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因與業習

第62集
由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隨著對什麼是「業」的瞭解,我們現在再進一步來談談:業因與業習。

在印度外道中有一種說法,那說法就是:人的流轉一切都是由業,業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當我們在承受業果報時,我們應該要全心全意、全力地去承受業果報,所以就必須依著各種苦行,當我們把業的果報承受完畢了,我們就解脫了。所以實行這樣外道的行者,他們或者整天站在恆河當中,或者把頭埋在泥土當中,或者用五熱炙身;所謂的五熱炙身,就是在大太陽底下,四周點滿了火 ,這樣子讓自己在這種酷熱的環境下;認為受這種種的苦,業就能夠消除,業的消除就可以解脫。像這樣就是一個邪見,因為業的形成,並不是由前面的業來生起後面的業。業,它只是一個現象;而業的所以成就,是因為無明,是因為對於貪、瞋、癡的無知;而業之所以會流轉,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祂能夠含藏眾生的業種不失。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雜心,雜心因緣而有雜煩惱,雜煩惱故,就會造作種種的雜業。」這個雜心,就是指我們的染淨和合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阿賴耶識本身祂是真心,清淨無染;但是,祂所含藏的業種是雜染的。所以在十二因緣當中講到「無明緣行」,這個「無明」以及「行」,就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祂所流注出過去世的雜染業種,而現出的身、口、意;由過去的身口意行,是依著無明煩惱而引發的種種身口意業的造作,這樣的造作,又熏回第八識阿賴耶識。熏回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時候,當另外一樣的一個業因、業緣呈現時,第八識阿賴耶識又流注出這些雜染的業種,也就是另一期這五蘊身的種種的身口意行;所以,種種身體的造作、言語的表達和心中紛紛而起的意行思辨,這些功能差別能夠次第的現起,進而能夠產生次第的後有,引生一生的果報的業——就是引業。引業,主要就是由於無明行,引發了第八識所含藏異熟業種的流注與現行。由引業而現起的五蘊身,或者生天上、或者生人間、或者生三惡道等;呈現出男女、貧富、貴賤、美醜、聰明、遲鈍種種差別的業,這是別業;其他如山河大地的器世間,是所有的有情眾生所共通的果報,這個是共業。

佛陀在《大寶積經》當中有開示:「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卷57)在世俗諦中,一切現象都是生滅、無常、非真實有,但這不是落入斷滅,因為因緣業果不失,三世流轉果報都是自己所呈現的業力;這個業力之所以形成,就是一再反覆的行為,這種行為成為習性、成為慣性,而招致業果的趣向的勢力。因為這樣的勢力,包含著極為複雜的因果關係,所以招感眾生和器世間就有著種種的差異,種種不同的或苦、或樂、或染、或淨等果報的差別。不論是三界的有情、六道眾生種種形貌,各所依止器世間種種的山河大地,這是由眾生種種業力共業所形成;一切苦樂的果報,都是因緣力所招致。所以說業力、因緣是相當的錯綜複雜,非常的深細難以思議,只有 佛才能究竟了知。

如果我們從「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這樣的句,當作定型句的話,很可能會產生錯失!因為業力的流勢果報,它不一定會即時出現,而是要經過累積,還要有種種因緣條件的配合,在今生或來生果報才會顯現。這可以就我們今生的行為,現前就可以觀察到這樣的一個事實;譬如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保養,如果飲食不知量,每天大吃大喝,我們一時之間不會看出身體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不會看出有什麼樣的問題,但是長期積累下來,身體就會出了狀況,如果加上不運動、不保養,年紀漸長,那各種的病痛就會找上我們。這就是非常簡而易顯可以清楚觀察到:這一世對於這一個色身的種種造作,與它所形成的結果。所以業的造作,果報它不一定是會立刻現前的。而身口意的果報,是善、是惡、或者是無記,也不是從表相可以看出來的,主要要看他的意業——也就是他的初發心,他的初發心是善、是惡、是無記,這會決定到他以後的果報是善、是惡。例如:一個人他是以善心出發,他就算是現出獅子吼、現出忿怒相,但是他的心中是為了利樂有情,他的心中是慈悲一片,所以,這樣雖然是瞋業的顯現,但是這不是惡業,這不會受到惡報;如果是為了私心出發,就算是他作了種種的善事、聲音柔軟典雅,但這仍不是善業,因為是為了私心、因為是為了私利,所以他將來絕對不會得到好的果報;乃至如果是藉由佛法來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更會招致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同樣,我們說:過去我們覺得是惡業的,是不是未來就一定是惡業呢?因為業報這一件事情,也要跟共業有著連帶的關係。古代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在科舉時代,學業掛帥的時代,這個業就是專門是指經論中的學業,要在經論中精進勤奮,参加科舉考試,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如果沉迷於玩樂嬉戲,這樣子就會荒廢了學業,這樣也就不可能去進京参加科舉考試,這樣的人生就沒有出頭天的日子。但是時代的改變,眾生共業所向的改變,只要能夠有專業的素養,也能夠行行出狀元;就像我國現在有電玩得到了世界的冠軍,有做麵包也來為國爭光,這如果是在以前,會認為這不是什麼看得上眼的行業,但是現在都受到大家的讚歎!因為這就是一種專業,而這個是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所共同認同的。這就是:個別的別業也受到共業牽引的因緣,而來顯出這樣的一個業是否是善、是否是惡。

接著,我們再來談到有關於「業習」的形成。今天為什麼會有種種的一個業習?我們知道心、意、識三者有著連帶的關係,這其中心、意、識的「意」,就是指末那識,末那識在業習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意、法為緣生意識,意識要由末那識的作意,要由末那識的等無間緣,祂才能夠現起;但是,當末那識起作意讓意識現行的時候,末那識祂同時也有著四種煩惱恆共相應。這四種煩惱就是:薩迦耶見、我慢、我愛、無明,也就是見、愛、癡、慢。也就是,當末那識這個等無間緣現起的時候,帶起意識現起現行的時候,也必然帶起了見、愛、癡、慢的習氣,影響了意識的了別;這個俱生我執的習氣,在引發意識的了別時,意識也會帶起祂這一世熏習的各種善、惡心所法的俱起;這就是依著習氣相應的妄想分別,而起了種種的身口意的造作。所以,如果我們不斷熏習、不斷接觸都是不好的身口意業、不好的環境,當我們在了別的時候,這樣的一個習氣也會帶起不好的業因、業果呈現出來;相對的,如果我們接觸的都是善知識,我們耳中所聽、眼中所見都是正聞熏習,依戒、定、慧數數串習、如理作意,那這樣子我們末那識當中見、愛、癡、慢的習氣,也會隨著意識不斷地了別、不斷地判別而改變。所以,今天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業習,「正聞熏習建立正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功夫!因為一切的眾生,他的心思各依自己的習氣而有所差異,所以一切眾生所思、所想一定不同,那他所造的業也就有種種的差異。我們不說三界六道輪轉的差異,就依我們現在共業所依的地球所能夠看到的眾生,不論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水裡游的,種種形色種類難以說盡,這都是依著眾生不同的業習,所形成不同的果報。

同樣,我們看 佛身祂是無垢識,祂是由百千億福德所成,祂的相貌莊嚴;我們看到諸大菩薩妙色嚴淨,這一切都是由於修集種種福德而生;而天龍八部他們這些眾生也有大威勢,也是因為善業福德所生。在《攝大乘論》當中,無著菩薩在論議:所知依、根本因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一切萬法的根源。論中說:「如果一個人他否定阿賴耶識,不論是雜染業、不論是清淨業都不能成就。」也就是,這雜染業、這清淨業都是由阿賴耶識祂所現起,都是由阿賴耶識祂能夠持種、祂能夠現行、祂能夠受熏;這樣的一個輪轉關係,祂與雜染諸法之間,彼此互相為因緣,而來成就世間一切的萬法。因為眾生往往只迷於三界現象界的法,而沒有看到自己因為無明所招致的煩惱習氣,更看不到因為習性不斷流轉的根本因。馬鳴菩薩分析這樣的無明業相叫作「不覺」,也就是不認識法界的實相。佛為我們開示: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一個無我、無我所的心,這一個心由於過去造種種善、不善的身語意業,種種法的熏習種子積集而成,由無明煩惱而起,或因煩惱的助緣,發動身語意業的造作,更增加了種種業的相隨、繫縛,所以難以解脫生死憂悲苦惱,形色粗鄙、或大或小。所以一切造作,所作業不亡,隨業各自受報。

有智慧的人,他不會落入斷滅見,也不會落入以意識為常住不變這樣的邪見當中;他能夠信受 佛的開示,能夠信受菩薩們的開示,雖然他還沒有能夠證得第八識如來藏,雖然他還沒能證真如,但是因為他能夠信受不疑,所以就能夠真正的善修善業;以這樣善修善業,所以他所生的蘊處界就能夠端正,也因為對於正知正見信受不疑,所以見到他的人,都能夠產生無厭膩心。如同阿闍世王曾經對 佛的讚歎,阿闍世王就是對 佛有著深具的信心,他對 佛說:「稀有世尊!稀有善逝!善說如來清淨法律,如來能善施設學處,復能隨順諸佛世尊所說正法。不壞因果,遠離斷常,隨諸所說,成辦事業;善惡果報俱無壞失,離諸虛誑如佛所說。如是最上廣大清淨教中,誰人敢破?復誰問難及生毀謗?唯除不種善根諸罪業者。」(《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19)也就是說,對於如來祂施設的種種解脫道跟佛菩提道的修學法則,佛陀所開示世間的因果法則,佛陀所開示大乘第一義諦的聖教,這都是符合三界萬法的現象以及實相的開演,沒有任何的虛誑所說。這樣廣大清淨的教法,是沒有人能夠破的,也沒有人能夠問難以及毀謗的。但是,是不是還是有人會毀謗呢?就只有不種善根的罪業者,因為他不具善根、不畏因果,所以他對 佛的聖教不信受,甚至產生了毀謗。

像這一種不善根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有學人問舍利弗了,舍利弗說:「多聞聖弟子於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如實知、善法如實知、善根如實知。云何不善法如實知?就是不善身業、口業、意業,是名不善法。云何不善根如實知?不善根就是三種不善根,也就是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當對於貪、瞋、癡這三種不善根不如實知的時候,就無法正確了知業因、業果、業習,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的解脫。

謝謝大家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