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說法

第12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節目,正覺教團這個單元,是以 平實導師的著作《阿含正義》這套書為主軸來論述,您可以上網路書局或各大書局請購,以瞭解更詳細的內容。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 釋迦世尊為何三會說法?有一天用過午齋後,眾弟子們聚在一起互相論議著,只有 世尊是無上尊,最為奇特,可以知道過去無量諸佛如何示現入大般涅槃、斷除種種結使、滅除戲論,又能夠知道諸佛如來正法、像法各是多久,諸佛的出身、種姓、名號、姓氏,以及各度多少聲聞、菩薩弟子,乃至壽命長短等等事情;接著弟子們互相論議著,世尊是因為善於了知諸法法性而能夠知道這些事情?還是因為諸天來告訴 世尊而能夠知道這些事情呢?

各位菩薩,您一定知道,這不是諸天來告訴 世尊,而是因為 世尊有宿住隨念智力,所以能夠起念就知道這些過去曾發生過的事情。因為這個緣故,世尊在《長阿含》、《大本經》中為弟子開示過去七佛示現成佛的一些事相,除了開示七佛世尊的種姓、成佛時劫及父母之外,也說了當時人壽各為多少,以及說法的情況等等,由於眾生學佛因緣不同,諸佛觀察弟子們得度因緣的差異,因此有不同的說法次第,而施設一會說法或二會說法或者三會說法。

諸佛如果三會說法,是將整個成佛之道法析分為二乘菩提解脫道聲聞一會,以及大菩提成佛之道的般若期第二會,與唯識方廣期第三會;如 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第一輯中所開示,一會說法是純粹就唯一佛乘來說,這內容是包含整個成佛之道的法,就不會另外析出聲聞解脫道法。

如果是二會說法,則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是將唯一佛乘法析分為聲聞乘與緣覺乘解脫道法,以及菩薩乘的般若中觀與唯識種智諸法,各以一會來說法;另一種則是第一會說聲聞緣覺乘與般若實相的總相與別相智,而第二會則演說唯識方廣一切種智之法。所以諸佛說法,是觀察因應眾生的根器心性,以及當時的環境而有不同的說法方式。同時 世尊也對過去莊嚴劫三佛及現在賢劫以來四佛,各有幾會說法作了詳細的開示,我們比較這七佛世尊之所以會有一會、二會甚至三會說法,主要在於說法對象的差異而有不同,也就是諸佛是以聽法者的根性以及聽法者的接受程度而作不同的接引。

因此在《大本經》中 釋迦如來說在九十一劫前有 毗婆尸佛示現成佛,之後則是在三十一劫前才有尸棄佛成佛,可以合理推測,毗婆尸佛前有很長時劫沒有佛示現,而這兩尊佛之間則相距有六十劫之久,因此都是三會說法。又由於七佛的前三尊都是在莊嚴劫成佛,可見這六十劫的差距,並不是我們所謂的一大無量數劫的時間,但是六十劫還是很久,所以可以推測當時眾生的根器心性是不太容易接受、不易修學又難以證悟,而且要極長遠時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道法,因此就有三會說法的施設。

我們也發現 釋迦如來在《大本經》中,不論說七佛是幾會說法、各度多少弟子,其實所說都是說各度了多少聲聞弟子;這顯然可以看出,諸佛在每一世的示現成佛時,表相上所度的是聲聞弟子,實際上真正在度的卻是菩薩弟子。為何如此說?我們先賣個關子,之後就可以知道原因何在。接著 尸棄佛在同一劫中,有 毗舍婆如來則是二會說法,這更可以看出來,七佛之首的 毗婆尸如來及其次成佛的 尸棄如來是因為間隔很久無人成佛,因此眾生沒有因緣聽聞熏習佛法,導致祂們必須三會說法,以漸進方式來成熟眾生,讓眾生可以一步一步修學,對於難修難證的佛菩提法不會產生畏懼;而第三尊 毗舍婆如來則是在同一劫中,接在 尸棄如來之後成佛,眾生根器心性都比較好了,所以只分二會說法,眾生就可以信受修學;又過了三十劫之後,到了我們現在賢劫時,才有 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及釋迦佛相繼出世,賢劫中目前已有四尊如來出世,前三尊如來都是一會說法,釋迦如來時外道並起,因應當時現實狀況,因此是三會說法。

如 釋迦如來在開示這部《大本經》時,雖然說:【我今一會說法、我一會弟子…】等等,看來好像是只有一會說法,但是由這部經的後面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 釋迦如來是不只這一會說法的;如 世尊說:【能仁意寂滅,釋種沙門上,天中天最尊;我一會弟子,彼會我現義,演布清淨教,心常懷歡喜,漏盡盡後有。】(《長阿含經》卷1)這裡「漏盡盡後有」是說 世尊這一會說法的弟子眾是可以斷盡種種有漏法,而且又盡後有,不再來受生。各位菩薩,能夠不再來受生,而且會不願意來受生的,大家都知道這顯然是定性聲聞聖者才會這樣子!如果是菩薩心性的行者,即使入地的菩薩可以隨時入無餘涅槃,也不會盡後有而不再來受生。由此可以推測 世尊說這部經的時候,約莫是在初轉法輪的後期,已經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了。因此這些一會說法成為無學阿羅漢的二乘聖者,雖然都還沒有迴入大乘法,不過他們在解脫道上是已經有所實證了,而且在 世尊的教授下,也慢慢轉變心性,不再只求自己能入無餘涅槃了,所以 世尊接著就有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系列法義的開示。

也因為這樣,就有人誤會了經典所說,認為 釋迦世尊初轉法輪《阿含經》所說的解脫道出離生死之法就是成佛之法。如有一位法師在《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舉《法華經》中所說【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妙法蓮華經》卷3)這句話,認為這是 世尊的方便說,其實就是大乘法;這位法師的意思是,聲聞緣覺人修學解脫道出離法,只是 世尊的方便教法,其實就是無上的成佛之道法;實際上,我們從《法華經》的前後文義來看這句話,這是這位法師誤解 世尊的說法。當初在法華會上 世尊慰勉諸聲聞弟子,以往所修解脫道法只是化城,並不是究竟的解脫,而譬喻二乘聖者能得解脫果只是藥草,進而鼓勵他們應該迴心向大乘法,成為小樹乃至成為大樹,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因此初轉法輪阿含期所說法,只是讓弟子們先證解脫果,卻不是要他們滅度入無餘涅槃,而接下來就應該再求最上乘的唯一佛乘,漸漸修學才能成佛。

再說 世尊為何要施設三會說法而不是二會或一會說法?在《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說到,世尊初成佛時,觀察到這個娑婆堪忍世界,眾生心性剛強、諸根暗鈍,執著愛樂無明之見,被無明見解所困,隨順生死洪流,不能違逆生死探究生命的根源,思索這樣的眾生應該如何度化呢?而這樣的眾生由於種種煩惱繫縛著,加上福德淺薄沒有智慧,是難以理解 世尊三大無量數劫來修行所得的智慧,如果為這等眾生轉法輪說深妙的法,眾生一定迷茫無所解、不能信受,導致誹謗而下墮三惡道受諸種苦,久久才能出離。因此不願為眾生轉法輪而想入涅槃,後來是因為當時梵天王等人再三請求 世尊住世說法、轉法輪,才默然而接受,隨後 世尊思惟應當如何為眾生說法,應該要先為何人說法,而有接著度了五百商人以及兩位商主之後,才度隨悉達多太子修苦行的憍陳如等五位比丘,而有僧寶出現於世,因此具足佛法僧三寶。

由此來看,釋迦如來三轉法輪的初轉法輪所說法,是專講解脫道出離生死之法,目的是要眾生能信受佛法可以實修實證,依著 佛說法的次第及內涵確實去實踐,一定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標。但是 世尊的本懷並不是要讓弟子都入無餘涅槃的,各位菩薩想想看,如果每一位眾生修學佛法之後都入了無餘涅槃,那麼誰來延續佛法?誰來教導後世的眾生得解脫、出離生死?再說能出三界生死就是真實究竟的解脫了嗎?而入無餘涅槃能成佛嗎?又菩薩會入無餘涅槃嗎?這樣的結果與 佛出興於世的一大事因緣,有沒有違背?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都不是修學解脫道而能夠出離生死所能解決的,也不是這樣能達到的。因此 佛除了初轉法輪開演解脫道法之外,一定還會再開演真實能讓人成佛,能究竟解脫生死,又能讓法一直延續下去的真正成佛之道的法,也就是開啟般若智慧的二轉法輪般若中觀實相法義,以及出生般若慧的諸法本母為所依的唯識一切種智法義。

因此不論是二轉或三轉法輪說法,只有能具足般若與唯識法義的法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的法,不是像這位法師所說的,成佛之道可以依聲聞乘行而入或依天乘行而入,乃至依人乘行而入,而只要在聲聞乘行加智慧增上,或者天乘行加上信願增上,甚至人乘行加上慈悲增上,就可以成就佛道。實際上,不論這位法師所說的,依哪一種行而入,都無法使人成就佛果。因為這些聲聞乘、天乘或人乘都不離世俗諦及人天善法,也都未觸及第一義諦法,修再多、福德再大,還是無法親證實相法——諸法本母如來藏!那麼永遠不入佛法內門,永遠無法成就諸佛的功德,也就永遠無法成佛。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聲聞乘加上智慧的增上,如果只是由初果的智慧增上到四果阿羅漢的智慧,還只是解脫道的智慧 ,並不是般若智慧,更不要說唯識種智的智慧;而天乘加上信願增上,結果只是往生天界,也不是實相法的修學;至於人乘加上慈悲增上,這就只是人天善法,結果與很多宗教,教導信眾要對眾生慈悲、不殺害眾生,要救濟眾生的生活,讓眾生可以家庭圓滿事業順利等等是一樣的,也是人天善法。因此這位法師所說的成佛之道法的修行,充其量只是人天乘法,最多不超過解脫道的範疇;而麻煩的是,這位法師對解脫道的修行卻又誤會錯解了,從來都不曾教導徒眾要斷我見,因此徒眾們也不知道修解脫道的最後結果,是要將自我的五陰十八界一切法都滅除、不留一法;像這樣子,連解脫道也修錯了。

因此,我們探究諸佛有幾會說法,重點是要分辨清楚諸佛是如何將真正的成佛之道的法,有次第地教導給眾生,讓眾生有明確的依循,依著諸佛所說教理次第修學。而這與眾生的根性有關,如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無法堪受固體食物,量也不能太多,只能喝些流質食物。世尊初轉法輪所說法,也是適應當時外道們求解脫、求涅槃,但是不知斷我見我執,以致雖然修得四禪八定的外道很多,卻無人能證得無餘涅槃而解脫生死苦;當世尊教導他們應該斷我見我執才能得涅槃,很多外道聽懂了,就這樣得法眼淨,甚至因此而歸依世尊成為佛弟子,成為阿羅漢;因此諸佛說法,一定會以對眾生最有利的方式來開演。再說初轉法輪《阿含經》所說的法,一再重複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觀…等解脫道法來告訴眾生五陰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目的是要眾生能有正確的知見,五陰不真,五陰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生滅法,是無法恆存的,乃至三界世間亦復如是。這樣子,一切都是不真實的,無法恆存不斷不滅,一切都是會壞散的,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呢?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死了就全部煙消雲散,那麼為什麼要修行、要行善呢?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因為在《阿含經》中 世尊也在很多地方都有說到,除了這個不真實的五陰法外,還有一個常住、真實、清涼,常恆不變又如的法,是無始以來就存在的,也因為這樣子確切告知大眾有這麼一個常住、自在的法存在,才能讓二乘法的修行者可以斷我見我執,不怕捨報後成為斷滅空,而我生已盡、梵行已立,將來可以不受後有;接著就可以在這初轉法輪之後,而有二轉法輪的般若實相法的開演,這從經典中可以很清楚明白看出來,世尊說法次第的安排是漸進式的。對於二乘化城的施設是 世尊初轉法輪第一會說法的重點,有弟子能實證解脫果,對於 世尊說法就能毫無懷疑,起信的意義大於讓弟子們入無餘涅槃;而對於已經修到這個程度的二乘聖者來說,能讓他們發起對佛菩提道的愛樂之心,以及相信自己是具菩薩性的,不是少慈少悲、自私自利的二乘種性行者,這不就是世尊初轉法輪的本懷嗎?各位菩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當眾生對難知、難解、難修、難證,又須極長時劫才能成就的成佛之道法可以信受,也相信自己可以隨著佛的教導而修學下去時,這樣子,佛陀要宣演成佛之道法的時機也就成熟了,接著就進入二轉法輪般若中觀的弘傳期了。

為什麼這麼說?譬如說:有一所全世界唯一的佛教學校,下自國民中、小學,中及高中部、五專部,上至大學、碩、博士班都有;國小及國中是佛教學校的基本課程,要上佛教大學,一定要具備國中、小及高中畢業的條件,高中畢業想要進入大學部就讀,先要通過基本學測。國中、小學的課程如同人天乘法,高中課程如同外門修學佛菩提道法,除了繼續培植福德,還需要修習實相法及參禪有關的知見,畢業參加學測時,如果能通過,至少表示有初果向的資格,再接再厲就有機會上大學。而五專部如同解脫道,除了高中部課程中,斷三縛結證初果外,尚完成二果至四果的課程,可以畢業不再繼續修學,當然也可以迴心向大,繼續進大學部修學。

像這樣子,大乘法中包含了二乘解脫道的內涵,因此當初 佛陀在思惟應如何為眾生說法,以及應該先為誰說法時,就已經鋪排了未來二、三轉法輪的內容與次第。這在《阿含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在後來二、三轉法輪才有詳細說明的法義、名相及觀念,譬如《阿含經》中常常可以看到「我、實際、如……」等,來說有一個真實的我是真實存在、是一切法界的本際,而且對於六轉識所了別的境界是如如不動的;到了二轉法輪時,就以這個心的體性來說明這個真實我是不同於妄心七轉識的有念、有住、有心相…等,而說為「不念心、無住心,無心相心、非心心」等等。因此在初轉法輪時期,對於法界實相心是以當時眾生能理解的名詞「我」這個字,來隱覆說真我與會生滅的五陰假我同時存在,讓弟子們知道這個真我是不會生滅,無始來一直存在的。除了如此預埋伏筆之外,也讓弟子們知道,未來滅了五陰全部後,並不是斷滅空,而可以先在解脫道上有所實證。接下去二轉法輪中,就從各種不同的層面來開示這個真實心的體性,使弟子們對萬法根源的本際更能瞭解而可以證悟這個本際法,才在證悟本際法生起根本無分別智及後得無分別智的基礎下,又進一步說明這個心所含藏諸種法的功能差別,讓弟子們聞熏修習一切種智深妙法,乃至有很多阿羅漢因此而能夠入地。

以上從 釋迦如來所施設說法次第,以及教導弟子的法義內涵來看,三轉法輪三會說法都具足圓滿了,才是成佛之道的圓滿,而這之間是有其修學層次差別,初轉法輪重在讓弟子們可以實證解脫果,二轉法輪則是讓弟子們可以親證實相心如來藏,三轉法輪則可以使弟子們進入初地,對於佛道不會再有行退的時候,成為真佛子住;因此三轉法輪所說法義是越來越深、越來越妙,絕對不是毫無關聯的,也絕對不可能是後世的人有能力創造出來的。

由此可知這位法師所說的,初期大乘與後期大乘之二、三轉法輪所說的法,是後世佛弟子對已經入滅的 佛陀,因為永恆的懷念而集體創作出來的錯謬。實際上二、三轉法輪時期說的法,不但比初轉法輪阿含期所說的法更深更妙,而且是成佛所必須修習親證的。這位法師這樣的說法,不但是否定了二、三轉法輪的法義,也造就了謗佛、謗法的惡業,有智慧的您應該可以很清楚分辨出來這種說法的謬誤,也不會信受了。

由於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