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遠離嫉妬?

第128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要為各位解說的是:如何才能遠離嫉妒?

所謂嫉妒,簡單的講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有些人很愛比較,當看到別人有任何地方勝過自己,無論是長得帥、長得美,還是表現好,或者是家裡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來比較,當自己勝過別人,就生起了驕慢心;而如果別人勝過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悶悶不樂。其實不止上面所說的世間法,有許多人在修行之後,嫉妒心不但沒有放下,反而更加地嚴重!看到別人修行的好——有賢、有能,或是修學善法,自己不但無法加以讚歎、向他看齊,反而生起嫉妒,心無法安住下來修學如來正法;甚至有些出家眾不在佛法上精進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聞利養上用心,當看到別的師父得到好名聲,得到恭敬、讚歎以及四事供養等,心裡就產生了憂慼、痛苦、嫉妒等等的心念,而無法安心地辦道。

在唯識五位百法當中,嫉妒是屬於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是屬於根本煩惱—瞋恚心—的一分體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悅,因此不斷地住在憂苦的心念之中。像這樣的嫉妒心,會障礙修行者的慈悲、仁愛之心,也會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斷地增長,而使得修學者離菩薩的慈悲心行愈來愈遠。因為嫉妒心,會推使眾生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惡行,所以必定會招致未來世的苦果,而不斷在三界輪轉無法出離與解脫。世尊在《長阿含經》當中,有開示過「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業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貪取、嫉妒、邪見等三種不善業;反過來說,不貪取、不嫉妒、不邪見則是十增法,十善業道中屬於意行的三種善業。佛陀在《分別善惡報應經》當中也說:嫉妒會讓眾生得到出生為卑賤種性的惡報;而如果能夠遠離嫉妒,常常隨喜稱慶別人應得的名利的話,在未來世就會出生到豪貴家族,享受種種可愛的異熟果報。

我們就來講一個因為嫉妒心而使得自己長劫在鬼道受苦的故事。在佛世時,有一次,尊者那羅達多在路上看到一個餓鬼母在一日一夜之中生下了五百個孩子,但是因為這個鬼母非常地飢渴,一個個孩子才剛生出來,自己就克制不住立刻把他們都吃掉了!那羅尊者就去請教 世尊:「這個鬼母她在過去世是因為造作了什麼樣的惡業,才會遭受到這樣的苦報呢?」佛陀就說:「同樣還是在賢劫之中的過去世,在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非常的富有,但是他的夫人卻沒能為他生下一兒半女,於是他經常很虔誠地向神明求子,但是一直都沒有如願。後來長者就娶了二房,才過沒多久二房就懷孕了。大房見到二房懷孕之後,就嫉火中燒難以忍受,所以就暗中拿墮胎藥摻在食物裡給二房吃,二房的胎兒因此就流產了。二房的親屬想說:『這一定是大房做的事。』於是就很氣憤地去找大房理論,然後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這時候大房就發起毒誓說:『如果二房的流產真的是我幹的話,那麼就讓我在死後出生到餓鬼道去,然後在一日一夜之中出生五百子,然後自己隨生隨吃掉,永遠得不到飽足。』在大房發了這個毒誓之後,二房的親屬才悻悻然地離開了。」佛陀告訴那羅尊者說:「那時候那個大房因為生起了嫉妒心墮了二房的胎,還說了妄語又發了毒誓,因此才墮入到餓鬼中當了鬼母,長劫受這種自食其子的苦報。」當時在座的比丘聽聞了 佛陀說明嫉妒心的種種過患,而且會讓眾生墮入惡道長劫受苦,所以就都努力地捨離嫉妒心,厭離生死,而很快地心開意解,分別證得了初果,乃至四果阿羅漢、辟支佛;甚至有的弟子因此發起了菩薩的無上菩提心。從上面這個故事的說明,我們可以瞭解到:嫉妒這個煩惱心所,會造成非常可怕的業果。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樣才能放下嫉妒心呢?在佛法的解脫道當中,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斷除我見以及我所見而證得初果,那麼就可以從根本斷除嫉妒等種種煩惱而遠離造作惡業了。在《長阿含經》、《中阿含經》以及《雜寶藏經》當中,都有記載天帝釋提桓因去向 世尊請教,要怎樣去除嫉妒等煩惱而證得初果的故事:有一天,天帝釋提桓因邀集了一群天眾一起去見 佛陀,在一一向 佛陀問訊頂禮之後,帝釋就請問 世尊說:「是什麼樣的緣因,使得眾生心中雖然希望沒有瞋恨心、沒有敵對怨仇,也不必彼此刀杖相向,能夠和諧安詳地過日子,然而實際上卻總是作不到呢?」佛陀說:「那是因為眾生有慳貪心以及瞋嫉心的緣故。」帝釋就接著問說:「眾生為何會有慳貪以及瞋嫉心呢?又要怎麼作才能滅除貪嫉心呢?」佛陀就說:「之所以會有慳貪和瞋嫉,是因為愛著以及憎恨的緣故而生起的,有了愛憎就必定會有貪嫉;當沒有了愛憎心的時候,那麼貪嫉就消失了。」佛陀接著又說:「之所以會有愛憎,是因為有欲念心的緣故;當欲念心除滅了,愛憎也就跟著消失了。」佛陀又說:「欲愛是由覺觀了知而來的,當有覺觀了知的時候,就有了欲愛;而當覺觀滅掉的時候呢,欲愛也就消失了。」天帝思惟了一會兒之後,就說:「確實是這樣啊!世尊!但是眾生的覺觀了知又是怎麼生起來的呢?覺觀的根源在哪裡?要怎樣才能滅除呢?」佛陀就開示說:「帝釋啊!覺觀憶念是因為無明我見,不明了五蘊的虛妄不實、無我而生起的。眾生因為無明,就會生起覺觀憶念,以為能取的覺觀憶念心以及所取的六塵境界是實有的;當無明去除而不再錯誤地認取能取、所取是真實法的話,覺觀憶念就會消失了。所以如果去除了無明不起胡思妄想,就不會生起覺觀憶念,不作覺觀憶念就沒有欲望,沒有欲望就不會有愛憎,沒有愛憎就不會有嫉妒以及慳貪,那麼一切眾生就不會互相傷害。」

接著,天帝釋又進一步問:「用什麼方法才能滅除眾生的無明妄想呢?」佛陀就教導說:「我們應當明了受蘊是虛妄不實的,因此應該對自己的喜受、 憂受、捨受等三受以及需求要保持清明不亂,不要被過度牽動;並且克制自己的身口意行,遠離那些會產生不良惡果的事,多去作那些能增長善法的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識認識境界時也一樣,既然六根、六識也是因緣所生的虛妄法,那麼就應當要注意諸根律儀,要清楚什麼是應當遠離的,什麼才是應當親近的。」經過了 佛陀這一番的解答開示,天帝釋解決了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結縛,而不再迷惑、猶豫了,於是天帝釋就有感而發地告訴 佛陀說:「世尊!無明愛欲真是眾生的病根啊!就像是致命的腫瘤,也像是箭、也像刺一樣,令眾生痛苦不安!因為有無明愛欲,就牽引著眾生去隨意造惡,因此而生起了種種的果報。世尊!上面這些疑惑,我曾經請問了許多其他的外道,但是都得不到要領,直到聽聞了 世尊的教導才明了。這個疑惑已經困擾我很久了,就像一支箭插在我的身上一樣令我不安;今天,世尊已經為我拔除了這支疑惑之箭。」最後天帝釋在 佛陀面前說:「我今天已經證得了初果,希望也能很快的證得三果阿那含。」而同行的諸天眾,也有許多像天帝釋一樣遠離塵垢,得法眼淨,證得了初果。我們由上面所說的天帝釋證得初果的過程,可以明了:一切的煩惱,都是因為我見、我執無明貪愛而生起的,唯有確認五蘊虛妄不實,斷除了五蘊我見以及疑見證得初果,才能夠真正斷除包括瞋恨、嫉妒種種的煩惱。

另外,在《中阿含》當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請問 佛陀說:「在聖法律當中,如何是斷俗事種種惡業煩惱的八支法呢?」世尊就為他開示「要依於無殺生來斷殺生,依於無偷盜來斷偷盜,依於無邪淫來斷邪淫,依無妄語來斷妄語,依無慳貪來斷慳貪,依無恚害來斷恚害,依無憎嫉惱來斷憎嫉惱,依無憎上慢來斷憎上慢」等八支法的道理。一般人多認為《阿含經》是小乘經典,但其實經文當中經常隱含著不生滅的如來藏大乘法,只是還未實證般若智慧的話是難以讀得懂的。像前面這段經文,說要依於無殺生、無偷盜、無邪淫、無妄語、無慳貪、無恚害、無憎嫉惱、無增上慢的法,來斷除殺生、偷盜乃至憎嫉惱、增上慢等煩惱,其實意思就是說:要依於本來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心,因為祂是從無始以來就離於種種煩惱,從來不和諸種煩惱相應;要依於這樣的真實清淨心來斷除煩惱,才是佛法的正修行。

那麼關於斷除憎嫉惱的部分,世尊是怎麼說的呢?世尊開示說:「居士啊!修習多聞的聖弟子要怎樣依於從來無憎嫉惱的清淨心而斷除憎嫉惱呢?修學多聞的聖弟子應當要作這樣子的思惟:心中充滿憎嫉惱的人,必定會造作惡業,這些惡業種子儲存在如來藏心之中,將來就必定會受到惡報的。無論是現世還是後世,如果我有憎嫉惱心的話,就一定會自害,也會誣謗他人。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淨梵行者就會輾轉傳說我犯了清淨戒行的事,那麼很快地諸方都會聽到我的惡名聲了;而當我身壞命終之時,也必定會往生到地獄惡道之中。既然瞭解有憎嫉惱的人在今世以及後世必定會受到這樣的惡報,有智慧的多聞聖弟子在正思惟之後呢,必定就會心得決定地說:『那麼我寧可依於如來藏本來無憎嫉惱的體性,來斷除憎嫉惱等等的煩惱心所。』然後就如說而行,依無憎嫉惱來斷除憎嫉惱。」如果能夠像 世尊這樣的開示來修學,這才是大乘法中淨除煩惱的正修行。

但是有許多有名氣的法師卻沒有般若智慧,就只能胡思亂想及瞎說,譬如對於如何去除嫉妒心,就有法師開示說:「從理上改,則是想:我與別人是一體,別人的長處就是我的長處,別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我不但不能嫉妒,而且要成人之美。」像這位法師這種含糊籠統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佛法中的正理。在佛法中的根本理,是說一切有情的本心如來藏的體性都是平等無二的,但是卻是各個獨立、唯我獨尊的,所以各人造業,各人得果。若是想說「我與別人是一體,別人的長處就是我的長處,別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的話,那麼是不是別人成佛了,就等於是我也成佛了呢?那麼我是不是不用修學,就等著搭便車而成佛就好了?

所以我們應該是要這樣思惟才是對的:「諸佛與眾生的本心如來藏,都是一樣清淨無染的,也同樣具有無量的功德大能在其中,只是因為眾生被所知障以及煩惱障所障住,所以那些功德無法顯示出來;因此我應該要努力修行,去除心中的煩惱障以及所知障,那麼終究會像諸佛一樣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別人修得的長處、德能,我只要努力修學,一樣能夠得到;甚至我只要隨喜讚歎,就會有同樣的功德的,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裡的說明,相信大家就能瞭解跟隨真善知識修學的重要性,如果跟隨假名善知識胡亂修學的話,是不可能發起般若智慧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的節目就說明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