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是正解脫戒,聲聞戒是別解脫戒

第045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在這個單元,我們要講的是修學佛法的重要課題:法與次法——有關於戒論的部分。

在這一集我們要來講「菩薩戒是正解脫戒,聲聞戒是別解脫戒」。佛教界這數百年來,對於菩薩戒以及聲聞戒的定義,一直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於是有主張「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是正解脫戒」的說法。當然這是因為對於正解脫戒以及別解脫戒的意涵沒有徹底的瞭解,並且也沒有對於菩薩戒以及聲聞戒建立的前提有所瞭解,所以才會誤會菩薩戒以及聲聞戒的定位。

我們先從二乘解脫戒來說,如果是出家的佛弟子(女眾),必須要先受式叉摩那戒一年,假使滿一年圓頂受沙彌尼戒;或者是男眾出家受學戒,先以八戒持守,滿一年圓頂受沙彌戒;之後再受比丘戒兩百五十六條,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條,這是聲聞法中的解脫戒。當然受聲聞出家戒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出三界。

其次,我們再來說梵文所稱的「波羅提木叉」,在意譯上翻譯成漢文就稱作為「別別解脫戒」。別別解脫的意思是說,有種種別別的解脫,而且解脫的境界各有差異不同,也因此就有各種與別別解脫境界相應的戒法。舉例來說,如果是在家以及出家的佛弟子具有菩薩根性,他們並不是想要獨善其身而取涅槃的話,佛就為這樣的菩薩建立了菩薩戒,他能夠發起菩薩的清淨大願,願意盡未來際都要在世間自度度他,利樂無量的眾生,乃至於成佛也不捨棄這個大願。菩薩戒是以成就佛菩提果為目的,以成佛為目的。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的戒法,可以照顧菩薩到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然而聲聞戒卻只是一世受的戒,它的戒體就只有一世;也就是說,當這一世捨壽之後戒體就不存在了。而且聲聞戒就只有人類才能夠受,並且是要諸根具足的人類才能夠受聲聞戒;可是菩薩戒就與聲聞戒不同了,也就是說,雖然是諸根不具足的人,或者是二根、黃門、能夠理解人語的畜生,以及天神、鬼神等等,即便是種種不同類別的眾生,也都可以受菩薩戒。所以菩薩戒又稱為別別解脫戒,有的時候也簡稱為別解脫戒。

但是,像《菩薩優婆塞戒經》所說的菩薩戒,則是不同於《梵網經》、《菩薩地持經》、《瑜伽師地論》以及《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記載的能夠盡未來際受持的成佛之道的菩薩戒。因為在《菩薩優婆塞戒經》中所說的這個菩薩戒,那是為了未來要出家所作的準備,所以是屬於聲聞性質的在家戒,它的戒體就只有一世,而不能夠盡未來際受持,因此不同於正統的聲聞出家戒,而是攝屬於別解脫戒,所以也稱為波羅提木叉戒。

除此之外,有的時候五戒也可以歸屬於波羅提木叉,因為五戒可以多分受、少分受、滿分受或者是一分受,所以這也稱作別別解脫。意思是說,可以單獨於殺業得解脫,能夠在未來世得長壽,所以單受一個不殺戒,就於殺業得解脫;或者是單受一個不大妄語的戒,也可以使來世免入地獄而保住人身;還有具受五戒、十善的人,來世得生到欲界天、色界天,而能夠解脫於人間的生死,或者是解脫於欲界天生死,那麼這也稱作別別解脫。所以,雖然說是有種種別別的解脫戒,而且各自解脫的境界也有不同的差異,但是都可以稱為波羅提木叉。而因為受持菩薩戒是可以成就佛菩提果,以成佛為目的的,所以菩薩戒就只有大乘的佛弟子能夠受持。因此,若是大乘的比丘或者是比丘尼受了聲聞戒之後,又再受菩薩戒,那就稱為出家菩薩;出家菩薩是以菩薩戒為正持(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而以聲聞戒為副持(以聲聞戒為別、為副而持守),所以說聲聞戒是出家菩薩副持的別解脫戒。

又譬如說,有的菩薩行者,他發了大心要自度度他,他不但要證得四果阿羅漢位,還要能夠究竟成佛;因此他所修學的核心,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薩道。而實際上,佛菩提道的本身就函蓋了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二乘的解脫道。所以,有些菩薩他發心要住持佛的聲聞表相,因此他持守五戒,持守聲聞出家戒,並且他也持受菩薩戒;雖然說他顯現的是聲聞相,但是他所持守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並不是他的根本依持,那些都只是在幫助他能夠盡快地完成解脫道的修行。對於這樣的菩薩行者而言,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副持的別解脫戒,而菩薩戒才是他正持的正解脫戒,菩薩戒才是他的根本依持。

那麼我們再來回顧看,在 佛陀時代的出家人,其實本來就包含了現聲聞相以及現在家相的兩類僧眾。像是 彌勒菩薩,他在僧團中現的就是聲聞相的出家菩薩;但是像 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以及 觀世音菩薩,他們都是不受沙彌戒、不受比丘戒,不剃頭、也不穿袈裟,現的是在家相,因為他們是依止菩薩戒的出家人,因此他們住在僧團裡面,也直接依止在 佛的座下。所以,出家僧人本來就包含了現聲聞相與現在家相的兩類。

接著,我們從佛法的整體來看,佛法是以大乘法為核心而函蓋了大乘的佛菩提以及二乘解脫之法的「唯一佛乘」。在經典中就有記載,譬如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開示說:【三乘亦非乘,如來不磨滅,一切佛所記,說離諸過惡。】這是說 佛陀所宣說的三乘菩提,事實上並不是三乘,而是唯一佛乘的法,也就是能夠令眾生成就佛道的唯一佛乘的法。然而,成佛之道真的是甚深難解,並且極為的難修、難證,成佛的路途,時劫又非常的長遠,而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被無明邪見所籠罩著,再加上眾生本身的心性又大多是低下的,因此對於佛法很難有信心,也就沒有辦法發起菩提心。

然而,佛為了接引眾生能夠進入到這樣子甚深難解、難修、難證的佛菩提道當中,因此就不得不施設一些方便,把本來唯一成佛之道、唯一佛乘的法,把它的內涵依淺深、粗細、廣狹以及修學的次第,方便施設分為三乘而來教導眾生。因為必須要先讓眾生由粗淺的解脫道的實證而能夠發起信心,然後再引導眾生漸漸地進入到深細廣博的唯一佛乘的成佛之道的法當中來。佛經上說,諸佛如來事實上都是常住在世間的,而且永遠都不會磨滅,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講的「佛入滅了,已經灰飛煙滅了」。況且,十方諸佛所授記的成佛之道,所說的法理都一樣,是在講自心如來藏;由之中所含藏的七識心遠離種種的過失與惡見,也遠離煩惱障的習氣,遠離所知障的無明習氣,因此而使得自心如來藏不再含藏七識心無量有漏法的習氣,並且以此而作為成佛的法道。

另外,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當中,佛也開示說:【如醫療眾病,無有若干論,以病差別故,為設種種治;我為彼眾生,破壞諸煩惱,知其根優劣,為彼說度門。非煩惱根異,而有種種法,唯說一乘法,是則為大乘。】這一段經文所舉的譬喻說,當醫師在為眾生醫療種種的疾病之苦的時候,其實都不外於同一個核心——就是「治病」(要把病治好);可是病苦是有許多種的差別,那麼當然就得要施設種種不同的治療的方法來治病。那麼同樣的道理,佛為了要使眾生破壞掉種種的煩惱,因此佛依眾生的根器的種種優劣差別,而為眾生分別宣說種種不同的得度的法門,佛並且以三乘法教的方便施設來教導眾生。所以,並不是因為眾生的煩惱和根性的不同,而會有種種不同的「法的核心」,事實上,佛在三乘的經典當中,所說的都是以如來藏為一切法界的本體,並且是以這個本體作為核心而宣說唯一佛乘的大乘之理。

同時,佛在《妙法蓮華經》卷1也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在這裡就已經很明白地說明了,十方諸佛剎土的本質都是「唯一佛乘」,也就是「唯一大乘」。如果所修學的是佛法,就表示說它是可以使人成佛的法,也表示說那是諸佛所證的法;所以,佛乘不可能是聲聞乘,也不可能是緣覺乘,當然更不可能是只是能夠成就阿羅漢果或者是緣覺果的法。如果他所修學的只是能夠成就聲聞或者是緣覺智慧的果位,那就不能夠稱為佛法,而只能稱作聲聞法或者是緣覺法,因為它不能夠使人成佛。

所以,二乘法如果要稱為佛法的時候,就必須是要附屬於佛菩提法之中;也就是說,必須是附屬於佛菩提之內而成為佛菩提道當中的一部分,才能夠被稱為佛法。如果把它單獨獨立出來,而外於佛菩提道獨立弘傳,那就不能夠稱為佛法,就只能稱作羅漢法或者是緣覺法。所以,十方諸佛剎土之中,同樣都只有一乘法,都沒有所謂的二乘與三乘,除非是諸佛以方便善巧而施設的;而所謂的二乘法或者是三乘法,也都只是以種種假名施設的文字,來引導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

換句話說,十方諸佛都是為了要解說「諸佛所證智慧」的緣故,因此才會有十方諸佛出現在世間。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只有「大乘佛法」這一件事情是真實的,而其他所謂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等等的二乘法,都不是真實的佛法;因為諸佛終究不會以小乘法來救濟度化眾生的。那麼在經文中也有講到,諸佛自己是安住在大乘的智慧果德之中,就如同諸佛自己所證得的無上大道,都是大乘的平等法,是以禪定、智慧以及十力來作為莊嚴的,並且絕對是用這樣的佛智慧來度化眾生的。因此反過來看,如果還是以小乘法來度眾生,哪怕是僅只對一位眾生用小乘法來度化,而不肯以大乘法來度化他的話,那麼就如同 佛所說,我釋迦牟尼佛就已經墮入到「法的慳貪」之中了,這是絕對不應該的!所以,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就已經明白地揭示了十方諸佛剎土的本質都是「唯一大乘」——都是為了使眾生成佛的「唯一佛乘」。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既然佛法的核心是唯一佛乘的大乘法,而不是以聲聞乘、緣覺乘的二乘法作為核心,那麼佛法的整體,當然也就是要以菩薩戒作為核心,而絕對不是以聲聞戒作為核心。因此,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菩薩戒」才是正持的「正解脫戒」,「聲聞戒」當然就是副持的「別解脫戒」,這樣子才是以佛法整體考量,來清楚地界定「菩薩戒」與「聲聞戒」的真正定位。所以,假使有人說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是正解脫戒,那就表示說,講這一句話的人是聲聞僧,或者是具有聲聞心態的人;因為,他們不是以追求佛菩提道為目標,甚至於並不信受大乘的法教,所以才會以追求解脫於三界跟入無餘涅槃作為目標。又,如果是披著大乘僧服,並且是以弘揚大乘法為目標的人,而他卻說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是正解脫戒,那他就是在顛倒說法、妄說戒律。

最後,總結地來看,因為十方諸佛剎土的本質都是「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唯一大乘」來成就佛果為目標,那當然「菩薩戒就是正解脫戒,而聲聞戒就只是別解脫戒」;那麼再更進一步地來說,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的時候,都是以受持菩薩戒作為根本依止,所以當然更能夠確定「菩薩戒是正解脫戒,而聲聞戒是別解脫戒」。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