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士菩薩

第116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這集要略談的是:正士菩薩。這集有三個重點:一、法藥與眾生病,二、正士菩薩的難行能行與 佛陀的期勉,三、是瞭解 佛陀開示「盡、不盡解脫法門」的弦外之音。

我們先進入第一點:法藥與眾生病。佛陀開示:【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是 佛陀呼應 維摩詰大士對「病苦」的開演,總結「不住無為、不盡有為」的意旨,這段經文分三點來說:

第一個、集法藥故不住無為。菩薩為了修集佛法妙藥來對治種種的煩惱,所以他知道要常常在人間,因為人間的煩惱是最多的,而且人間具足了五陰、十二處、十八界。既然是煩惱最多但又剛好不是非常苦的地方,所以適合修行,也因此在人間就能夠引發一切種智的相應——能夠現觀所有的因緣,這在天界並不具足,所以菩薩成佛之道大部分時間要在人間修行。但是在人間修行的時候,一定要從利樂眾生上面去著手,而不是每天住在禪定中;如果常常住在四禪的不動無為中、或者常常安止在真如無為的境界當中,不肯起心動念去為眾生做事,那麼這個常住無為法中就很難得到法藥的現起。菩薩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為了修集法藥的緣故,他會常常地去做利樂眾生的事業,藉著利樂眾生的過程當中降伏自己的習氣煩惱;藉著利樂眾生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善巧方便,因此菩薩不住於無為法中。

第二個、隨授藥故不盡有為。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利樂眾生,在不同於修集法藥的自利修行過程中,也會為了隨著眾生的根性不同、福德因緣的不同授與眾生種種的法藥。為了授與眾生種種不同的法藥,所以菩薩不能滅盡一切有為法;如果滅盡了一切的有為法,您就不能善觀眾生的因緣、就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授與眾生法藥,所以說:隨授藥故不盡有為。

第三、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這個部分我們也可以分三點來說明:眾生有種種病,所以菩薩到了四地、五地開始,不但要治眾生的生死病,同時也要能夠去治眾生的色身疾病、還有因果病。所以菩薩到了四、五地開始,他也要學習醫術,也就是醫方明,也因此到了這個時候菩薩是更忙、更辛苦;不但弘法已經很忙了,每天還要撥出時間為眾生看色身上的病苦、或者是因果上面所承受的苦。可是菩薩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利樂眾生呢?因為知道眾生身心有病,也知道眾生的身病、心病的根源所在,了知如何對治。其實屬於色身的病治療這算是比較簡單的,時間也花得比較少。但是如果要治療眾生的心病、煩惱病,那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有辦法治療。光說最簡單的「我見」好了,菩薩不但是要詳細地說明,甚至有的時候要陪伴著一個眾生,讓他能夠斷除我見;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勸說、誘導、開示,有的時候還不得不用怒目金剛,硬逼著眾生去斷我見、我所的這些執著,而這都是要在有為法當中來運作,離了有為法是完全無法運作的。如果進一步要對治眾生的無明病,那就要花更多的時間了;因為眾生的無明,除了一念無明以外還有無始無明,也因此菩薩會發十無盡願一直陪伴著眾生。或者是 佛陀縱然證悟了、縱然已經解脫了、縱然已經得到了究竟果還是依著祂的十無盡願,來到這個世間來利樂有情。因為眾生的無明病、還有無始無明的上煩惱,如果沒有善知識的陪伴、或者藉由種種方法的示現來幫助眾生消除,眾生自己是很難看到自己的無明病的。

第二點、我們說到,正士菩薩的難行能行和 佛陀的期勉。佛陀開示:【「諸正士菩薩以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維摩詰所說經》卷3)

接著 佛陀作了一個總結,祂說:「諸位正士菩薩因為要修學這個勝妙的成佛之法,所以不滅盡有為法、所以不住於無為法中,這就是盡、無盡的解脫法門,你們這些菩薩們應當要好好修學。」正士這兩個字顯示菩薩之中也有非正士。非正士的修行人我們隨處可見,很多人受了戒以後往往連基本的三歸依戒都無法很嚴謹的看待,更何況重戒、輕戒,總是以小聰明來合理化違戒的行為;更有以創新異說來自高而毀佛謗法都不知道。所以極樂世界要廣設七寶池、廣種蓮花,讓這些非正士的人先請進去廣大寶蓮花宮,在裡面享受聞法之樂,免得再造惡業、再受苦果。只有不謗正法、不犯重戒,謹慎律儀正向佛菩提的人,才能是 佛陀所說的菩薩正士。若您是向著佛菩提道而學戒、攝行,可得稍堪安慰;如果發願在這個世界利樂有情,您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個五濁惡世,非正士的人實在太多、太多,這是之所以稱為五濁惡世的正常性,您是屬於少數稀有者;如果您有這個心理準備,您就不會怕自己會在娑婆世界,遭遇到這麼多的非正士來刁難您。而且 佛陀也有跟我們說:在人壽百歲的時候來度眾生,那個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廣大;在這個時候度一個眾生開悟,比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度一千個人開悟功德更大,就像 佛陀所說:在這裡行善學法一天,比在極樂世界行善學法一百年的功德還大。所以有智慧的菩薩,他會選擇繼續留在娑婆世界來度眾生。

第三個、我們來看一下 佛陀的弦外之音,在經典當中這麼寫著:【爾時彼諸菩薩聞說是法,皆大歡喜;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此經法并諸菩薩已,稽首佛足,歎未曾有,言「 釋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是說:佛陀把「盡、無盡法門」開示了以後,眾香國的菩薩們,他們聽了就非常地歡喜以種種的妙花來遍撒娑婆世界,供養 釋迦牟尼佛並且讚歎說:「釋迦牟尼佛說的法是我們眾香國所未曾聽聞的妙法。」這樣讚歎了以後他們就回去眾香國了。佛陀開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盡、無盡解脫法門是有很深的用意,其實也比對出:在香積國修行生活過得很快樂,沒有任何的逆境,大部分都是在無為法中,住在有為法的時間很少;那麼想要具足一切種智就會很緩慢,因為一切種智所應具備的種種現觀的引發因緣很難得、很難具足,因此有智慧的您要懂得 佛陀的弦外之音。佛陀除了期勉眾香國的菩薩外,更是期勉這個世間一切發大心的菩薩:不必羨慕眾香國,只要能夠依如來實義,就能無畏於各種度眾的煩忙而「不盡有為法」,心轉依無為解脫中而能夠「不住於無為」中;這是 佛陀開示迅速成就佛道的微妙殊勝法門。

假使眾香國的菩薩回去後跟香積如來重述 釋迦牟尼佛的開示,香積如來一定會為他們點出弦外之音。因為諸佛都沒有眷屬欲,祂們不會說:「你們是我這個國家的人,你們不可以到其他的世界。」;釋迦牟尼佛也不會這樣說:「你們只能在娑婆世界,不可以到眾香國去。」所以 佛陀也都有授記有一些弟子會生到哪個國土去,可是縱然生到其他的國土去,這些弟子們也都會記得 佛陀曾經開示:在娑婆世界成佛是最快的;因為在娑婆世界能夠得到種種的現觀——能夠得到最具足的善巧方便,所以有些弟子到了其他的佛國以後,也都會發願迴入娑婆廣度眾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人他一心嚮往求生淨土,但是在他的發願當中都會加上一句「要迴入娑婆、要利樂有情」,所以到極樂世界只是留學,在那邊希望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讓自己的智慧能夠快速地成就;當自己已經有得到自己所預想的現觀以後,就可以跟阿彌陀佛請假、或者跟阿彌陀佛說:「我要回到娑婆世界,繼續我在娑婆世界所發的要廣度眾生的心願。」那麼 阿彌陀佛也會加持您回到娑婆世界,而當回到娑婆世界以後我們會發現:為什麼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修行人,也會隨著 佛陀來讚歎阿彌陀佛;因為佛佛都是會互相讚歎的。在《阿彌陀經》當中,我們就有看到上方下方、東西南北方的佛,也都讚歎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但是祂們也更讚歎 釋迦牟尼佛: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廣度眾生。所以諸佛之間都是能夠依於弟子們最適合的法、依於弟子們的願來加持這些弟子們,往生到他心裡最想去的佛國;但是當這些弟子們去了他最想去的佛國以後,其實只要心中憶念著佛,佛的加持是永遠沒有離開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說我們在娑婆世界度一個眾生,那麼就好像是說:一個人他正在懸崖或者正在大海,命在旦夕你把他救回來;那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或者你只是丟出了一個繩索就把一個人救了回來,這樣的功德和你用你一世的時間去利樂一百個人,他們都是無憂無慮的。那麼哪一個功德大呢?縱然你是幫助一千個人,一世的生活都無憂無慮;但是另外一方面,你是救一個人於生命垂危,這兩個功德其實是沒有辦法比較的。所以有智慧的菩薩們聽 佛說完盡、無盡解脫法門以後,都會非常地慶幸:幸好我在娑婆世界修學,幸好我沒有很快就離開了。如果您有智慧遇到一位戒行清淨、又不著世間名聞利養、又無償地幫助許多人明心見性,但不是這樣就完了,他更教導這些已經見道的菩薩們增上修學,教導他們地地增上的修學法門;那你可以算算在娑婆世界三、五年,大不了花個十年就可以明心了—一大無量數劫已經過了三十分之七-從初住位到七住位就那麼快。如果又依於護持的是正確的了義正法、攝護眾生是正向佛菩提道那福德就更大了,因為你護持的是正法;你度一個人見道了,那麼那個人他又會再去度許多的人,這樣子燈燈相傳,那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因此能夠依於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法要來將導眾生、來讓眾生不會走偏;又能夠成就佛地的功德知見,那麼這一世的見性就很可能會完成。如果如幻觀瞬時成就,那就已經過完一大阿僧衹劫的三分之一,那不是更快嗎?可是如果我們再算一下:兩千年前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如果他是上品中生或者是只是在中品中生的人,現在都還在蓮花當中都還沒有出來,當然更沒有開悟,所以算一算,苦還是有苦的回報。

希望在這一集,正在聽聞的您能夠相應到 佛陀開示的弦外之音,能有更大的心量——願意接受、攝受娑婆世界的惡劣眾生,來迅速成就自己的佛土;更能夠體諒到:佛陀辛苦在娑婆世界示現的這一分的悲心。如果能夠弄通這個道理,就不枉費 佛陀苦口婆心的開示盡、無盡解脫法門,也不枉費維摩詰大士一場病的示現。這集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