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應如何發願是為智者?(上)

第51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說明「菩薩正行」。我們所說明的菩薩正行,是依著 平實導師所著的《優婆塞戒經講記》為依止。後面的十集裡面,我將要跟各位說明的是〈發願品〉第七,還有〈名義菩薩品〉第八。在〈發願品〉第七裡面,我們又有兩個部分要跟各位來作說明:第一個,是菩薩應如何發願是為智者;第二個,是菩薩具足哪些條件,得名為法財長者?我們現在就慢慢的來為各位說明。

在上一集裡面,我們蔡正禮老師為各位說明了菩薩的這個三十二相,也就是說成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到底是誰能成就這個三十二大人相呢?這邊我們來看一下經文:【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業,誰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優婆塞戒經》卷2)在這裡,佛陀教導我們大家要在菩薩因地時發願,也教導我們發願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問:「世尊!這三十二大人相的福業是誰才能作呢?」善生童子在這邊問的三十二大人相的福業,是誰才能夠作?因為修這個三十二大人相,並不是一般人能夠作得到的。可是,有一種人家財萬貫,但是他們全家每個月供養三寶才幾百元的台幣,就覺得是很大的數目了;但在世間法上卻又很大方,對父母兄弟也很大方的出錢出力幫助;但是這種人就叫作「非智者」。有智慧的人,應該是破衣照穿、爛東西照用,壞了就自己修理捨不得丟;但是布施時,肯把一大筆錢捧出去,出錢的目的並不是在於自己或家人的享受,而在於未來世的菩薩可愛異熟果。你可以示現廣有錢財,但是生活卻得要節儉。有的人號稱節儉,這個也捨不得用、那個也捨不得用;但是台灣到處都有他擁有的山莊,只要是風景好的地方、地勢好的地方都有;這是藉著自己的官場勢力來享受,卻對外宣說是很節儉,這其實不是真的很節儉。節儉,是應該自己捨不得用,但是利益眾生時絕不吝惜;這都是為了一世又一世的累積福德,使自己在未來成佛時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所以自己很節儉,而又大方地布施給眾生。這個三十二相業,眼光短淺的人都作不下去的,只有眼光深遠的人才願意、才能持續不斷的作下去;所以 佛答覆說:「善男子!這三十二相業,有智慧的人才能作。」

什麼叫作有智慧的人呢?在這邊 佛又如何開示呢?我們再看一下這一段經文:「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發無上大願,是名智者。」(《優婆塞戒經》卷2)這邊善生菩薩緊接著又問:「世尊!那什麼樣的人才叫作有智慧的人呢?」佛就在這邊開示說:「善男子!如果能夠善於發起無上大願,這個人就是有智慧的人。」那什麼又叫作大願呢?有的小學生說:「我發願將來要當總統。」發願要當總統可以算是世俗人的最大願了,但是這種願只是世俗的大願;所謂的「富貴學道難」,所以這種願不但無法幫助學佛,甚至是眾生淪落的動力。這種願,真正的菩薩根本發不起來,因為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官。但是真正的菩薩歸依三寶的時候,「四宏誓願」卻是真正的從心裡發起來了,一點兒都不勉強!這四宏誓願,先要懂得它的內容還有意義才能發得起來。所以歸依之前應該要先弄清楚即將要歸依的「三寶」到底是什麼?弄清楚了以後,考慮要不要走這一條路;不然的話,我去歸依三寶而發四個大願是要幹什麼呢?知道歸依以後這四個大願是要幹什麼,那沒有問題!我就是要追求這個法樂,所以就去歸依了。這四宏誓願叫作無上之願,所有的願都不可能超過這四個願,所以叫作大願,所以叫作宏願。而小學生發願作總統,那個願還真是太小了!菩薩連轉輪聖王都不願意當,那對菩薩完全沒有意義!轉輪聖王中的金輪王,王四天下;銀輪王,王三天下;銅輪王,王二天下;鐵輪王至少也有南瞻部洲,好多世界都歸他管。但是這種願不叫作大願,因為這個金輪王也不過是一世就當完了,這不是智者所追求的境界。對菩薩來說,修集來的福德不應該迴向死後生到天界享福,也不應該求來世當轉輪聖王,而應該要迴向四宏誓願——追求成佛以及廣利眾生,這才是菩薩所應該發的大願。

菩薩又如何發大願才是有智慧的人呢?這邊我們再看一下這一段經文,佛云:「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業,願為眾生將來得果一切共之。菩薩摩訶薩常親近佛、聲聞、緣覺、善知識等,供養恭敬,諮問深法,受持不失。」(《優婆塞戒經》卷2)這一段經文 佛開示了說:「大菩薩們發了菩提心以後,身業、口業、意業都是要造善業,不可造惡業來損減福德;而他們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業,目的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眾生將來可以證得解脫果乃至證得佛果;所以他們所造的善業,一切都願意和眾生共享。大菩薩們也常常親近諸佛、聲聞、緣覺、善知識等等。」大菩薩,所說的就是菩薩摩訶薩,經中有時說是明心不退的七住心,有時說是十住心,那有時說是初地以上,所以大菩薩們是指七住、十住、十行、十迴向、諸地等菩薩們。所以這裡所說大菩薩們親近聲聞、緣覺,就已經有種種的層次差別不同了。大菩薩們再怎麼大,也都必須要親近諸佛,因為永遠都有他所不知道的法要隨佛修學,所以應該常親近諸佛;乃至三地、四地、五地滿心有了意生身以後,更是每天都要去見佛,沒事的時候,每天到別的世界去見仍然住世的諸佛,假使能聽到二、三句和自己目前證量有關的妙法,也許一步就跳到上地去了!所以親近諸佛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法,特別是在種智裡面的法,當我們因緣成熟了,往往只是給我們一個名相、一個問題,自己就從這個名相或問題中弄出一堆妙法來,往往因此而證得該地滿心應有的現觀,就跳進上一地去了。所以大菩薩們當然要常常親近諸佛。

菩薩摩訶薩除了常常親近諸佛以外,也必須要常親近聲聞、緣覺。這就有很多的差別了,譬如說,剛明心見道,雖然阿羅漢不懂實相,但是他們在解脫道上的證量終究比我們超過很多,去和他們親近親近又有何妨呢?雙方都可以獲得利益;他們可以從我們這邊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見,我們也可以幫他們迴心大乘;而我們應證的無餘涅槃、有餘涅槃還沒有親證,可以和他們親近而增長自己的涅槃解脫道上的知見。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薩來親近聲聞、緣覺,那是結交善友,是要促使他們迴心於大乘,所以也要親近他們。大菩薩們親近善知識則有很多的不同,就看各人的因緣、證量的高下而去親近不同的善知識。除此之外,大菩薩們親近聲聞、緣覺,有時親近的是菩薩聲聞、菩薩緣覺,雙方更可以獲得大利,因此更應該親近。

善知識,可不一定是幾地以上才稱為善知識,有時候乃至凡夫善知識的一句話,無意中觸動我們心田裡面的種子,經過幾個月的思惟以後,可能就使我們因緣成熟,而轉入上一地去了。諸地的現觀證境,都是藉著世間法上的因緣來增進的,全部都不離世間法;所以《六祖壇經》的「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可以作另一種解釋,世間法中往往可以促使我們某一種子現起而增益一切種智;我們就要藉著這個因緣去整理、去體會,最後也許幾個月、幾年,我們就可以滿足當地心,而跳進上一地了,那就看我們有沒有這一個因緣了。所以說,善知識不一定用什麼身分來呈現的;譬如說,有時乃至一個賣肉的屠夫,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有一個禪師在參禪的時候參不出來,走過市集的路上剛好有個屠夫正在賣豬肉,有人說:「你要全部都給我精肉。」也就是說,要全部給我瘦肉。那屠夫將刀一甩插在砧板上說:「哪一塊不是精肉呢?」這位禪師剛好看到這一場對答,就這樣悟了!所以,誰是善知識?真的是很難說的,也許在某一個因緣下,有時甚至佛菩薩派條狗來,就幫我們悟入了!這都是很難說的。因此,我們要常有謙和之心來親近善知識,也要供養以及恭敬。古時候的作法是,想要諮問深法之前,得要恭敬供養之後再請法。有許多大菩薩來覲見 佛請法,總是先奉上金縷衣、天衣或是天花供養;若是從天界來的菩薩,就先散天花供養。譬如,釋提桓因想要來覲見 佛的時候,要向 佛請法的時候,就先叫乾闥婆說:「你先去請問 世尊有沒有空閒,若有空閒的話,你就先為我彈琴供養 世尊!讚歎 世尊!然後說:『釋提桓因要來禮拜、供養。』」做完這些事情以後,他才去供養、請法。所以,菩薩在諮問深法之前,要先恭敬供養聲聞、緣覺、善知識等等;諮問之後則要受持,不可忘失;除非你所聽來的不是正法是虛妄法,否則就應當受持而不忘失。受持不忘,就是這個百法裡面五別境裡面的「念心所」的成就。諸佛成就念心所的意思,就是一切諸法記持不失。所以菩薩應像以下所說的一樣如此發願,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這邊經中 佛又如此說:【作是願言:「我今親近諸佛、聲聞、緣覺、善友,寧無量世受大苦惱,不於菩提生退轉心。眾生若以惡心打罵毀辱我身,願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惡念,願我後生在在處處,不受女身、無根、二根、奴婢之身。」】(《優婆塞戒經》卷2)作是願言,就是說發起了願心而這樣說。未入地的菩薩應該如何發願呢?菩薩這樣發願:「我今親近諸佛、聲聞、緣覺、善友,供養禮拜三寶,寧可無量世中受大苦惱,也決定不退失於佛菩提心。眾生若以惡心來打我、罵我、毀壞我、污辱我,願我因此更增加了慈悲心,不對眾生產生惡念;並且願我未來無量世所生的地方,都不會出生為女人之身,也不願接受無根身、二根身或者奴婢之身。」不受女身,是因為不想被丈夫所掌控;不受無根之身,是因為不想讓人家輕視。所以最後身菩薩來到人間的時候,一定得要娶妻生子,示現具足男身而非殘障之身;否則人家就會毀謗說:「這個人就是因為沒有生育能力不能娶妻生子,所以才出家的,結果無巧不巧地讓他成佛了!」眾生往往都會這樣想的。所以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佛的時候,這是歷史上的事實,但是仍然還有人會毀謗說:「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是印度編造出來的。」如果說不娶妻生子的話,人家還會說:「那個人沒有辦法在世間五欲中獲得滿足,所以才會出家,所以才會成佛。」所以菩薩生生世世不可生為無根之身,一定男根或是女根要具足的。那不受二根、奴婢之身,是說若受二根、奴婢之身會被人輕視,而難以弘法以及修道。二根是說:白天看起來是個女人,所以晚上可以和女眾睡在一起,可是那個時候卻又變成男生了!這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陰陽人。這樣子的話,就難免會陷入了淫亂,所以在世間法上總是輕視二根人;尤其皇宮裡面皇宮後院更是忌諱這二根人,如果發現二根人在皇宮後院走動的話,查到就一定會被處死。所以二根人是不被尊重的,以這樣子的緣故,所以菩薩永不出生為二根之人,也就是說,永不出生為陰陽人。奴婢,是讓人喚來喚去的下等人,不被世人所尊重;所以菩薩發願世世不受生為奴婢。菩薩要發這種願:未來世當中,絕對不出生為這三種身分的人。但是,有時菩薩會故意示現女身,譬如《維摩詰經》中的天女一樣的示現,可是她一轉身就成佛了,所以這個也是有例外的。

另外,還必須要再發一個願,發什麼願呢?就是必須要發:「未來世所生之處皆有自在之力。」有能力而且是自己發心主動供給眾生一切物資,而不是被人家所命令去做的,是以尊貴之身而主動為眾生去做。這就好像現在有些大老闆去當慈濟委員、會員而為眾生做事,他很有錢,不是為五斗米折腰,但是可以親自為眾生服務,這就是「身有自在力、為他給使。」給,是供給;使,是使喚。眾生有需要的時候,來使喚一下,我就去幫他做事;但是我有自在力,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幫忙;而別人對我沒有自在力來使喚我,只因為眾生需要我,我就主動去幫忙。所以 佛於經中如是開示,佛繼續地這樣子的開示,我們繼續來看這一段經文,佛云:「 復願令我身有自在力、為他給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驅使我。」(《優婆塞戒經》卷2)這一段經文就是在說明上面這一段的這樣子的意思。接著,還必須要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色身都能諸根具足、六根圓滿。」發這兩個願,這就是說,必須要生生世世能夠色身諸根具足。六根圓滿,六根之中意根是心根,其餘的五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那這五個色根再加上意根這個心根,加起來就叫作六根;這六根必須要圓滿,如果缺了一根的話就非殘即障,如果六根缺損殘障的話,那又如何能夠攝受眾生呢?眾生見了心裡都會這樣想:「這個人是什麼大菩薩呢?眼睛都瞎了、耳朵都聽不見了!」所以菩薩世世得要五根圓滿具足。講這一段話的意思,當然我們不是在歧視殘障的朋友,而是說菩薩福德必須得要圓滿具足。

今天我們時間已經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下一集我們再繼續跟各位說明菩薩正行。阿彌陀佛!


點擊數: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