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淨土(二)

第016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的真實義」。

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說明,《維摩詰經》中 維摩詰菩薩為我們開示的:「什麼是菩薩的淨土」?《維摩詰所說經》卷1〈佛國品〉:【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 維摩詰大士為我們開示說:十善是菩薩的淨土,菩薩成佛的時候,才會有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於正見眾生等種種眾生來生到祂的國土中。

那麼這裡就顯示出一個道理:菩薩必須具足修學十善法道,才能夠攝受種種的眾生。平實導師在《維摩詰經講記》中也為我們開示說:「菩薩無量劫以來不但修學解脫道和佛菩提道的智慧,並且也具足修學十善業道,這十善業道的成就,讓菩薩可以攝取種種的眾生。」(《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39)從 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的這段話中,我們也可以很明確地瞭解,佛菩提的修學—特別是大乘佛菩提道這個菩薩行的修學—不單單只是要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實證,對於十善業道,我們也要注意的努力去具足圓滿這個十善業道的修學,因為成佛的時候不會是一個人成佛,一定是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來共同成就這個佛國淨土。

只是說這個無量無邊的眾生,裡面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在這段經中所說的命不中夭、大富梵行乃至於正見眾生等等眾生,來跟菩薩們共同成就這個佛國淨土。這就有賴於菩薩在因地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過程中,是否能夠具足修行十善業道?如果說沒有辦法具足修行這個十善業道的話,那菩薩成佛的因緣也自然就不會具足了,那將來佛國的淨土中,也會因為菩薩缺乏了這類眾生來共同成就這個佛國淨土的緣故,所以成佛的時節因緣,也因此就不斷地會被延長了。這就顯示出菩薩不是只有自利,也就是說菩薩不是只有為了自己在三乘菩提的實證上去利樂眾生,而是為了幫助眾生將來也能夠實證佛菩提,乃至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能夠勤於十善業道;因為這個十善業道,是將來菩薩在攝受眾生時,成就佛國淨土的時候,必須要具備的清淨法。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果菩薩能夠具足行於十善業道,因為具足修行十善業道的關係,哪些清淨法的眾生會出生到菩薩成佛時的佛國淨土呢?在經中我們看到,第一個就是命不中夭的;也就是說,最後身菩薩在成佛的時候,他的弟子除非是為了示現,否則通常是命不中夭的,並且這些命不中夭的弟子們,往往還會有示現出大富,而且行於種種善行的,也就是第二類的大富而行梵行的人。那麼擁有廣大的資財,卻能夠行於種種的梵行,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然後有錢,然後有種種的奴僕可以使喚,卻能夠修行清淨的梵行,而不行於種種的邪淫;也就是不會有小三、小四等種種的邪淫業出現。這個大富而梵行其實並不容易啊!因為我們看現在的社會風氣,其實對於大富者或者是富貴者,他行於邪淫的種種行,往往是屢見不鮮的,可見得這個大富梵行-大富而能夠行於清淨行-這個其實是並不容易的事情啊!

另外還有一類的眾生是所言誠諦的,所言誠諦是說,這一類的眾生因為被菩薩教化之後,而開始行於菩薩道了,所以說不論他有沒有親證佛菩提,或者實證二乘的菩提,他的說話慢慢都會是以誠懇的心態,而且不扭曲世間正理的方式來為眾生宣說。因此這類所言誠諦的眾生,也會在菩薩成佛的時候,來出生到祂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類的眾生會常以軟語,這意思就是說,這一類的眾生對於眾生,他常常是用種種的軟語、愛語來說話,他不會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或以粗言惡語來對待眾生。那這樣的眾生也是因為菩薩在修行十善業道的過程中,能夠如法如理的教導他,令他懂得捨離這些種種的粗言惡語等口業上的造作,所以才會在菩薩成佛時,感得這類常以軟語、愛語來跟眾生相處,乃至於對待這些行於清淨法的眾生,來出生到菩薩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類眾生,就是屬於眷屬不離。這類眷屬不離的眾生是指說,他們都會很愛護他的眷屬,所以他的眷屬不會一一捨棄他而去。譬如在世間法中有一類人,雖然他很有錢,可是他對待自己的親眷其實是很苛刻的,那這一類的人,通常眷屬都不會心生愛戀心;那原因就是因為他在獲得大富貴的資財方面,並沒有同時去除他的慳貪心。但是菩薩在修學菩薩道行於十善業道的過程中,一定會教導這個隨學的弟子眾們,在布施的時候,未來得到大果報的同時,是要以離慳貪心來行於種種的布施,因為離於慳貪心而行種種布施的緣故,所以就不會在獲得將來可愛異熟果報——這些種種的大富資財的時候,對於眷屬卻是苛刻慳吝不捨,因此眷屬就不會因為具足資財的菩薩們卻對他們慳吝不捨的緣故而離開他。所以說菩薩在攝受眾生時,行於布施之行不會單單告訴他說布施有什麼果報,而往往會告訴這些隨學的弟子們,布施的目的,其實是在離於慳貪的惡習這樣的煩惱法;那因為隨學的弟子眾們也都能夠依於菩薩的教導,所以這一類眷屬不離的清淨眾生,將來就會同時在菩薩成佛時,出生到祂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類眾生是善和諍訟的,這就是說對於眷屬或眾生,能夠善於把眾生之間互相的諍訟加以調和。這就是說菩薩在行於十善業道的時候,對於這個口業的造作,乃至於意業的貪瞋癡的部分的去除,能夠如理如法的去教導給他的隨學的弟子眾們,使得弟子眾們不會樂於讓瞋恚心或者是貪等種種的煩惱生起。因為隨學的弟子眾們能夠依於菩薩們,如實的不貪、不瞋的清淨法的教導的關係,所以能夠降伏自己的慳貪之心乃至於瞋恚之心。因此對於眷屬間乃至於眾生間,如果因為種種的瞋恚乃至於慳貪的習氣而生起了種種諍訟,菩薩也會依於慈悲心,而善於用種種的方便善巧,令他們之間的諍訟能夠止息。那隨學的這些弟子眾們,也看到菩薩這樣不貪、不慳,乃至於說不癡等種種十善業行的顯現,而學習了這種善和諍訟,除了離開自己的慳貪煩惱之外,並依於慈悲心而來利樂眾生,令眾生離開這些種種的諍訟,乃至於彼此間的仇恨對待等種種的瞋恚的心行,對於這類的瞋恚心行,定會用種種的方便善巧加以調和。所以菩薩成佛的時候,這些善和諍訟具備這樣清淨法的眾生,就會來出生到祂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個言必饒益,也就是說這類眾生他所說的話一定是同時利益雙方的。這一類的眾生往往是因為菩薩在行於菩薩道的過程中,因為三乘菩提特別是大乘佛菩提上的實證的緣故,而深入的加以觀察理解之後,對於什麼是對眾生有所利益的真實法相;比如說以現在法,以現在這個世間來說,因緣果報往往是世間人所懷疑的,但是菩薩對於因緣果報卻能夠依於如來藏這個真實的道理,而為眾生如實地加以宣說這個因緣果報是真實不虛的,因為因緣果報的執行者,正是眾生各自獨有的如來藏啊!那麼如來藏在執行這些因果律的時候,往往有祂的一個自體性,這個自體性就是指說,如來藏在執行因果律的時候,必須是依於往昔所造諸緣,而不會由如來藏自己來決定要去顯現什麼法。因此對於眾生自己的身口意行,如果是惡行的話,那麼這些惡行造作之後,一定會存在這個惡行眾生的如來藏中,那麼如來藏就會依於這個眾生所造的惡行,將來出現了種種的惡果。若是這個眾生行於種種的善行的話,那麼這個善行的業種,也會存藏在他的如來藏中,將來如來藏在遇緣成熟的時候,就會顯現出那樣的善果來利益、來讓這個造善行的眾生受用。因此依於因緣果報真實不虛的道理而為眾生來宣說,其實彼此之間,不應該為了世間法上的種種的利益而來加以爭鬥,而是應該依於因果的道理,對於這些遭受惡行(因為往昔所造惡行)導致今世有種種的困苦,乃至於貧窮等煩惱出現的眾生,應該用慈悲心、憐憫心加以協助,令他能夠獲得相應的幫助,而能夠持續地生活下去之後,而願意學習菩薩所行的種種布施之法。對於因為往昔行於種種的善業而今世有廣大資財,這些具備大富資財的種種眾生,菩薩也能夠勸導他,應該捨離種種的慳貪的心行,乃至於憍慢的心行,而以慈悲心乃至於以謙下心來利益眾生,令眾生也能夠獲得因他的往昔所造的種種善業,而獲得種種的幫助乃至於協助,而能夠實際讓眾生跟這一個具備大富資財的有情,能夠同時獲得利益。

那麼因為菩薩以如來藏能夠如實執行因果律的這樣的一個布施的十善業行,而為眾生宣說,所以他的隨學弟子眾們,也慢慢地會從因果律來觀察這個世間萬法的運行,而能夠依於如來藏執行因果律的這樣的真實體性、這樣的法性是真實不虛的緣故,而慢慢地去惡修善,遠離了世間法中所造惡沒有果報、所造善沒有果報的種種愚癡行。那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說這一類的眾生將來所說的話,都不會是以世間相上的利益而來說,而是會以實際上對於他,或對於雙方有共同利益。事實上是以如來藏能夠執行因果律這個角度來觀察,而為眾生來調和乃至於利益雙方,所以這一類言必饒益的眾生,也會在菩薩成佛時,來生到祂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類不嫉不恚的眾生,這就是說這類的眾生他們的心中不會有嫉妒,也沒有瞋恚。這也就是說,菩薩在行於十善業道的過程中,他在降伏這些貪瞋癡的煩惱,並不是依於世間法中,對於自己有利、有害這個世間法的角度來觀察,而是依於這個如來藏本來無我、本來無貪,也沒有種種的瞋恚心這樣的一個無我、無所得的清淨心。而轉依成功之後,慢慢的對於世間法中,種種的世間人受到善法利益的時候,心中不會生起嫉妒心,對於損害自己利益的眾生,也不會生起怨恨心,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虛妄法;同時也瞭解,如果說今天有眾生因為某個因緣來損害到自己的話,那往往這些事情,或許是往昔所虧欠眾生的,或者是今世眾生所造的因。但是不論哪一種,轉依如來藏之後,從如來藏來看這些法,這些法本質都是如來藏藉緣所集的緣起的虛妄法,既然是虛妄法,因為虛妄法而起瞋、起貪,那不就是落在愚癡中嗎?因此這樣子來安止自己的心之後,就能夠行於不慳貪,也不嫉妒別人的可愛異熟的果報,也不會對於眾生損害自己時,或者損害自己的眷屬時,生起了種種的瞋恚心。那麼因為這樣行於不貪、不恚、不癡的緣故,所以在口行、身行上就會顯示出他不嫉、不恚這樣的十善業行。

對於這樣的十善業行,因為隨學的弟子眾們看到菩薩這樣子為他們顯現之後,也開始懂得原來要離開對世間法的種種貪著乃至於貪愛,必須要依於智慧,這個智慧必須是要依於這個如來藏本來無我、無所得、無貪、無瞋這樣子的心性,才能夠漸漸去除這些貪瞋癡等種種煩惱的現行。因而這些隨學的弟子們開始想要去求證,乃至於實證這個如來藏法,因而能夠慢慢轉變自己,乃至於壓制自己這種以前對於眾生看到他比自己成就高就生起嫉妒心,或者因為對方對自己有所不利益時就容易生起瞋恚心,這樣的瞋嫉的心行開始願意捨離。因此這樣子行於如實不嫉、不恚的清淨行,經過了長久的修習之後,這樣的不嫉、不恚的眾生,就會在菩薩成佛時,來生到菩薩的佛國淨土中。

另外還有一類是正見眾生,這類的正見眾生講的是說,這類的眾生是永遠住於正見之中,而不會對於邪見生起了一點點的愛樂之心;換句話說,這一類的眾生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且熏習的時節因緣是很長久的。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正見眾生出生到菩薩的佛國淨土中呢?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菩薩是以正見來教導一切眾生的。佛法中所說的正見就只有八識論,就只有如來藏是一切法背後的根本因,是一切法生起的根,一切法的所依身這樣的正見。那依於這樣的正見,而依於如來藏來觀察一切法的時候,菩薩對於一切法是正是邪,是有因有果,或是無因無果,或是非因非果等種種的觀察,慢慢就會生起了正確的簡擇智慧,乃至於到佛地時,能夠究竟了知這些因果;乃至於對一切邪見所生起的原因,都是因為無明而生,這樣的道理能夠如實地觀察並且斷除。而因為菩薩自己斷除了這些無明以及種種的邪見,也把這個無明跟邪見的內容,具足的為自己隨學的這些弟子眾們如實地教導,令這些隨學的弟子眾們,也能夠了知無明的本質及內涵,以及種種的邪見而能夠逐漸遠離。所以菩薩雖然有所胎昧,但是因為今世乃至於往昔所熏習的這些種種正見的功能,這些種子,一直存在他的如來藏心中的緣故,所以遇到邪見乃至於無明生起的時候,就能夠讓這些往昔所熏習的這些正見生起,而能夠慢慢離開這些無明乃至於邪見的誘惑,以及種種的牽引。所以說在最後身菩薩成佛的時候,這些具備種種正見的眾生,就會往生到這個菩薩的佛國淨土中,來跟菩薩共同成就菩薩的佛國淨土。

那麼以上具足這些法的眾生會出生到菩薩的佛國淨土中,也都是因為菩薩能夠行於十善業道的不起貪瞋癡乃至於不惡口等,行於種種的身三、口四、意三的種種的善法,那因為這些十善業道的具足成就,才能夠成就弟子眾們所謂的見賢思齊,而能夠慢慢地成就離開這些種種邪見乃至於無明的干擾,而能夠於最後身菩薩在成佛時,來共同成就這菩薩的佛國淨土啊!

那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談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