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應具備八種異熟果(五)

第130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是《法與次法》的最後一集播出。

在上一集中,提到要無量世慈心不殺、常施衣燈、常壞憍慢、常施飲食、常樂說法、訶責女身、至心持戒、供養三寶,需要注意三個因緣才能完成,三個因緣分別是:物淨、心淨、福田淨。心淨、物淨在上一集當中已經講完,接下來把最後的第三個因緣「福田淨」講完。福田淨,這是針對被施的人來說的,會影響到你未來世因為布施而得到的果報,所以也需要特別注意受施的對象。佛開示說:【受施之人遠離八邪,名福田淨。】(《優婆塞戒經》卷2)佛說被你布施的人,必須是遠離八邪才可以稱為福田淨。八邪是相對於八正道而說的,在這裡首先說明八正道,瞭解八正道以後,就比較容易瞭解八邪。八正道是修學解脫道的八個方法,這八個方法: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我們都知道修學佛法講求的是戒定慧三學,而八正道就是完成戒定慧三學的方法。正語、正業、正命是屬於戒學,正念是定學或者稱為心學,正定屬於慧學;而正見就是戒定慧三學的所依,沒有正見就不可能完成戒定慧三學。而最開始的正見是來自善知識,如果一開始接觸的是惡知識,那麼你就會被種下邪見;如果從此以後,沒有機緣再碰到善知識來清除已經被種進去的邪見,那麼這些邪見就會被帶到未來世去。因此修學佛法,遇到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跟隨善知識聽聞正見以後,依於正思惟而增長正見;有了正見以後呢,接下來就要修戒,也就是要持戒了。持戒的部分,有正語、正業、正命。那為什麼接下來才是正精進呢,而不放在正見、正思惟之後?這是因為剛學戒以後,對於戒的知見還不圓滿,而且懈怠的習慣還難以斷除,等到他為了要圓滿戒定慧三學的時候,他就會發起精進之心,努力去想辦法要去達成他的目標。而精進首先的目標呢,就是圓滿增上戒學;而後精進的圓滿正念,就是完成增上心學,也就是完成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屬於奢摩他品的善心三摩地。最後依於精進圓滿正定,也就是增上慧學,這個增上慧學是屬於毗缽舍那品的善心三摩地。這樣子八正道就完成了,也就是證得解脫道的阿羅漢果。

前面簡略地說明了八正道之後,接下來說八邪。八邪: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也就是說,布施的對象必須不具有這八邪的人,那你所種的福田就是清淨的。首先來說邪見,邪見是其餘七種邪法的所依,也就是後面七種都是因為有邪見的緣故;有了邪見引生邪思惟而增長邪見。那麼哪些人是具有邪見而屬於不淨的福田?簡略地說,就是具有屬於六種根本煩惱中的惡見的人,就是具有邪見的人。惡見有五種:身見、邊見、邪見、戒禁取見、見取見。不具有這五種惡見的人,就是清淨的福田;而具有這五種之中的一種就是有邪見的人。

在佛教界中最常碰到的,就是堅持意識是常住不滅的我,這種具有身見、邊見的法師,就是屬於不淨福田。邪語: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你所布施的對象是會說這四種邪語的人,就是不淨福田,那反之就是清淨福田。經常碰到的是明知自己沒有開悟,卻經常暗示自己已經開悟,或者是明講了自己證了(證果了),這是屬於大妄語。或者說,有出家人脾氣很大,稍微不順就出惡口罵人,這些都是屬於不淨福田。那麼邪業呢,邪業主要在說身口意行不正。有殺盜淫之類的就是身行不正,佛教界中最常碰到的就是假借說法的名義,去騙財騙色,這就是盜跟淫;這種身行不正的人,就是屬於不淨福田。

而正命的相反就是邪命,正命是說學佛的人在還沒有往生之前,他在世間還需要有資生器具及錢財,否則他就難以活命;但是他活命所需要的資生器具跟錢財,必須如法獲取才能稱為正命。如果不是如法獲取,那就是邪命了;假如在家人,應該是要以正當的職業來謀生,但是有的人弄個空頭公司,詐騙眾生財物;又有人開午夜牛郎店、開綠燈戶,其實就是賣淫,還說得很好聽,叫作援助交際;用這種不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資財和用來布施的,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給這種人,就是所種的福田不清淨,後世的回報就是不清淨的福報。如果有人正命而活,可是生活很困苦需要你幫助,他的職業是正當的,只是因為時運不濟所以無法過活,你來幫助他,這就是清淨的福田。雖然是貧窮田,福德種子種下去,來世還是有福德的,所以叫作福田。

又譬如說,出家人把正法傳給眾生,不是把邪知邪見傳給眾生,那就是遠離邪業的出家人,住在正業當中,也是離開邪行而住在正行中;如果這樣的出家而接受大家的供養,那就是清淨福田;接受供養以後又把它布施出去,這個福田就更清淨了,就成為具足清淨的福田,就是福田淨。如果每天想要大家來供養,越多越好,那就不是正命而活了!因為出家以後應該要以弘法為志業,以利益眾生為志業,可是心中想的總是錢財,那就變成邪命而活了!這樣的出家人就是福田不淨!

譬如說,西藏的密宗喇嘛,他們就是不淨福田的具體表徵:喇嘛們看到女人的時候,心裡想的是:「這個女眾可以用身體供養我,當她與我合修雙身法的時候,應該是會哪一種情況?」他們心裡是這樣想的,這種福田不但不淨,而且是齷齪的。如果是在西藏喇嘛身上種福田,也算是福田;但是他們不能像黃教一般否定如來藏,如果他們不誹謗正法,也不以雙身法套在諸佛的頭上而妄稱是最勝法,那也可以算是福田;但卻是不淨的福田,因為他們以邪命而活:為別人傳財神法而受供養。傳財神法來收供養是販賣世間法,是邪命而活;邪命而活,就是福田不淨。更何況他們傳的財神法根本無法讓人致富,如果傳財神法能夠讓人致富,他早就變成大富翁了,還要傳財神法來受人供養?他們是為了你的錢而傳財神法給你。如果他們的財神法真的有用,就不必到世界各地去勸募了,他們只要在達蘭莎拉每天修財神法,金銀財寶就會一直送給他們了,可是卻仍然個個窮得要到全球去傳財神法來賺錢——邪命而活。你如果布施給這類的人,就是所施福田不淨。又譬如有人心裡這樣想:「我現在是一方之師,所以我是大福田。」當他有這一個念頭,你在他的身上種福田,就已經是成為不淨的福田了。

接下來說邪精進,我們前面已經說明了八正道中的正精進的目的,是為了圓滿完成增上戒學、增上心學跟增上慧學。而正念圓滿就是完成增上心學,而增上心學圓滿了,就是證得四禪八定;而正定圓滿就是完成增上慧學,就是證果的人——在解脫道圓滿完成增上慧學的人——就是阿羅漢。照這樣子反過來看就是邪精進。譬如說有法師想要證得初禪,每天打坐好幾個小時,持續好幾年,這樣在打坐上面算是很精進了,但卻沒有在斷貪、斷瞋的對治上面用心,這樣子就是邪精進。又譬如有人想要開悟,因此很精進地看經書,卻不願意行布施,也不想受持菩薩戒,這樣就是邪精進,因為方法不對的緣故。因此說,邪精進的人是不淨福田。

再來說邪念,也就是先在禪定的知見上面有邪見,修定以後,不具禪定而自認為證得禪定的人,就是具有邪念的人。譬如,有人認為打坐打到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證得無想定,這就是有邪念的人。因為無想定是必須先圓滿證得初禪、二禪、三禪以後,進入四禪再繼續修到於四禪之中能夠令前六識暫滅,這樣的證境才是真正的證得無想定。而一念不生這樣的證境,只是初禪前的欲界定所需具備的條件而已;因此呢,有這樣邪念的人,就是屬於福田不淨的人。

八正道中的最後一道是正定。前面已經說了,圓滿正定就是完成增上慧學,圓滿完成增上慧學的人,就是四果人阿羅漢,也就是必須具備解脫道的智慧才是正定。正定的相反就是邪定,譬如有人自稱阿羅漢再來,這就是邪定。因為阿羅漢死後入無餘涅槃,不會再回到人間受生;連解脫道基本的知見都沒有,更不要說有增上慧學了,那這樣的人就是屬於不淨福田。

講完了不淨福田,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什麼才是真正的淨福田?佛才是最清淨的福田,同時也是無上福田;而了義究竟正法也是清淨福田;當然已得正法的勝義菩薩僧,也是人間的清淨福田。以上說的是物淨、心淨、福田淨。可是大家種了無上福田以後,心中要清淨,不要生起後世財物果報的想法,否則就是心不淨,就將會只有來世的福德,而沒有此世跟後世的功德。所以物淨、福田淨之後,自己也要心淨;心淨而種福田的時候,不但未來世有廣大的福德,而且還會有功德。我們不要光是得到福德就滿足了,也要有功德受用。

可是功德是從哪裡來的?佛在前面開示了這五法:【施時不為生死善果、名稱勝他、得色力財、不斷家法、眷屬多饒。】(《優婆塞戒經》卷2)如果不為了這五法而去種福田的,就又可以生起自受用功德。如果生起求世間法的念頭,解脫的受用就不見了!功德還是要自受用的,所以種福田的時候,不要心中想著未來世的世間法果報;因為在無上福田種福德,未來世一定是無量報,但是不必去想它,不管你想不想它,你在未來世該得的福報始終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把錢存在你銀行的帳戶中,別人不能提領,所以永遠都會在;既然永遠都會在,就不必一天到晚想著:「我來世會有兩百億的回報。」當你不關心、不想它,你就不會被世間法的福德所拘束,那就多出一份功德了,這才是有智慧的人;否則就被福德把你綁住了,那就變成沒有功德了。

講到這裡,《法與次法》總共一百三十集,到這一集已經全部講完。最後我在這裡作一個總結:從整個佛道來說,不論法或者是次法,都是佛法的一部分;如果把它拆開來講,法是般若,也就是出世間的智慧,次法是求證出世間智慧所具備的福德資糧。菩薩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每個階位都有它所具備的法跟次法,必須一一去完成;所以當一個眾生,從凡夫到達佛地而成佛的時候——當他成佛的時候——就被尊稱為「福慧兩足尊」。許多人學佛的時候,只著重在法的求證上面,而忽略了次法的重要性,這樣子就變成了顛倒。

佛道應該先累積福德資糧,當某一個階位所需的福德資糧累積夠了,那個階位的法就自然能夠證得。《百喻經》當中有一個譬喻說:【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百喻經》卷3)我們看了這個譬喻,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這樣子想的人是愚癡人!但是學佛的人當中有許多人,卻是落入同樣的狀況而自己卻不知道。這些人他們都想要一步登天,前五度都不作,就妄想直接證得般若;這樣子的心態,不是跟前面所說的譬喻是一樣的嗎?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從第一度布施作起,不論是法施、財施,或者是無畏施,都是因為慈悲眾生而行布施;布施作得差不多了,持戒就容易多了。因為常行布施,至心持戒的緣故,而能修忍辱;如果沒有布施與持戒為基礎,忍辱就難以成就。有了前三度的成就呢,精進度才能夠成就;因為精進成就的緣故,禪定才會有所成就,然後般若才能成就。六度的完成是有次第的,不能跳過某一度而想要在般若度有所成就。也就是戒定慧是必須依序而行,不持戒,定就不能成就;定不成就而說有慧,就如同是空中樓閣。因此,把前五度先作好,第六度般若自然水到渠成。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法與次法》就講到這裡全部講完。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