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乘宴坐?(一)

第023集
由 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的三乘菩提之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題目是「何謂大乘宴坐?」副標題「打坐修禪定非禪」。訂定這個副標題的原因是因為,佛教界長期以來以打坐修禪定進入一念不生當中,當作是實證禪宗的般若。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這一部經典《維摩詰經》,這段緣起就在談打坐,到底應該什麼樣才是真正的打坐,世尊在〈弟子品〉卷3開始,藉著維摩詰大士生病,要一一邀請二乘弟子們去探視維摩詰。

以下先來介紹維摩詰大士過去的緣由,維摩詰大士是久劫前就已經成佛的金粟如來,在佛世的時候,倒駕慈航護持釋迦如來成佛;大士在佛世的時候,是示現一位富可敵國的在家居士,也就是示現在家居士身。這也在表徵大乘佛法並不重表相,不注重是否出家、剃髮、著染衣。反而大多數的大乘菩薩,每一次示現人間,大多是示現在家相,比如:佛世的時候這位維摩詰大士,還有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等。他們都是示現在家身相,而且個個都是等覺大士。之所以示現等覺大士,是因為一個佛世界,只需要一尊佛來住持,崇隆世尊的緣故,都暫現等覺大士的法相,來護持釋迦如來。

在卷3〈弟子品〉開始,世尊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去探視維摩詰,舍利弗卻推辭說他沒有能力去探視。這個緣由就是在過去一次的事件當中,舍利弗曾經在林中打坐,大士剛好經過,看到舍利弗長時間在打坐,就告訴舍利弗說:「你不需要這樣一天到晚在打坐,因為這不是佛法說的宴坐;大乘佛法,世尊所開演的宴坐,是不用在打坐的時候,同樣在示現大乘的真實宴坐。」大士就藉這個因緣,為舍利弗開演大乘宴坐所具有的六種法相;在這些六種法義講解完之後,舍利弗聽聞之後,完全不能明白大士的開示,因為擔心維摩詰大士再度的質難他,所以就推辭不去探視大士。

這樣子以打坐修定當作禪宗的般若,在過去佛教界也常有這樣的情形,把修學禪定證入一念不生當中當作親證中國禪宗祖師所證的般若。這樣的情形一直到平實導師出世開演大乘佛法,教導大眾說:打坐修禪定進入一念不生,這是修四禪八定,這不是中國禪宗祖師所證的般若禪法;不當把修定暫時離念不分別,入定境當中當作是開悟。經過二十多年的教導,台灣佛教界各方自稱證悟的情形才逐漸的減少。所以過去佛教界大、小法師們,在教導自己的弟子或是在家信眾,最先入門的方法通常都是教他們打坐修定,甚至要花很長的時間先來降伏這雙腿;師父常常的教導,是告訴大家透過打坐修定,要把念頭打死,智慧才能出生──說「歇是菩提」,意思是說把心停歇了、都一念不生了,就是證悟菩提,就是開悟了。

這部經典是經由平實導師過去週二的時候在台北講堂,為大眾宣演這部經典的大乘法義;所以在講記當中導師為大家開演,告訴大家過去這樣以定為禪的方法是錯誤的;也透過導師的開演,讓大家真正瞭解到大士對舍利弗,有關於宴坐的法義的開示真正內涵。這個地方要勸請學人,如有因緣都能夠請閱平實導師這一部《維摩詰經講記》,就更能瞭解這當中的義理。為什麼說舍利弗不懂得打坐?大士要這樣訶責他、教導他大乘宴坐。

我們就依〈弟子品〉這部分的經文,逐一為大家來說明:什麼是大乘宴坐?在〈弟子品〉第3 經文開示說:【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維摩詰所說經》卷1)

第一句經文開演說:【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經文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宴坐──佛法所說的宴坐,是在講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所安住的法界大定;在這當中是不在三界會再現起身意的,不會在三界現身意,這才是大乘的宴坐。這跟二乘人或是修四禪八定者他們修禪定、進入禪定當中,是一定要漸次、一定要有色身,乃至具足某種意識心來相應定境法塵,是無法體會什麼叫不於三界現身意的定。所以二乘人如舍利弗等人,他們在打坐修定當中,要修到盡量不起念分別,其實都還是須有意識心去相應──安住在定境法塵當中,是一定會有「現身意」。維摩詰大士告訴舍利弗說:「真正的宴坐是不會在三界中現起色身乃至你心、意、識的一念,這才是真實的宴坐。」這樣的宴坐、靜坐,對舍利弗當時他還沒有證悟大乘佛法,是完全沒有辦法體會。而這樣的教導,乃至訓示這些以定為禪的情形,這個在過去佛教界大、小法師,其實也常有這樣的誤會;告訴大眾說:禪宗的開悟明心是去修禪定,進入禪定一念不生當中,時間能夠越久就悟得越深;以入定時間長短來印證弟子:你是小悟還是大悟徹底。這樣的教導當然是錯誤的。維摩詰大士如果今日再現人間,仍然會對於這些以定為禪的大、小法師同樣的訶責,如同當年訶責舍利弗一樣──這種以定為禪的錯誤教法。所以大士所說的真實宴坐才是世尊所教導的宴坐,這樣的宴坐是在談直指第八識如來藏自身所住的法界大定;在這法界大定當中,其實仍然有意識心相應一切萬法現前,但是這真實本心如來藏,無始劫來從來都如如不動於六塵萬法,如是的安住涅槃寂靜。所以不管眾生我覺知心怎麼樣的動亂,起無量無邊的煩惱,這第八識如來藏心依然是如如不動,也就是經文所說「不於三界現身意」。

所以禪宗開悟實證的這個心,我們常常又說叫真如心,開悟明心就叫證真如。因為這個心是真實存在的心體,這個心如如不動於六塵萬法,所以第八識如來藏心又名真如心。一般修學禪定──四禪八定,都是要依色身去入定,必須有覺知心制心於一處,安住一處,心不散亂;所以打坐修定是把意識心降伏下來,不再攀緣諸法,說這意識心、覺知心的我入定去了,不再起煩惱妄念了,可是如果妄念又生起,說這意識心、覺知心的我又出定了。所以這樣的打坐修定,是有入定、也有出定,這有入、有出之法,當然是生滅法、是變異的法。可是經文所談的佛法大乘宴坐,講的是第八識如來藏妙心所住的法界大定,祂常住於這法界大定當中,沒有所謂入定、出定可言;因為無始劫來常住這法界大定當中,當然遠離所謂入定、出定這樣的說法。佛要教導我們這樣的真正的宴坐,透過維摩詰大士來教導舍利弗的因緣,來告訴大家如來藏所住的法界大定,才是真正佛法所說的宴坐。所以大乘宴坐非常的勝妙,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如何的忙、如何的受樂,甚至在追、趕、跑、跳、碰當中,我們的意識覺知心的我具足現前的當下,眾生身中還有另外一個第八識真心如來藏,從不現身、也不現意,永遠恆住寂靜當中,於六塵萬法境界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的定,真正佛法所說的法界大定。

大乘證悟菩薩親證這法界大定之後,能夠轉依如來藏的法界大定,心常時住寂靜中。不管日常事務怎麼樣的繁忙,在度眾生、行菩薩道,甚至也會起煩惱,還是可以現前觀照自己身中的如來藏妙心,依然住於這法界大定當中,依然清淨、寂靜,住在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寂靜中。菩薩證悟之後,依這樣的親證而能經常去現觀,依止這清淨妙心的緣故,來分分轉易自己身中染汙的世俗意根、意識心的我,讓這染汙性能夠漸次清淨,也就是斷除解脫道所謂的思惑煩惱。這也就是大乘見道後的悟後起修,開始轉依所證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所住的法界大定,依這個現觀來漸次伏除性障,在三賢位當中繼續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當中來分分斷除自己的思惑煩惱,最後能夠取證大乘的解脫果。所以維摩詰大士經中這個地方所說的宴座,是第八識如來藏所安住的法界大定,並不是二乘人或是修學四禪八定者所證的禪定。因為在這法界大定當中,色身乃至意識、意根覺知心都不現前,這才是大士要教導舍利弗,以及我們後代的大乘佛弟子們,所應該去實證的大乘宴座,而不應當去追求二乘人或是外道所修的四禪八定。

下一段經文繼續維摩詰大士開示說:【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經文義理在說,這法界大定當中是不起滅定,卻仍然繼續現出種種的身、口、意威儀。這樣的入定卻能夠現出威儀,跟二乘人所修的禪定一定要盡量滅諸威儀是大不相同的;因為二乘人他們修學四禪八定,甚至證入了滅盡定,他有滅盡定的證量之後,這些俱解脫的阿羅漢,每天外出托缽回來飯食,飯食之後經行去消食,之後一個一個會入滅盡定當中。所以他們入滅盡定的時候,跟大乘的宴坐就截然不同;因為他們要入滅盡定,一定要一一去滅盡六識心,乃至最後的第七識意根末那識的心所法—受心所、想心所—也要滅盡,也就是這個時候對外境已經不了知了,沒有受與想心所的了知了。可是維摩詰大士所開演的大乘宴坐,卻是說「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說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大定,祂從來都沒有離開滅盡定,甚至安住的是比滅盡定更寂靜的法界大定;可是祂卻可以,繼續現諸身、口、意的威儀,仍然有色身的行來去止等等的威儀,不需要端身正坐在那邊入定。

所以這樣的開演,對二乘人舍利弗等人來說,實在難以思議,因為他們要入滅盡定當中,都要非常的用心,要端身正坐,一一滅盡一切法、滅盡六識心,乃至最後的第七識意根末那的受、想心所都要滅盡,對外境都不再起分別;除了在入定前,自己所作意要出定的因緣現前了,才會觸知而有少分的分別,才漸次再有六識心的次第現前而出定。所以他們長時間安住在滅盡定當中,其實對六塵外境是已經不起分別,何況能夠作到還要再繼續現諸威儀?這是大士所開演的大乘宴坐,所以二乘人舍利弗等都不能瞭解,大士開演「不起滅定,現諸威儀」,到底是什麼境界?

因為這樣的定,所說的當然是大乘證悟菩薩,所親證的第八識如來藏妙心,所安住的法界大定。這樣的法界大定涅槃寂靜的境界,都是這些證悟菩薩所能親自現觀的,所以大乘證悟菩薩都能夠現觀自己的自心如來藏,從來沒有離開滅盡定,而且安住的境界是比滅盡定更寂滅的涅槃境界,是永遠離開六塵叢鬧;而安住在這樣的涅槃寂靜法界大定當中,卻無妨繼續現諸身、口、意種種的威儀來與眾生同事利行,繼續行菩薩道。

所以二乘的三明六通大阿羅漢們,他們來到已經證悟明心實證這法界大定的菩薩面前,一樣是無法開口回應證悟菩薩這樣的現觀――所謂「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的大乘宴座。所以只要是一位已經實證這法界大定的大乘證悟菩薩,他們都是能夠作這樣的現觀這個經文所講的道理——所謂「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這樣的境界,當然是只有進入大乘初見道第七住位,明心證真的菩薩才能夠現觀;而且證悟的菩薩,也都能夠為二乘的聖者,包括阿羅漢們,來演說這樣的第八識如來藏所住的法界大定的勝妙境界。雖然這些大乘的剛見道證悟菩薩,可能都還沒有具足四禪八定的實證,更談不上說有證到滅盡定,可是因為已經實證這法界實相心,實證這法界實相心所安住的法界大定,因此依這實證的功德,能夠出生勝妙般若智慧,都能夠為二乘人來開演這樣的大乘勝妙佛法。所以在經中有時候對於這些二乘聖人,還是會用一個名相說他們還是於法界實相有愚癡,而是愚人;也就是說並沒有法界實相的智慧,仍然沒有破所謂的無始無明,這是大乘菩薩才能夠破這一分無始無明,來出生法界實相的智慧。

所以舍利弗在當年,會推辭不去探視維摩詰,原因就是因為對維摩詰大士所說的,這樣的大乘宴坐法義完全不能夠體會,擔心去探視維摩詰的時候,又遭受大士的責難,所以就推辭不去探視。

今天這一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探討的大乘宴坐,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在下一集節目中針對這個主題,我們再為大家繼續開演。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