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時三教(一)

第031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螢幕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先問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各位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法華經講義》的導讀課程。

在上一次的課程當中,正才老師為各位介紹到了 文殊菩薩回憶起過去 日月燈明如來的狀況,所以今天我們就先來把《法華經》前面經文的內容順序把它理一下,才能夠具足地理解經文到現在情節的順序。首先,釋迦世尊在靈鷲山頂為無量的大眾演說《無量義經》,《無量義經》講完之後,世尊進入了無量義三昧之中,此時 世尊眉間放出大白毫光芒,普照了東方一萬八千佛國世界。由於這個殊勝的景像,彌勒菩薩就請問七佛之師的 文殊菩薩箇中的緣由,於是 文殊菩薩就回憶起自己在無量無數劫之前,他也曾經在 日月燈明如來的面前看到過同樣的瑞相,那個時候 日月燈明如來也是先講說了《無量義經》,然後進入無量義三昧,也同樣地放出眉間白毫光相,也同樣地普照,並且現出了一萬八千佛國世界,讓與會大眾能夠得以見到。

釋迦世尊今日所現出的瑞相,完全相同於那個時候,所以也代表了 釋迦世尊接下來也要像過去的 日月燈明如來一般,要講說最後、最上的大法教了,也就是《法華經》。會說《法華經》是最後之法,因為 日月燈明如來乃至諸佛在說完《法華經》之後,就化緣圓滿要入涅槃了,這是諸佛的常法,所以也代表了 釋迦世尊說完《法華經》後,也會很快地入涅槃了;而最上則是說,代表《法華經》是諸佛最圓滿的法教,它函蓋並且總結了 釋迦世尊所曾經說過的一切法教。

為什麼說《法華經》必然是諸佛世尊最上、最後、最圓滿的教法呢?我們來回想看看,本師 釋迦世尊祂一生的說法分成五個時期:華嚴時、鹿苑時、方等般若時、唯識種智時、法華時,所以總共有五個時段,叫作五時之教。接下來,我們就要先依著《法華經》的內容來講五時三教,也就是整體佛法的修行次第。學佛就好像現在我們要出外旅行,要出去學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衝就可以達到目的地;在出門之前,要先在家中看清楚地圖、整理好計劃——我要先坐什麼交通工具到達甲地,然後再換哪一種交通工具到乙地去——如此次第前行,才能夠完成全部的參訪。這是一位佛弟子,特別是菩薩道上的菩薩,生生世世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沒有目標或者是次第已經錯亂了,那就會走許多的冤枉路,甚至是掉下懸崖半途而終。在過去正覺的學員當中,也有很多人不懂或者是輕忽了這個道理,所以輕則原地踏步無法前進,重則掉落深谷無法修學。因此,有關於佛道的次第、順位,對我們修行人而言是不可不慎啊!

在《涅槃經》上 佛說過,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世尊首先為大菩薩們,像是 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包括主要來自於他方世界的菩薩摩訶薩們,開始演說《華嚴經》。地點則是從人間一直說到天上,總共有七處八會,人間有三處、天上有四處,所以在這個時候聽法的對象,他並不是人間一般的菩薩或者是聲聞人。佛說《華嚴經》的時候,由凡夫地講起,然後十信位、三賢位、十地、等覺、妙覺,把成佛之道的次第具足完整地演說了一遍;也就是未來 釋迦世尊即將在這個娑婆世界所要示現的法教,全部都講說了一次。它顯示了佛法的大富與大貴,顯示了 世尊無量劫久遠以來早已成佛,顯示了 世尊無法思議的大福德;而不是只有解脫道這麼簡單,也不是只有成就阿羅漢滅盡一切法入涅槃,在三界中消失不見蹤影,那只能叫作窮苦之道。

所以,可以說《華嚴經》不是為了這個世間的大眾講說的,絕大部分此世間的眾生都還不具有聽聞的資格。所以《華嚴經》的與會者,主要都是從他方世界來的,主要是那一些大菩薩摩訶薩們,這些菩薩摩訶薩知道了閻浮提世界的 釋迦世尊即將要成佛了,所以不約而同地從他方無量的世界前來祝賀,並且聽聞 釋迦世尊的法教,這種情形也是諸大菩薩摩訶薩的常法。

所以在《涅槃經》中說,世尊出世就像是太陽升起了。佛陀最初成道的時候,為十方諸大菩薩演說《華嚴經》,就好像是太陽初初地要升起,此時整個大地都還是漆黑一片,天邊微微地露出一絲絲的曙光,這個時候的陽光只會照在最高的高山頂上。當大地還是黑暗一片,太陽即將升起的時候,眼睛還沒有看見太陽光,但是卻可以看到遠方最高的山頂開始有了光亮,那是因為第一束的陽光會先照在最高的高山山尖。譬如,如果我們有機會去阿里山看日出,或者到印度喜馬拉雅山去觀看高山的日出,我們地上的人們會先看到山尖、山頂開始有光了,就知道太陽即將要升起了。

這就是 釋迦世尊成佛後第一部所說的《華嚴經》,是對大菩薩摩訶薩所說,所以此時只度化十方的大菩薩們,用七處八會的方式把 世尊這一生要說的法,也就是全部的佛法道次第全部都演說一遍無所遺漏。這是 世尊在成佛後第一次的說法,也代表了 世尊真實的成就了佛道,沒有什麼是不圓滿成就的。所以,不能像那一些外道說:「啊!釋迦牟尼也是在度眾的過程中,不斷地、漸漸地修正以及增補祂的教法啦!釋迦牟尼也是在後來度眾的經驗裡面,向我們外道學習了各種的方法,所以代表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所證的佛道其實還沒有圓滿啦!」華嚴時的教法,就是顯示了 世尊的大富、大貴,從最初悟道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一切的佛道成就;只是因為此土眾生的根器還沒有恢復、還沒有成熟,所以在後來的教法當中 世尊必須由淺至深、由簡入繁地解說各種法教,而不是像世間的愚癡人所說,說 世尊也是隨著年紀越大說法也才越純熟的,說 世尊老年的法教跟年輕的法教是不同的啦!

在《法華經》中也充分地顯示出這一點。最初的華嚴時,在《法華經》中叫作「旁追」(也就是從旁追趕),也就是在經中 佛所說的「窮子喻」。有錢的父親終於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獨子,所以就直接叫兒子回來繼承家業,結果從未見過老爸的兒子,卻因此嚇到昏倒了;也就是隱喻最初所說的《華嚴經》那不是一般尚未發起大心、那些小根小器的人所能信受的,也代表了佛道的成就是有一重又一重的次第,它沒有辦法逾越、也不能夠躐等,是一點兒也快不得的。佛法上的成就必定得要循序漸進,否則就會徒勞而無功;如果隨意地將更上的法教傳授給還沒有具足的根器,則眾生只會嚇到昏死,也就是無法接受。所以講說《華嚴經》的時候,並不是對於此土眾生一般性的法教。

華嚴時之後,接下來 佛從天界回到了人間,世尊在鹿野苑找回了那些曾經跟隨祂的五位比丘們,開始為五比丘說法,建立了最早的聲聞僧團,從這個時候人間才開始有了佛、法、僧三寶。此後的十多年當中,佛陀講說《阿含經》、《法句經》等等,這一些最早的經典主要就是闡述著二乘菩提的解脫道,要讓弟子能夠快速地斷除三縛結、成就初果須陀洹,再進而進修二、三、四果成就阿羅漢。最初大部分的眾生跟隨 世尊修行,對於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什麼叫作真實的解脫、到底自己能不能夠解脫,其實統統都不明白、不知道;得要跟隨 世尊學習,經過 世尊有順序的引導教學之後,終於能夠斷結而證得了初果。

一位實證須陀洹的行者,他必然是清楚地知道未來向上直到四果阿羅漢所應實證的內容是什麼,於是自己知道自己在未來一定能夠入涅槃,所以對於三寶——佛、法、僧團——必然生起了具足的信心;如果不是這樣,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是真實的初果須陀洹人。所以這一位初果人,他的心量就變大了,能夠接受更上的法教了。在這一段十多年的時間當中,世尊所轉的法輪,主要說的就是二乘的教法,說四聖諦、十二因緣,讓弟子能夠自證自知成就解脫道。有了能夠離開輪迴三界的基礎之後,那麼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所努力的目標,就是要能夠離開三界、離開五蘊十八界而入涅槃,於是我們就把這一段時間叫作鹿苑時,又叫作阿含時。

好,我們整理一下。世尊說法的第一時叫作華嚴時;第二時叫作鹿苑時,或叫作阿含時。也就是講解《阿含經》的時期,在這個階段 佛陀有時講解經(sutra),有時制定戒律(vinaya),有時針對前面曾經說過的經文有更詳細的解釋,那就會成為論(abhidarma),所以經、律、論三者合稱為三藏(tripitaka),所以鹿苑時的法教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教的意思。

由於第一華嚴時是針對十方菩薩摩訶薩天上說法,所以鹿苑時才是 佛陀對人間眾生的初轉法輪;前面的華嚴時是日照高山,太陽照在高山的山頂山尖之後,接下來的初轉法輪叫作日照幽谷,也就是陽光最初升起的時候,會先照到最深的山谷,使得那一些小根小器、沒有信心能夠解脫的眾生,也開始可以得到解脫的利益,因此得以更發起上求佛道的大心。在鹿苑時的階段,佛所說的阿含諸經,也已經開始用隱覆地、密意地在阿含經文之中處處都有「此識極清淨,為客塵所染」(《南傳阿含經》),也就是本來清淨心的法教。

由於鹿苑時所教授的二乘解脫,它並不是究竟成佛之法,所以在《法華經》上把阿含時所說的法叫作化城——一個不是真實存在,而是 世尊化現出來的安樂城影像——只是用來讓小根小器的眾生、讓二乘種性的眾生得以暫時得到歇息的地方。所以阿含時所說的藏教,又叫作「二誘」。也就是在《法華經》所說到的這一位窮子,因為在外流浪太久了,沒有辦法相信長者說自己就是這個家的兒子。

好,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