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覺菩提概說(下)+十二因緣之內涵

第37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節我們概略地說明,二乘的緣覺人他悟得因緣法而產生了解脫的智慧,所以可以了脫生死而入無餘涅槃。

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因緣法爲什麼會出現在這個法界裏面呢?而讓有情可以去發覺它的律則呢?因緣法有所謂的「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這樣一個律則,這樣的律則,它是什麼樣的人去把它創造出來的呢,才會有這樣的律則呢?

在《雜阿含經》佛陀有對這個問題有一個開示:【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謂緣起法為世尊作,為餘人作耶?」佛告比丘:「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雜阿含經》卷十二)

這個是說有一個不同的出家人,他來向 佛陀禮拜,然後請問 佛陀:「佛陀說這個緣起法,這個緣起法到底是世尊您所作的呢?還是什麼人來創造緣起法呢?」這個時候,佛陀就回答這個異比丘說:「緣起法不是世尊所作的,也不是其他人所作的;而是不管如來有沒有出現在這個世間,或者是說有沒有不出現在這個世間,這個因緣法、這個緣起法它一直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法界常住。」這個「法界常住」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法的功能差別它是一直存在的,它是一直如此地運作的;而這樣的運作並不是有任何人去創造它,並不是說,有什麼一神教的上帝來創造了世界、創造了生命。也就是說,世界跟生命並不是由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這些現象、這些法,它是本來就一直存在的。

而為什麼這些法會一直存在呢?就是因為這些法的功能一直存在。可是法為什麼會有功能而一直存在呢?因為因緣法說「此有故彼有」,也就是這個法出生了之後,另外一個法會出生,這個法滅的時候,別的法會滅;每一個法都是出生了之後都會滅,那滅了之後為什麼還能夠再出生呢?所以,佛陀說法界常住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功能都能夠一直存在,特別是這些生滅法,它出生之後都會滅盡;可是滅盡之後,為什麼還能夠再出生呢?那就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法,這個法出生了所有的生滅法。所以說,不管有如來出世,或者是說如來沒有出現在這個世間,不管有沒有人來說這個因緣法,這個因緣法本來就存在。而這個存在就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法,這個法使得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在三界裏面生生死死而流轉不停;這個法就是每一個有情的,每個人獨有的第八識如來藏。

所以 佛陀說:「如來就是因為悟得這樣子的法,悟得這樣的法性,所以說祂能夠成就佛道;所以祂就跟一切的眾生開發顯示,告訴一切眾生這個道理。然後跟大家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然後因為這樣子,所以說無明緣行,然後會導致到最後眾生流轉生死;可是如果無明滅了,行就滅了,這樣的話,這個純大苦聚,眾生的種種苦也就最後能夠滅除。」

所以,佛陀就是在說明,這個因緣法並不是由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法界中本來就有這樣子的法存在;而這個法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有如來藏的存在。所以這個就是因緣法跟法界實相所連結的部分。可是,緣覺人雖然知道說有本識存在,有第八識存在,每一個有情都有他的本識,都有他的根源,可是緣覺人他並不實證祂。因為他推尋了這些道理之後,他如果還要去實證什麼是如來藏呢,對他來說是太過遙遠了,也不是他的智慧能夠去了知的;因為緣覺人的智慧雖然比聲聞人好,可是還是不如菩薩,所以說緣覺人不能悟得如來藏。因為他們的福德也太狹小了,因為他們是心量狹小的二乘人,所以他們只求自己最後的解脫,並沒有廣大的悲心來度化一切有情,所以他們不能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所以緣覺人他所證的緣覺菩提,是沒有實證如來藏的。

我們瞭解了緣起法的基本內容,我們接下來要來跟各位介紹一下十二因緣它的內容。十二因緣的內容就是說,有十二支的緣生法,也就是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總共有十二支。

這個十二支就稱為緣生法,也就是說一一支,無明支、行支,乃至生支、老死支,這十二支就叫作緣生法。緣生法之間彼此能夠相緣,這就叫緣起法。所以說,緣起法所說的就是說,彼此之間能夠互相緣起的一個現象,所以稱為緣起法;因為它所要說的是,探尋這些法它會出生彼此相關的這些關係。那緣生法所說的是說,這些法因為在現象界裏面已經出生了,這些緣已經在世間裏面已經出生,而且一直在運作;所以,這個緣生法指的就是十二支因緣的每一支,所以緣生法也叫作緣已生法,也就是這些緣,指這十二支的每一支的這些緣,在法界中早就已經存在。所以,緣起是比較偏向因上來說的,緣生法是比較偏向它已經成就的這個現象、這個果來說的。

我們了知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要來稍微來看一下十二支因緣它的一些內容。這個內容因為我們時間有限,所以我們不能很詳細地進行解說,我們只是簡略地介紹每一支的內涵。如果各位菩薩跟各位觀眾希望瞭解更詳細的內容,應該尋覓真正的善知識或者是大乘的道場去瞭解它深入的內容。好,那我們來一一介紹一下這十二支因緣的內容。

首先,第一支就是無明支。無明支它的內容在經典裏面說:「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雜阿含經》卷十二)當然這無明不是只是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還有種種的內容都不知道,所以稱為無明。所以什麼是無明呢?無明就是說,對於我們法界裏面的法,不能產生智慧,所以是愚癡的、不覺的、迷惑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稱為無明。所以,無明支所要說明的就是,我們法界的有情,每一個人對於法界的真實相是不了知的;所以不能了知前際——前面的一個際限是什麼,還有不知道後際——未來的界限是什麼,乃至不知道前後際——前後的際限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有情彼此之間的界限,我們是不了知的。為什麼不了知呢?因為每一個人之間的界限,如果我們從五陰來看,它是不容易去分彼此的。

譬如說這個色法,我們每個人都有,身上都有地水火風,可是我們身上的地水火風是彼此相通的。譬如說,我喝了水,喝了水之後,我經過排泄的作用之後,又流出去了。可是當時我喝進去的水,在我身中的時候,我身上的水大——我身上的水,我可以說這個就是我嗎?顯然不行;因爲這個水雖然暫時在我身上,說這是我身上的水,可是這個水畢竟它會流失;可是流失之後,就跑到我們的器世間去了,可是這個水又會到別人的身上去,那時候又是變成別人的。所以,我們就現在的地球的現象來說,從古代到現在,我們的水就是這麼多;所以古人喝的水我們一直喝,來到我們的身上。所以我們彼此之間能夠用水來分出我們彼此之間的不同嗎?顯然不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用物質的色法來說,這個色法是我,或那個色法是你,是不能用這樣來分的;如果要用色法來作界限,是沒辦法完成的。

那受、想、行、識呢?也都是同樣的道理。譬如說,我可以領受到苦,可是這個苦是我所領受的;可是你也領受你的苦,可是這個苦是彼此相通的。譬如說,我領受到痛苦,你也領受到這個痛苦;譬如說,如果一場火災來,我被燒傷了,你也燒傷了,我們都同樣領受了同樣的痛,所以我們不能去分彼此。從這現象界的種種法之間,我們沒有辦法來分彼此。所以,這個際限是沒有辦法從五陰的內容去區隔出來你跟我的。

那什麼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正的界限呢?那就是如來藏。因爲祂不是五陰之法,祂不是色法,也不是生滅的心法;祂是不生不滅的法。因爲這樣子,所以說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本際,也就是涅槃的本際。所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這個「際」呢,事實上指的就是本際,也就是每一個人、衆生本來的界限;然而這個界限就是如來藏,就是第八識,就是阿賴耶識。因爲衆生對於這個前際,對於後際,對於前後際是不了知的,所以產生了無明;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就會導致了後面的另外一支,所謂的行支的出現。

行支指的就是種種的行。譬如說,有善行跟惡行。這個善行跟惡行,這個行支所說的就是一種造作——善惡的造作,因爲善惡的造作會導致輪迴生死;所以從緣覺法來說,行支所行的、所含攝的善行跟惡行,都是緣覺人他所要滅除的。所以緣覺人他不只不願意行惡,乃至善行他也不願意行;因爲善行會導致生天,可是生天對於解脫來說並不是有益的,因爲生天也是輪迴。所以,緣覺人不只是厭惡這些惡行,因爲惡行會導致淪落於三惡道中;可是緣覺人他也不想行種種的善行,因爲善行會導致生天的輪迴;所以善惡行都是他要滅除的。所以行支所說的內涵就是指的善惡行,而緣覺人對於所有的善惡行,都想要把它全部滅除掉,因爲這樣才跟解脫相應。

有了行支之後,就有所謂的識支。也就是說,我們有情因爲無明的關係,造作了種種的善惡諸行。這個善惡的諸行爲什麼能夠作?就因爲有六識的了知。因爲有六識的了知,所以作了種種的行,而且讓我們對於法界中的種種現象產生了了知;而且這種了知,這種識的了知,我們是不願意把祂捨棄的;所以有了行支之後,就會有所謂的識支的出生。因爲過去有無明,有行支,有種種的善惡行,就必然導致有六識的業種存在,使得我們繼續想要在三界六道裏面去了知種種法,特別是六識的了知。所以識支所說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有這個六識的業種的存在。因爲我們衆生爲什麼會有造作種種的善惡行?就是因爲對於六識所了知的境界有所貪著,所以就有六識的業種存在,而不願意放捨六個識的業種。既然不願意放棄,所以就會繼續有六識的業種存在,而導致未來世的名色出生。

未來世的名色,就是十二支因緣裏面的第四支,就是名色支。這個名色支的名色,這個名,指的就是五陰裏面的受、想、行、識的四支。這四個支呢,五陰裏面的受、想、行、識這四蘊,它是跟我們的名言相應的,所以它就被歸屬在名色裏面的名的部分。那色呢?就指的物質之法,也就是我們的色陰,也就是五陰裏面的色陰。所以說名色支,它有含攝兩個法:一個是所謂色陰的部分,另外有一個就是屬於受、想、行、識的這個四陰的部分。用我們現在的語言來說,就叫作「身心」,就是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心靈,這就是身心的兩個法。

因爲有過去世的六識的業種,我們執著於過去六識的功能而不願意放捨,所以有了六識的業種,而導致我們還會再重新入胎;重新入胎的時候,我們就又重新獲得了名跟色。也就是說,我們因爲有過去世的業種,這個業種由如來藏所含藏,再加上意根跟祂一起配合之後,我們又重新入胎;重新入胎之後,我們又獲得新的名色。譬如說,在受精卵的時候,本來只有物質之法;可因爲它是受精卵,所以它能夠讓如來藏運作,所以說如來藏跟意根就一起入胎。入胎之後,這個意根就是這個受精卵中的一個名,受精卵本身就是色,所以一個可以生長發育的受精卵就是名色。因爲有了名色之法,有情就可以繼續地生長發育,而最後能夠生長成爲一個人。所以名色之法,它指的是我們有情從剛入胎受精卵的階段,一直到成長成人,乃至到老死前的一個狀態,都是有名跟色的存在。所以名跟色的存在,指的就是我們有情的身心;所以有情在三界裏面的身心,合起來就叫作名色。所以名色之法,就是我們有情一生的一個狀態。

有了名色之後,還會有六入的產生。這個部分因爲我們時間已經到了,所以說我們在下一節再跟各位來繼續解說。

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