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一集節目我們談到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舉出了對治昏沉應修「正知」的二種重要的因:一個是「修念法」,另一個是「緣佛像等」,認為這二種因都能成就三摩地的果。我們已經辨正了其中的「修念法」一因的錯謬,接下來要來辨正他說的第二因「緣佛像等」。

宗喀巴說:【餘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緣佛像等所取之相,或緣能取明了等相。】(《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5)他說修正知的第二因是讓心專注於所看到的佛像等的形相,他認為這是假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教四大派所專屬,是不共顯教的修法。宗喀巴主張緣有形相的佛像等的修法,其實就是觀想佛像的修法,因為觀的目的要在之後不必再看著佛像,仍然能透過想像而在心中呈現佛像的形相;因此,觀得仔細無缺,才能想像得栩栩如生。宗喀巴在《廣論》中再三提出觀想的修法,但是他們喇嘛教密宗是把觀想出來的內相分六塵境界當作是真的,觀想自己成就佛地的莊嚴色身時,就說自己成佛了;觀想出金山銀海時,觀想出滿山的食物來布施時,就說是真的成就那些境界,真的成就布施的功德,但事實都與布施無關,也與佛法中的實證無關。

雖然淨土宗行者依《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開示有十六觀,其中有觀像念佛修行法門,但這與密宗喇嘛教四大派觀想佛像的目的截然不同。因為喇嘛教密宗觀想佛像,主要是作為修天瑜伽的前行,妄想認為天身觀想成功時,就真的獲得天身!同時,他也是為了後面修雙身法而作準備,因為要修雙身法,必須要觀想佛父佛母交合的雙身像,所以密宗四大派說不能放棄「有相」的觀想,否則天瑜伽等就不能成就。但這根本只是妄想,實際上他們這樣觀想成功以後,並未成就色界天身,因為觀想所成就的只是內相分的幻影,所以死後並不會因此就有色界天身存在,也不能往生色界天中。縱使對色界天身有正確的理解而作觀想,當他們觀想成功時,一樣不會在死後出現色界天身供其所用,何況他們對於色界天身,並沒有正確的理解,還妄想色界天身有五臟六腑及生殖器官與淫樂。

而假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教甚至主張,要以觀想報身佛三十二大人相來成就自己的佛身!然而,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都是累積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福德修集而成的,不是靠觀想去觀成就。密宗喇嘛教說:「打坐的時候,要觀想自己的本尊在頭上,三十二大人相是什麼法相,就自己一一去觀想。」可是觀想起來以後有沒有作用?沒有!因為那只是個自心所現的法塵相分,觀想是一個練心的方法,但觀想的所得並不是真實成就。觀想出來的影像跟定果色是不一樣的,定果色是八地以上用他的福德與無生法忍智慧去變現出來,那對眾生是有用的;但密宗那個觀想出來的影像,只是他們腦袋裡面的相分。他們打妄想說,如果要成佛,得要有天身才可以成佛;於是就觀想自己有一個廣大莊嚴的天身,說那個天身觀想成就時,就是未來成佛時的莊嚴報身成就了,這叫作以假代真。事實上,觀想出三十二大人相不等於就有三十二大人相,因為觀想出來的影像並沒有福德,得要經由三大阿僧祇劫不斷去修集福德,並且還得最後由百劫之中不斷地捨身、捨命、捨財,才能成就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

三十二大人相的每一相莫不如此,即使是智慧象徵的不見頂相或者白毫相,都仍然是依靠度化眾生實證三乘菩提而獲得的福德來成就的,不是自己去謀求利益而能夠買得到,更不是靠自己去觀想而能獲得的;也就是說,三十二大人相之所以會成為成佛的必要條件,原因就是顯示福德的圓滿與否,所以每一相有八十種好,每一好又有無量的隨形好。那要怎麼成就呢?當然不是用畫、用想的,而是靠利益眾生的福德累積來成就,《法華經》中就稱它是「百福自莊嚴」。因此,佛陀成佛時不必掛瓔珞,不必戴天冠,不必掛寶釧或什麼玉珮等等;因為三十二種大人相與無量相好,就已經遠遠勝過這一切了!

這就是說,成佛的過程之中不但要修學無量智慧,還要修集無量無邊的福德,才能夠滿足三十二大人相。這三十二種大人相以及每一相的無量好,都不是憑空而得的;更不是像喇嘛教密宗用觀想的方法說,我這個臉相觀想它有多莊嚴,那就真的能夠獲得這麼樣莊嚴的臉相。不可能!因為他們不管再怎麼觀想,下一輩子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諸佛的莊嚴相。這就好像畫餅充飢,拿了紙在上面畫了一個大餅,不論他畫得再怎麼像,終究無法用來解決肚子的飢餓。所以,福德的莊嚴是要從利樂眾生中去修集,觀想是沒有絲毫成功可能的。由此可見,密宗喇嘛教是一個妄想的宗教,因為他們所觀想出來的止觀都是妄想,卻把它當作是真的;而這種觀想所得的止觀,當意識心悶絕或眠熟,或者當他們下座來作其他事情而中斷時,也就完全不存在。

在正統佛教中也作觀想,但卻是用來培養悲心、慈心。例如慈無量心、悲無量心的慈悲觀;或者是用來產生對欲界淫欲的厭惡心,如九想不淨觀、白骨觀等。而淨土法門的觀想,主要是為了求生極樂世界的人而說的念佛行門,乃是學人聽聞 釋迦世尊開示極樂淨土,乃至 彌陀世尊的種種莊嚴殊勝的真實境界,以欣樂希願求生極樂世界而作觀想;因為自己還無法親值 彌陀世尊、親見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乃在心中想像 釋迦如來所演述的境界,目的是藉著憶念阿彌陀佛而增強求生極樂世界的願力與念力,並藉以求得較高的品位去往生,並不是將所觀想的境界就當作是真實的極樂世界,更不是以所觀想的佛像作為真正的 阿彌陀佛,而且其中更隱含著第一義諦的深妙法義。因此說淨土宗觀想佛像的法門,與喇嘛教密宗觀想佛像來修天瑜伽,乃至修雙身法,名同而實異,只是被宗喀巴借去包裝他的男女雙身修法而已,實際上全然不同。

正統佛教的觀像念佛,雖然也是從有相開始,但是重點是在念佛,而且終究還是要回歸第八識如來藏的第一義諦,才算是真正的念佛。再者,從有相念佛到無相念佛,所謂有相卻是無相,所謂無相卻也非無相;例如《大寶積經》中說:【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覺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嘗、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如此畫像非欲界攝,非色、無色界攝,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取非捨、……非實非虛、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大寶積經》卷89)所以觀想佛像,絕非密宗喇嘛教四大派,只觀想佛像的表相。不論所觀的影像它如何鮮明,畫像還是畫像,觀想出來的內相分仍舊只是內相分,都只是意識所緣的法塵內相分境,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虛妄法,更沒有所謂佛身可成就,只能算是藝術品的欣賞及內相分妄想而已。《大寶積經》這段經文所說的觀想佛像,證悟第八識如來藏的行者,一看就知道這都是如來藏第一義諦的觀法。

我們不妨簡略說明一下經文的涵義,經文的意思是說:所畫的如來畫像本身不能覺、也不能知,只是名字說為如來的像;一切法也像是這樣,只是名字。因為一切法本來自性空寂,本來無覺無知、無所有;如來的身相也是如此。又畫像本身沒有覺知,從來不作意造身口意行;一切法也是如是,如來的身相也是如是。又畫像本身不能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意知,沒有呼吸作用;一切法的本身也是如此,一切有情的身相也是如此。又畫像自性空寂,無所有,沒有欲界的貪等欲求,也沒有色界禪定的功德受用,當然也沒有無色界意識及末那識的心行,所以不能夠說是三界之法;一切諸法的根本,也就是一切有情的法身如來藏,也是如此。因為,一切諸法與如來藏非一非異、不即不離。因此,像這樣觀想佛的畫像,不取境界、也不捨境界,畫像雖然是無常、變異的非真實,但卻又是明明在眼前可觸摸而非虛幻;又這畫像並非有情,因此不會生死,也不取涅槃;如來藏也是這樣,如來法身也是如此;觀想佛像時,就應該這樣如理作意去觀。

那麼這樣觀想之後,還應該要再觀想:就在現在有一個有覺有知的有情,正在觀想無覺無知的畫像;然而另外還有一個無覺無知的非有情、非非有情,祂從來不作觀想,但卻能了知有情在作觀想時的心行。而有覺有知的有情,正是有生有死的眾生心,能覺知有畫像,覺知一切法有生起、有安住、有變異、有壞滅……;但一切法的本際,就是那個非有情、非非有情的真心如來藏,祂是從來都無生、無住、無變異、無壞滅的;如來的法身也是一樣,從來無生、無住、無變異、無壞滅。這樣子觀想時,所觀的佛畫像、一切法、眾生心,都是名言施設的圖像或者名相,都是有生、住、異、滅的;但是一切法的本源、眾生的本際,乃至佛的法身,卻都是空寂、無所有、無生、無住、無異、無滅。

這樣的觀想,就如同《佛藏經》中 世尊的開示:【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佛藏經》卷1)又說:【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麁身口意業?】(《佛藏經》卷1)所以學佛人對於觀想念佛,應該要以這樣的認知來觀,不可念色取相,落在相中;因為念色取相的人,顯然不知道一切的相與名都是虛妄。而實相非相,離一切相,此中妙義以宗喀巴的邪知、邪見、邪思惟,當然不可能體知觀想念佛真義於萬一,因為第一義諦第八識如來藏實在是太深奧而難以契會!

更何況宗喀巴又極力否定如來藏,他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餘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緣佛像等所取之相。】(《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5)以為只有他們假藏傳佛教密宗才有觀想佛像的修行法門,所以才會說是與顯教不共的法門,卻不知大乘經典中早就已經明說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宗喀巴說觀想佛像是密宗喇嘛教不共的修法,倒也沒錯;因為他的觀想佛像是:【或緣能取明了等相,次如前說於修念中,觀察於餘散與未散,任持其心,即修正知極切要處。】並且引【《入行論》云:「數數審觀察身心諸分位,總彼彼即是守護正知相。」】(《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5)所觀察的主要就是指雙身交合的假佛像。試問:單單是正統佛教清淨佛像的觀想,世尊都要告誡說是「念色取相、貪味為識」(《佛藏經》卷1)的凡夫了;那麼宗喀巴教導觀想的佛像,卻是雙身交合的假佛像,當然更是 佛陀所斥責的「念色取相、貪味為識」!

這樣的邪法只能成就密宗喇嘛教妄想不實的假天身,其實不過只是行者的內相分,以此成就他喇嘛教密宗雙身交抱的抱身佛凡夫妄想境界,更增長無明煩惱和下墮三塗的生因。當然這樣的過失與妄想,是不共顯教賢聖智慧的,說它是與顯教不共修法,雖然也可算對!但實質上,那就根本不是佛法了!

時間的關係,就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47