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種無明的究竟斷盡

第104集
由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說明的是:二種無明的究竟斷盡。

在前面幾集中,我們說明了無始無明是什麼,也闡述了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由此可知,佛法中說無明有兩種,就是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而無明既然是不知,對於五陰的不如實知,對於法界實相的不如實知,並且是一切貪瞋癡等煩惱、因煩惱所造的身口意業以及因煩惱業而受報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種種雜染法的根本緣因,那當然是佛道修學過程中所必須加以斷除的。而無明是依附於如來藏而有,無明不是存在虛空中,也不是收藏在別人身上,是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裏面,跟別人無關,也跟虛空無關。如果眾生能瞭解這個道理,就知道要把自己的如來藏找出來,然後破除自己如來藏裏面的無明。所以,不需要擔心別人的無明會不會影響了自己,也不需要管虛空中有沒有無明,也不需要擔心虛空中的無明,會不會使自己斷了無明以後又再生起無明。我們只要斷除自己如來藏中的一念無明,你就得到解脫;斷盡了自己如來藏中的無始無明,你就可以成佛;與別人的無明無關,虛空中也沒有任何的無明會來影響你的道業;所以,不須牽涉到別人,也與虛空無關。

因此,佛法修學的二主要道就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解脫道是大乘菩提中和二乘菩提的共道,大乘法中的菩薩們也必須實證解脫道;二乘解脫道的修學就是要斷盡一念無明,大乘佛菩提道則要進一步斷盡無始無明。

大乘法中的解脫道在見道的部分,可以和佛菩提的見道一起完成,也可以在佛菩提的見道之前,先完成解脫道的見道。因為佛菩提道的見道就是開悟明心,找到如來藏而不退的菩薩,即使在明心之前尚未先證得解脫道的見道「斷我見」,在明心時也必定會同時斷我見,不再以覺知心及作主心為常住不壞我。所以,開悟明心不退的七住位以上菩薩,在明心打破無始無明時,必定會同時斷除我見,也就是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中的見一處住地煩惱。因為明心的菩薩,都能現觀第八識如來藏的常住性、不可壞性,因為沒有一法可以毀壞祂;同時,也可以現觀三界中各種不同層次的離念靈知就是意識心,都是可壞的法性;所以,我見一定會同時斷除。再仔細的分析,當菩薩參禪找到如來藏而確認不疑時,我見當下就可以斷除,不再認定意識覺知心和思量心的意根為真心,也就是當場可以把自己十八界全部都否定,不再認取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為真心。從那時候開始,總是認為自己虛假不實,唯有如來藏才是真實的存在;這就是同時打破了「解脫障」,也就是障礙解脫的一念無明的煩惱障,成為解脫道當中的見道者,三縛結同時就被斷除了。

當我們找到如來藏,而經過多刹那的思惟、體會、領受,確定是如來藏而沒有錯誤以後,就斷了我見了,接著疑見、戒禁取見也都跟著斷除;這就是打破了解脫障,具有聲聞初果須陀洹的解脫智慧。這時,現前觀察如來藏分明的運作而維繫著一切法,就知道萬法的實相原來都是這個如來藏!因為,如果不是由於祂的恆常存在,永不斷滅,人類連色身都不可能有,更何況有意根與前六識呢?又如何能有蘊處界的緣起性空法能夠成立呢?由此進而可以知道,如來藏能出生一切法,能滅掉一切法,因為世界的成、住、壞、空也是依祂而有的,所以,宇宙的本源、萬法的實相其實就是如來藏。而這個實相的證得,是無法單依二乘解脫道,從三界世俗法蘊處界虛妄的觀行來完成的;而是必須依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從尋找出生名色五陰的入胎識才能親證祂;接著再現觀祂確實是能出生蘊處界及三界萬法的心體,因而證實祂是法界萬法的實相。這時,原先誤以為意識為常住不壞我的我見也就斷除了,也證知法界的真實相,對於法界的實相也就了知了,不會再有「由誰出生有情?」這樣的疑惑。

因此,我們在明心時,一念之間打破了無始無明所知障,也同時打破了一念無明煩惱障,就是解脫障。可以這樣說,破無始無明是依大乘佛菩提道,用六、七二識去參禪而破,不是用一念無明來破無始無明;而無始無明所知障的打破,這樣的大乘別教七住位菩薩,必定也已打破一念無明——解脫障。但是,解脫道當中,見道以上分斷乃至斷盡一念無明的四個果位的聲聞聖人,如果不迴小向大,可能連什麼是無始無明都還是一無所知。

其次,見道以後斷除了一念無明的見一處住地煩惱,但其餘欲界愛、色界愛、無色界愛三種住地煩惱還沒有斷;因為這三種煩惱是修所斷煩惱,不是見所斷煩惱,必須在見道後歷緣對境之中去修除;短的話一生修除,長則七次人天往返才能除盡。就如同《中阿含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中阿含經》卷十八)這就是指這種懈怠鈍根的初果人。因為雖然斷了我見、三縛結,成為解脫道的初果人,對解脫道的見地已經有了,知道如何解脫生死;但還沒有付諸實行,貪欲、瞋恚、愚癡仍重。

到了二果時,貪瞋癡也還沒有辦法全離,但已淡薄了,所以二果人薄貪瞋癡,稱為「薄地」。經過了二果的薄貪瞋癡境界,還得再努力修斷欲界愛,就是要在歷緣對境之中去除性障。性障除了以後,也就是說貪欲、瞋恚、掉悔、睡眠、疑這五蓋消除了以後,初禪善根發的現象就現前,已經解脫於五欲的繫縛,而遠離欲界的受生了。這是三果人的實證,稱為「離地」。

斷我見的初果人以及薄貪瞋癡的二果人,雖然也是分證解脫果,都是聖弟子,但仍然都還不屬於真正的聖人。因為二果人往往被說為少分的聖人,是因為他已經努力在修除欲界愛了,仍然沒有斷離欲界生,而無法發起初禪,只能說是少分的聖者。初果人則只是斷了我見而有解脫果的見地,尚未進入斷除欲界愛、色界愛、有愛等實修的部分,只有解脫的見地,而心地仍然如凡夫一般的貪瞋無異,所以完全不是聖人;只是因為有了解脫的見地,而方便的提早算是聖人中的一員,稱為「預入聖流」。

必須修到發起初禪,而離欲界生,獲得心解脫,而斷除「五下分結」,能於中陰境界中取證無餘涅槃;或出生到色界天以後,在出生之後不必再修不放逸行,而隨即取證無餘涅槃,或捨壽時取證無餘涅槃;或是出生到色界以後,還需要透過加功用行修斷我慢以後,才能取證無餘涅槃;或是修到「五不還天」以後,在五不還天一生努力加行修斷我慢,才能在捨報時取證無餘涅槃;那如果是更下根的三果人,則是生到色界初禪天以後,還得要次第往生到二禪天中捨壽,往生到三禪、四禪天乃至五不還天以後,才能在五淨居天中捨壽時取無餘涅槃,這就是所謂的「上流處處般涅槃」。這樣的五種三果人,以及已斷「五上分結」,解脫道修習已經完畢,稱為「畢地」的俱解脫或慧解脫阿羅漢們,才算得上是解脫道中的真正的聖人。

那如果是定性聲聞人,斷盡一念無明後就取涅槃了;非聲聞種性的菩薩,斷盡一念無明後不取涅槃;因為證得解脫果之後,雖然煩惱障的現行斷除了,但是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還沒有斷除。菩薩必須再依第八識本有的「賴耶緣起」,才能夠受生於人間,一再的歷緣對境而修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因為阿賴耶識是由祂所含藏賴耶緣起的種子,才會令眾生生生在這個三界當中生死輪迴。但也因為賴耶緣起的緣故,眾生才能一生一生漸漸的修學,而成就了究竟佛道;如果沒有賴耶緣起的種子,那麼一切眾生都不可能有來世,此世所修集的一切的善功淨業都將唐捐其功不能攜到來世,何況能繼續累積佛法淨業而成就究竟佛果呢?

然而,成佛卻不僅是斷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就可以成佛,還需要歷緣對境證知第八識含藏的一切種子,圓滿具足「一切種智」,才能分分斷除無始無明塵沙惑,就是無始無明過恆河沙數修所斷的上煩惱;這樣分分證知第八識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之後,則能讓第八識中的一切功能差別分分現起。因為三大無量數劫佛菩提道已經過完一大無量數劫,進入初地的入地菩薩,透過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煩惱障現行悉斷,成為四果解脫;「分段生死」已斷而故意留惑潤生,繼續在剩下的兩大無量數劫中,漸漸斷除煩惱障習氣種子,也一併修斷無始無明上煩惱。乃至修到七地滿心,念念入滅盡定,斷除故意保留的最後一分思惑,煩惱障所攝的色、受、想三陰有漏的習氣種子同時斷盡,阿賴耶識改名異熟識;但還不是佛,因為還有變易生死還沒斷盡。還得進入第八地,開始最後一大無量數劫的修學,煩惱障所攝的行、識二陰無漏的習氣種子,以及所知障所攝的上煩惱進一步任運漸斷;必須到如塵沙數無明斷盡,並斷法執,才算把無始無明斷盡無餘,變易生死斷盡,成就「大般涅槃」,這時「金剛喻定」現前。正如 玄奘菩薩《八識規矩頌》當中所說的:「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八識規矩頌》)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四智圓明,能照大千塵剎,才是究竟成佛。

由此可知,一切佛都已斷盡了欲界愛、色界愛、無色界愛三界愛煩惱的現行與習氣種子隨眠,又已破無始無明,並經無量劫進修種智而斷盡了無始無明的一切隨眠,究竟清淨無染,究竟世出世間一切智慧。所以成佛之後,第八無垢識已經究竟清淨不再變異了,因為第八識中含藏的煩惱障分段生死的煩惱現行,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斷盡了,早已具足二乘聖人的有餘及無餘涅槃;而煩惱障最後的無漏習氣種子如今也斷盡了,如來藏中的種子也永遠都不再變易;所知障的無明隨眠也已全部斷盡,永遠不可能再受熏、再增進。這也就是說,無始無明斷盡的人,一念無明必定斷盡,這時見惑、思惑、塵沙惑究竟斷盡,則如來所應得的超過恆河沙數一切諸法,都已通達無礙,第八識才離異熟識名,改名無垢識真如,成為究竟位的佛世尊。

從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七住菩薩明心乃至十住菩薩眼見佛性時,雖然已證得真如佛性無生無滅的無生忍,但是因為還未獲得「盡智」,也就是尚未斷盡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只斷了其中見一處住地煩惱,還有三種住地煩惱——欲界愛、色界愛、有愛住地等三種一念無明尚未斷盡,就是貪瞋癡慢疑等修所斷煩惱未斷;所以,雖然得到了大乘無生忍,仍然還要再輪迴。懈怠的七生天上,七生人間;有的人一往來;有的人一往不來,生於五不還天而取涅槃;有的人勇猛精進,當生就能取涅槃。所以,大部分的菩薩,都須悟後歷緣對境去斷除一念無明修所斷的煩惱,才能在入地前獲得一切後有永盡的智慧,才能成為菩薩阿羅漢,證得免除分段生死輪迴的解脫果。然而至此,「五陰區宇」也就是煩惱障所攝五陰習氣種子,也還未斷盡;因此,並不是一悟就得涅槃。

而且,從無始無明所知障來說,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本來就不是凡夫與二乘聖者的智慧所能了知的;十信位滿心進入住位的菩薩,開始修習六度波羅蜜以後,才能以所修學的相似般若稍微有所臆想;證得第八識成為七住位菩薩以後,也才能極少分的實地觀察;真正契入中道第一義諦而能通達證得法無我的初地菩薩,才能少分的了知;到達等覺地的菩薩也還不能究竟了知,只有妙覺如來能夠完全了知。所以,開悟明心的菩薩雖然已經打破無始無明,但是並未斷盡所知障。

所以,悟後應該要去汰除習氣、增益見地,這是正修行,不能夠說「汰除習氣不是修行」,也不可以說「悟後不必修行」。悟後如果不再修行,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習氣不除,禪定就永遠不現前;禪定不現前,那麼無量百千三昧就無法成就,就不能將因地阿賴耶識轉為第八地的異熟識,也不能再進一步轉變為如來地的無垢識真如。所以,悟後起修才是學佛人正確的知見。

《華嚴經》中也有聖教開示說:「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這是兼從理、事兩方面來說,理上說「真如理體非是可修」,事相上說「成佛前的因地真如含藏雜染種子則是可修,而且是佛菩提道修學應該要修的」;因此,菩薩應該悟後起修。如果說明心見道開悟後就不用再修行,那麼 彌勒菩薩所說的大乘佛菩提道修學的五個階位,就不用在「見道通達位」之後又加了「修道」一位了。

所以,主張「悟後就成佛」、「悟後不須修行」的人,那是錯會,真悟的人絕對不會這樣說。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說明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