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7集
由 正才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上一次我们已经说完最后第六度——般若波罗蜜多,这一集我们要讲四摄法。菩萨四摄法的目的是为了摄受众生、利益众生;因此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般若智慧,至少也要有正确的知见;否则若是以邪知邪见来接引众生,那就不是利益众生,反而是相将入火坑;不但自己下堕,被摄受的众生也将因此被误导而下堕受苦。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43的后半卷都在说四摄法,卷38最末段也是。我们就举卷38来略说,因为论文还是很长,所以就不逐字诵念。弥勒菩萨在这一段所开示的内容是说:就如同 世尊所说,菩萨必须具备四种摄受有情的方便善巧,才能称为菩萨;以什么因缘只说这四种方便呢?是说菩萨藉由这四个法在佛法中可以摄受有情、调伏有情,使有情得以成熟,除此四种方便外,就没有其他方法了。是哪四种方便呢?第一、随摄方便,也就是布施;为了让有情听受教导,并且能依教奉行,所以先以财物等布施,让有情能得到现前,乃至未来的利益。第二、能摄方便,也就是爱语;是说菩萨行布施后,众生若有愚痴无明,为了去除他的愚痴无明,就以爱语让众生感受到,菩萨的关怀及摄受,并让他因此而能够接受教导,观察、思惟正确的道理;譬如某个有情因为愚痴,对佛法没有信根,菩萨就用爱语使其了解佛法正理,生起信根而除其愚痴,这样的爱语就是菩萨的能摄方便。第三、令入方便,也就是利行;众生在菩萨的爱语摄受下已经能信受正法并观察正理,菩萨接着应当行利益有情之行,使其出离于不善之处不再造作恶业,并劝导有情造作善业安住在善法当中,这样的利行就是菩萨的令入方便。第四、随转方便,也就是同事;菩萨以利行方便化导有情趣入善净法之后,最后菩萨还必须与有情共处,一起修行,使有情以菩萨言行为依止,使有情身心随菩萨而转,深入正法。
然而,菩萨要使有情身心随转,本身必须先行证悟空性心如来藏,得根本无分别智,并转依如来藏进修后得无分别智;才有般若智慧来摄受有情,才不会让有情寻得话柄,也不会让有情心生嫌隙之念而认为你本身既没有圆满清净信,菩萨戒也不圆满、布施也不圆满,也没有证得般若智慧;你凭什么来教导我们修行证悟?凭什么来对我们纠正、教诲、呵责、摈斥并且忆念于我们?最后 弥勒菩萨说,菩萨以这样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方法来摄受有情的身、语、意三业,都能将有情的三业导向正法,调伏烦恼,成熟道业。以上是 弥勒菩萨的开示内容。
反观宗喀巴,他否定了空性心如来藏,于般若智慧不知、不解亦不证;却也要著书立论来教导大众求证空性心、得般若慧,教导大众菩萨的四摄法,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的。譬如宗喀巴也学 弥勒菩萨的开示,在他的《广论》第331页中说:
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3)
确实如宗喀巴所说,要能够宣说正法才能除断有情的无知疑惑,才能让有情没有颠倒地受持正确的法义,之后也才能让有情修学真正的善行。然而我们前面已经举示过非常多的证据,说明宗喀巴所说不是佛法、不是正法,而是会让有情下堕的六识论邪见、男女合修的邪法。若依其所说而修、而行,不但不能断除众生的无知疑惑,反而会增盛众生的愚痴无明;而一旦让众生颠倒地受持这样的邪知邪见,则所修、所行不但不是善行、净行,反而正是会下堕的恶行、邪行。因此奉劝修学《广论》的同修们,如果还死抱着心外求法的宗喀巴所写的《广论》不放,不求证法界实相第八识,不肯观察意识虚妄,以致不离断见、常见、外道邪见,继续依循《广论》盲修瞎练;就会如同渴鹿追求阳焰一般,法身慧命终究会渴死于相似佛法的外道邪论中。
因此,《广论》的修学者应早日弃舍《广论》中的种种邪见,回归 世尊所说的正法来修,才是有智慧者、才是真正的学佛人;否则就算一辈子精勤修学《广论》,乃至世世修学《广论》,依旧证不得初果,何况是解脱生死与实证般若。话说回来,菩萨摄受众生其实就是摄受佛土;所以要成佛,菩萨生生世世就必须以四摄法来摄受众生。《瑜伽师地论》卷43说:
如是已说多种施戒,广说乃至最后同事;其中所有波罗蜜多,能自成熟一切佛法;所有摄事,能成熟他一切有情。
所以菩萨要成就佛道,除了以六度来自我成熟一切佛法,同时也要以四摄法来广度其他有情一起迈向成佛之路,也就是以六度、四摄来自度、度他。但是,前提是必须要以正统佛教三乘经典的八识正理,而广作闻、思、修的道业;千万别落入《广论》六识论的邪见,及乐空双运男女合修的外道止观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广论》334页,在四摄法这一节的最后一段,宗喀巴在总结六度、四摄,提到六度与根本定、及后得时的关系时说:“又此根本后得时,应如何行者,”……等等一直到“于根本定时,应恒常修习,止观分平等。”由于字数颇多,这里就不全部念了。这一段文字,宗喀巴引用了阿底峡的说法,也再次显示阿底峡及宗喀巴不但未证空性心,乃至连解脱道初果应断的我见也未能断,三缚结具足存在;所以不知根本定与后得时的真义,胡言乱语笼罩学人。宗喀巴所说的根本定,是指打坐时意识心不起一念叫作根本定;出定后意识住于定外动中称为后得。宗喀巴依阿底峡之言,说资粮道众生修六度时,有的是要在根本定中修、有的则是要在后得动中修。静虑自性奢摩他及慧度自性毘钵舍那的一部分是根本定中修;布施、持戒、忍辱前三波罗蜜多,及静虑、般若的另一部分是出定时动中修;精进度则于定中、动中都要修;忍度有一部分要在定中深思法意,是在定中修。因此宗喀巴说:“住资粮道,根本后得皆不出六度。”(《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3)这是宗喀巴严重地错解“根本、后得”的真实义理,也错解波罗蜜多的修持。
菩萨既然是住资粮道,那就表示尚未证悟,所以尚未证得根本定,只能外门修集六度作为将来破参明心的资粮,因此住资粮道菩萨在行六度时,不会是在一念不生的定境中求,而是在日常生活历缘对境中求。此外,菩萨开悟亲证第八阿赖耶识时,能现见意识心于六尘境界处处作分别,而阿赖耶识本体却如如不动,从本以来即于六尘境界不作分别;这个时候就说,菩萨已经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像这样安住于此一定见而不再生疑,心得决定、得位不退,这样才叫作菩萨得根本定。因此菩萨根本定所证的第八识心,是本来已经具足,绝不是以前没有、修后才有;菩萨根本定也不是如宗喀巴所说:于定境中一念不生叫作根本定。当菩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时,只是对阿赖耶识的总相了知,所以又称为总相智,成为七住位菩萨。之后,菩萨继续悟后起修,内门广修六波罗蜜多,于历缘对境中,再深细观察阿赖耶识随缘任运中的无分别性,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而圆满般若的别相智,这个阶段便是后得无分别智所摄。
因此菩萨修六波罗蜜多,不是如宗喀巴所说,哪几个波罗蜜多要在入定中修,或哪几个波罗蜜多要出定后、在动中修,这是错误的说法。宗喀巴又引阿底峡所说:
起根本定时,徧观一切法,修幻等八喻,能净后分别,应正学方便,于根本定时,应恒常修习,止观分平等。(《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3)
大意是说:生起一念不生的根本定,安住于定外时,遍观一切法如幻、如梦、如水月等八种譬喻假相,则能净除后得智,对境界不起分别;像这样定中一念不生、定外不起分别,然后修习六波罗蜜多方便,就是三轮体空;在一念不生的定境中恒修止观双运,则得空性慧,方便与智慧双全,即是佛道。这是宗喀巴藉阿底峡之语为《广论》上士道所作的结语,然而阿底峡所说的于定中一念不生,这正是意识心;而于定外不分别的,也是意识心。而且阿底峡也缺乏世间法的智慧,因为当意识在定外时,是不可能无分别的;阿底峡误以为觉知心中没有语言来分别时,就是无分别;但是离开语言妄念时的觉知心,不论是见到或听到,乃至知道某一法时,都已经是分别完成了,并不是无分别的。
分别本是意识心的自性,当意识存在就一定有分别,没有不分别的。而且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不论定中或定外,意识皆是由意根触法尘而出生,因此意识是依他起性,是有生有灭之法。而阿底峡、宗喀巴却认为:意识是不生不灭的,可以经由修行变成无分别的真心。如果依阿底峡的说法以意识心在定中来修,则永远也不能达到真正一念不生的境界,因为出定以后还是会出生妄念;如果在定外来修,一样不能不起分别,因为意识的体性就是与六尘境相应,时时刻刻都在六尘境界中作分别,了知时就已经分别完成。所以说阿底峡要以意识心为真心,而修六波罗蜜多来达到三轮体空是虚妄想;误以为意识心一念不生就能证得空性慧,更是虚妄想。
有一位日常法师则是不依阿底峡、宗喀巴的论中文意来作解释,他企图以观察蕴处界的虚妄以后心得决定,解释为智慧的根本定;并以这个误会后的根本定,在动中观察一切法的虚妄生灭、缘起性空,作为后得定。日常法师说:“了解这些事情不是实有自性,而是如幻如化,这是缘起性空,……。”(《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稿 日常法师)认为这样就是证得根本定与后得定了。但是他这个说法,其实连声闻初果断我见的根本定,都不曾获得,更别说是大乘般若的根本定;因为他同样不承认第八识,当然不可能证得大乘般若的根本定;他还是认为粗意识或细意识是常住真心,认同阿底峡与宗喀巴所说意识常住不坏的邪见;不外于常见外道,而想要以观察一切法缘起性空的知见,住于意识所知的这种意识觉知境界中,说这样就可以往上进修更深妙的佛法,其实仍然是从来不离凡夫我见的愚痴无明境界。因此,他企图提升阿底峡与宗喀巴所说意识一念不生境界的作为,并不能成功,也使他曝露了自己仍然未断我见、未断三缚结的本质。
因此,《广论》的学人若欲成就佛道,首先要弃舍阿底峡、宗喀巴的邪理,应先弃舍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邪见。一定要依佛说的八识论正理,先观察意识等识阴六识全都必须藉六根、六尘为助缘,才能从第八识如来藏中生起;以此来断除识阴常住的我见,然后再以虚妄的、有分别性的意识心来寻觅真实不分别的真心阿赖耶识,因此而证得大乘般若的空性慧;能心得决定而得不退转于这个大乘般若的见地时,才能说是已经发起大乘般若的根本定。以后再深入细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种种别相,发起更深妙的般若智慧以后,才是后得时的无分别智。然而触证真心阿赖耶识后,不妨真心、妄心继续同时运作,以能分别的意识来行六波罗蜜多;同时能现观不分别的阿赖耶识运行于六度波罗蜜多之中,来成就六波罗蜜多的三轮体空;以空性慧的总相智为基础,悟后起修别相智、成就别相智作为入地的资粮。未来也才能继续修学入地后的道种智,乃至成佛时圆满一切种智。
各位菩萨!由以上我们的说明可以知道,像密宗这样误会、错解佛法,其本质根本就只是外道法,如何可称之为佛法?因此密宗绝非佛教,《广论》所说也绝非佛法!
今天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