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有性、如来藏(二)

第14集
由正洁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系列。延续上一个单元,我们就继续来演说一下“五种人我见”。

凡夫所执着颠倒的,建立这个五种人我见,当中的第一种,第一种的话,其实就是一种所谓的虚空外道;不管是佛门内外,任何人执着这一个生灭现象界当中,依于色法色相,这个有色法、有色相而建立的,之后才来一个所谓的“牛有角、兔无角”,这样建立的色边色,以这样的虚空,建立它就是等同于佛法当中所说的“不生不灭法能够出生万法”,这样子的见解都是属于外道见。

那上一个单元后面,我们引用《大乘百法明门论》五位百法最后一法:“四所显示故”的无为法,包括六种无为,其中一个“虚空无为”,其实它真正的含义,是要藉由这个生灭现象界当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这一个虚空,而来引喻这一个真如心。这一个如来藏第八识,能够出生万法的圆成实性心,祂是犹如虚空,祂在生灭现象界当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法、一一蕴、一一处当中,您都遍寻不着,找不到这一个真实心;因为这就好像一张纸有两个面,那您在还没有断我见,乃至还没有明心之前,您所能够看到的都只是一张纸,在这个生灭现象界当中,您都只能看到犹如《六祖坛经》当中,已经有写说到的那个证悟开悟的永嘉玄觉大师,他在开悟之后蒙六祖印证,他回到他弘法的地方,他写作了一个〈证道歌〉。在〈证道歌〉里面它有两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对于凡夫众生来讲,他眼睛一张开,耳朵一张开,他看到的永远只是遍计执性,永远都连依他起性都不能够实际见得。因为这样子的无量劫来的生死过咎性,也就是着于人、我、众生、寿者相的一个轮回的体性,众生永远就没有办法在依他起性当中,先除去染分的遍计执性,而证得净分的依他起性,也就是所谓的圆成实性。以这一张纸的例子而来说明“有性”跟“空性”,乃至来破斥六识论者的不承认有不生不灭法,而来说缘起性空,这是我们后面的单元会提到的。

这里我们还是回到刚刚上一个单元。刚刚所说到上一个单元的这样的一个“四所显示故”,我们上一个单元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这个六种无为法当中的“虚空无为”,也就是说第一种人我见当中,凡愚不解而错误地执着如来藏法身就等于虚空,那这样子的错误知见,以这样的虚空无为而等同于这一个真如心,那他就是没有办法了解《大乘百法明门论》当中“四所显示故”,以无为法为显示法这样的一个真谛。

我们上个单元最后面曾经以四只手指头来比喻过。我们说“一切最胜故”就是八识心王,又说“与此相应故”这是心所有法;然后又说“二所现影故”这个色法;然后又说一个“三位差别故”,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由于这一个五位百法的前面四个法,而来显示的第五位——六种无为法。六种无为法里面有一个虚空无为,这一个虚空无为,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它必须要依于前面四位的法:心王、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四所显示故”这一个无为法是显示之法,它必须要先有前面这四种法,所谓的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万法,而在这辗转出生的法上面,才“四所显示”出这样子的一个虚空无为法。很清楚的,这一个虚空无为法,它不能够离开前面四法而能够自己独立存在,这就如同花所显示的一个美丽,或是刀所显示的一个锐利,它离开前面这个刀,离开前面这样子的一个诸法,它没有办法显示出来这一个无为法。换句话说,就如同我们四法来显示一个虚空无为,乃至由四法来显示一个想受灭无为,或是说由四法来显示一个菱形的、三角形的、叶形的,种种的这个以虚空而来说,有这样子一个所显示法,这样子一个虚空的无为法,它如果离开前面这四个,特别是八识心王当中的第八识如来藏,离开祂而来出生这个后面的心所有法与色法与心不相应行,那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虚空无为得以建立。

这边要顺便提到的是,由这个五位百法的色法,它是“二所现影故”;换句话说,我们睁眼所见的这大千世界的种种物质色法,全部都是心王跟心所有法所出生,它是一个所谓的影像色,这也是 平实导师一直在告诉我们的:我们从来所见所知都不是外面的境界,不是外面的物质色法,它只是一个影像法。那依于这样的心王,还有心所有法、还有色法、还有心不相应行,包括这些时间、空间的假法,包括这一个文身、名身、句身,这样子的一个假法,而才建立了这一个无为法;很清楚的,它不只是一个被出生的法,它还是这被出生的法当中,后面才显示之法。这个显示之法,如果把它建立为能够出生万法的,就是等同于如来法身,那很清楚的,等于是说整个佛法乃至整个现象界,它是等于是无因而生,因为只有依于花本身,才能够有花的建立,之后才有花的美丽;只有先有刀子这个刀体本身,才有这样子刀子的锐利的建立;真正能够砍斫物品的,是这刀子的本身,是前面的心王、心所有法,主要以这两法为主,绝对不是后面的“四所显示故”的无为法。

因为这里提到“无为”,我们就无妨顺便把无为这一个名词作一个简单地解释,因为在经论当中说到无为的时候,未必是等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所显示法的无为。有时候我们说《金刚经》里面,也有提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指的主要就是说二乘人他所没有办法实证的第八识,虽然定性二乘人他也能够灭掉五蕴十八界,他也能够证得无余涅槃,可是这个无余涅槃是依于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证得的涅槃。虽然说二乘圣人他也知道有一个涅槃本际,他本质上不会落于断灭见外道的五阴而生万法,可是实际上二乘圣人,特别是定性声闻人,他终究不像大乘菩萨他在明心的时候就能证得这个涅槃心、这个真如心体;换句话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的无为法,是指这一个无为自在的第八识如来藏,这里的无为是指这一个自在心,自己本来就存在,不是依于他因他缘,其他任何一个法或是任何两个法,或是诸多的法,因缘和合造作,才来出生祂这一个不生不灭心,并不是这样子一个体性。这一个不生不灭心,是从无始以来本自就已经是存在,祂是自己本来就存在,不是依于他因他缘其他的法造作和合、有作有为而形成。

在从祂(如何)出生的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说祂是一个无为心,可是这一个无为心,这一个无漏的心,祂却具足了无漏无为性,所谓的空性;祂又具足了无漏有为性,所谓的有性。一个心,因为祂是不生不灭心,祂是真实心,祂必定不会只有这样相应于空性的毕竟空的空性,祂也不会单独只具有能够出生万法的胜义有这样的有性;就如同我们之前简单举过的这一个例子,就如同一张纸有两面,一个宝珠好像有内外两层;这一张纸不可能只有正面没有反面,也不可能只有反面没有正面。有性跟空性、毕竟空跟胜义有,必定是完全就是同一个真如心体,这个不生不灭心,这个圆成实性心,这个万法实相心,这个无为心,这样子的一个不生不灭心,才能够具足。而由这一个无为心,依祂的无漏无为性,所谓的《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这样的无漏无为性、空性,以及第五个能够出生万法,这样子一个无漏有为性,具足这两个无漏性的无为心,祂所出生的法就包括五蕴,或是说另外一个分类:十二处、十八界。

那《金刚经》的话,把这一个“三自性”讲得很清楚,这一个三自性,第一个,【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也说过了,这个是指这一个真如心祂的一个无漏无为性,方便我们就称祂叫作“空性”,因为《金刚经》它主要是般若系的经典,它并不是三转法轮如来藏系经典,它更强调这个“毕竟空”。那三转法轮呢,祂是空性有性,特别在有性方面,如何成就佛地所要实证的四种智慧乃至一切种智,它特别强调祂的“胜义有”部分。可是,刚刚也有说过了,没有一张纸只有正面而没有反面,也不可能有一张纸只有反面没有正面,毕竟空、胜义有,都是同样直指这一个圆成实性心的心体,这个也就是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先必须要在这个依他起性法,如露如梦如幻的这个五蕴十八界当中,先现前证知它的生灭无常,那要证知这个生灭无常之前,您必须要先了解《金刚经》里面所说的遍计执相、遍计执性,所谓的人、我、众生、寿者相,先要远离粗分的人、我、众生、寿者相,那如何远离粗分的人、我、众生、寿者相呢?那就是要依于有定有慧。

以正觉讲堂来讲,您依于这样子的定力,就是依于无相拜佛忆佛而生起的未到地定,有初分的能够离开前五尘根尘触而着相的定力,乃至依于四念处:身念处的时候观三十六相、色身不净,而来断除对于五根身,这一个身见的贪爱执着,乃至进而受念处,乃至最后在身受心——心念处,而能够来实证断我见,不再错误的以意识为我,或者以意识所取的任何一法,或是意识自身这个功能的变相,以这样子的一个错误建立为我、为常。那依于这样子的断身见、断我见的功德,我们才有办法在依他起性的运作上面,能够排除掉这样一个遍计执性、遍计执相,也就是人、我、众生、寿者相。比喻成为禅宗当中的话,就是说您先认得这一个识神,这一个意识心,祂是生灭法,祂不是真实心,所谓的“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西方合论》卷8)不要像这个瑞岩鹿禅师,在悟前错误地以意识心自唤自诺,以这个意识心为真实我。先要断了我见,然后依于有这样子的看话头的功力,是依于这样子的公案禅,或是其他的方式,或是自悟,或是依于善知识的逼拶而悟入。在这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先在这个依他起性法上面,把染分的遍计执性或是遍计执相:人、我、众生、寿者相,一张开眼睛就马上落入这样子的分别、计较、执着,安立这样子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的轮回过咎性,这一分的依您的定力生起,依于五根触五尘有未到地定,而不乐于五根触五尘往外攀缘,建立这样子的功夫的话,然后看话头、起疑情,然后就能够在这一个依他起性上面,见到这一个遍计执性除掉之后,也就是这个染分的依他起性除掉之后,虽然不是完全除去,完全除去的话,那至少已经要讲是声闻四果的阿罗汉、小乘无学的境界,那我们无妨就说断我见、断身见,不管是依于小乘或是大乘的断我见、断身见,我们无妨说它就是遍计执相——人、我、众生、寿者相初分的远离。好,那远离之后,您依于禅宗公案话头禅的方式,大慧宗杲禅师所提倡的这样的一个方式,您起了疑情,然后在行住坐卧当中,不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又对于如来藏的一个体性有所了知,那您才能够一念慧相应;在这个依他起性法,也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运作上面,因为已经远离人、我、众生、寿者相的执着,而能够一念慧相应,找到这个清净性的,就是清净的依他起。

要提醒菩萨们的一点,一念慧相应的是意识,意识所能够了知的只是法尘,一念慧相应的时候,意识并不是真正的触及到如来藏的心体,这里我们只讲是心的体性,所以我们说是证真如,是证祂的真实性、如如性,证祂的真实不虚,祂的有性、祂的胜义有,证祂的如如不动,所谓的无漏无为性。那当这样子的证得真实如如性,具足证得空性、有性,就如同《六祖坛经》的自性偈一样,那才叫作真实的明心、真实的开悟。

那这一边的话,我们再回到我们原先演述主要的内容,就是要破斥的人我见的第一种,所谓的虚空外道,回到虚空外道这个主题。我们之前也有简单地说过,空相以物质色法而来讲空相,这个空相必定是依于色法而才能够建立,所以这个空相在《楞严经》有类似相应的一个说法,您把这杯子从这一边东边拿到西边,从上面拿到底下,杯子色法移动了,可是这个虚空拿到哪杯子都有虚空,可是这个色法里的这个虚空有移动吗?没有,乃至我们刚刚说的“四所显示故”,您把这个心王、心所有法,把这一个色法,还有心不相应行都移除掉以后,这一个虚空无为、这一个空相,就色法来讲的话,空相就是虚空。

要提醒菩萨们,我们说就色法来说,这一个虚空相,譬如说这样子的没有一片云像一个大虚空,这个虚空相,它绝对是依于有相才能够建立,所以我们有时候甚至可以方便讲说,空相其实就是有相的一种;这样子的讲法其实就是相应于经论里面所说的,虚空它就是色边色,那也相应于我们刚刚所说的吸管里面的虚空。严格讲,它虽然只是一个假名施设有,可是这一个虚空,毕竟还是依于吸管这个名相,或是这个色相而建立,您不能说我要拿掉这个吸管里面的虚空,或认为离开这个吸管的管壁,而有这样子的吸管这个法可以成立。那就这一点来讲,如果没有吸管里面的虚空,那这支吸管,我们之前说过了,那就应该叫作实心的塑料杆,它就不应该叫作吸管。同样的道理,我们有气管、有食道,这些气管、食道是由这样子一个肌肉而这样子围绕环形而形成,它中间或许可以有这样子空气,或是说有这样子食物,这样子一个进、出、吞入,或是说咽下,或是说吐出,那您不能说这个食道,或是气管当中这个虚空存在;一来它本来就是假施设法,二来当您说气管、当您说食道,乃至您刚刚说吸管,这同样都是管状的空心物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个虚空、这一个空相,是属于这一个吸管的“有相”所拥有。当然,就比较深一点的道理来讲,虚空是本来就不存在的,因为反过来讲的话,如果这个虚空相,您把它单独从吸管拿出的话,那能够作什么呢?这一个能够来回、能够吸取这些食物,或是说呕吐、吐出来,或是说吸入这样的空气,或是吐出来的空气,都是因为这个管壁的作用,而不是依于这一个管壁中间的虚空。如果虚空可以另外拿出来,当然这绝对不可能,那您就不能把吸管叫成吸管,您就不能把食道叫成食道,把气管叫成气管;那食道跟气管应该都等于是实心的肉块了,而吸管也就跟我们刚刚所说的,它只能叫作塑料杆。

从这样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从刚刚引用的经论,所谓的虚空只是色边色来说,乃至从刚刚我们引用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一个“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依于五位百法前面这四个法,心王,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这个“四所显示故”的六种无为法当中的虚空无为,我们都可以知道,这一个无为法,它不是指那一个自在心自己本来就存在,不是依于其他的法而因缘和合造作,有作有为而出生的这样子的无为心,而这一个无为心所出生的这一个依于祂的无漏有为性,祂的具足一切功德性,有真实的自性,所谓的圆成实性,所谓的有性,祂能够出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这个五蕴十八界当中,有色蕴或所谓的色法,在色法建立之后,才有这样一个虚空相,依于所谓的好像是牛有角、兔无角,依于这样子的吸管、食道,这样的色相边缘,这样子的肉的一个瓣膜,肉的一个边壁,或是塑料杆的塑料材质的边壁,而才说中间有虚空存在,这虚空是依于这样子的塑料片围成环形,或是肉片围成一个环形,而才能够显示中间是虚空。那我们刚刚说,以色法来讲虚空,它不过就是有相色法,有相里面所蕴藏的这样的一个空相,乃至这个吸管外面,也就是虚空,一样不外乎于所谓的色边色的道理。那您如果没有看过所谓的物质色法,也没有人告诉您,譬如一个小孩子,没有人告诉他何谓是虚空,他也绝对不会在指称虚空,而说它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好,那依这样的道理,我们就把第一种人我见的错误,我们就先讲述到这里。

好,今天就先演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点击数: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