您證得了祂,現觀祂如何運作,而且您還可以玩祂,並且認定祂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後轉依祂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住,我見徹底斷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貪、瞋、癡,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轉依成功,棄捨五陰我見等等,才能說是明心。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